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試卷發明

試卷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6 01:24:36

1. 世界上第一張試卷是誰發明

難道是孔子先生

2. 試卷是誰發明的

其實沒人發明過試卷,你所看到的不是試卷,只是一張有題目的紙

3. 誰發明了試卷

隋煬帝楊廣。

隨著門閥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

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

密封試卷:

漢文帝時曾有「策賢良」之舉,即詔舉資良之後,皇帝要親自測試,以別其優劣。而且,漢文帝還要求應召之人寫出自己的看法,這已經有一點考試的意味了。可以說,漢文帝對古代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考試的基礎上,武則天發明了密封試卷。大家考試的時候,都知道試卷邊上有一條密封線吧!密封線的作用就是保證考試的公平性。根據記載,武則天感覺吏部任用的人才沒有才幹,想到了考官和考生之間可以存在人情關系。於是,武則天下令考試結束之後,把考生的名字貼住,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自然大大減少了不公平的評分。

4. 誰發明了試卷和考試

隋煬帝楊廣。

隨著門閥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

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

《通典》說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至大業三年(607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志著科舉制度的產生。

(4)試卷發明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

但是,魏晉時代,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准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5. 是誰發明的試卷啊

隋皇帝

6. 考試是誰發明的

考試就是對一個人抄的測試,不是嗎?生活中到處可見測試。當一個人想要知道某件事,想考察某個人時,就想盡辦法測試 所以啊 ,當老師想知道你的學習狀況或者是自己的教學成果時,就開始了考試。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古代老師的提問和叫學生背誦就是一種測試。 後來就形成了一種固定 的測試,就是考試。 如今的考試就是指試卷,其實每一節課老師的提問都是考試。 所以我認為考試是很早很早的,是隨著最初最早的教育開始的。並不是武則天。我覺得最初的老師應該是父母,監考老師也是父母。

7. 為什麼發明試卷

這是人類進化的產物,聰明的人類檢查智商的好辦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試卷是比較公平的方式。

8. 試卷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最早的試卷是在中國出現的

9. 考試是誰發明的

考試是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

10. 試卷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試卷(如果還活著,真想扁他/她!!!)

具體是誰不知道了,反正是隋朝的一個官。。
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可以考證的是密封試卷的發明人是武則天:

杜絕考試舞弊:武則天發明中國第一份密封試卷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從地方大量選拔治理國家的賢才。她獨出心裁地創設了舉薦和「試官」制度,就是對所有舉薦當官的人,都先給一個職位,以試其才能,通過各種渠道為自己籠絡人才。

撫使(管理舉薦人才的官)薦舉的所謂人才,不管才識深淺,不向聰明賢愚,都加以擢用。高者試任鳳閣舍人(相當於副宰相)、給事中等官職,低者試任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等官職。這種濫封官的現象很快引起朝野的普遍不滿。於是有人編了順口溜,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無情的嘲諷 。順口溜雲:

補闕連車載,——補闕一車一車地運,

拾遺憑斗量,——拾遺滿斗滿斗地量,

擢推侍御史,——鐵齒耙耬來的侍御史,

盌脫校書郎。——碗筷子脫出的校書郎。

當時京郊舉人沈全交聽後,又續了兩句:

糊心存撫使,——漿子糊心的存撫使,

眯國聖神是。——谷糠眯眼的聖神皇。

有人將這件事報告給侍御史紀先知,紀先知便下令逮捕了沈全交,要以攻擊朝廷,誹謗君王治重罪。並立即奏明武則天,藉以邀功請賞。武則天聽罷卻哈哈大笑,說道:「只要朕用你們都有才能,何必怕別人說長道短呢,還是免了他的罪吧!」紀先知無可奈何,只好放了沈舉人。

之後,武則天考慮到「試官」的危害,決定選官實行考試制度。據說,有一年她在洛陽殿親自策試貢生,數日才完畢,果然發現了不少蠢才。為了使考試制度真正起到選拔人才的作用,遂頒詔天下,規定以後朝廷選拔人才,必須統一用紙糊上生員考卷上的姓名,監考官按答卷的優劣選拔,決定授給官職。《隋唐嘉話》中就記載著「武後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節。判之糊名,自此始也。」這就是最早的密封考試。直到現在的學生升學考試,試卷上只填考生編號,而不寫考生姓名。它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徇私舞弊,達到選拔真才實學者的目的。

武則天改「試官」制為考試制,不僅裁減了大批濫竽充數的無能官員,也啟用了許多英明賢能的人才,鞏固武周的統治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試卷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