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柳體和顏體分別是那個創立的啊
柳體是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並與趙孟頫、顏真卿、歐陽詢合稱「四大書法家」。顏體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709~785)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書史亦稱顏魯公。為人剛直不阿。唐代書法革新家,為盛唐書法樹立一面旗幟。顏真卿自幼學書,又得到張旭親授,並師法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等人,融會貫通,加以發展,形成獨特風格。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人稱"顏體"。其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練渾厚之勢,和柳公權合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的說法。
顏真卿開拓了書藝的嶄新的話恢宏境界: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斗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❷ 唐代書法流派顏體的創始人是誰
顏真卿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❸ 趙體是那個發明的,柳體是哪個發明的,歐體是那個發明的,顏體是哪個發明的.
趙體——趙孟頫
柳體——柳公權
歐體——歐陽詢
顏體——顏真卿
這是不同時期的四位書家,以自己的書體的得到當時及後世人們的尊崇與喜愛,分別以他們各自的姓命名的。
❹ 顏體書法是誰發明的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書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
❺ 顏真卿是怎麼開創的顏體書法
在唐代的唐玄宗年間,強盛一時的大唐王朝遭至沉重的打擊。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公然謀反,帶兵長驅直入向大唐都城長安逼近。與此同時他還派兵偷襲黃河以北的土地,短短的時間內,黃河以北24郡除了顏真卿所擔任的平原太守城池還屬於大唐之外其他城均失守。
與安祿山的斗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3000兵擴充到萬人,並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後方討伐叛軍。
經過殘酷的戰斗,顏真卿因為他卓越的見識和忠誠,被推為聯軍盟主,一共統領河北軍隊20萬人,橫掃燕趙,將叛軍安祿山趕出了河北大地。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侄兒不幸戰死,顏真卿為了悼念侄兒書寫了《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深受後人稱贊。
顏真卿在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起過突出作用,到中央任職後,立場剛正,大義凜然。他的忠烈行為贏得人們的贊譽,他的性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書法風格。
顏真卿
❻ 中國的歐體,顏體,柳體是那些人發明的
書法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四千年來,產生了無數傑出的書法家和珍貴的書法藝術作品。這些書法家在作品上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並且被後世推崇和繼承,對中國書法藝術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字體大的分類上存在楷體、行書、草書等主要類型。因為楷體字易於辨認,通用性強,所以在使用中較多出現。楷書經鍾繇首創,二王發展,魏碑創新,到了唐代,把魏晉時期風格截然不同的南北風格的楷體統一起來。這種統一工作在被譽為初唐四大家的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8)、薛稷(649-713)那裡得以完成,真正的楷書直到唐代才最終成熟。主要的楷體有:歐體、顏體、柳體、魏碑體等。顏真卿(709-785)開創顏體字。顏楷用筆藏頭護尾,線條骨肉豐腴,結子端莊雄麗,篇章朴茂充實,把楷書之美推向了極致。其總體風格是森嚴大度,雄渾剛健,堂堂正正,氣勢磅礴。柳公權(778-865)的楷書形成了另一種風格。與顏真卿齊名,俗稱「顏筋柳骨」,說明柳公權以骨力取勝。柳公權的楷書工整規范,深的帝王喜愛,在社會上影響很大。現在漢子的形體結構基本脫胎與柳體。魏碑體,在魏晉南北朝的北方地區流行。這一時期保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主要在一大批的石碑上,並以北魏最多,所以就把這種書體稱為「魏碑體」。魏碑體多用方筆,結體橫肩,內圓外方,給人以粗獷豪放之感。
❼ 「顏體」出現於哪個朝代
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藝術生命力最強、影響最深、使後世書法家受教益最大者,莫過於王羲之和顏真卿。「顏體」出現於唐代,成為一面楷書書法藝術的旗幟,他的影響之廣甚至超過了王羲之,因為「顏體」更能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初寫顏字的人要比寫王字的多。
❽ 考古學家首次發現顏真卿真跡,你知道顏真卿哪些事跡
顏真卿不僅僅是優秀的書法家,他更是一個忠臣,一個能臣。
顏真卿古稀之年,深入敵營,最終殺身成仁、捨身取義,他是名副其實的忠臣、能臣,也是一名優秀的書法家。
❾ 歷史中顏真卿是誰,干什麼的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費縣)。
他創立了「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書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去網路搜索,更為詳細介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