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時間被創造

時間被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05 22:18:40

1. 為什麼會有時間時間是誰創造

不是把24小時一天當,是把一天分成24小時。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周用的時間。一年是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正好是365個多一點的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周用的時間(也就是天)。

2. 時間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嗎

完全不是.
沒有人類就沒有我們所觀測的這個世界,這個是人存原理.
但我不認同,沒人回類就沒有一切了?我覺答得是笑話,時間就更不可能是人類創造的,你有沒有想過,時間真的是看不見的,你只能通過別的東西觀測,它推動了一切,但真的看不見,無法感覺,你不覺得很玄妙嗎?
所以時間不可能是人類發明的.有可能是別的什麼哪怕是昆蟲之類的.

3. 時間究竟是認為創造出的概念還是客觀存在的

時間是什麼?時間在哪裡?這是兩個不易回答的問題。

對於我們而言,時間是一個經常掛在嘴上的名詞,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實實在在的存在。

可當我們去思考時間在哪裡的時候,卻忽然發現我們無法找到它。時間看不見,也摸不到,此時我們才意識到它肯定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於是從一般的常識出發,我們會認為時間不過是一種計量方式,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計量方式,這種計量方式的本質不過是一種概念,而非現實存在。和以往一樣,常識通常會帶給我們錯誤的答案,因為我們的常識來自於我們對周圍事物規律的認識。


大多數人不相信時間存在的人,只是將人為創造的時間與客觀存在的時間混為了一談,人們停留在牛頓的世界,而未能跨入愛因斯坦的時代。

我們通常所知的常識不過是牛頓世界中的常識,而這種常識是基於人所生活的宏觀低速環境,可以說這些常識是宇宙規律在特殊的低速環境下的一種特例,而宇宙的真實規律並不是如此,當物體的運動速度加快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你就會發現你所知的所有常識都會崩塌,宇宙與你所想的完全不同。人為創造的時間只是一種計量方式,而客觀存在的時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時間。

4. 時間是誰創造的

上帝是自有永有的,無限的過去有,現在有,無限的未來有,即上帝在時間之回中.
如果沒有時間,上帝就不能答說是自有永有.那麼時間是誰創造的呢?

其實時間是構成上帝的一部分.即時間沒有被誰創造的問題.
有了時間必然有了空間,時間與空間是辨證同一的.就好比顏色與形狀一樣.

宇宙的含義就是 宇:無限的空間.宙:無限的時間.

時間與空間是構成了上帝,即宇宙,大自然.

上帝的實質就是整個宇宙生命體,整個生命體都在變化發展.地球只是這個無限的生命體中的一個細胞.

所以說如果有以一位神主宰萬物的話,哪個神就是大自然,即是宇宙本身.

上帝是大自然的面具之一.

時間和空間都是上帝創造,這個在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家已經給出答案,你們這些無神論者水平還沒有達到,哈哈,有人反對上帝,說既然一切是由上帝創造,那麼時間和空間是否由上帝創造,基督教思想家回答,時間和空間既然不是上帝,那麼肯定是由上帝創造,現代科學已經證明,時間和空間不是從來就有的,只是10維或者24維的一種組合只是一種上帝玩的一種組合,另外組合是什麼樣子,人類是難以想像,如果宇宙是由另外幾個維主導,你能夠理解嗎,哈哈

5. 時間是誰創造出來的!!

上帝是自有永有的,無限的過去有,現在有,無限的未來有,即上帝在時間之中. 如果沒有時間專,上帝就不能說是自有永屬有.那麼時間是誰創造的呢? 其實時間是構成上帝的一部分.即時間沒有被誰創造的問題. 有了時間必然有了空間,時間與空間是辨證同一的.就好比顏色與形狀一樣. 宇宙的含義就是 宇:無限的空間.宙:無限的時間. 時間與空間是構成了上帝,即宇宙,大自然. 上帝的實質就是整個宇宙生命體,整個生命體都在變化發展.地球只是這個無限的生命體中的一個細胞. 所以說如果有以一位神主宰萬物的話,哪個神就是大自然,即是宇宙本身. 上帝是大自然的面具之一.

6. 時間就由此而被創造出來這句中此指什麼

請提供具體上下文
將題目補充完整
以便解答

7. 誰創造了時間

創造時間的是太陽。在人類沒有發明照明時,要利用白天幹活。太陽就給人類規專定了時間。所屬以今天該乾的活必須幹完,明天還有明天的工作。天黑就不能幹活。現在說的晝夜還不是離不開太陽。人類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或造出手錶,鍾表,電子表等。無法創造出時間。

8. 世界上是誰創造了時間

這個問題有趣。不是世界上誰創造了時間,而且宇宙怎麼創造了人類?時版間是人類的認知。時間權是什麼?是人類一年的刻度?是人的生老病死?是那該詛咒的慧星?一切都不是,都是原子(或許更小的質子)的特性:運動。運動就有軌跡,軌跡就被我們(人類)稱之為時間。農業文明使人類發現了線段(洪水後從新確定農田邊界),一年四季,生老病死,人類稱之為時間。其實,所有的一切,只是運動軌跡上的點。人類為了更多的理解這個點,就發明了時間。時間就是這個時(刻),你(物)在哪個間(運動軌跡上及空間上的點)。在這個意義上說:人創造了時間。

9. 時間是怎樣來的是誰創造了時間

有人認為時間就像一根橡皮筋,而其他人認為它是間斷性的。如果時間曾經有過開端的話,那就要追溯到160億年前。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時間是什麼,時間這個如此不規則的尺度是如何作用的。
時間對於住在一樓的人來說比住在頂層的人過得慢,盡管它不足以使裡面的人變得長壽。要想使一個人變得年輕些,只需乘坐一架普通的飛機做一次環球旅行就可以了。這是時間效應對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兩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時間可以延長也可以縮短,這取決於空間、重力和速度。本文將帶領讀者去探索時間這個外表看起來很親近但是又很神秘的尺度。

1.時間究竟是什麼?

1000多年來,人們一直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臘,時間的定義問題對哲學家的困擾更甚於對數學家的困擾。在伽利略的偉大發現之後,牛頓把時間最終定義為數學上的量。但是,這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認為,時間是一個被神秘氣息所覆蓋著的客體,因為時間獨立於任何物體,在一切之上,是絕對的。時間與聖人是如此接近,以至於上帝被比為一座鍾。

愛因斯坦認為,時間一點也不像是大自然里的一條「自由自在的狗」,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尺度。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像定義任何一個實際的事物那樣給時間下一個定義。我們可以度量時間,但不知道時間是什麼,並且還把「時間」掛在牆上或者帶在手腕上。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知道時間可以延長或是縮短。這就是物理學家為什麼把時間簡單地用作確立事件的序列,並且用時間標記它們。比如人的生日或食品的保質期等。

2.時間是像河流一樣流動還是有間斷的接替?

不幸的是,沒有一種理論或者是一項實驗能夠證實時間是以連續的方式流動還是像一部電影里的每格畫面,給人一種連續的印象,即有間斷的接替。對時間的連續性或間斷性的研究還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時間到底有沒有開端。對此,至今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著名的大爆炸理論認為時間—空間有一個開始;而另外的一些科學家則指出,「時間」尺度沒有一個瞬間的開始,這是不必要的。這樣事情就復雜了。因為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比所謂的普朗克時間(Planck Time)小的時間間隔是不可探知的。普朗克時間單位在秒數量級。所以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計算出新生的宇宙狀態的。總之,就現在的理論來看,有關宇宙的第一聲啼哭將永遠是個未知數。

現在我們回到時間的「連貫性」上來。奇怪的是它能夠以連續或間斷的方式流動,但最小的、可計算的時間間隔則與「普朗克時間」一樣。總之,時間是一條連續的帶子,而物理學家把它當作一條環環相扣的、不連續的項鏈。

幾年前,科學家大衛·芬克勒斯坦因(David Finkelstein)曾經提出過一種理論,但是沒有在科學界獲得很大的支持。這位物理學家假設時間原子存在。這些時間原子可能表現出了它們的間斷性。

3.對於所有人來說,時間是以同一種方式流逝嗎?

愛因斯坦的理論表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同空間一樣,時間也是相對的。相對是什麼意思呢?即為了完整地而不是模稜兩可地描述一個事件,那麼這個事件就應該被放在一個參照系裡。例如,如果我與某人在路的盡頭約會,那麼「盡頭」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可能恰好是路的開端。如果我加上「在路盡頭後面的廣場」,那麼這個「約會事件」就准確了。帶有時間因素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我說10年過去了,那麼我就必須指出,是與哪個參照系相比過去了10年。很明顯,在每天的生活里沒有必要拘泥於細節。但是誰又知道將來我們會不會組織星際旅行或者與外星人交流呢?到那時,時間間隔就不再這么簡單了,就會感到時間的相對性了。

一個有名的例子能夠解釋這一切。阿爾法(Alfa )和貝塔(Beta)是一對30歲的孿生兄弟,都是宇航員。2000年,貝塔開始乘坐速度為每秒24萬公里的太空飛船向距離地球8光年的一個星球進發。以這種速度,貝塔來回單程各需要10年時間。事實是為了達到所要的平均速度,貝塔需要加快速度,而在到達目的地時還要減速。因為他們兩個的參照系不再相同,只需改變運動方向我們就可以把阿爾法和貝塔的時間分離開來。當貝塔在2020年回到地球上來時,將看到阿爾法慶祝50歲(老了20年)生日,而這時對他自己來說才剛剛過了12年,他才只有42歲。這不是一個智力測驗。時間的伸縮已經被真實的表所測量到。1971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哈費勒(J.C. Hafele)和美國海軍天文台的理查德·基廷(Richard Keating)兩位物理學家作了環球旅行,並且測量了飛機上的4座原子鍾。飛機的速度無法和光的速度相比(相差幾百萬倍)。但是科學家們卻證實捕捉到了時間的伸縮性:在旅行結束時,飛機上的鍾表指示與地面上的鍾表相比晚了59納秒。另外,高度也影響時間的流逝,愛因斯坦的理論表明由於重力的原因,時間離地面越近流逝得就越慢。實際上,在地下室里,時間流逝得要比在樓房頂層慢。有人曾經計算過,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是住在一層的話,可以多活一微秒,當然,這對長壽來講太微不足道了。

4.如果時間是一個尺度,那麼為什麼不能像在空間中一樣前進和後退呢?

在將來和過去的時間中旅行都屬於科學幻想。正如奧地利數學家庫爾特·歌德爾(Kurt Godel)在1949年所證實的一樣,在過去的時間里旅行是不被物理學的法則所禁止的,然而條件是非常特殊的:宇宙要能夠轉動(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並且時間的追求者必須以大於光速71%的速度移 動。總之,菜譜是有了,但是沒有配料。正如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所認為的那樣,這可能是自然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同時阻止時間旅行就會避免可能帶來的悖論,例如會和自己相遇或者是改變歷史一類的現象。

5.黑洞是否真的是時間機器呢?

黑洞所提供的可能性之一是,在通過了一個時空隧道後落入它們之中,並且重新出現在過去。隧道是什麼?有各種各樣的假設,從抗重力到對映世界,再到宇宙更替。雖然假設眾多,但沒有一個是可行的。只需想一想黑洞超強的引力就夠了:時間就像一根皮筋,最後被拉長,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活著出來是毫無希望的。時間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人們仍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其他的方法。
參考資料:科學世界雜志. 時間這東西,真好!它既可以促人奮進,也可以使人愉悅,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化解人心靈的創傷。通過它的撫慰,仇消了,恨滅了,淚水變成甘霖了;心不在痛了,頭不再疼了。
時間是誰創造的?他為何沒有名垂青史?也許他認為自己的發明已經超脫了歷史吧!功過評述那隻是世俗的事情。暫不評論這些。現在我只想知道,他為何要創造時間或是什麼給了他啟發。混沌時代,渾渾噩噩,各路神仙均長生不老,又沒有七情六慾,身邊的事物一成不變,時間,他們才沒那種需求。那到底是誰創造了時間呢?
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發明時間的人應該是女媧。她創造了萬物,也照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她創造的第一個人應為女人,她本身是女性嘛!創造了女人也就創造了麻煩,這連鬼都知道,只不過鬼是以後才知道的。女媧既然創造了女人,也就首先感覺到了,女人是有情感的,女媧又不可能一直陪著,不久,女人就感到寂寞。造一個人陪她,替換自己,女媧這樣想也這樣做了,於是男人出現了,應運而生。既然充當了女人的某種需求,男人的日子咋能好過?漸漸的男人受不了了,那種受人役使低人一等的狀況誰受得了。男人不幹了,輪到女人受不了了,盛氣凌人的女人對男人有了依附感。鬱郁寡歡,愁眉苦臉,並伴隨著有了心痛的感覺。男人看著可憐呀!於心不忍告於女媧知道。女媧不知為何,堂堂萬物之主不知為何,胡亂醫治一通並不見效,眼看女人消瘦下去即將不久於人世,自己的偉大傑作將不復存在。苦思冥想,不得其法。無奈只好動用法力。造一抽象東西強行醫之,此東西便為時間雛形,療女人心痛乃女媧規定。焉又不治之理?

女人既得治,自然欣喜異常,大難不死,藉助那抽象東西,想呀想,終於想到此病緣於男人,於是善待男人。男人也並非小器之輩,既然這樣,兩者相處日漸融洽。
繁衍人類,那是後話。
可見從遠古時起,時間就是用來療心傷的,到了後來,人們漸漸賦予了它新的內容,可它的原始定義仍起著很大作用。讓時間化解一切不快,讓世界充滿愛吧!女媧創造了彌足珍貴的時間,就讓我們好好珍惜它吧!
誰創造了時間,這下該知道了吧!女媧沒留下姓名,就是讓人們去關注時間本身,去好好的利用她的發明,而不是去想,去了解,去誇贊她這個創造偉大的人。雞蛋好吃,你吃就行了,何必還要去管它是從哪裡來的。
女媧,創造了時間,同時也樹立了楷模。我們不應學習么?利用時間,學習人品,不要辜負女媧的厚望。我們能回報的就是讓她在萬物面前更偉大。

現在,眾多的懷春少男少女,彼此愛得死去活來。順勢發展下去的當然好,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誰人不羨艷。可有那樣的好結果的有幾對。好合好散的還罷了,一方不願的尋死覓活不在少數。死倒沒死,可心中的傷害是巨大的,是無法癒合的。關鍵時刻,為了世界未來的希望,又是時間充當了白衣天使。未來社會的一個個棟梁之材就這樣被救了下來,女媧,又一次被無形提及,只是這一次,她會開心么?我實在不願意看到,她給世間創造快樂的同時卻給自己創造了痛苦。她的偉大被用作了什麼,心甘情願的不情願,把人難受的。
女媧也許早就想到了吧!不留名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那個教授願意看到自己的偉大發明被用作戒毒用呢?

10. 年月日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

巴比倫人的天文學知識比古埃及人更為先進和精確。早在4000年前,古代兩河流域的居民已能區分恆星和行星,並留下了對金星、火星、木星運動的觀察記錄。巴比倫人把他們豐富的數學知識廣泛地應用到天文學中,巴比倫天文學的精確性在古代達到無與倫比的程度,被冠以「數學天文學」的美稱。

記載天文學的楔形文字黏土版隨著農業的發展,季節的劃分顯得越來越重要了,所以通過系統的天文觀測來建立一套精確的計時系統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天文觀測就有了兩個目的:計時和預知未來的世界。蘇美爾人把太陽在天空的歷程分為12宮,每一宮的星座都以神話中的神或動物命名。他們的天文學為今天通用的計時系統奠定了基礎,星空劃分和命名則一直相沿至今。公元前4700年左右他們制定的陰歷比埃及最早的歷法還早500年左右。該陰歷分1年為12個月,每月30天,時差加閏。蘇美爾人在天文觀測時還發明了日晷,計時則使用水鍾。

早在蘇美爾—阿卡德時期,這里就早已有了東、南、西、北四方的概念;人們把星空分成了星座,並通過對太陽運動的軌跡的觀察形成了黃道面的概念,發現了在星空中穿行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這五顆行星。在古巴比倫帝國時期,人們分黃道為12宮;將1天分為12時,1時分為60分,1分分為60秒;將1周天分為360度,1度分為60角分,1角分分為60角秒。這許多創造,基本上都被後人繼承下來了。

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開始推行的歷法是簡單地定1年為360天、12個月。這種原始的歷法十分粗疏,首先定每月為30天,就和朔望有的周期不符,而定1年為360天,也和1回歸年的實際長度不一致。所以後來又有了改進,正常的依然等於12個,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間,一年共354天,然後用置閏的方法來補充它與l回歸年的不足,這樣有閏月的年份就有13個月。巴比倫歷把歲首放在春分,它的元月相當於現在公歷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置閏月的原則則是盡量使歲首保持在春分附近。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置閏無一定規律,而是由國王根據情況隨時宣布。到了公元前5世紀以後,則有了固定的閏周,先是8年3閏,後是27年10閏,最後到公元前4世紀確定為19年7閏。此外,巴比倫歷不是朔日,而是以新月初見日為一月開始的一天。除年和月外,巴比倫人還提出了另一個時間單位——星期,並用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的名字來命名一個星期中的7天。

巴比倫人對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周期測得很准確。在公元前4世紀末,他們測得的朔望月和近點月的精度已達到秒的量級。他們對五大行星的運動也很有研究,例如他們測定了五大行星的會合周期,其數值分別為:水星,23/73年;金星,135年;火星,2215年;木星,1665年;土星,1257年。這些數據與近代的觀測結果相當接近。

迦勒底人統治巴比倫時期,在天文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新成就。這一時期對天象和蝕象的觀測繼續進行著。公元前568年的泥板文書記錄了如下的天文現象:「一日,水星出現。三日,秋分。十五日,晚,日落後四十分,月蝕開始。二十八日,日蝕。」

巴比倫的天文學之所以如此發達,與他們發達的占星術不無關系。星相學是那時研究的主題,從研究星辰運行與季節的關系及星辰季節與某些疾病的關系中,我們可以找出某些科學的原理。由於假定星辰現象與人體生理之間有關系,於是便漸漸產生並發展了認為周期、季節和星辰能影響人生的觀念,並由此成為推動天文學發展的重要動力。

閱讀全文

與時間被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