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舞劇的起源與發展
音樂劇(也可翻譯為歌舞劇)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是由喜歌劇演變過來的,比較早的作品有英國作曲家瓊斯寫的《快樂的少女》等,因此,倫敦西區的劇院被人們尊為音樂劇的故鄉。
後來,英國的歌舞劇隨著巡迴演出團來到了美國,1866年,紐約上演了一部綜合了喜歌劇、鬧劇和芭蕾舞特點的戲《黑鉤子》,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連續演出25年之久,並被後人公認為有史以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擺脫了歌劇模式的音樂喜劇。正是這出戲,不僅帶動了美國本土的劇作家及演員的創作勢頭,同時為現在人們俗稱的「百老匯音樂劇」奠定了基礎。音樂喜劇就是「百老匯音樂劇」的正式名稱,它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喜劇,有時劇情近似於悲劇。
百老匯大街在紐約市開埠初期,只是一條平凡的道路,住著一些開設農場的墾荒者,經營牲口的相關行業。19世紀初,一些原本在紐約其他地區的劇院從業者逐漸進駐這個地區。建立於1810年的公園劇院是最早出現在百老匯大道上的劇院。而真正令百老匯大道聲名大振的百老匯歌劇院的前身是「大都會演奏廳」,一度因經營不善而陸續變成賭場、滾輪溜冰場和展覽場等,直至1887年才改建成為現在的百老匯劇院。繼百老匯劇院後,其他幾家著名的劇院如美國劇院、奧林匹亞劇院等等,也都相繼出現。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百老匯音樂劇達到了最高峰,可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戰後新生代有了新的價值觀,發展出他們自己所熱愛的搖滾樂,百老匯由於無法吸引年輕的觀眾,逐漸沒落下來。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些新生代的作家把搖滾樂以及一些新的概念帶進了百老匯,才讓歷史悠久的百老匯獲得了第二個春天,創作出《貓》、《劇院魅影》、《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世界名劇。
現在,百老匯上演的劇目有幾十種,那裡上演的劇目,往往是一演就是七八年,甚至十幾年。而整個百老匯地區,每年的票房總收入為12億美元左右。每一張票價,按照美國人的收入標准來衡量,並不貴,普通觀眾花40美元就能夠買到一張位置不錯的票,最好的座位票賣100~150美元,如果到位於時代廣場的售票處購買當日的余票,價格還會更便宜。
劇院與劇目相互映射
某一劇院專以經營某劇而聞名,比如《西貢小姐》是在百老匯劇院演出的,而《美女與野獸》就在新阿姆斯特丹劇院上演。
百老匯音樂劇演出的經營與運作很有特色,即劇院與劇目之間的映射關系非常明顯,某一劇院專以經營某劇而聞名,這種運作方法其實也是由於音樂劇本身舞台、燈光等製作的復雜性,這些固定的道具布景除了巡迴演出之外,一般是不會搬到別的劇院使用的,不過,由此也形成了非常獨特的百老匯音樂劇運行模式。百老匯音樂劇最傳統的劇目有:《悲慘世界》、《貓》、《西貢小姐》、《劇院魅影》等。
《悲慘世界》原系法國文學家雨果的長篇小說,1985年,英文版的音樂劇《悲慘世界》由麥金托什製作公司搬上倫敦舞台(勛伯格作曲),並於兩年後在紐約百老匯上演,由此開始其風靡世界的歷程。其中《人去樓空》是此劇中最為經典的曲目之一。目前,《悲慘世界》在全球各地已連續上演16年,並衍生出17個演出版本,在全球票房收入接近18億美元。2002年夏《悲慘世界》曾到上海大劇院演出,引起轟動。
《貓》是1977年,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根據著名詩人托馬斯·艾略特的作品創作的,這項工作斷斷續續一直到1981年才告完成。首演之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之後在世界范圍內,超過6,500萬人觀看過《貓》。它已經以14種語言、40多個版本、在全球近300個劇院、超過150個城市隆重上演。從1982年10月開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長達18年之久。199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貓》劇以「從現在乃至永遠」為廣告語,為紐約市帶來滾滾財源。《貓》劇上演了7397場,售出門票3,000萬張,票房收入約3.8億美元,並帶動附近社區相關行業(餐館業、酒吧業、禮品業等等)的經濟增長達30億美元。2003年《貓》也來到了上海大劇院,同樣獲得了成功。
《西貢小姐》的故事發生在越南戰爭中,講述一個美國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戀情故事。1989年《西貢小姐》在倫敦首演,1991年4月11日《西貢小姐》在美國紐約的百老匯歌劇院公演,該劇當年即獲得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提名。至2001年1月20日該劇正式結束演出,一共演了4092場。
《劇院魅影》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最為成功的音樂劇,1986年首演於倫敦。至今全球已有16個製作版本。該劇已在20多個國家演出,還享有包括最佳音樂劇獎在內的7項托尼獎和3項奧利弗戲劇獎。2004年《劇院魅影》在上海大劇院成功上演。
售票和項目組織
百老匯劇院區的票價分為三個等級。一般第一層次票價每張從30美元至75美元不等;第二層次票價每張在20美元到45美元之間;第三層次則在15美元以下。百老匯劇院區還專為一些旅館、大學或某些機關團體提供折扣券,如「買一送一」的折扣券,一次購買兩張,算一張票的價錢。
百老匯劇院區售票的方式多樣,觀眾可在各劇院的售票廳直接購票;或是打電話、通過信用卡方式從百老匯劇院區的網上售票中心購票。售票中心會把票寄給觀眾,觀眾也可自行領取。從總量上分析,大部分票還是依靠劇院售票廳出售的。但是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購票手段。目前互聯網售票佔到了全部售票方式的14.1%,而在五年以前還不到1%。同時,售票中心還為觀眾准備了演出宣傳冊、預告片等便於觀眾選擇的其他服務。
百老匯吸引觀眾的項目也是豐富多彩的,譬如:
觀光游。該觀光項目向遊客開放百老匯劇院區15家風格迥異的劇院,其中兩家劇院的後台也可以讓觀光的遊客自由出入。遊客可以看到部分節目的排演過程以及其他的幕後故事。每次觀光的過程持續兩個小時,25美元/人次。
免費音樂會。每年,聯盟會組織百老匯劇院區內的劇院聯手舉辦免費的戶外音樂會,如每年春天舉行的「小徑上的百老匯明星秀」,每年9月的第一個周日上午舉行的「百老匯上的百老匯秀」,以及6月舉行的「星光下的百老匯」等。
頒發藝術獎項。聯盟每年會對百老匯劇院區的劇院及其表演團體頒發各類獎項,以鼓勵其在一年內為百老匯劇院區的藝術成就所做的貢獻。其中,用以獎勵年度最佳巡迴演出節目的「百老匯巡迴演出獎」和象徵劇院界最高榮譽的「托尼獎」已經成為劇院界公認的、頗具代表性和成就感的大獎。
百老匯的孩童之夜。年齡在6至18歲的兒童和年輕人,均可以免費觀看在百老匯劇院區上映的任何劇目。同時參與者可以體驗百老匯音樂劇在後台的運作過程。此外,帶孩子的家長們還能夠享受一系列相應的優惠服務,包括就餐、泊車等。這項每年都會舉行的常規活動的目的在於引導更多年輕人進入劇院的奇妙世界,讓百老匯劇院區和百老匯音樂劇為更多的年輕一代所接受。
經紀公司快速崛起
研究報告顯示,音樂劇產業是曼哈頓的支柱產業,中產階級是音樂劇消費的主力。
將百老匯不同的演藝娛樂產品介紹到世界不同的市場,是百老匯亞洲娛樂公司,他們主要是利用歐美演藝市場與亞洲演藝市場的差異。時僅數年,其主要業務市場遍及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董事局主席MarcRouth不無自豪地說:「我們完全是商業操作。」
商業化人才組合機制。演藝娛樂產業屬於創造性領域,因而,在演藝娛樂產業領域,人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百老匯亞洲娛樂公司,從人才入手,根據相對鎖定的亞洲市場的消費能力、口味,以演藝娛樂項目,跨國整合演藝團體、管理、導演、演員等人才,然後利用比較廣闊的市場空間,從規模化運作中獲得豐厚利潤。
打通經紀、策劃和製作。百老匯亞洲娛樂公司,原先只是從事演出經紀業務,低成本承攬相對獨立存在的演出市場、機構、作品和人才,將某地區的演藝娛樂項目介紹到另一個地區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該公司逐步增加項目策劃成分,主動去研究潛在市場,發現新的需求,並且策劃具有獨特創意的演出。該公司幾年前曾經成功地將《音樂之聲》率先引入中國,現在該公司正在策劃把《音樂之聲》做成中文版推向中國。這就從單純買版權,推介版權,發展到創造和擁有自主版權,也可以賣自己的版權了。公司事實上佔有了演藝娛樂產業鏈成本最低、附加值最高的價值終端,也許這正是該公司迅速崛起的核心奧秘。
成功運作帶來高的資本回報率。百老匯亞洲娛樂公司的成功運作,給投資人帶來35%的高回報率。在美國,融資的成功與否,主要在於回報率。高回報率為該公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融資客戶,新的社會融資項目也比較容易開展。不僅是美國企業,不少亞洲企業也主動與他們合作,在他們演出音樂劇的同時,推出這些公司的品牌和產品。
音樂劇是帶動性很強的產業。最近該公司正在做一個研究報告,以證明音樂劇產業是曼哈頓的支柱產業。從研究中發現,音樂劇產業會帶動旅遊、飯店、購物、交通等行業,中產階級是音樂劇消費的主力,曼哈頓地區60%的遊客與到百老匯看戲有關。公司創辦人之一的Simone Genatt直率地表示,上海與曼哈頓很相像,將來可以成為音樂劇的勝地,上海發展音樂劇也會對上海的旅遊產業產生巨大影響。
『貳』 舞台劇的創作技巧
不好意思,問題范圍偏廣,不知道我的答案跟問題對不對得上。
1,必備的音樂基礎知識,舞蹈知識,樂器知識(先不說舞蹈,沒有樂器就沒有音樂,沒有音樂就。。。)
2,良好的創作團隊(導演,照明,音響,裝置,樂器,製作,宣傳。。。)
3,好劇本
4,演員按部就班刻苦排練
5,演員同幕後人員的交流與合作
等等。。。
『叄』 萬斯洛夫認為現代題材的舞劇創作怎樣才能創作的更好
作為一種歷史經驗,萬斯洛夫指出:「不依靠傳統是不能解決體現現代題材的任務的……蘇聯舞劇體現現代題材時解決的最重要的創作問題之一就是藝術語言問題,是我們同時代人形象的舞蹈造型問題。在最初階段,古典舞蹈語言顯得與舊舞劇里的王子、仙女過於緊密,因此被棄而不用。代之而起的時而是自由的造型,時而是歌舞場中的生活舞蹈,時而是體育運動動作或生產動作,時而是話劇式的啞劇。這些試驗創造了個別的、局部的精彩段落,但整個來說不理想。當編導注意到古典舞蹈語言時,卻使用不當,機械硬搬,使主人公處在現實生活的條件下,卻做出舞蹈課堂上的動作。這樣,使現代題材的創作庸俗化了。」萬斯洛夫認為:現代題材的舞劇創作「是在找到舞劇專門的音樂——舞蹈戲劇結構形式之後,才克服了啞劇與生活舞蹈交替出現的現象,提供了舞蹈表現生活的可能性。當舞劇主人公開始在舞蹈中生活,也即舞蹈成為表現其感情、思想、整個生活活動的自然形式的時候,出現了不僅僅把古典舞變成描繪其特徵之基礎的可能,而且出現了把它加以豐富和發展,以適應現代要求的可能。這個豐富的源泉是民間舞蹈、生活舞蹈、戲劇性啞劇、體育運動動作、自由造型(包括勞動和生活動作的舞蹈重復),當這些東西取代古典舞蹈之時,並沒有獲得成功;而它們與古典舞蹈一起使用並與形象內容的要求適應,效果卻很好」。
『肆』 舞劇創作中,大綱要怎麼寫
舞劇創作中,大綱是按照戲劇結構的規律編寫出來的,扼要地說明發生在一定的時代和條件下的事件,指明和描述出劇情發生的地點、時間和特點,並列舉所有主要的登場人物。
『伍』 第一部芭蕾舞劇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流行於歐洲各國宮廷的禮儀性舞蹈後來成為芭蕾藝術形成的基礎。法國宮內廷舞蹈大容師們在宮廷舞蹈基礎之上將詩歌、音樂、舞蹈、啞劇、戲劇、朗誦雜耍,以及布景融為一體,創造出了第一部芭蕾舞劇,這就是1581年演出的《皇後喜劇芭蕾》。舞劇全長5個小時,表演的內容為古希臘神話。
『陸』 舞劇創作,包含人物的哪些方面
舞劇創作,包含人物的內心情感、願望、思想、意志等。
在舞劇創作中,我們前面提到結構立意對形象塑造的功能,以及創作手法的作用,而動作語言更是舞蹈形象的塑造根本。舞劇中的人物形象要依靠動作來表現他的身份、地位、行為舉止,與他人的相互關系,同樣也需要用動作來傳達他內心的情感、思想和態度。舞劇可以說是肢體的舞蹈戲劇,怎樣才能使舞劇中的形象更有"戲",舞蹈動作作為形象塑造的語言應進行深入研究。
從舞蹈動作為"形象塑造"服務的功能來劃分,通常有三大類:一是為人物形象確定外表;二是為人物形象揭示內心;三是為人物形象的行為服務。外表范疇,大致可包括人物的身份、地位、職業、性別、舉止,與他人的基本關系。內心范疇,大致可以包含人物的內心情感、願望、思想、意志等。行為范疇,包括情節事件、生活細節、戲劇行動等。
第一類的功能,是要將生活素材廣泛積累和提取,並在編創中形成具有舞蹈審美與動感的形象外表動作。在這里需要重視和區別啞劇動作。盡管在舞劇中,這類動作較為看重來自於生活的邏輯性,但畢竟是用舞蹈動作去塑造舞蹈形象,不可能完全照搬生活原型動作,也必然要融入舞蹈的節奏、韻律和姿態等因素,使之舞蹈化。同時,人物形象的身份、職業、地位等,都會帶給這個人物一種特有的氣質,有普遍性的氣質,也有個性化的氣質。
舞段中的主題動作,除了依然要保持並依據著人物形象的特殊身份和氣質之外,還應強調"這一個"形象,此時此刻的情與意的個性語意的注釋。舞蹈肢體動作是虛幻的力的藝術表現,所以在主題動作中,還應將這種"力"所傳遞的典型而又個性的情緒特徵顯現出來。
在這里,我們依然要強調個性化鮮明。現實生活中,人與人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外表、身份、職業有相似之處,但人的內心和思想永遠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存在。所以藝術形象塑造人,也應注重"人"的內在思想情感的個性化揭示。這與創作的交流目的有矛盾嗎?
其實並不會矛盾,我們的藝術創作恰恰應該讓觀眾從眾多的個性化展現中,尋找到那些隱約的人類共性點,以及與自己相貼近的點點滴滴。主題動作在編創中是需要首先提煉的,而在之後的舞段里要進一步再現和強化,並加以發展變化,使整個舞段對人物形象的情意表達更深入。可見,舞段里的主題動作是形象塑造中的動作種子,種子是否優良,對於人物形象的內心揭示至關重要。
在舞段中,動作的節奏韻律也對形象塑造起著重要作用。動作銜接與呈現中的節奏是總體舒緩,還是急促;是頓挫,還是狂妄;都對人物形象性格及情感特徵有所體現。一個悠閑的人,他的情緒節奏必定輕松舒緩,動作編排也應以這種舒緩悠盪的節奏來呈現。一個壯懷激情的英勇戰士臨刑前,對敵人充滿仇恨,對新中國深懷堅定的信心,在動作節奏律動上,應注入更多剛烈從容的節律,才能把這個形象在那一時刻的內心世界體現出來。
舞劇《原野》中,仇虎"夜殺"那一場舞蹈,為了塑造他猶豫不決而又被"仇恨"沖昏頭腦,像一個困獸被包圍在"復仇"行動中。編導為人物編排的動作節奏和律動,就突現出一種狂烈而又神經質的狀態。舞劇《籬笆牆的影子》中,棗花與小庚初戀時的舞段,編排強調的是輕松愉悅、靈動機敏的節奏律動,使年輕時的棗花純情、俏麗,既充滿人生理想,又獨立自主。
舞劇《半生緣》中,妹妹曼楨在十八年前與世鈞相戀並憧憬未來生活和人生理想時的舞段,動作節律輕盈歡快,舞步積極果敢,充滿朝氣蓬勃的律動特點。而在十八年後,曼楨經歷了許多的磨難,人物形象的塑造開始注重對她沉穩、堅毅、坦然的內心世界的刻畫。所以舞段中,動作的節律顯得更加從容、舒緩和堅定。
『柒』 舞劇《紅色娘子軍》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原標題:紅色娘子軍為什麼誕生在瓊海
瓊海,地處海南東部沿海。20世紀30年代的海南與全國一樣,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內受封建專制殘余制度和國民黨獨裁統治壓迫,尤其是婦女,沒有起名字、分享財產的權利,除了受政權、族權、夫權的壓迫外,還得接受丈夫謀生拋妻棄兒「下南洋」的現實,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瓊海婦女,強烈要求參軍參戰。
紅色娘子軍稱謂的由來
紅色娘子軍的正式番號,是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創造」「紅色娘子軍」這一稱謂的人是劉文韶。劉文韶,1934年生,1950年參加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1956年在海南軍區政治部做宣傳工作。1957年,劉文韶創作的報告文學《紅色娘子軍》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全文共2.5萬余字,真實地反映了大革命時期,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師女兵連的英雄事跡。文章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紅色娘子軍」的稱謂在全國傳開,此後出現了由《紅色娘子軍》改編的電影、歌劇、戲曲、舞蹈等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
以紅色娘子軍為原型的經典文藝作品
1961年,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電影《紅色娘子軍》上映,一時風靡全國。1962年,在第一屆「百花獎」評選中,電影《紅色娘子軍》一舉獲得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等重要獎項。
1964年,根據該影片改編的我國第一部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登上了舞台,近半個世紀以來久演不衰。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將西方芭蕾的技巧與中國民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結合,創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紀精品。在音樂創作上,《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等音樂幾十年來經久不衰,深入人心。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在瓊海有一座紅色娘子軍紀念園,2000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紀念園佔地200畝,陳列著3000多幅珍貴的照片,還有娘子軍連當年戰斗、生活用過的槍炮、服裝和用具等珍貴文物。一件件實物,無聲地講述著紅色娘子軍艱苦的戰斗歷程,每天都有眾多遊客到此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捌』 舞劇創作過程中的五個環節之間有什麼關聯
舞劇的創作過程是由統一而不可分割的鎖鏈般的五個環節組成的。其中每個環節都是獨立的,但同時又是與其他各個環節有機地聯系著。
『玖』 通過什麼為確定現實主義舞劇自己的道路創造了條件
舒米洛娃指出:「蘇聯舞劇創作現階段的根本特徵在於它在本質上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過去一階段的許多藝術成就,如擴大題材和形象的范圍,吸收文學和話劇的經驗,理解創作的規律性和理論原則,研究周圍現實生活的真實過程及其社會改造……所有這一切為確定現實主義舞劇自己的道路創造了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格里戈羅維奇1957年創作的舞劇《寶石花》,特別鮮明地體現了關於創作和尋求藝術真理的主題,以及藝術的崇高意義的思想。這一演出在蘇維埃舞劇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階段,它的特徵是富有新的思想、主題和形象,編導並不滿足於演出台本上所描述的一切,而是把音樂舞蹈的全部因素貫穿到作品的結構中去。」
『拾』 如何做舞台劇
布局一下:一、准備階段: 1、工具:Macromedia Fireworks 8(簡稱FW)下載及安裝 序列號:WPD800-51539-93232-97409 2、劇本: 浪漫與浪費 男:到底什麼叫浪漫? 女:明知道她不愛你,你還要送她一百朵玫瑰。 男:那什麼叫浪費? 女:明知道她愛你,你還要送她一百朵玫瑰。 3、人物: 4、場景: 5、對話框: 二、製作階段: 1、滑鼠左鍵雙擊桌面圖標 ,打開FW。 2、滑鼠左鍵單擊「文件」,選擇「打開」。 3、在彈出的文本框中,滑鼠左鍵單擊我們要用的圖片,選擇「打開」。 4、重復第三步,打開全部要用的圖片,包括「對話框」。 5、滑鼠右鍵單擊女主角圖,選擇「編輯」-「復制」,或者快捷鍵「CTRL+C」 6、滑鼠右鍵單擊場景圖,選擇「編輯」-「粘貼」,或者快捷鍵「CTRL+V」 7、重復第5和第6步,將男主角也粘貼到場景中去。滑鼠左鍵單擊女主角按住不放,便可將她移動到任意位置,這樣就可以把男女主角的位置擺放有序。 8、重復第5和第6步,將對話框也粘貼到場景中去。同第7步,我們將對話框移動到男主角的左上邊。然後滑鼠左鍵單擊「文本工具」,點擊對話框,輸入文字。 9、滑鼠左鍵單擊「文件」-「導出」-「保存」,即可。 10、重復第8和第9步,這樣就完成了整個舞台劇了。 附:製作舞台劇所需的相關素材 對話框:Q秀人物: http://qbar.qq.com/qqshow/72089.htm http://qbar.qq.com/qqshow/288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