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框架結構為什麼要先澆柱後砌牆
框架結構為什麼要先澆柱後砌牆?
答:框架結構的牆是填充牆(所謂填充必後砌),不是承重牆,否則受力不明確,不符合結構體系。但在《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強制性條文3.9.6規定:
框架結構指由柱子、縱向梁、橫向梁、樓板等構成的骨架作為承重結構,牆體是圍護(填充)結構。
B. 柱子怎麼樣澆築
一、施工准備
(一)作業條件
1、澆築混凝土柱: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並辦完隱、預檢手續。
2、澆築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並經檢查合格。
4、振搗器(棒)經檢驗試運轉合格。
5、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
(二)材質要求
1、混凝土採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供應商具備相關的生產資質及生產、運輸能力。
2、鋼筋:鋼筋的級別、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質量符合現行標准。表面無老銹和 油污。必要時做化學分析。
7、脫模劑:水質隔模劑。
二、操作工藝
(一)作業准備
1、澆築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並檢查鋼筋的保護鋼筋的保護層墊塊是杏符合規范要求。
2、木模板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後再封閉。
3、施工縫的鬆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軟弱層已剔掉清凈,已經露出石子,並澆水濕潤,無明水。
4、柱鋼筋安裝完畢,並通過隱憋驗收。
(二)混凝土攪拌
採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供應商具備相關的生產資質,及生產能力,且完全滿足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
(三)混凝土運輸
混凝土自攪拌機卸出後,應及時運輸到澆築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如混凝土運到澆築地點有離析現象時,必須在澆築前進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後到澆築完畢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90分鍾。
(四)混凝土澆築與振搗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鬥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築高度如超過3m時必須採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澆築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築層高度應根據砼供應能力,一次澆築方量,砼初凝時間,結構特點、鋼筋疏密綜合考慮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於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1000px)。振拇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一lOcm,以使兩層砼結合牢固。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4、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問歇時間應盡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問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當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小於2h時,則應當執行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5、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並應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五)柱的混凝土澆築
1、柱澆築前底部應先填5--250px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減石子砂漿,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築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於1250px,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
2、本工程柱高最高在12。8m,第一澆築高度7.9m,第二次澆築從7.9m到柱頂。第一次澆築混凝土時,在2.6m及5m處,留施工洞口,澆築混凝土時,在模板側面洞口處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築,每段混凝土澆築後將模板洞封閉嚴實,並用箍箍牢。
3、柱混凝土澆築採用分段作業,共分兩個流水段,第一次澆築B-F軸以南的高柱,共計21條柱子,餘下的柱子作為第二個流水段。每個流水段內的柱子混凝土澆築採用作業法,每個柱子分作三個流水段。即第一個柱子澆築到2.6m處時,留下時間給木工進行施工洞口的封閉,保證混凝土的正常沉降,同時開始進行第二個柱子的混凝土的澆築,澆築方法同第一個柱子,待全部柱子2.6m以下澆築完成後,進行柱子2.6m—5m之間的混凝土澆築,澆築方法同2.6m以下。第三澆築到牛腿表面。
4、牛腿以上的柱子混凝土澆築牛腿以下的柱子混凝土澆築方法相同。
5、柱子混凝土的分層厚度應當經過計算後確定,並且應當計算每層混凝土的澆築量,混凝土振搗人員必須配備充足的照明設備,保證振搗人員能夠看清混凝土的振搗情況。
4、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築完畢,不留施工縫。
5、澆築完後,應及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
(六)養護
1、柱子的混凝土養護利用場地周邊的臨時用水,並用管道接到外架上,在7.8m處留出介面,利用軟管接到養護的柱子處。
2、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在12h以內澆水,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養護期一般不少於7晝夜。
三、混凝土試塊留置
按照規范規定的試塊取樣要求做標養試塊的取樣。
四、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蜂窩: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柱、牆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漿從下部湧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鋼筋墊缺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露筋。
3、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築上層混凝土。
4、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振搗不實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
C. 全框架澆柱子,自拌混凝土好還是商品的好為什麼
個人認為自拌的好,就是麻煩些
D. 柱子是怎麼來的
柱子起源很早,人類為了建築房屋,首先發明了柱子,最初的柱子是用石材和木料構成,起碼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
E. 5米懸空粱巳澆好配筋太小想在梁中加拄怎麼加柱起承重作用嗎
眾所周知,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中,懸挑梁下設置構造柱是常規做法,主要用於懸挑梁下圍護牆體的構造加強和約束變形,懸挑梁通常是建築物外挑陽台、外廊等部位的主要受力構件,梁下沒有豎向受力傳導結構構件,完全靠懸挑受力,因而懸挑梁的主要受力鋼筋是梁的上部鋼筋。如果懸挑梁下的構造柱隨同懸挑梁等受力構件同步施工,由於施工方法操作不當,往往導致構造柱與懸挑梁一同現澆成型,這樣就導致構造柱成為懸挑梁的一個豎向受力支點,一是構造柱因為截面和配筋較小難以承受懸挑梁傳遞的豎向荷載,
二是懸挑梁的鋼筋受力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上部鋼筋受力轉變為下部鋼筋受力,完全違背了設計原理,存在很大的結構安全隱患。如果單獨澆築構造柱混凝土,然後再採取隔離措施後澆築懸挑梁等結構構件混凝土,則施工效率很低,成本很大。因而傳統做法是二次結構施工,待懸挑梁等結構構件施工完成後,再行施工懸挑梁下構造柱,但這種工序施工成本較大,質量和安全不易保證,對此建築技術人員很是苦惱。現在有一種方法是在懸挑梁下構造柱底部提前鋪設一塊泡沫板,先後採用與懸挑梁等結構構件同步施工的方法,其原理是通過構造柱底部豎向壓縮變形轉化為構造柱頂部與懸挑梁的隔離,這個方法並不科學,也經不起實踐檢驗,一個是因為受鋼筋握裹力的約束,構造柱混凝土很難下移實現與懸挑梁的隔離,除非構造柱完全破壞失效,二是這樣操作導致構造柱底部基本沒有混凝土,構造柱底部也就一點剛度沒有,根本就起不到構造柱的應有作用,而且還很容易導致滲漏。如何找到一種既操作方便、又減少成本、又保證質量和安全、又真正發揮構造柱和懸挑梁的工作原理的有效方法,是建築領域技術人員持續追求和改進的研究目標。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懸挑梁下構造柱施工方法,既能有效實現懸挑梁與懸挑梁下構造柱的隔離,又能實現懸挑梁與懸挑梁下構造柱同步施工的工藝方法,來降低施工成本、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懸挑梁下構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
a.配製構造柱模板,按照構造柱模板與懸挑梁模板立面處於同一平面的原則在此面開設抽屜固定倉的抽屜開口,並在抽屜開口位置下部開設溢漿孔,然後在構造柱模板的另外三面的頂部內側增設三面環形板條;
b.定製能夠抽拉配合的抽屜固定倉和抽屜活動倉,在抽屜固定倉的上下板上開有混凝土澆築洞口;
c.安裝懸挑梁下構造柱豎向鋼筋和構造柱箍筋,並對構造柱箍筋的頂部標高做適當調整,使得構造柱箍筋的上部同時起到抽屜固定倉的定位托架作用;
F. 舊樑上加個澆築的柱子怎麼做
鑽孔植筋是常用法
G. 高柱子如何澆注
高柱子需要用錘子運輸機械吊運混凝土或者直接通過混凝土輸送泵直接打上去。然後是振搗,需要用串筒將混凝土澆注到柱子中防止跌落距離過大產生混凝土離析,然後用適當功率的振搗棒振搗。
澆築混凝土柱: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並辦完隱、預檢手續。澆築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並經檢查合格。振搗器(棒)經檢驗試運轉合格。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
(7)澆柱子發明擴展閱讀:
澆注鋼錠或鑄鋼件前,應對澆注場地仔細檢查,排除事故隱患,並對盛鋼桶作檢查,如果機械有故障,內襯燒損超過規定厚度及塞頭磚與注口磚吻合不良時,應停止使用。
各種工具、吊具及廢鋼、垃圾,不準任意堆放和堵塞通道,應及時運走或放到指定位置。檢查錠模內壁或盛鋼桶時,必須使用36伏的安全電壓行燈,盛鋼桶吊至出鋼槽下後,不準進入桶內工作。如需檢查,必須將盛鋼桶吊離出鋼槽位置。
行車吊運鋼錠、錠模、冒口、中注管、鑄件及盛鋼桶時,必須掛穩固牢,按照行車工、起重工安全規程操作。特大物件及滿載的盛鋼桶吊運時,必須前後各設一人監護,並由兩人配合指揮。禁止一切人接近吊物或在吊物下停留、通過。吊掛所用鏈條、鋼絲繩須仔細檢查,防止斷裂事故。
H. 柱子在澆築之前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混凝土澆築前的准備工作如下:
(1)應針對工程特點,施工環境條件制定澆築方案,確定澆築起點,進展方向,厚度和澆築順序。以及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措施。
(2)按要求對不同基面採用相應方法清除干凈,並不得有積水。檢查鋼筋保護層厚度和墊塊的位置、數量及緊固程度,側面、底面墊塊至少為4個/m2,墊塊綁扎絲頭不得伸入保護層內。不得使用砂漿墊塊,採用細石墊塊時,其抗腐蝕能力和抗壓強度應高於構件本體混凝土。當採用塑料墊塊時,其耐鹼和抗老化性能應良好,且抗壓強度不低於50mpa。
(3)仔細檢查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嚴密性和支撐程度,數量、位置。
I. 後澆柱是怎麼施工
很多構造柱子也是後澆築的。
通常的辦法是在頂板開洞,或者本身就有預留洞口,然後支模板澆築就是了。一般構造柱子在設計上都是不承重的,所以不用太擔心。
如果是框架柱,而後澆築。。。。。。。這個項目經理可以回家種地了。
如果是後澆築的板,一般都是後澆帶來到的,後澆帶的施工方法一般在結構設計總說明裡面會有。
也是吧混凝土交界面清理干凈,鑿毛,支模板,加密鋼筋,加止水鋼板,高一標號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築。
J. 混凝土怎樣澆灌柱子
先弄個你要灌柱子的模具質量要好 就是保證混凝土澆的是圓的 然後弄個細一些的導管 通道水底
水泥漿要有180的塌落度 從細導管倒下不能間斷 混凝土會在模具內慢慢升高保證導管一直在很凝土裡面不能超過混凝土高度 一直灌到你需要的位置 工程中模具一般是用土填滿掉要打樁位置在土裡打個井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