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酒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這酒啊
一、中國酒文化---白酒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
酒聖杜康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並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候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這個階段,酒雖有所興,但並未大興。飲用范圍主要還局限於社會的上層,但即使是在上層,對酒也往往存有戒心。因為商、周時期,皆有以酒色亂政、亡國、滅室者;秦漢之交又有設「鴻門宴」搞陰謀者。酒被引入政治斗爭,遂被正直的政治家視為「邪惡」。因此使酒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涌現;黃酒、果酒、葯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葯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自公元1840年到現在,歷時15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變革期。在此期間,西方先進的釀酒技術與我國傳統的釀造技藝爭放異彩,使我國酒苑百花爭艷,春色滿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及日本清酒等外國酒在我國立足生根;竹葉青、五加皮、玉冰燒等新酒種產量迅速增長;傳統的黃酒、白酒也琳琅滿目,各顯特色。特別是在這一時期的後期,即新中國建立的40多年來,中國釀酒事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
二、啤酒的發明歷史
瓶裝啤酒1568年在倫敦發明。
慕尼黑啤酒
德國不僅啤酒消費量最大,生產的種類也繁多。有超濃黑啤酒,低糖啤酒,紅啤酒、白啤酒,香煙啤酒,雪糕啤酒等等。日常所喝的啤酒,只不過是各類啤酒中的一種,也就是口味清淡的熟啤酒Lager。這種啤酒是在19世紀左右由慕尼黑、布拉格、維也納地區的人們發明的,目前銷量佔到世界啤酒總銷售量的90%。
巴伐利亞有750多家釀酒廠,其中1040年成立的威恩斯特凡國家啤酒釀造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釀造廠,釀造的啤酒有黑白艾克斯潑特啤酒、三月啤酒、烈性黑啤酒、比爾森啤酒、勞爾啤酒以及清涼麥芽啤酒。盡管德國的啤酒廠很多,但生產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其原因是為了給就近的居民提供新鮮的啤酒。為了保持知己自己啤酒的風格和口味,每個啤酒釀造師都把自己的釀造秘方視如珍寶,從不外傳,但是他們又共同遵守著一個約定,就是按照1516年威廉赫姆公爵四世時期規定的純度釀造啤酒。根據這一規定,在生產啤酒時,只允許使用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除此之外不能摻加其他任何物質。
這是一部分,具體可去這里看看:http://www.gh.pku.e.cn/ngsh/flzk/whdoc10.htm
三、紅酒的歷史
杜拉斯在《情人》里說,「酒讓孤獨發出聲音。」酒沉澱了世代相傳的太多的陽剛氣息,似乎只有紅酒例外。
女人天生就懂紅酒,或者說,紅酒與女人有緣。女人不但比男人善於種植和釀制,也比男人精於品嘗和銷售。說到紅酒,我們經常想到的都是一個女性的形象。相傳古羅馬最具有文化含義的酒神巴克斯發明了葡萄酒,使成千上萬的女性崇拜得幾近瘋狂。每當酒神出遊,身邊總是伴隨著一群仙女。這些仙女一邊痛飲著葡萄酒,一邊載歌載舞,由此可見紅酒的起源跟女人息息相關。而現代女子將紅酒視為神奇之物而珍愛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在歷史上,想當年女人為了能偷偷地喝上一口葡萄酒,甚至要搭上身家性命。
在羅馬帝國,女人就已經酷愛葡萄酒,但卻遭到嚴令禁止。塞內卡(Lucius Seneca)曾這樣描述羅馬帝國的女人對葡萄酒的熱衷:「我們女人像男人一樣,手拿斟得滿滿的酒杯,在黑夜裡狂喝豪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為了葡萄酒,這位英豪卻掉了腦袋。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各種陳風陋俗也一掃而光,女人則越來越離不開葡萄酒。飲酒對於她們,已不再是偷偷摸摸的事情,她們經常和男人一樣觥籌交錯。在作家Claudius Aelinus的筆下,男人甚至只能鑽到桌子下面去喝酒。關於女人和葡萄酒,他說過這樣一番話:「女人喝的太多可不好。她們容易神志不清,此外,葡萄酒也會讓女人失去男人都喜愛的活潑勁。」
基督教里記載,聖西爾德伽德(Die Heilige Hildegard,1098—1179)開始把葡萄酒用於治療,在她開出的葯方里,有30多種是要用葡萄酒配製的。紅酒開始對女人解禁。聖西爾德伽德讓修女們每天都定量飲用比較名貴的葡萄酒,她的後繼者——本篤會的修女們在萊茵谷紮下根來。今天她們的修道院還在經營葡萄酒。但修女本身只有在禮拜天午餐時才允許享用一杯質地優美的葡萄酒。
世事滄桑,今天的女人已經和紅酒密不可分。特別是對於法國人來說,葡萄酒就像麵包一樣必不可少。在法國人看來,葡萄酒不是用來充飢解渴的,而是拿來享受的。據統計,每個法國人一年要消耗66升葡萄酒。波德萊爾說:「地球上要是沒有了葡萄酒,人的健康和精神都是一片空白。這種空白比任何一種傷害都要嚴重,因為人生來就是享用葡萄酒的,誰如果從來沒有品嘗過葡萄酒,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不是笨蛋就是傻瓜。」
去這個網址里看更多關於葡萄酒的歷史:http://djke.anyp.cn/blog/archive/237490/051127095631796.aspx因為內容太多所以無法復制過來,請您自己看一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會有所幫助!
㈡ 古人發明酒的最初用途是什麼
相傳酒是由杜康發明製造的。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直到有天晚上他夢見一位鶴發童顏的老翁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的第九天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方法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到路邊尋找到三個人,分別是一位文質彬彬的書生、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一個無親無故且傻乎乎的乞丐,求得了三滴血,終於製作成了。
可是杜康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後來人們將杜康作為酒的代稱。
(2)酒的發明原理擴展閱讀:
古人發明葡萄酒的最初目的。
在古代,在一群游牧營地中,收集了許多野生穀物。不知何故,這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在收集穀物的地方,形成了溫水池。在短時間內,穀物被發酵,將池變成深黑色的液體,一些冒險的牧民喝了液體,發現它味道很好!所以葡萄酒誕生了。
另一種說法是,歐洲大陸的農民在收獲後總是在糧倉堆積小麥。這些簡單的糧倉經常導致倉庫中的小麥由於屋頂的泄漏而變濕,從而開始發芽和發酵,一個大膽的農民好奇地品嘗它,發現液體香氣可口。從那以後,人們模仿葫蘆,所以最原始的啤酒出來了。
古老的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中國人製造葡萄酒。由於古希臘人之間的關系,古老的歐洲,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法國,比利時,德國和荷蘭,都知道葡萄酒。後來,歐洲中西部的凱爾特人也了解葡萄酒,葡萄酒成為最受歡迎的飲品。葡萄酒的聲譽在整個歐洲慢慢傳播。
㈢ 酒是怎麼發明的(確切說怎麼發現的)…
一、中國酒文化---白酒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
酒聖杜康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並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候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這個階段,酒雖有所興,但並未大興。飲用范圍主要還局限於社會的上層,但即使是在上層,對酒也往往存有戒心。因為商、周時期,皆有以酒色亂政、亡國、滅室者;秦漢之交又有設「鴻門宴」搞陰謀者。酒被引入政治斗爭,遂被正直的政治家視為「邪惡」。因此使酒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涌現;黃酒、果酒、葯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葯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自公元1840年到現在,歷時15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變革期。在此期間,西方先進的釀酒技術與我國傳統的釀造技藝爭放異彩,使我國酒苑百花爭艷,春色滿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及日本清酒等外國酒在我國立足生根;竹葉青、五加皮、玉冰燒等新酒種產量迅速增長;傳統的黃酒、白酒也琳琅滿目,各顯特色。特別是在這一時期的後期,即新中國建立的40多年來,中國釀酒事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
二、啤酒的發明歷史
瓶裝啤酒1568年在倫敦發明。
慕尼黑啤酒
德國不僅啤酒消費量最大,生產的種類也繁多。有超濃黑啤酒,低糖啤酒,紅啤酒、白啤酒,香煙啤酒,雪糕啤酒等等。日常所喝的啤酒,只不過是各類啤酒中的一種,也就是口味清淡的熟啤酒Lager。這種啤酒是在19世紀左右由慕尼黑、布拉格、維也納地區的人們發明的,目前銷量佔到世界啤酒總銷售量的90%。
巴伐利亞有750多家釀酒廠,其中1040年成立的威恩斯特凡國家啤酒釀造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釀造廠,釀造的啤酒有黑白艾克斯潑特啤酒、三月啤酒、烈性黑啤酒、比爾森啤酒、勞爾啤酒以及清涼麥芽啤酒。盡管德國的啤酒廠很多,但生產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其原因是為了給就近的居民提供新鮮的啤酒。為了保持知己自己啤酒的風格和口味,每個啤酒釀造師都把自己的釀造秘方視如珍寶,從不外傳,但是他們又共同遵守著一個約定,就是按照1516年威廉赫姆公爵四世時期規定的純度釀造啤酒。根據這一規定,在生產啤酒時,只允許使用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除此之外不能摻加其他任何物質。
三、紅酒的歷史
杜拉斯在《情人》里說,「酒讓孤獨發出聲音。」酒沉澱了世代相傳的太多的陽剛氣息,似乎只有紅酒例外。
女人天生就懂紅酒,或者說,紅酒與女人有緣。女人不但比男人善於種植和釀制,也比男人精於品嘗和銷售。說到紅酒,我們經常想到的都是一個女性的形象。相傳古羅馬最具有文化含義的酒神巴克斯發明了葡萄酒,使成千上萬的女性崇拜得幾近瘋狂。每當酒神出遊,身邊總是伴隨著一群仙女。這些仙女一邊痛飲著葡萄酒,一邊載歌載舞,由此可見紅酒的起源跟女人息息相關。而現代女子將紅酒視為神奇之物而珍愛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在歷史上,想當年女人為了能偷偷地喝上一口葡萄酒,甚至要搭上身家性命。
在羅馬帝國,女人就已經酷愛葡萄酒,但卻遭到嚴令禁止。塞內卡(Lucius Seneca)曾這樣描述羅馬帝國的女人對葡萄酒的熱衷:「我們女人像男人一樣,手拿斟得滿滿的酒杯,在黑夜裡狂喝豪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為了葡萄酒,這位英豪卻掉了腦袋。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各種陳風陋俗也一掃而光,女人則越來越離不開葡萄酒。飲酒對於她們,已不再是偷偷摸摸的事情,她們經常和男人一樣觥籌交錯。在作家Claudius Aelinus的筆下,男人甚至只能鑽到桌子下面去喝酒。關於女人和葡萄酒,他說過這樣一番話:「女人喝的太多可不好。她們容易神志不清,此外,葡萄酒也會讓女人失去男人都喜愛的活潑勁。」
基督教里記載,聖西爾德伽德(Die Heilige Hildegard,1098—1179)開始把葡萄酒用於治療,在她開出的葯方里,有30多種是要用葡萄酒配製的。紅酒開始對女人解禁。聖西爾德伽德讓修女們每天都定量飲用比較名貴的葡萄酒,她的後繼者——本篤會的修女們在萊茵谷紮下根來。今天她們的修道院還在經營葡萄酒。但修女本身只有在禮拜天午餐時才允許享用一杯質地優美的葡萄酒。
世事滄桑,今天的女人已經和紅酒密不可分。特別是對於法國人來說,葡萄酒就像麵包一樣必不可少。在法國人看來,葡萄酒不是用來充飢解渴的,而是拿來享受的。據統計,每個法國人一年要消耗66升葡萄酒。波德萊爾說:「地球上要是沒有了葡萄酒,人的健康和精神都是一片空白。這種空白比任何一種傷害都要嚴重,因為人生來就是享用葡萄酒的,誰如果從來沒有品嘗過葡萄酒,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不是笨蛋就是傻瓜。」
㈣ 酒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根據歷史的不同文獻的記載,有不同的版本,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造酒第一人有多種說法,最主要的兩種是儀狄和杜康造酒。
1、相傳儀狄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先秦史籍多處提到儀狄作酒。如《世本》「製作」篇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儀狄造酒」,劉向《戰國策》進一步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2、據傳早在黃帝時期便已經發明了酒,具體的資料大家可以查詢《黃帝內經》,裡面有一些內容,是黃帝和岐伯討論酒的記載。
3、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4)酒的發明原理擴展閱讀:
喝酒的誤區:
1、酒有鎮痛護心作用。
酒能通經活絡、理氣止痛,可防治風寒濕痹和胸痹心痛,減少關節炎、冠心病發作的幾率。不可否認,飲酒可暫時緩解上述症狀,但觀察資料表明,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與飲酒量呈正相關,且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飲酒人群。
2、酒有保暖禦寒功能。
少量飲酒會使身體發熱,這是酒精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在酒精代謝後期,很容易造成皮膚散發的熱量增多,形成「酒後寒」,以至出現「以酒禦寒寒更寒」的局面。
3、飲酒能提高性慾。
在多數人心目中,酒可助興提欲,改善性功能,現在研究發現,酒精可對睾丸、卵巢造成直接毒害,且可通過對下丘腦、腦垂體的作用,對男女性功能產生相對持久的影響。
喝酒後胃難受的緩解辦法:
1、服用適量的白糖水,能稀釋胃中酒精濃度、減少酒的吸收。糖分吸收後使血糖濃度增加,酒在血液中的濃度降低,使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排出加快,達到醒酒解酒的目的。
2、口服淡鹽水,可達到稀釋胃中的酒精和降低血中酒精濃度的作用。
3、喝牛奶可以保護胃部,多吃一些蔬菜,清淡的食物。
4、多喝粥,喝一些可以消化比較好的粥,這時候喝的粥不要太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多。
5、吃水果,葡萄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喝酒之後如果反胃的話,那麼就吃一些新鮮的葡萄,新鮮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降低體內乙醇濃度,達到解酒目的。
同時,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緩解酒後反胃、惡心的症狀。如果在飲酒前吃葡萄,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酒後1-3天進食易消化食物,防止過度勞累,最大程度上保證受損的胃粘膜盡快修復。
㈤ 酒是如何被發明的
酒,自古以來
不僅與華夏歷史文明相融相生
而且與人類的生活也息息相關
古人認為酒乃「春」也
酒亦常以「春」命名
所以
買酒又叫買春
【喜歡作者的清奇文風和畫風,歡迎來關註:朕說】
㈥ 酒是怎樣形成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 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這說明了煮熟了的穀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 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
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
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中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技術,並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到能生產各種濃度、各種香型、各種含酒的飲料,並為工業、醫療衛生和科學試驗製取出濃度為95%以上的醫用酒精和99.99%的無水乙醇。
㈦ 酒是怎樣發明的
說起酒的誕生離不開一個關鍵性到人物。這個人就是杜康。杜康是商朝時期的王子。他是商朝某一位皇帝的第七個兒子。具體是哪一位商朝皇帝這個記載不詳。杜康成年後在朝廷任職,主要以監管糧庫為主。要知道商朝時期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所以當時糧食對於一個國際來說那是非常的重要。不亞於一個國家的命脈。而杜康能被委派監管糧庫,由此可見杜康也是十分受寵的。
酒是如何誕生的!
說起來的酒的誕生也十分的充滿戲劇性。話說在杜康監管糧庫期間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一切事宜都被杜康處置到井井有條。但某一天杜康的下屬來找杜康,對杜康說糧庫出大事了。杜康一聽大為吃驚,所以忙問屬下糧庫出了什麼事。下屬匯報稱,天降大雨把糧庫給淹了。部分糧食被水淹已經損壞。杜康一聽也著急了,就趕緊帶著下屬去糧庫查看受災情況。但到了糧庫附近後杜康就問到一股香味。後來仔細探查之後發現香味是從被水泡了的糧食中傳出來的。杜康用手把經過糧食浸泡滴出來的液體接住一聞。果然聞到一股香氣。然後杜康略微的舔了一點滴出來的液體,先是感覺微苦,但之後就感覺回甘十分香甜。所以這就引起了杜康的好奇之心。
酒是如何誕生的!
後來杜康又用容器盛了一些滴出來的液體品嘗。品嘗之後覺得各方面都挺好。口感也好,氣味香甜。但唯有一個缺點就是有一股土味。這個也不難解釋。畢竟糧食從圖裡面生長出來又直接被雨水浸泡。沒有經過處理難免會有土腥味。但杜康覺得這種飲品絕對是難得的珍品。但就是土腥味實在太煩人了。杜康以為在了解到這種飲品誕生的原因後,杜康認為可能是飲品誕生過程不幹凈導致有土腥味。所以杜康開始自己製造發酵製作這種飲品。但杜康自己製作之後雖然同樣也能做出這種飲品。但是那股土腥味還是克服不了。而土腥味又難免會影響飲品的口感。所以杜康猶如瘋魔一般開始琢磨如何祛除去腥味。
酒是如何誕生的!
據說後來杜康研究如何祛除飲品中的土腥味認真到整個人都沉迷其中。甚至連做夢都在想怎麼辦才能實現去除土腥味。後來據說杜康夢中夢見有人告訴杜康,你製造的那種飲品是老天賜給你的。而其原料糧食又是土地種出來的。天地人三才只佔了天地二才。所以想要去除土腥味必須在加上人味去中和土腥味。並且囑咐杜康再做一次,並且在製造厚第九天的酉時在大街上選擇三個你看的上眼的人,讓他們滴一滴食指的血到酒里,酒的土腥味就會消失了。
酒是如何誕生的!
杜康醒來後按照夢中所夢開始付諸於行動。果然酒中的土味消失不見了。杜康
㈧ 釀酒原理與發明原理相同嗎
酵母菌在自然界存在很普遍,尤其是在果實表面。所以古人類發現糧食煮熟了會發酵產生酒味從而發展成釀酒。這是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利用。現在的發明是創造,創新不同。
㈨ 人為什麼要發明酒呢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來說,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應該先從陶器的製造開始,否則,便無從釀起。考古學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製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和酒發生了關系,而且當時我國釀酒技術已經開始盛行。以後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而且,我們可以從《史記·殷本紀》關於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中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 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說明煮熟了的穀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 我國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戰國策》:「帝女令儀狄造酒,進之於禹。」 據考古發掘,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許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記載。藁城縣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後,出土時還有發酵作用,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考點》中亦有芳香的葯酒意思的解釋。羅山蟒張鄉天湖商代墓地,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酒,它裝在一件青銅所制的容器內,密封良好。至今還能測出成份,證明每一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並有果香氣味,說明這是一種濃郁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 酒的文化詳細資料: http://www.66good.com/commerce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