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荷葉的特點受到啟發 發明雨傘的作文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裡很著急。他心裡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後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❷ 荷葉有什麼特性,人們根據這些特性發明了什麼
凝聚、雨傘
❸ 魯班從荷葉發明了傘,其他類似的還有哪些發明
相傳有一次他上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❹ 人類根據荷葉發明了哪些物品
荷葉膜抄
荷葉膜的概念,來襲源於自然界荷葉效應的仿生學原理。20世紀9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伯恩大學BarthLott教授發現,荷葉表面具有抗臟自潔的神奇功能,荷葉的自清潔功能其實源於其表面的微納結構,當水滴在表面滾動時會帶走表面的污染物和灰塵,從而達到自清潔的效果。受到荷葉表面疏水疏油現象的啟發,凌高全球首家提出了「荷葉膜」的概念。
❺ 你還知道哪些發明家的故事,比如:魯班看到荷葉,發明了傘.
魯班被葉子割了手,發明了鋸了
❻ 人們用荷葉不沾水的原理發明了什麼
人們用荷葉不沾水的原理發明了什麼
荷葉從不沾水,是它的表面微觀結構所致——荷葉在放大一萬倍以上的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依然是毛茸茸的,稻葉和水黽的腿也有此特性。
當液滴遇見粗糙的固體表面時,在顯微鏡下看來,實際上是一部分液滴與固體表面的突起部分接觸,另一部分液滴則與固體表面結構的縫隙和孔洞中儲存的空氣接觸。按照目前普遍認可的凱西-巴克斯特模型,在某種固體表面上,液體與空氣接觸面積越大,則這種表面的疏水性越強。換言之,疏水性表面相當於吸附了一層薄薄的空氣膜,所以材料的浮力變大、在水中的阻力變小、耐臟,甚至界面電阻也會變得很大。因為水不會浸濕這些表面,水中的雜質自然也不會留在表面上,灰塵也很容易被水帶走。而耐腐蝕也是這個原理——這些表面結構中儲藏了空氣,很難直接和溶液接觸,當然也就比較耐腐蝕了。
超疏水表面就布滿了這樣微小的「絨毛」。這些細微結構之間儲存了空氣,在接觸到水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質。從通用電氣公司納米實驗室錄制的一段視頻上可以看到,水滴掉落在超疏水的表面時,居然會像軟橡膠球一樣彈跳起來。
超疏水表面材料是納米技術的一個研究熱點,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制備超疏水性表面的技術更是多種多樣,從刻蝕、氧化、乳液聚合、氣相沉積到培養納米纖維生長等等工藝不一而足,材料的疏水效果也有強弱之分。
❼ 蓮葉像什麼發明
蓮葉像什麼?
1、蓮葉像一個個綠玉的大盤子。
2、蓮葉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
3、蓮葉像一把把綠色的扇子。
❽ 荷葉的發明作文四百字
荷葉的發明
一天,小小懷著高興的心情出去散步。。。。。。
夏天的天氣,孩子的臉,剛才還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萬里無雲的,怎麼突然下起了大雨。小小連忙打開雨傘,心裡暗暗地慶幸道:幸好我接過媽媽塞給我的小洋傘,不然非成「落湯雞」不可。「咕——咕——咕」小小隱隱約約地聽到鳥叫聲,它的聲音微弱而凄慘,小小抬頭一看,茫茫的雨中,一個鳥窩搖搖欲墜,鳥窩里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它好像是剛出生幾天的小鳥,全身濕淋淋地,正在瑟瑟發抖、有氣無力。好像在說:「救救我吧,小朋友!」小小心裡想:下這么大的雨,別說鳥窩了,可能連小鳥的命都難保。小小急得不知所措,轉來轉去,就像熱鍋里的螞蟻——團團轉。
小小絞盡腦汁,可就是想不出更好地辦法,獃獃地望著眼前的荷花池。「啪啪」一點點雨滴掉到荷葉上,像一顆閃亮的珍珠。小小一拍腦門,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把雨傘一扔,一個箭步沖向荷花池,挑了一片最大的荷葉,又三步並兩步地跑到鳥窩旁,把荷葉插在鳥窩上,說:「小鳥,你不用接受風吹雨打了。」小鳥好像聽懂了他的話,「咕咕」地叫著,好像在說:「謝謝你,我的救命恩人。」
小小回到家,才發現自已渾身濕透了,但是他很高興,因為他做了一件助鳥為樂的好事。
❾ 關於根據荷葉發明了雨傘的故事
雨傘一開始是魯班受到花葉的啟發而發明,後來傳說是他的妹妹發明的。
我國民間流傳著魯班的妹妹發明雨傘的故事。傳說中有一次魯班俏皮的小妹妹與其打賭,說看誰能有辦法讓外出遊玩的人們免遭雨淋,而且還規定了完成期限。
此後魯班就日夜不息地建亭子。到了期限這天,魯班共建了十八個精美的亭子,可是他的小妹呢,只做了一個小亭子,就讓魯班輸得心服口服了。原來,小妹做的是一把小巧、精緻的竹架、絹頂,能撐著走的「小亭子」——這就是傳說中傘的由來。
也有傳說魯班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還記述,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傘"字早有出現,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撐合的傘。
(9)蓮葉小發明擴展閱讀:
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
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就是最早的雨傘。魯班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在中國,傘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雨傘;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