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兵乓球是誰發明的
英國人
起源與發展
乒乓球運動於十九世紀末起源於英國。最初只是一種活動性游戲,球是用輕而富有彈性的材料製成,拍子陽
雪茄煙
盒蓋之類的木質板,象打網球一樣
在桌上打,故稱之為「桌上網球」。
1900年左右,由於輕工業的發展,球才改成用
賽璐珞
製成的
空心球
。此後,乒乓球運動便逐步發展起來。
第一次大型
乒乓球比賽
於1900年12月在英國倫敦舉行。參加比賽的有三百多人。比賽時,男運動員要穿上漿領子的襯衣和
坎肩
,女運動員要穿裙子甚至還要戴帽子。
1926年,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正式成立,並決定舉行第一屆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五十多年來,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得都是木製的,擊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談不上什麼旋轉;打法也單調,只是把球推來推去。
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
膠皮
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
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
下旋球
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採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
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5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
五十年代初,
奧地利人
發明了海綿球拍,日本運動員道德在世界比賽中使用,並一舉奪取得第十九屆
世界錦標賽
的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由於日
本運動員利用這種球拍創造的遠台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
正手攻球
力量大,速度快,
發球搶攻
威脅大等優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
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勢,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佔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
的第一次大提高。
② 網球是誰發明的
網球的前身是14世紀流行於法國宮廷的一種叫「掌球戲」的游戲。規則是兩名玩家隔著一條繩子,使用手掌將被布包著頭發製成的球互相對打。其後這種游戲經過發展和改良,用網代替繩子,並將以手擊球改為用木製球拍,隨後木拍更拉上弦線。由18世紀開始,歐洲民間也開始出現這種游戲,並且於19世紀盛行於歐洲。
現代的網球則於1873年12月由華爾特·科洛普頓·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在英國發明,當時這個游戲是用來在後院的派對中取悅客人。他是根據老的室內網球或者稱為原網球的游戲創造這項運動的。根據大多數網球歷史學家,現代網球的規則也大多數從此而來,因為溫菲爾德從這兩項運動中借鑒了大量元素,還借鑒了法國皇室網球的一些技巧規則。
1877年在英國倫敦溫布爾頓舉行了首場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為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隨著國際網球聯合會於1913年成立,網球運動亦於世界各地得以廣泛發展。在1881年5月21日,美國國家草地網球聯盟(現在的美國網球聯盟)成立以規范規則和競技制度。美國國家男子單打錦標賽,就是現在的美國公開賽,1881年首次在美國羅得島的新港舉行。美國國家女子單打錦標賽在1887年舉行。網球也在法國(法國網球公開賽1891年)流行。世界著名的網球公開賽有: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和法國網球公開賽。今天,這四項賽事被稱為大滿貫。關於草地網球的規則80年之內都沒有改變,只是在1900年,由詹姆士·凡·阿蘭(James Van Alen)做出了一項重要改變:1900年,著名的一年一度戴維斯杯網球公開賽在國家隊之間舉行。
1926年,商人C.C.派爾(C.C.Pyle)建立了首個職業網球巡迴賽,隊員由美國和法國網球運動員組成。最值得稱道的早期職業網球選手有美國的溫尼·理查德斯(Vinnie Richards)和法國女子蘇贊妮·冷蓮(Suzanne Lenglen)。當一個隊員成為職業選手後,他/她就不能參加業余選手賽。
1968年,由於商業的壓力導致這項制度的廢棄,因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所有選手都可以競爭所有賽事,而頂級選手可以靠打網球謀生。藉此,國際職業網球圈建立,借電視轉播網球傳遍了整個世界,從此不再是英國上流社會的專有運動。
1954年,詹姆士·凡·阿蘭創建了國際網球聲譽禮堂,一個在羅得島的新港的非營利博物館。這個博物館裡面搜集了大量的網球紀念品和大量全世界網球成員的獎品和獎章。每年,在此都要舉行一次草地網球賽,並且舉行接納新的聲譽禮堂成員的典禮。
」現代的網球則於1873年12月由華爾特·科洛普頓·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在英國發明「,所以應該是華爾特·科洛普頓·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
③ 乒乓球的發明人是誰
乒乓球是1904年傳入中國的,它並不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
後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
Ping-po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3)卡爾式發球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乒乓球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現在英國,當時是一項貴族運動。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
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後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
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綿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於乒乓球運動。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在乒乓球運動進入奧運會之前,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階段。
1980年,乒乓球被發明出來。
1952年,在孟買的世界錦標賽上,日本選手首次使用橡膠面的球拍,引起了轟動。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為第一個贏得世界冠軍的亞洲選手,這次冠軍預示著日後亞洲人對這項運動的主宰。
1954年,亞洲選手,特別是中國和日本選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發明的直拍握法。當時,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選手維克托-巴那使用的傳統握拍法。
1971年,這一年的4月13日,美國乒乓球隊到北京和中國隊進行了比賽,他們最後以1比13輸給東道主,但這次比賽開通了中美兩國的外交關系。
1981年,乒乓球作為奧運項目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盡管在此之前從未以表演項目在奧運會出現過。
1988年,乒乓球比賽在漢城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奧運會上。
1988年乒乓球首次進入奧運會,之後有了長遠的發展,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國際乒聯下目前已經有超過187個協會成員。
④ 國乒丁寧的師傅是誰砍式發球是誰發明的呢
作為目前中國女乒唯一一位大滿貫選手,坐擁6個世界單打冠軍頭銜的丁寧是中國乃至世界女乒當之無愧的王者。在丁寧的成長之路上,有許多教練曾經在丁寧的成長道路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丁寧是黑龍江人,後來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丁寧從東北來到北京。當時北京女隊主教練周樹森在看了丁寧一次比賽之後將丁寧招進了北京女隊,可謂丁寧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位「伯樂」。進入北京隊後,主管丁寧的教練是奧運冠軍呂林的妻子萬芳芳,正是在萬芳芳的指導之下,丁寧最終才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進入了國家隊後,丁寧被分進了國乒的老教練任國強組中。在任國強的悉心指導下,丁寧從剛進隊時排名隊內倒數最終成為了世界冠軍。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之前,丁寧的主管教練從任國強換成了陳彬。丁寧在經歷了2011年的輝煌之後,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後陷入長期的低迷,最終陳彬和丁寧兩人攜手合作實現了丁寧的大滿貫夢想。丁寧職業生涯另一個重要的教練是師姐郭焱,郭焱從國家隊退役後成為了北京隊的一名教練,郭焱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幫助丁寧在北京隊進行訓練以及准備大賽等。可以說丁寧能夠成功離不開這些幕後人員的大力幫助。
丁寧在比賽中經常使用下蹲砍式發球,由於使用者較少以及發球旋轉多變,丁寧的下蹲砍式發球成為其在關鍵時刻得分的利器。不過不同他人所說,這一發球使用者不僅丁寧一人。中國前國手劉偉、牛劍鋒等人都會使用,外國選手福岡春菜、松平健太、奧恰洛夫也有使用。目前中國女乒里除了丁寧之外,小將范思琦也會使用下蹲發球。
這一發球主要為橫板選手所使用,在日本此類發球有個好聽的名字——「王子發球」。關於下蹲發球的起源,據說是在日本選手最早使用此類發球的,因為這些成員都在王子俱樂部打球而得名。
⑤ 乒乓球發射器誰發明的
你說的是乒乓球發球機把。國內的發球機是前世界女子冠軍邱鍾惠研製的,她研製成功的乒乓球發球機至今仍然是一種重要的專業訓練和業余娛樂器材
⑥ 是誰發明的乒乓球
乒乓球運動的產生,純屬偶然。
是因兩個英國青年玩耍引起的。 19世紀末,一天倫敦兩個青年人到一家飯館去吃飯,在等待侍者送飯時,他們感到無聊,便信手將裝雪茄的盒蓋拿在手中玩,同時又將酒瓶上的軟木塞也撥了下來,兩人在餐桌上你來我往,相互打過來打過去,結果,他倆玩得竟入了迷,連吃飯都顧不上了。由此,這項餐桌上的游戲,很快就演變、發展成乒乓球賽,並席捲倫敦,一時形成了一股乒乓球熱。 為了紀念發明國,1926年,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倫敦舉行。
早先人們打乒乓球時,大都喜歡在木板球拍上貼一層皮革或軟木。膠皮球拍是英國人古德首先發明並使用的。 一天,古德賽完球後,在回家途中到葯店買葯,當葯店老闆將找回的零錢扔給他時,錢幣落在膠皮盤子上彈了起來。古德的眼眼頓時一亮,於是向葯店老闆買下了膠皮盤子,安在自己的球拍上,精心改革了自己原先的球拍。 後來,古德用這塊世上第一個粘上膠皮的球拍參賽,並從容地戰勝了所有的對手。自此,膠皮球拍便公開問世了。
乒乓球得名的由來及其它
在運動史上,乒乓球運動可以算是一項年輕的體育運動,它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比起田徑運動(兩千年以上)來,它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後輩。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o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在日語里,乒乓球叫做「撞球」。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檯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單人比賽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⑦ 乒乓球下蹲砍式發球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94年,河北復保定 教練唐銀生(郗制恩庭師兄)摸索傳授給弟子 牛劍鋒(世界冠軍),成為世界首位使用下蹲砍式發球,之後國內丁寧,日本平野早矢香、松平健太,德國奧恰洛夫 等乒壇名將所學習使用。純個人經歷,本人教練就是 牛劍鋒、高軍、齊寶香、白楊、王婷婷的師姐。他們同時保定籍乒乓球運動員
⑧ 側身高拋發球是誰發明的
高拋發球
乒乓球運動發球的一種。發球者先將球拋至高度為2—3米空中,待下落到一定程度時擊球。揮拍時上臂外展的幅度較大,要藉助轉腰和蹬地的力量。由於拋球高度大幅度提高,使球體下落時的重力加速度驟增,具有球速快、旋轉強、時間差明顯等特點。有側身正手左側上(下)旋球、側身正手上旋長球、反手右側上(下)旋球等之分。 由中國運動員發明。
具體哪個人發明無從考證了
⑨ 乒乓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是誰發明的古代有嗎
乒乓球運動起源於19世紀後期的英國,由英國貴族在社交場合在桌子上用羊腸線做成的拍面擊打球,英文稱為「Table Tennis」,即「台上網球」;後傳入日本,被稱為「卓球」;1904年前後傳入中國,根據其擊打時發出的聲音又稱為「乒乓球」。
1、傳說當時有兩個英國人很喜歡打網球,一次在網球較量的時候,卻下起了大雨,而這兩個年輕人依然想要分出勝負,所以在室內的桌子上開始了比拼。
2、十九世紀後半葉的時候,在一些英國的大學生中是非常流行類似乒乓球的運動,不過規則不統一,發球的時候可以把球直接發到對方的檯面,也可以把球先發到本方檯面上,之後再跳到對方的檯面。而且用到的拍子也和今天不同,球拍是空心的,是用羊皮紙製作的,而在形狀上是長柄橢圓形的。在橡膠或者是軟木製作的實心球之外,還會包上一層毛線。
3、到一八九零年的時候,英國人詹姆斯·吉布在到美國旅行的時候發現了一種空心的賽璐珞玩具球,彈跳的能力很強,所以把球稍加改進之後就代替了軟木球和橡膠球,這種球在桌子上打的時候會有「乒乒乓乓」的聲音產生,所以英國的一家體育用品公司,就把乒乓作為了廣告名稱,之後就被叫做乒乓球了。不過剛開始的乒乓球是屬於一種「上層社會」游戲,後來才慢慢的流傳到民間。
4、一九零零年,英國正式成立了乒乓球協會,而且也開始舉辦正是比賽。後來慢慢流傳到了世界各地。此年,乒乓球傳入日本。
5、一九零四年,乒乓球經日本傳入上海
⑩ 乒乓球是誰發明的
乒乓球運動的產生,純屬偶然。是因兩個英國青年玩耍引起的。 19世紀末,一天倫敦兩個青年人到一家飯館去吃飯,在等待侍者送飯時,他們感到無聊,便信手將裝雪茄的盒蓋拿在手中玩,同時又將酒瓶上的軟木塞也撥了下來,兩人在餐桌上你來我往,相互打過來打過去,結果,他倆玩得竟入了迷,連吃飯都顧不上了。由此,這項餐桌上的游戲,很快就演變、發展成乒乓球賽,並席捲倫敦,一時形成了一股乒乓球熱。 為了紀念發明國,1926年,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倫敦舉行。
早先人們打乒乓球時,大都喜歡在木板球拍上貼一層皮革或軟木。膠皮球拍是英國人古德首先發明並使用的。 一天,古德賽完球後,在回家途中到葯店買葯,當葯店老闆將找回的零錢扔給他時,錢幣落在膠皮盤子上彈了起來。古德的眼眼頓時一亮,於是向葯店老闆買下了膠皮盤子,安在自己的球拍上,精心改革了自己原先的球拍。 後來,古德用這塊世上第一個粘上膠皮的球拍參賽,並從容地戰勝了所有的對手。自此,膠皮球拍便公開問世了。
乒乓球得名的由來及其它
在運動史上,乒乓球運動可以算是一項年輕的體育運動,它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比起田徑運動(兩千年以上)來,它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後輩。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o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在日語里,乒乓球叫做「撞球」。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檯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單人比賽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後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於乒乓球運動.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闆王道午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從此,乒乓球運動傳入中國.
乒乓球運動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期起源於英國,隨後傳到美國、歐洲中部、日本、中國及韓國等地。乒乓球運動起初被很多人視為娛樂活動,但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項世界性的主要運動之一。乒乓球運動於1988年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認,正式成為比賽項目,其中包括了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及女子雙打
乒乓球運動十九世紀後期始於英格蘭。當時,英國有一些大學生,在室內以餐桌作球台,用書或以兩把高背椅子掛上一根線當作球網,採用軟木或橡膠做成的球,以羔皮紙貼成的長柄橢圓形空心球拍,在檯子上將球打來打去。最初這種游戲不叫做做"乒乓球",而叫做"弗利姆-弗拉姆"(Flim-Flam),又稱為"高西馬"(Goossie)。
1890的左右,英格蘭一位退休的越野跑運動員詹姆斯·吉布(AMES Gibb),從美國帶回了作為玩具的賽璐洛球,產生了用這種小球來替代軟木球和橡膠球的想法。由於當時對遍使用的羔皮紙球拍擊到球和球碰台後發出"乒乓"的聲音,模擬其聲而叫做"乒乓"。其後也稱"桌子上的網球"(tabie tennis)。
乒乓球的誕生與網球的迅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實際上是網球的變種。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和革新,網球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許多商人也把注意力放在這一備受歡迎的運動上。1885年左右,歐美一些精明的體育品製造商人,為了在激烈的商品競爭中取得優勢,鑒於當時上層社會盛行網球的實際,獨出心裁的將網球由室外搬回室內,又大膽地將網球由地面「請」至桌上。因而乒乓球在英美又有「桌上網球」之稱。其時,打乒乓球使用的球拍類似小網球拍,使用的球也是硬而輕的實心球。1890年,一位名叫吉布的英國工程師提出用賽璐珞制空心球的新奇想法。經過不斷探索和反復研製,五年後,這種空心球奇跡般地出現在人們生活中。隨著球質發生變化,球拍也相應地發生重大改變,由原來的小網球拍改變為木製球拍。這些重大變革又直接導致乒乓球這一名稱的產生。當木拍與賽璐珞球相擊時,發出清脆的聲音--「乒」,人們就根據這一特點將這種球命名為乒乓球。在實際運動中,球拍的長把給打球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於是,人們又將長球拍改為短球拍。當然,乒乓球初期還只是一種宮廷體育游戲,在歐美一些國家的貴族中間作為一項高雅的娛樂活動廣為流傳。後來,隨著這項運動的日趨完善和參與者的劇增,這一高雅的游戲也就沖出高門巨室,流入民間,集大雅與大俗於一身,不斷傳播,漸漸地成為各國人民都喜愛的體育運動和奧運會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