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洛陽鏟發明

洛陽鏟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19 04:15:44

❶ 洛陽鏟是誰發明

洛陽鏟據傳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盜墓者 李鴨子 於20世紀初發明。
據考證,打造出第一把洛陽鏟的鐵匠叫做陳印娃

❷ 洛陽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洛陽鏟據傳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盜墓者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1923年前後,專馬坡村村民李鴨子來到屬他家附近一個叫孟津的地方趕集,轉了一會兒,他便蹲在路邊休息。李鴨子平日里以盜墓為生,所以他經常想的也是有關盜墓的問題。這時,他看到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包子鋪,賣包子的人正准備在地上打一個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鴨子的興趣。因為他看到,這個東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帶起很多土。盜墓經驗豐富的李鴨子馬上意識到,這東西要比平時使用的鐵杴更容易探到古墓,於是他受到啟發,比照著那個工具做了個紙樣,找到一個鐵匠照紙樣做了實物,第一把洛陽鏟就這樣誕生了。據考證,打造出第一把洛陽鏟的鐵匠叫做陳印娃,現已故去。 洛陽鏟

❸ 為什麼洛陽人發明了洛陽鏟,主要是干什麼用的

洛陽鏟,是中國河南洛陽附近村民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內洛陽容鏟是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學工具。

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在1928年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便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遺址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陽鏟因為是要作為挖掘探洞、採集探土之用,故而鏟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圓筒形,類似於瓦筒狀,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見的一種凶器——管兒插。

常見的洛陽鏟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洛陽鏟雖然看似半圓,其實形狀是不圓也不扁,最關鍵的是成型時弧度的打造。長20至40厘米,直徑5至20厘米,裝上富有韌性的木桿後,可打入地下十幾米,通過對鏟頭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等情況。洛陽鏟的製作工序有20多道,最關鍵的是成型時打造弧度,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就帶不上土。不僅如此,洛陽鏟在製作工藝上更為復雜,通常製造一把小鏟需要經過制坯、煅燒、熱處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

❹ 洛陽探鏟是誰發明的

一把洛陽鏟,刺破陰陽界,它在文物考古和基本建設眾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古都百姓津津樂道.進來,有關探討洛陽鏟發明人的文章時常見諸報端,引起不少人的興趣.究竟是誰發明了洛陽鏟呢?近日,文物專家經過研究認為,洛陽鏟作為一種生產工具,由來已久,它步應是具體哪個人發明的,而應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其中有一副鑿井圖,畫一人雙手執刺錐,在地上鑿孔.那刺錐上為竹竿,下邊很像現在的探鏟.畫的雖是開鑿四川的鹽井,但這幅圖上畫的刺錐和如今洛陽鏟的造作方法卻是一摸一樣. 明代浙江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官.他游遍全國,寫了本《廣志繹》,記錄各省地理風俗.書中說道:"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致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十丈者.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王氏所記"鐵錐",應該就是幾百年前人們使用的一種專門用於探尋地下古墓的鐵鏟. 由於歷史上邙山一帶村民盜掘古墓猖獗,民國十七年(1928年),我國考古學家衛聚賢親赴洛陽考察.他在《中國考古學史》中寫道:盜墓者"用鐵鏟曲為多半圓洞形,置長木柄,在地上隔五尺鑿一洞……遇見活土,鑿能容身的大洞而下,十九必得古物." 分析了歷史記載和傳說,我市考古學家蔡運章認為,從明代開鑿鹽井的鐵刺錐,到洛陽邙山盜發古墓冢的鐵錐,到民國邙山盜墓的鐵鏟,可謂一脈相傳,從未間斷.這說明,最遲從明代開始,洛陽邙山村民便借用打井用的生產工具鐵錐能夠深刺入土的特性,尋找古墓一直沿用到清代、民國,經理了漫長的演化過程,決非哪一個人的發明. 這種說法得到我市文物工作二隊隊長、考古專家朱亮的認可/他說,根據田野考古發現看,解放前的探鏟直徑在10厘米至12厘米,而現在的探鏟口徑只有5厘米,說明那時的探鏟口徑比較大.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在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礦山機器廠的建設中,上千人同時參加大規模鑽探,為洛陽鏟的改進和創新提供了契機.那時,鑽探工地壘火爐現場打造修理探鏟.鑽探過程中,探工為了快打孔、多打孔,從實踐出發,經常提出改進探鏟的建議,使鏟子的口徑縮小、鏟壁減薄等.鐵匠依照探工要求,不斷改進打造技術,方便使用.這種經驗頁告訴我們,洛陽鏟是使用者和鐵匠結合共同創造的產物,不應是具體某個人的發明,應是古代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朱亮認為,探鏟原本是一種生產工具,可能是洛陽人最早用它來盜墓,引起官方與專家注意.新中國成立後,探鏟又在洛陽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向全國推廣,所以才有了"洛陽鏟"的叫法.

❺ 誰知道洛陽鏟是誰發明的啊

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古來有之,司空見慣,評價一把小小鏟子的歷史功過,世界上還不多見,而"洛陽鏟"就是這樣毀譽參半、功過分明的幸運者。 洛陽鏟在中國田野考古中廣泛運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考古鑽探技術,而究其來由,它的發明者竟是盜墓者,百年來,無數古墓被盜掘在洛陽鏟下。 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講究厚葬的達官貴人們,非常重視墓穴的修建,以致於洛陽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詩人王建曾這樣形容洛陽墓葬的稠密"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一些洛陽人憤怒地說"盜墓者正是借用洛陽鏟的威力,才使洛陽的古墓今天'十墓九空',甚至'九九空'。大量的珍貴文物被盜流失,洛陽鏟難辭其咎。" 洛陽鏟與其它鏟子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半圓筒形的而不是扁的,而且至今只能手工製造,唯一能製造洛陽鏟的地方在洛陽市東郊,這里有四五家手工作坊,生產的洛陽鏟銷往全國各地。走進一家老字型大小,記者看到這里擺放著四十多種型號的半圓筒形鏟頭,較常見的鏟頭長三十厘米,直徑六厘米。裝上富有韌性的臘木桿或接上繩子後,洛陽鏟甚至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提起後,鏟頭的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通過對土壤的結構、顏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葬等情況。 映著火紅的爐火,五十多歲的范俊青正忙著煅制毛坯,鐵錘濺起的火花甚至飛到了他的臉上。他說他的手藝是祖傳的,通常,製造一把小鏟需要經過制坯、煅燒、熱處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范說,洛陽鏟是個怪物,看似個半圓筒,其實它不圓也不扁,只能用手工打制,最關鍵的是成型時弧度的打造,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帶不上土。過去有幾家機械廠試圖生產,但都沒有成功。 洛陽古代藝術館館長趙振華曾用三年的時間對洛陽鏟及洛陽的盜墓史進行過調查。他說,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侵略,近代洛陽大規模盜掘古墓之風也隨即興起,盜墓的重要工具-洛陽鏟便應運而生了。 據他調查,洛陽鏟的發明者是以盜古墓為生的洛陽馬坡村村民李鴨子。如果活到今天,李鴨子該有一百二十歲了。七十多年前,李鴨子偶然發現一個搭棚子的人挖坑插棚桿時,用的是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鏟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帶出不少土來。 李鴨子靈機一動,這樣的鏟子探墓肯定比鋼杴容易多了。於是他用紙貼著鏟子撕了一張圖樣,回家後找鐵匠琢磨打造了一把,果然好用,洛陽鏟就在盜墓者手中傳開了。 洛陽鏟的功用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便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殷墟、偃師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辯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陽鏟幾乎成了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贈送的禮物就是一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即使物探、航拍等現代科學技術已被運用於考古工作中,但洛陽鏟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它反映的地下情況最直接",考古學家葉勁松說。 神奇的洛陽鏟還是建築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使工人輕松而准確地打出各種尺寸的深洞,再灌注水泥和鋼筋,形成堅固的灌注樁,支撐著各種各樣的建築以及公路、鐵路的路基。洛陽的一個著名的記錄是,洛陽的探工曾用洛陽鏟為宜洛煤礦成功地打過百米深孔。
求採納

❻ 為什麼洛陽人發明了洛陽鏟,主要是干什麼用

洛陽鏟,又名探鏟,一種考古學工具,為一半圓柱形的鐵鏟。一段有柄,可以接長的白蠟桿。使用時垂直向下戳擊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圓柱形的鏟可以將地下的泥土帶出,並逐漸挖出一個直徑約十幾厘米的深井,用來探測地下土層的土質,以了解地下有無古代墓葬。

❼ 盜墓賊所用的洛陽鏟,真的是古代洛陽人發明的嗎

根據流傳的說法,洛陽鏟是古代洛陽一位叫李鴨子的盜墓賊所發明。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名常年盜墓的賊,那天他偶然看到有人用一個圓柄的小鏟子鏟入土中之後,能把地下的土帶出來,就因此得到靈感發明了盜墓專用的洛陽鏟,由於洛陽鏟對找墓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很快成為了諸多盜墓者的必用工具,到了現在連考古專家也經常會用到它。

洛陽鏟的構造

洛陽鏟的構造比較簡單,但是很實用。它是一個長約30公分左右的半筒狀鐵鏟,頭部十分鋒利,能夠很輕易地插入土中,提出來的時候就能夠把地下深處的泥土帶出來,從而可以觀察泥土構成和顏色判定地下的地質情況。洛陽鏟的另一頭是個空心管,可以接上去不同長短的木桿,根據不同的需要,洛陽鏟可以自行製作出多種規格,有大有小,有長也有短,對於能夠辨別土色、判定墓葬的老盜墓賊來說,洛陽鏟對他們能夠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❽ 古代洛陽人是怎樣發明洛陽鏟的,它可以用來做什麼

據說洛陽鏟是古代洛陽人李鴨子發明的,他趕集時看到有人用一種類似鏟子的的取土工具從地下取土,經常盜墓的他就因此獲得靈感發明了洛陽鏟,能夠取出地下幾米深的泥土。洛陽鏟一般是在確定墓地范圍的時候用到,有經驗的老手能夠通過使用洛陽鏟觀察其帶出來的泥土顏色、結構、密度,下鏟回傳的震動和聲音,判定地下的古墓構造和方位。

眾多古墓遭殃

由於洛陽鏟的發明和許多夢想發財的盜墓賊出現,使中原地區的大多數古墓都被盜掘,沉睡在地下千年百年的人們也被打攪了,此時考古界才對洛陽鏟逐漸重視起來,並且將其應用於各地的考古作業中。

❾ 洛陽鏟是不是洛陽人發明的

第一種說法:最復早是不是洛陽人制發明的很難考證,因為據說在明朝中期就已經在使用。 第二種說法:傳說是洛陽郊區馬坡村的盜墓者李鴨子在20世紀初發明的。個人感覺不可信 不過洛陽城周邊很多古墓,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村民為了快速致富,玩起盜墓這個行當,那時候大造了一批洛陽鏟,幾乎沿街都可以看到打造洛陽鏟的鋪面

❿ 洛陽鏟是洛陽人發明的嗎

洛陽鏟因為是要做為挖掘探洞、採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約和現在的石油勘探、地質取樣相似,故而鏟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圓筒形,類似於瓦筒狀,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見的一種凶器——管兒插。
常見的洛陽鏟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洛陽鏟雖然看似半圓,其實形狀是不圓也不扁,最關鍵的是成型時弧度的打造。長20至40厘米,直徑5至20厘米,裝上富有韌性的木桿後,可打入地下十幾米,通過對鏟頭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等情況。洛陽鏟的製作工序有20多 道,最關鍵的是成型時打造弧度,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就帶不上土。不僅如此,洛陽鏟在製作工藝上更為復雜,通常製造一把小鏟需要經過制坯、煅燒、熱處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般的洛陽鏟已經被淘汰,新的鏟子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造的,分重鏟和提鏟(也叫泥鏟)。由於洛陽鏟鏟頭後部接的木桿太長,目標太大。所以棄置不用,改用螺紋鋼管,半米上下,可層層相套,隨意延長。平時看地形的時候,就拆開,背在雙肩挎包里。而今,洛陽鏟的家族已經十分龐大,比如電動洛陽鏟,儼然一個小型的鑽探機。

閱讀全文

與洛陽鏟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