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元朝發明了什麼對他們有用的。求5樣發明。對他們很有幫助的。
元朝的發明創造:
彩色套印。一九四一年,我國發現了一部元朝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刻印的《金剛經》。這部《金剛經》是兩色套印的。這是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木刻彩色套印本。它比歐洲第一本帶色印的《梅周茲聖詩篇》要早一百十七年。
木活字轉輪排字盤。元朝科學家王禎發明了活字轉輪排字盤,活字印刷才得到迅速發展。並於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縣志》;其《造活字印書法》(附於《農書》書末)是最早的系統地敘述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科技文獻。 此前,撿字和排字時間太長一直是阻礙活字印刷術推廣的障礙之一。
這位王禎還寫了《農書》。這是一部植物和農業網路全書。全書約有13多萬字與300多幅圖畫,全文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 《農桑通訣》包括對農、林、牧、副、漁及水利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論述,提出「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這一重要的農耕思想。《百穀譜》對各種農作物的品種、特性、栽培、種植、收獲、貯藏和利用等知識加以介紹,尤其是王禎將農作物分為谷、蔬、果、雜等6大類,而對物種進行科學分類,對於植物性狀進行描述,不但此前書籍不曾有過,西方也要到18世紀才由林奈構想出定義生物屬種的原則,並創造出統一的生物命名系統。而《農器圖譜》則是《農書》的重點部分,該部分就田制、倉廩、舟車、灌溉、蠶桑、織纖、麻芒等20門類,詳細介紹了257種農業機械,而且配繪圖譜306幅並加以文字說明,其價值超過以往所有農業機械書籍。
火銃。宋朝發明用竹管做的「突火槍」。但是發射一兩次後就不能再使用。而且射程不遠,又容易炸膛。元朝制出了大型的金屬管形火器「火銃」。這才使火葯槍進入實用階段。
《授時歷》。元朝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制定。於1280年(至元十七年)頒布通行。《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回歸年,現代測定的一回歸年為365.2419日,兩者相差只有26秒。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也採用365.2425日為一年,但它於1582年才頒行,較《授時歷》的頒行,已晚了300年。《授時歷》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國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簡儀、仰儀和圭表等天文儀器,比丹麥人第谷的同樣的儀器要早300年。同?r,他主張以實際觀測為依據,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天文監測網。另外,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大型計時儀器――七燈漏(大明殿燈漏),該儀器是反映中國古代計時機械製造技術水平的代表作。
棉紡技術的革新。黃道婆發明了新的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中國的棉紡織品從此成為出口大宗,直到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才被西方機織布打敗。
地球儀。元朝天文學家札馬剌丁自己製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七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可是札馬剌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 札馬剌丁的地球儀是球狀的,體現了寰球這一科學概念與設想。這無疑對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進行了勇敢的否定,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② 王禎發明了什麼
王禎(公元1271~1330年),字伯善,中國山東東平人。元代農業科學家。
王禎曾先後在宣州旌德縣(今安徽旌德)和信州永豐縣(今江西廣豐)擔任過縣尹。他在任期間,一直過著簡朴的生活,從沒有搜刮過民財。不僅如此,他還用自己的不少俸祿辦學、建廟、修橋,另外他還經常救助窮苦有病的百姓,著實辦了不少造福於民的好事,深受當地人民的稱贊和愛戴。
王禎不僅是一位廉潔奉公的好官,而且還是一位精通農業科學、積極發展農業生產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他與漢代的氾勝之、後魏的賈思勰、明代的徐光啟一起同被稱為我國古代四大農學家。
王禎於公元1313年寫成了他的農學巨著《王禎農書》,這部大型農書是綜合了黃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兩方面的生產實際寫成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一、農桑通訣,總論農業的各個方面;二、農器圖譜,羅列各種與農業有關的工具,分別附圖說明,圖達300多幅,這些圖譜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來說都是空前的,它開創了我國農器圖譜的先聲;三、名譜,包括農作物、果、蔬、竹、木的栽培各論。書中還提出了水的綜合利用,把灌溉和航運、水利利用,水產等結合起來統籌安排。還設計了興修水利的條件和遠景規劃的藍圖。《王禎農書》是我國一部承前啟後的農學專著。
《王禎農書》規模宏大,范圍廣博,內容豐富。是我國古代一部農業網路全書。
另外要提到的是,王禎在任旌德縣尹時,曾創制了一套木活字,共3萬多字。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印成了他自己纂修的6萬多字的《旌德縣志》600部。
王禎還規定了排木活字的規格,發明了輪盤揀字盤。排字時以字就人,減輕排字者的勞動,提高了排字的效率。他把製造木活字的方法和揀字、排版、印刷的全部過程系統地記載下來,題名為《造活字印書法》,附刊於他的《農書》中。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書的文獻。木活字印刷發明後,比原來的活字印刷法更為方便,於是各地逐漸流行。
③ 元朝的發明有哪些
元朝的發明創造:
彩色套印。一九四一年,我國發現了一部元朝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刻印的《金剛經》。這部《金剛經》是兩色套印的。這是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木刻彩色套印本。它比歐洲第一本帶色印的《梅周茲聖詩篇》要早一百十七年。
木活字轉輪排字盤。元朝科學家王禎發明了活字轉輪排字盤,活字印刷才得到迅速發展。並於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縣志》;其《造活字印書法》(附於《農書》書末)是最早的系統地敘述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科技文獻。 此前,撿字和排字時間太長一直是阻礙活字印刷術推廣的障礙之一。
這位王禎還寫了《農書》。這是一部植物和農業網路全書。全書約有13多萬字與300多幅圖畫,全文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 《農桑通訣》包括對農、林、牧、副、漁及水利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論述,提出「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這一重要的農耕思想。《百穀譜》對各種農作物的品種、特性、栽培、種植、收獲、貯藏和利用等知識加以介紹,尤其是王禎將農作物分為谷、蔬、果、雜等6大類,而對物種進行科學分類,對於植物性狀進行描述,不但此前書籍不曾有過,西方也要到18世紀才由林奈構想出定義生物屬種的原則,並創造出統一的生物命名系統。而《農器圖譜》則是《農書》的重點部分,該部分就田制、倉廩、舟車、灌溉、蠶桑、織纖、麻芒等20門類,詳細介紹了257種農業機械,而且配繪圖譜306幅並加以文字說明,其價值超過以往所有農業機械書籍。
火銃。宋朝發明用竹管做的「突火槍」。但是發射一兩次後就不能再使用。而且射程不遠,又容易炸膛。元朝制出了大型的金屬管形火器「火銃」。這才使火葯槍進入實用階段。
《授時歷》。元朝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制定。於1280年(至元十七年)頒布通行。《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回歸年,現代測定的一回歸年為365.2419日,兩者相差只有26秒。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也採用365.2425日為一年,但它於1582年才頒行,較《授時歷》的頒行,已晚了300年。《授時歷》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國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簡儀、仰儀和圭表等天文儀器,比丹麥人第谷的同樣的儀器要早300年。同?r,他主張以實際觀測為依據,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天文監測網。另外,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大型計時儀器――七燈漏(大明殿燈漏),該儀器是反映中國古代計時機械製造技術水平的代表作。
棉紡技術的革新。黃道婆發明了新的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中國的棉紡織品從此成為出口大宗,直到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才被西方機織布打敗。
地球儀。元朝天文學家札馬剌丁自己製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七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可是札馬剌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 札馬剌丁的地球儀是球狀的,體現了寰球這一科學概念與設想。這無疑對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進行了勇敢的否定,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數學成就。1280年,元代數學家及天文學家王恂與郭守敬等制訂《授時歷》時,不但列出了三次內插公式(「招差法」),還使用「垛壘、招差、勾股、弧矢之法」進行縝密計算,其中將穆斯林發明的弧三角法應用於割圓術獲得「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最為稱奇。1303年,《四元玉鑒》問世。其作者數學家朱世傑將「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四元高次聯立方程),並提出「消元」的解法;歐洲則在1775年由法國人別朱提出同樣解法。朱世傑的另一項成就是對各有限項級數求和問題的研究,而且在此基礎上得到高次差的內插公式;在歐洲1670年英國人格里高利、1676-1678年牛頓才提出內插法的一般公式。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實行八股取士制度,提倡理學,鄙薄數學,因此建立在籌算基礎上的中國古代數學便衰落了。
④ 古代的筒車和翻車分別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筒車在春秋時期就已發明。莊周《南華經》記載的漢陰抱翁老人恥用的桔槔,即是豎於井邊的提水器械。隨著社會的發展,提水工具的使用越來越被重視。
翻車在東漢時有宦官畢嵐發明,畢嵐所創造的翻車,雖未直接運用於農業生產,但「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用翻車灑水於南北郊路,來節省百姓灑水的費用),故對於國計民生也是有一定貢獻的。
(4)農書發明了擴展閱讀:
筒車立輪周圍斜裝若干小竹筒(或小木筒)。下部水筒在塘中裝水後隨輪轉至上部,自動瀉水入木槽灌溉田地。筒車由水力驅動。
還有一種高轉筒車,有兩個立輪,上下各豎一輪,下輪的一半沒在水中。當上輪轉動時,水筒盛水自下隨著木槽向上,將水瀉入上輪,空筒隨輪轉下盛水。筒車是一種利用水力自動提水的工具,也有用畜力轉動的。簡車在黃河中下游一帶較多。
翻車車身以木板作漕為水道,槽中設行道板,環以龍骨板葉作刮水器,兩頭裝大、小輪軸。利用人力、畜力或風力帶動龍骨板將水刮入車槽,水沿車槽提升至高處而流入田間。在近代水泵發明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對於灌溉農田、發展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⑤ 戽斗那個朝代發明的
戽斗:一種用柳條或竹、木製成的、兩側系有長繩的斗狀提水工具,有記載始於元代。
閑翻《王楨農書》,見農器圖譜集有「戽斗」一條,大驚喜,急急翻閱。條目下文字頗簡,先是一句:挹水器也。又說,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車,當旱之際,乃用戽斗,控以雙綆,兩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
這不就是我們鄉下家家都用的農具嘛?!我自小便用得,初時很難,人小力氣也小,對面的稍用力,便險險跌下水去。後來用得極純熟,上小學三年級時,便能隨母親戽水終日,也不大覺得累了。只是尼龍繩(也就是工業化的綆)挨著手指,常常磨出水泡,水泡破時,又酸又疼。
王楨系東魯人氏,他的《農書》記的都是北方的物產器具,可見戽斗本是北方的太平風物,慢慢地傳到南方。南方水系發達,灌溉不難,但只要田地高於水面,便須倚賴人力輸水。水車大約是最著名的灌溉農具,連城裡的孩子都知道:)水車一人即能操作,我試過,很考驗臂力,用不來,但我喜歡看水車車水,木頭槳片那麼流利地撲進水裡,水一格格地升上來,很有韻律感。戽斗得兩人來,但如果水面不低,好農夫也能一個人用上手,我也能用,不過不能持久,算不上好農夫。
《農書》說,戽斗可用柳條編成,這種戽斗我沒見過,柳條戽斗應該是中國古時手工業發達的一個極好的證明,柳條編的盛水籃子,可以想像嗎?:)我們村子裡用的戽斗有木頭箍的,不過不特好用,木比水輕,要潛下去把水舀起來,需要額外的技巧和力氣。用得多的是塑料戽斗,從供銷社或個體商店買來塑料戽斗,穿過木棒,繫上四條繩子,便是成品,可以用了。
水稻田極耗水,隔天便須戽水灌溉。霧蒙蒙的早晨,草尖掛著露珠,才走一會,褲腳便濕了,後來太陽升起來,霧氣和露水都不見了,再一會就熱起來,直到中午,才能回家歇息。
戽水是極費時耗力的勞動。哪家要是有泉眼自流灌溉的水田,那是極受羨慕的資產。我們村子山田少,溪田一分也無,多的是填海而成的改良田,這種田貧瘠難耕,還得不時放水洗田,海田鹽分太多了。因此家家為戽水所苦。只有夏天水庫放水時,清水經漫長的渡槽和水渠再經導流渠送到田裡,大家才能休息幾天。水庫清水到時,舉村歡騰,那歡樂的氣氛,至今記得。網路戽斗一詞,竟檢舉出放翁的一首詩,《喜雨》,「水車罷踏戽斗藏,家家買酒歌時康。」天雨便可免灌,農人歡喜。古今皆同啊。
——————————————————
王楨,中國元朝的發明家,正史上無傳,他的事跡見於安徽、江西的志書中。 相傳元朝有一個縣令名叫王楨,年輕時在宣州旌德縣當縣令。他發現自古以來,農民一向以「靠天吃飯」的方式耕作讓農業停滯不前,因而積極提倡農桑,並為中國的農業帶來諸多貢獻貢獻。
王楨對農業的第一大貢獻是:發明綠肥。其方法是將大堆青草漚爛,然後當作肥料施到田裡。眼見著王楨的農作物長得非常茂盛,農民也都跟著仿效起來。 接著,王楨又發明了另一項偉大的農業工具:水碾車。這是利用水力沖擊水輪,使之產生動力,將水從低處引至高處的發明。隨後不久,王楨又將水碾車改良成可以一邊引水,一邊碾米,磨面和春榖的農業機械-水輪三事。數百年來,這項發明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從勞動里解放出來,大幅度的減輕了農民的工作量。
王楨尚有一項重要的發明,那就是繼畢升膠泥活字版後,創制了木活字印刷,而且還規定了木活字的規格及發明了轉輪排字架。最後,將製作木活字的方法和揀字排版、印刷等工藝技術流程編寫成」造活字印書法〃一文,附於其著做《農書》之後。這是歷史上記載印刷術之重要史書。
《農書》是王楨用了十七年的時間所撰寫的一本有關農務的書,全書長達十四萬字,有三十七卷、插圖三百零六幅,書中所介紹的各種機械工具多達一百餘種。
王禎不但在農業科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貢獻,即便在機械史和印刷史上,也有光輝的成就。像他這樣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中國科學史上是可說是難能可貴的人才。
⑥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發明(除四大發明外)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⑦ 古代發明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草木魚蟲鳥獸——動植物分類
舉杯邀明月 把酒問青天——制曲和釀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礦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善其事 利其器——鐵犁的發明
水利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航空模型之始——風箏
泥活字印刷技術
木活字印刷術和檢字盤
手搖腳踏紡車
織機和提花機
染料和染色
⑧ 我國古代有哪些發明
我國古代發明有,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齊名要術》、《農書》、《弄政全書》、《授時歷》、《水經注》、《九章算術》、《傷寒雜病論》、《洗冤集錄》、《千金方》、張衡的地動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