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就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俄語縮寫,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創立的,因而專阿奇舒勒被尊稱屬為TRIZ理論之父。TRIZ理論被公認為是使人聰明的理論。
TRIZ有9大組成部分,核心是技術進化原理。按這一原理,技術系統一直處於進化之中,解決矛盾是其進化的推動力。TRIZ理論也可大致分為3個組成部分:TRIZ的理論基礎、分析工具和知識資料庫。其中,TRIZ的理論基礎對於產品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來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或模式,它們使TRIZ理論能夠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陣、物-場分析、ARIZ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等;而知識資料庫則是TRIZ理論解決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陣(39個工程參數和40條發明原理)、76個標准解決方法等等。
學習、研究、應用、推廣TRIZ理論可以大大縮短發明創造的進程,提升產品的創新水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TRIZ理論已經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體系。TRIZ理論在我國推廣只有4/5年時間,還沒有真正讓技術從業人員掌握和在工作中應用,大力推廣的路子還比較遙遠。
㈡ 大佬們,有誰知道阿奇舒勒矛盾矩陣表中方框內數字的含義嗎或者有誰查到了給個鏈接可好感謝
阿奇舒勒通過對大量專利的研究、分析、比較、統計,歸納出了當39個工程參數中的任意2個參數產生矛盾時,化解該矛盾所使用的發明原理,這就是著名的40個發明原理。阿奇舒勒還將工程參數的矛盾與發明原理建立了對應關系,整理成一個39×39的矩陣,以便使用者查找。這個矩陣稱為阿奇舒勒矛盾矩陣。阿奇舒勒矛盾矩陣是濃縮了對大量專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矩陣的構成非常緊密而且自成體系。
阿奇舒勒矛盾矩陣使問題解決者可以根據系統中產生矛盾的2個工程參數,從矩陣表中直接查找化解該矛盾的發明原理,並使用這些原理來解決問題。該矩陣將工程參數的矛盾和40條發明原理有機地聯系起來。 矛盾矩陣的第1,2列和第2,1行分別為39個通用工程參數的序號和名稱。第2列是欲改善的參數,第1行是惡化的參數。39×39的工程參數從行、列2個維度構成矩陣的方格共1521個,其中1263個方格中,每個方格中有幾個數字,這幾個數字就是TRIZ所推薦的解決對應工程矛盾的發明原理的號碼。
45度對角線的方格,是同一名稱工程參數所對應的方格(黑色帶「+」的方格),表示產生的矛盾是物理矛盾,不在技術矛盾應用范圍之內。「-」方格表示沒有找到合適的發明原理來解決問題,當然只是表示研究的局限,並不代表不能夠應用發明原理。
㈢ 阿奇舒勒將矛盾分為什麼矛盾
TRIZ理論 概述:TRIZ理論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創立的,在他的領導下,前蘇聯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的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演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並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TRIZ理論體系。TRIZ具有系統的創新方法和工具,其理論體系包括九個部分:八大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40個發明原理;39個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物場模型分析;發明問題的標准解法;發明問題標准演算法(ARIZ);物理效應和現象知識庫等。利用TRIZ實現創新的過程為:首先分析待解決的問題,使用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中和該問題相適應的參數來表達待解決的問題,將一個具體的問題轉化為TRIZ問題;其次確定該TRIZ問題是技術矛盾還是物理矛盾,如果是技術矛盾,就利用矛盾矩陣從40個發明原理當中找到相適應的原理,如果是物理矛盾,就利用分離原理來確定相適應的發明原理;最後,通過發明原理來找到具體問題的解決發案,並對方案進行評估,如果方案滿意可行,就執行該方案,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重復所有步驟,直到找到滿意可行的方案為止。
㈣ 創新的方法又哪些
主創新,方法先行 創新方法的突破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已為世界科技史所證明。據統計,從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大約有60%~70%的獎項是因科學觀念和思路、方法與手段的創新而取得的。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對創新方法的研究和掌握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科學性和先導性的意義。
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通過長期研究分析全球范圍內的大量發明專利,發現了人類發明創新的原理和其所遵循的客觀規律,提出了解決發明創新問題的基本方法學——萃智(TRIZ)理論,這是全人類科學與智慧的結晶。在實踐創新方法上,中國人是領先的有充分證據表明,數千年前萃智的萌芽已經產生,我們的祖先早已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應用創新思維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做出了無數在世界領先的發明創造,「無意中」實踐了阿奇舒勒在數千年後才提出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在總結創新方法上,中國人是落後的盡管我們的祖先無數次地實踐了創新的方法,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中國人把創新的方法明確而系統地總結出來。直到20世紀40年代,這個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的肩上。在推廣創新方法上,中國人是有優勢的萃智源於前蘇聯,興於美歐。但是考察萃智的傳播與發展,無論在美歐還是前蘇聯,都缺乏政府力量的介入,只限於部分領先企業和高校的自發應用。目前中國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已開始聯手進行創新方法的研究與推廣工作。政府的重視有助於我們把握歷史機遇,讓中國人再次引領世界創新的潮流。
㈤ 雷達的發明對應阿奇舒勒的哪一發現
超聲波的原理。
㈥ 阿奇舒勒矩陣表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阿奇舒勒通過對大量專利的研究、分析、比較、統計,歸納出了當39個工程參數中的任意2個參數產生矛盾時,化解該矛盾所使用的發明原理,這就是著名的40個發明原理。阿奇舒勒還將工程參數的矛盾與發明原理建立了對應關系,整理成一個39×39的矩陣,以便使用者查找。這個矩陣稱為阿奇舒勒矛盾矩陣。阿奇舒勒矛盾矩陣是濃縮了對大量專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矩陣的構成非常緊密而且自成體系。
阿奇舒勒矛盾矩陣使問題解決者可以根據系統中產生矛盾的2個工程參數,從矩陣表中直接查找化解該矛盾的發明原理,並使用這些原理來解決問題。該矩陣將工程參數的矛盾和40條發明原理有機地聯系起來。 矛盾矩陣的第1,2列和第2,1行分別為39個通用工程參數的序號和名稱。第2列是欲改善的參數,第1行是惡化的參數。39×39的工程參數從行、列2個維度構成矩陣的方格共1521個,其中1263個方格中,每個方格中有幾個數字,這幾個數字就是TRIZ所推薦的解決對應工程矛盾的發明原理的號碼。
45度對角線的方格,是同一名稱工程參數所對應的方格(黑色帶「+」的方格),表示產生的矛盾是物理矛盾,不在技術矛盾應用范圍之內。「-」方格表示沒有找到合適的發明原理來解決問題,當然只是表示研究的局限,並不代表不能夠應用發明原理。
㈦ 試分析你怎麼理解創造發明是無限的,而創造發明所基於的基本原理是有限的
TRIZ理論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創立的,在他的領導下,前蘇聯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的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演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並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TRIZ理論體系。
TRIZ具有系統的創新方法和工具,其理論體系包括九個部分:八大進化法則;
最終理想解;
40個發明原理;
39個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
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
物場模型分析;
發明問題的標准解法;
發明問題標准演算法(ARIZ);
物理效應和現象知識庫等。
利用TRIZ實現創新的過程為:首先分析待解決的問題,使用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中和該問題相適應的參數來表達待解決的問題,將一個具體的問題轉化為TRIZ問題;
其次確定該TRIZ問題是技術矛盾還是物理矛盾,如果是技術矛盾,就利用矛盾矩陣從40個發明原理當中找到相適應的原理,如果是物理矛盾,就利用分離原理來確定相適應的發明原理;
最後,通過發明原理來找到具體問題的解決發案,並對方案進行評估,如果方案滿意可行,就執行該方案,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重復所有步驟,直到找到滿意可行的方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