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胡克好久發明了顯微鏡

胡克好久發明了顯微鏡

發布時間:2020-12-18 21:09:26

Ⅰ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在1665年用自製的顯微鏡發現了______但他索賄制出來的圖實際上是______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在1665年用自製的顯微鏡發現了細胞,但他索賄制出來的圖實際上是死細胞的細胞壁,當時被他稱為細胞。

Ⅱ 顯微鏡,細胞的發明者和發現者是列文虎克還是羅伯特胡克

可是為什麼顯微鏡會比細胞要晚發明,1677年列文虎克發明的顯微鏡。可是細胞卻回是在1665年有羅伯答特虎克發現的。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先發明顯微鏡,後來才發現細胞。況且列文虎克被稱為微生物之父啊。是不是說不通啊?有點。

Ⅲ 顯微鏡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荷蘭人亞斯·詹森發明的。

Ⅳ (荷蘭的胡克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這句話為什麼是錯的 小學六年級的題

是列文虎克

Ⅳ 胡克當年使用的這台顯微鏡缺少什麼結構

(1)目鏡和物鏡都是透明的鏡片,它們的名字是根據它們的位置來定的,靠專近眼睛的鏡片叫屬目鏡,靠近物體的鏡片是物鏡.
(2)根據列文•虎克當年使用的這台顯微鏡圖片可以看出,它比我們使用的顯微鏡缺少轉換器,就不能改變物鏡的放大倍數.
(3)由低倍鏡換上高倍鏡後,由於視野變窄,透光量少,視野就會變得很暗,需要調節光圈,或反光鏡使視野變得亮一些.換上高倍物鏡後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轉動細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放大的倍數越大,透光量越少,視野就越暗.D圖看到的細胞最小,放大倍數也最小,所以最亮.B圖看到的細胞最大,放大倍數越大,所以最暗.
(4)植物細胞的形狀近似長方體,而動物細胞近似於橢圓形,植物細胞有特有的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結構,細胞與細胞之間有胞間連絲.1細胞壁,2細胞膜,3葉綠體,4細胞核,5液泡,6細胞質
故答案為:
(1)

Ⅵ 顯微鏡是英國科學家列文.虎克發明的 .最早觀察細胞的是荷蘭科學家羅泊特.胡克

顯微鏡是英國科學家的羅泊特.胡克.
最早觀察細胞的是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發明

Ⅶ 請問發明顯微鏡的列文虎克和發現植物細胞壁(已死亡)的胡克是同一個人嗎

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生卒均於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回代爾夫特自營綢布。中年以後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這種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並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於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製的透鏡遠遠超過同時代人。他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鑽石等。其一生磨製了 400多個透鏡,有一架簡單的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
他對於在放大透鏡下所展示的顯微世界非常有興趣,觀察的對象非常廣泛,有晶體、礦物、植物、動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開始觀察細菌和原生動物即他所謂的「非常微小的動物」。他還測算了它們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蟲、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確地描述了紅細胞,證明馬爾皮基推測的毛細血管呈真實存在的。1702年他在細心觀察了輪蟲以後,指出在所有露天積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為這些微生物附著在微塵上、飄浮於空中並且隨風轉移。他追蹤觀察了許多低等動物和昆蟲的生活史,證明它們都自卵孵出並
經歷了幼蟲等階段,而不是從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發生的。
他通過友人的介紹和英國皇家學會建立了聯系,自1673~1723年曾將他的發現陸續以通信的方式報告給學會,其中絕大多數都發表在《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細菌繪圖也在1683年該學報上刊出。他於1680年被選為該學會的會員。
他是第一個用放大透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盡管他缺少正規的科學訓練,但他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細致觀察、精確描述和眾多的驚人發現,對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細菌學和原生動物學研究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據用簡單顯微鏡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繪制的圖像,今天看來依然是正確的。
由於基礎知識薄弱,使他所報道的內容僅僅限於觀察到的一些事實,未能上升為理論。他的顯微鏡製法也由於保密,有些至今還是未解之謎。他製造的透鏡小者只有針頭那樣大。適當的透鏡配合起來最大的放大倍數可達300倍。
他的劃時代的細致觀察,使他舉世聞名。許多名人(包括英國女王、俄國的彼得大帝)都曾訪問過他。
列文虎克
首次發現微生物
「充滿煤煙、灰塵的車廂,是一個『活動的監獄』。」「我『最大的優點』,是 『保護指甲干凈』。」
這是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 (1833~1896年)衛生習慣的片斷。
原來,煙塵及指甲中,藏著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今天,「生水裡有 『小蟲』,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普通常識了。
然而,這種簡單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說一般人們,就連赫赫有名的英國皇家學會也全然不知。
本來,這無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時何地不在與人們打交道?甚至在我們體內到處安營紮寨,自由鑽進鑽出哩。可是,由於人們不能用肉眼看見它們,因而幾千年來,人類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微生物這東西存在。
那麼,是誰第一個發現了這「小人國」里的搗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頌他對人類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須從他發現「狄爾肯」的前因後果說起……
「狄爾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譯音,意即細小活潑的物體。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微生物時,給它們取的奇怪名字。
好奇的看門人
列文虎克於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蘭代爾夫特市的一個釀酒工人家庭。他父親去世很早,在母親的撫養下,讀了幾年書。16歲即外出謀生,過著飄泊苦難的生活。後來返回家鄉,才在代爾夫特市政廳當了一位看門人。
由於看門工作比較輕松,時間寬裕,而且接觸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他從一位朋友那裡得知,荷蘭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許多眼鏡店,除磨製鏡片外,也磨製放大鏡,並告訴他說:
「用放大鏡,可以把看不清的小東西放大,並讓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極了。」
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著這個新鮮有趣的問題,越想越產生了興趣。
「閑著也沒事,我不妨也買一個放大鏡來試試。」
可是,當他到眼鏡店一問,原來價錢卻貴得嚇人,他只好高興而去,掃興而歸了。
列文虎克從眼鏡店出來,恰好看到磨製鏡片的人在使勁地磨著。但磨製的方法並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細和耐心罷了。
「索性我也來磨磨看。」
從那時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時間,耐心地磨製起鏡片來……
列文虎克除懂荷蘭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竅不通。尤其一些科學技術的著作都以拉丁文為主,所以,列文虎克沒法閱讀這些參考資料,他只能自己摸索著。
列文虎克經過辛勤勞動,終於磨製成了小小的透鏡。但由於實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個架子,把這塊小小的透鏡鑲在上邊,看東西就方便了。
後來,經過反復琢磨,他又在透鏡的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以使光線從這里射進而反照出所觀察的東西來。這就是列文虎克所製作的第一架顯微鏡,它的放大能力相當大,竟超過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顯微鏡。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顯微鏡後,便十分高興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顯微鏡旁,只見手指上的皮膚,粗糙得像塊柑桔皮一樣,難看極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猶如縫衣針一樣地直立著,使人有點害怕。隨後,他又觀察了蜜蜂的螫針、蚊子的長嘴和一種甲蟲的腿。
總之,他對任何東西都感興趣,都要仔細觀察。可是,當他把身邊和周圍能夠觀察的東西都看過之後,便又開始不大滿足了。他覺得應該再有一個更大、更好的顯微鏡。
為此,列文虎克更加認真地磨製透鏡。由於經驗加上興趣,使他毅然辭退了公職,並把家中的一間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實驗室。
幾年以後,列文虎克所製成的顯微鏡,不僅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大,而且也越來越精巧和越來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細小的東西放大到兩三百倍。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保密的,他從不允許任何人參觀,總是單獨一個人在小屋裡耐心地磨製鏡片,或觀察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他作為自學者,從動物學各科中,獲得了廣博的知識。他把從於草浸泡液中所觀察到的微生物,稱之為「微動物。」
但是,列文虎克卻對他的朋友——醫生兼解剖學家德·格拉夫 (1641~1673年)是個例外,因格拉夫既是代爾夫特城裡的名醫,同時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通訊會員。他早聽人說,列文虎克正在研製什麼神秘的眼鏡。
一天,格拉夫終於專程前來拜訪列文虎克。面對這位知名人士和朋友的來訪,他熱情地接待了客人,並拿出自己的顯微鏡請格拉夫觀看。不看則已,看著看著倒使格拉夫抬起頭來,嚴肅地說道:
「親愛的,這可真是件了不起的創造發明啊!」格拉夫接著又說:
「你知道嗎?你的創造發明具有極其偉大的意義。你不能再保守秘密了,應該立即把你的顯微鏡和觀察記錄,送給英國的皇家學會。」
「難道連顯微鏡也要送去?!」這可是列文虎克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嚴肅問題——要公開自己的顯微鏡。他認為這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財富。所以,當他聽了格拉夫的勸告後,他竟情不自禁地把顯微鏡收了起來。
「朋友,這種公開不是壞事,誰也不會侵佔你的成果,你必須向世界公眾表明:你的觀察是如此非凡,這是人類從未發現的新課題。」
聽了朋友的好心勸告,列文虎克虔誠地點了點頭……
震動科壇
1673年的一天,英國皇家學會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來信。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份用荷蘭文書寫的、字跡工整的記錄,其標題是:
《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
當時,在場的學者們看了標題後,有人開玩笑說:
「這真是一個咬文嚼字的羅唆標題。」
「這肯定是一個鄉下佬寫的。迷信加空想。這里邊說不定寫了些什麼滑稽可笑的事呢!」
不料,他們讀著讀著,卻一下被其中的內容牢牢地吸住了——這竟是科學家們毫無所知的神秘事情啊!
列文虎克這樣寫道:
「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
「好,好,這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此時,大家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然而,當他最後向皇家學會擔保說:「一個粗糙沙粒中有100萬個這種小東西;而一滴水——在其中,狄爾肯不僅能夠生長良好,而且能活躍地繁殖——能夠寄生大約270多萬個狄爾肯」時,顯赫的皇家學會,竟覺得這又是件太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了,以致於不得不委託它的兩個秘書——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1635~1703年)和植物學家格魯(1641~1721年),為皇家學會弄一個質量最好的顯微鏡來,以進一步證實列文虎克所報告的事實是否真實。
經過幾番周折,列文虎克的科學實驗,終於得到了皇家學會的公認。
於是,列文虎克的這份記錄被譯成了英文,並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刊物上發表了。這份出自鄉下佬之手的研究報告,果真轟動了英國學術界。列文虎克也很快成了皇家學會的會員,並對他的成就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永不停步
成功的喜悅,並沒有使好奇心強的列文虎克沖昏頭腦。相反,更加促進他那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他將自己的觀察報告繼續不斷地寄往倫敦。
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們一如既往地搶先閱讀……
1673年,列文虎克詳細地描述了他對人、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等紅血球的觀察情況,並把它們的形態結構,繪成了圖畫。
1675年,他經過多次對雨水的觀察之後,又將他的觀察記錄送往了皇家學會:
「我用4天的時間,觀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興趣的是,這些小生物遠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東西要小到萬分之一……這些小生物在運動的時候,頭部會伸出兩只小角,並不斷地活動,角與角之間是平的……如果把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邊,它就好像是一匹高頭大馬旁邊的一隻小小的蜜蜂……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我們全荷蘭的人數還多許多倍……」
1677年,列文虎克同他的學生哈姆一起,共同發現了人以及狗和兔子的精子。
「這些小傢伙幾乎像小蛇一樣用優美的彎曲姿勢運動。」這是1683年,列文虎克在人的牙垢中所觀察到的比「微動物」更小的生物。誠然,由於他的顯微鏡效能還不能完全清晰地看清這些小生物,所以,他的描述和繪圖,並不夠准確。盡管如此,誰又能懷疑,列文虎克不是發現微小生物的最早鼻祖呢?
列文虎克在牙垢中所發現的微小生物究竟是什麼呢?當時就連他自己也不得而知。直到200年之後,人們才認識了它們——無處沒有的細菌。
由於列文虎克的名氣越來越大,一天,有位記者來采訪列文虎克,向他問道:
「列文虎克先生,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列文虎克想了片刻,他一句話不說,卻伸出了因長期磨製透鏡而成為滿是老繭和裂紋的雙手。這不是一種最誠摯而又巧妙的回答嗎?
1723年,91歲高齡的列文虎克,雖然健康狀況越來越壞,但他的工作並沒有停止。
8月24日清晨,素有早起習慣的列文虎克卻沒有按時起床。他的女兒瑪麗婭對父親的破例感到奇怪。當她來到父親的床前時,列文虎克卻搶先說道:
「瑪麗婭,快去請霍霍夫利特先生到我這里來……」
即將離開人世的列文虎克,鎮靜地對好友霍霍夫利特說:
「對不起,請將桌子上的兩封信譯成拉丁文,並連同包袱送到倫敦皇家學會……」
8月27日,列文虎克在親密的朋友和女兒的陪伴下,在代爾夫特的老家,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倫敦皇家學會收到列文虎克的兩封信和一大包東西。一封信詳細地寫著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另一封信卻這樣寫道:
「我從50年來所磨製的顯微鏡中,選出了最好的幾台,謹獻給我永遠懷念的皇家學會。」
人們打開包袱一看,共有大小不同的顯微鏡26台和好幾百個放大鏡!
一個看門人竟登上了科學的寶座,他在後輩的人生途中,留下了多麼寶貴的精神食糧。「狄爾肯」的本來面目被公諸於世,他給人類的健康、幸福,拓開了多麼巨大的物質寶庫!

Ⅷ 顯微鏡,細胞的發明者和發現者列文虎克,羅伯特胡克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於 1632 年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市,從沒接受過正規的科學訓練。但他是一個對新奇事物充滿強烈興趣的人。一次,他從朋友那裡聽說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鏡店可以磨製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楚。他對這個神奇的放大鏡充滿了好奇心,但又因為價格太高而買不起。從此,他經常出入眼鏡店,認真觀察磨製鏡片的工作,暗暗地學習著磨製鏡片的技術。
功夫不負苦心人。1665 年,列文虎克終於製成了一塊直徑只有 0。3
厘米的小透鏡,並做了一個架,把這塊小透鏡鑲在架上,又在透鏡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使光線從這里射進而反射出所觀察的東西。這樣,列文虎克的第一台顯微鏡成功了。由於他有著磨製高倍鏡片的精湛技術,他製成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超過了當時世界上已有的任何顯微鏡。

列文虎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繼續下功夫改進顯微鏡,進一步提高其性能,以便更好地去觀察了解神秘的微觀世界。為此,他辭退了工作,專心致志地研製顯微鏡。幾年後,他終於制出了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的顯微鏡。
1675
年的一個雨天,列文虎克從院子里舀了一杯雨水用顯微鏡觀察。他發現水滴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小生物在蠕動,而且數量驚人。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當時全荷蘭的人數還多出許多倍。以後,列文虎克又用顯微鏡發現了紅血球和酵母菌。這樣,他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微生物世界的發現者,被吸收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
顯微鏡的發明和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為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利用顯微鏡發現,各種傳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細菌引起的。這就導致了抵抗疾病的健康檢查、種痘和葯物研製的成功。

據說,列文虎克是一個對自己的發明守口如瓶、嚴守秘密的人。直到現在,顯微鏡學家們還弄不明白他是怎樣用那種原始的工具獲得那麼好的效果的

Ⅸ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你去看六年級下冊的科學教科書第12頁(微小世界)————胡克觀察到的橡樹樹皮已經死亡的細胞

Ⅹ 胡克顯微鏡發現了什麼

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抄特·胡克(人們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個發現:胡克定律)用他的顯微鏡觀察軟木切片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其中存在著一個一個「單元」結構。胡克把它們稱作「細胞」。
其實他看到的只是死去的植物細胞,也就是細胞壁,因為細胞死亡後,其中的原生質(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都消失了)

閱讀全文

與胡克好久發明了顯微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