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00美元面值上的人頭像是誰
100美元 頭像是著名科學家、金融家、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
100美元券(1988、專1996)正面不是總統,而是屬著名科學家,政治家,金融家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肖像,因為他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起草著名的《獨立宣言》,背面是費城獨立紀念堂。
(1)港幣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後出現。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自1913年起,美國建立聯邦儲備制度,發行聯邦儲備券。現行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貳』 騰訊的創始人是誰
是馬化騰
1997年,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接觸到了ICQ並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同時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這使得ICQ在國內使用的雖然也比較廣,但始終不是特別普及,大多限於「網蟲」級的高手裡。於是,馬化騰想,何不搞個自己的「ICQ」呢?
1998年11月11日,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當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拓展無線網路尋呼系統。在1999年2月,騰訊在互聯網上推出QQ的第一個測試版本,兩個月後,發現掛在自己網站上的QQ注冊用戶已瘋長到20多萬,此後用戶數量呈指數型增長。據介紹,到1999年底,騰訊QQ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空前的130多萬,平均在線用戶15000多人,占整個大陸中文ICQ用戶市場份額的80%以上,同時也成為大陸網站中在線人數最多的「熱門」服務網站。
而到了2002年4月份,QQ用戶數量已經增長到1.6億,其中移動QQ用戶達到250萬。騰訊公司市場總監曾李青說,為了降低設備采購和客戶服務成本,騰訊不得不實行限號和對手機用戶收費注冊的辦法,阻止用戶數量高速膨脹。可以說,騰訊的霸主地位早已為業內所公認。
『叄』 繁體字什麼時候出現的,誰造的
繁體字出現於2000多年以前,是由小篆演變為隸書(之後又出現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後產生的中文書寫體系。
繁體中文即小篆演變為隸書(之後又出現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後產生的中文書寫體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20世紀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書寫標准。1950年代開始大陸官方在繁體中文的基礎上所做的簡化形成了新的中文書寫標准,即簡體中文。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目前,簡體中文主要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一些華人社區中使用,繁體中文主要在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
"繁體字"這個詞只在一個字存在簡化字時使用,如某漢字無對應的簡化字,則屬於傳承字范疇。但在某些時候,港澳台通行字體會被籠統地稱為"繁體字"或"繁體中文";大陸規范漢字(包括簡化字和未被簡化的傳承字)會被籠統地稱為"簡體字"或"簡體中文",不過其實此系統和台灣地區、香港特區、澳門特區的用字系統的差異除了簡繁漢字本身的分別外,也有很大部份源於不同的異體字選擇和字形的分別,所以"簡體中文"的筆劃不一定較少;有的筆劃還比前者多,比如"強"字。受書寫習慣的影響,台灣也出現了部分漢字的合並現象,如"只有"的"只"寫成"只",但被替代字仍可作為異體使用,且只是該字的某一字項被取代。
中國歷史上,從上古到西漢,官方的規範字體與現代的繁體字字體有顯著差異。直到秦朝出現東漢盛行的隸書,才與現代繁體字字體較為接近。歷代朝廷通過編寫"字書"頒定的規范漢字,相對於民間自發使用的各種簡化字,具有官方權威性。但秦後歷朝所用之玉璽及各級官印,仍使用篆體。中國大陸於1956年開始制定和推行簡化字。從此,簡化字在中國大陸成為了規范漢字。繁體字就是與簡化字相對的傳統漢字。
『肆』 日本月兔牌胃仙u,有這個牌子嗎在香港買了268港幣,但是回到來才發現根本不是之前的胃仙u!
同問。
第一次去香港買胃仙U,老闆拿的月兔牌胃仙u 180粒濃縮裝,178元RMB。是日本產的(原裝進口的)胃仙U嗎?
『伍』 豆奶是誰發明的
維他奶豆奶由創辦人羅桂祥研製。羅桂祥希望能夠為香港一般家庭提供一種廉價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作為價格較為昂貴的牛奶的替代品。有「中國之牛」稱號的大豆,含有豐富蛋白質而價格廉宜,羅祥桂認為由大豆製成的豆奶,可成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製出維他奶。
維他奶豆奶於1940年4月3日面世,首家維他奶工廠位於銅鑼灣的記利佐治街,首天只售出六瓶豆奶,售價為港幣6仙。維他奶早期是由售貨員以單車逐戶派送,加上早期維他奶沒有經過消毒處理,需要即日飲用,否則便會變壞,因此未受消費者歡迎。
日治時期,維他奶工廠停工,至重光後工廠恢復生產,並在1950年遷往香港仔,除每日派送外亦透過零售商分銷方式銷售,1953年起,維他奶改以高溫消毒法,無須冷藏貯存,銷量開始大增,至50年代中期已達每年1200萬瓶。最初維他奶推出時的豆奶沒有加工,1962年加入麥精維他奶,同年於觀塘興建新廠房。1987年屯門廠房落成,並成為集團總部。1994年3月30日,維他奶集團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首天股價約1.5港元。同年於中國深圳的廠房正式投產。1998年,在上海及美國麻省艾爾市的Nasoya廠房投產。
早期的維他奶以闊口的牛奶瓶售賣,後來改為盛載汽水的玻璃樽。1975年首度從瑞典引入Tetra Pak(利樂包裝紙)保鮮包裝設備,加入250毫升的紙包裝,並以超高溫消毒,令產品可儲存多月。[1976年]]維他奶以「維他」品牌,推出一系列果汁飲品,其後又於1979年推出檸檬茶及菊花茶等飲品。1984年推出375毫升大包裝,到2000年代更推出細包的125毫升,以方便幼童飲用;現時更有鋁罐裝出售。
由於維他奶推出時一直標榜自己的健康形象,以「點只汽水咁簡單」口號作招 ,故不少校規比較嚴的學校亦破例容許維他奶在學校小賣部寄賣。學校中售賣的維他奶一般為玻璃樽裝。在寒冷的冬季,喝小賣部出售的熱維他奶,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D%E4%BB%96%E5%A5%B6
『陸』 為什麼各國貨幣上都有人的頭像,這是誰發明的
人頭像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性質。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毛澤東引導人民進專入了社會主義,屬人民感謝他,所以他的頭像在人民幣上。美國人最愛的是他們的制度,而制度的建立主要靠開明的政治家,所以美元上大多是些總統。英國人最愛他們的女王,所以各類英磅上都是伊麗莎白的頭像。(後面的不記得了)
『柒』 港幣100的有幾種我已經發現五種了
有三家銀行發,每一個版本就有三種。
『捌』 我在香港買了一雙NIKE的鞋子是1499港幣,回來時我發現內地這里也賣1499人民幣。這是怎麼回事
一樣的數字不同的幣種 HK$1499約等於RMB1199所以很多人去香港購物啊
『玖』 誰發明菠蘿包
菠蘿包是源自香港的一種甜味麵包,據說是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即鳳梨)因而得名。
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份,麵包中間亦沒有餡料。菠蘿包據傳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包子不滿足,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包子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餡料而成。菠蘿包外層表面的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烘製而成,是菠蘿包的靈魂,為平凡的麵包加上了口感,以熱食為佳。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才好吃。外形亦與日本的蜜瓜包(en:Melonpan)及香港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蘿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麵包店)都有售賣菠蘿包,而不少茶餐廳與冰室亦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點心食用居多。菠蘿包售價亦相當便宜,一般約港幣$1.5至$4不等,深受香港人歡迎。而除了在香港外,在南中國地區亦甚為普遍。
菠蘿包由於熱量、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高,曾被香港專家定為「十大不良零食」。
菠蘿油是從菠蘿包發展而來的食品,是將菠蘿包橫向切開夾著一塊厚切的牛油(或奶油)所組成。菠蘿油最好的吃法是將新鮮出爐的菠蘿包夾上冰冷的牛油,這樣牛油就會被菠蘿包的熱力影響而溶化在包身的中間位置,包身會被溶化的牛油變成金黃色,而食用時菠蘿油與菠蘿包不同之處是能夠吃出濃厚的牛油的香味。但由於加上了牛油,所以菠蘿油比菠蘿包的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更要高一些。
香港很多茶餐廳都會供應這種食品搭配奶茶作為下午茶餐或早餐。
不少香港電影、電視劇中也有菠蘿包及菠蘿油的出現,例子有本地動畫《麥兜菠蘿油王子》,以「菠蘿油王子」作為麥兜父親麥炳的綽號。
個別餅店或茶餐廳在菠蘿包上加上變化,創制了特色的新口味,如午餐肉菠蘿包、迷你菠蘿包、奶黃菠蘿包、紫菜菠蘿包、紅豆菠蘿包、椰絲菠蘿包及叉燒菠蘿包等,甚至還有真正有菠蘿蓉餡料的菠蘿包。
『拾』 請問這張是渣打銀行錢幣具體是什麼,整理的時候發現的
您的這一張紙幣,渣打銀行1000元龍鈔,挺版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500元左右;有一定收藏價值的,一定要好好保存! 超過這一個價格,可以大量供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