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錘子手機是誰發明的

錘子手機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0-12-18 19:58:56

❶ 各個樂器的發明人是誰

鋼琴
piano

擊奏弦鳴樂器。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既能演奏和聲與復調音樂,又能擔任獨奏、重奏、伴奏的重要樂器。它的結構復雜,音域寬廣,表現力極其豐富,並具有高難度的演奏技巧。
歷史沿革 現代鋼琴的前身是羽管鍵琴和克拉維科德 。鋼琴的基本機械機制是1709年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由一位羽管鍵琴製作家B.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發明的,他將他的樂器稱為可強奏和弱奏的羽管鍵琴。其他德國製作家在琴槌敲擊的機械裝置上進行試驗,但他們的樂器稱作方形鋼琴。後來,方形鋼琴在英國被大大地改進。到大約1775年 ,鋼琴才真正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德國(維也納裝置)和英國(英國裝置)已經解決了大多數樂器方面的問題。維也納琴觸鍵比較輕,而英國製造的琴聲音洪亮,音色較濃。1821年,一位法國製造家S.埃拉爾發明了最後一項基本改進裝置,即進退裝置。1825年,A.巴布科克創造了整塊澆鑄的金屬框架及斜向交叉重疊的琴弦設計,近代鋼琴的各個關鍵部件到此就告定型了。
形制和構造 鋼琴是一種用琴鍵帶動琴槌敲擊琴弦並使其發音的鍵盤樂器。其名稱piano是原名義大利語pianoforte(強弱)的縮寫,指演奏者可通過在琴鍵上改變手指的觸鍵(手指壓力)來產生強或弱的力度變化。這一特點是在鋼琴所替代的兩種早期鍵盤樂器羽管鍵琴和克拉維科德上所沒有的。鋼琴的結構部件主要包括鍵盤、踏板、擊弦機、琴槌、琴弦、金屬框架及共鳴板。其鍵盤按十二平均律半音關系排列,分上下兩排黑白鍵。鋼琴的音域比除了管風琴以外的任何樂器都寬,正好7個八度(A2到a3)或7個八度加1個 三度(A2到C4)。每個琴鍵控制一個音,共有88個鍵,有的甚至有96個鍵。除了鍵盤外,鋼琴還有至少兩個踏板( 有的鋼琴3個 )。右邊的踏板稱為制音踏板(也稱延音踏板),它使制音器抬起,離開所有琴弦,這樣,在琴鍵放開後,被敲擊的琴弦繼續振動(不過,踏板必須踩下),並與其他琴弦產生共振 。由於可以同時聽到許多泛音,既增強了音量又豐富了音色 。左邊的踏板稱為弱音踏板,它將整個大三角鋼琴的機械裝置向右略微移動,使大多數錘子少擊一根琴弦,高音只擊兩根,中間音域的音只擊一根,低音仍然擊一根,這樣只聽到很少泛音,減弱了音量並改變了音色。中間踏板稱為持音踏板 ,它使制音器保持踏板踩下之前彈奏的音,使它們在其他音被彈奏時仍然持續發音。擊弦機是鋼琴復雜結構的核心,演奏者按鍵時,擊弦機將琴槌推送到適當的位置,再借慣性沖力擊弦,包著氈子的琴槌擲向特定音高的琴弦(通常是每個高音3根弦,中間音域2根弦,每個低 音1根弦)。同時 ,琴槌敲擊琴弦時,裹著氈子的制音器從這些琴弦上抬起,使其振動而發音。琴槌必須很快地從琴弦上彈回,以使它不妨礙琴弦的振動。琴鍵放開時,制音器落回此音的琴弦上,使其不發聲。為了保證擊鍵後琴槌不彈回琴弦,採用了一種進退結構裝置,以使錘子落回時遠離而不會彈回。除此之外,另一個裝置在琴槌下落時將其抓住。為了演奏快速的同音重復 ,現代鋼琴具有一個復式進退裝置,可以使錘子落回兩次,第一次到一個中間位置,第二次到一個遠離琴弦的位置上。如果同音快速地重復,琴鍵被很快地再次按下,琴槌只到達中間位置,因此可以很快地回到琴弦。如果音不被重復,琴槌有足夠的時間落回兩次到它最後停止的位置。琴弦的聲音是由一塊起共鳴作用的木質琴枕與金屬框架連為一體的音板來增強的。
鋼琴有大三角鋼琴、立式鋼琴和電子鋼琴。三角鋼琴呈羽翼三角形,琴弦是橫向排列的,音板平躺在琴弦下方,發音洪亮,傳送較遠 。其型號 多種多樣 ,從5英尺( 1英尺=0.3048米)長的小三角琴到長9英尺的 大音樂 會鋼琴都有 。立式鋼琴的外形如長方立櫃,琴弦是斜向垂直排列的,音板在琴弦的後面豎立,主要優點是比三角鋼琴節省空間,缺點是由於琴弦較短,比三角鋼琴缺少共鳴、聲音差。電子鋼琴的音板由一個連接擴音器的電子並聯系統所替代,擴大的聲音從裝在樂器底部的揚聲器中放出,附加的踏板對音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連接放大器的可調旋鈕改變聲音的混響。
演奏藝術 鋼琴的演奏技術是在羽管鍵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D.斯卡拉蒂發展了雙音、雙手交叉、重復音、超過八度的琶音等彈奏技術,對鍵盤樂器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指法最初只用3個手指 ,在自然律 轉調中,黑鍵用得很少。J.S.巴赫創造了平均律並把它用於羽管鍵琴後,在彈奏法上打破了種種限制,不僅使用黑鍵,也 突破了只 用3個手指的限制。C.P.E.巴赫首先發展了不同與羽管鍵琴的演奏方法,隨後,M.克萊門蒂等人對鋼琴演奏和教學作出了貢獻。W.A.莫扎特的學生J.N.胡梅爾以輝煌的技術和典雅的風格名震歐洲。L.van貝多芬的演奏具有 強烈的戲劇性 和雄偉的氣勢。18世紀是羽管鍵琴與鋼琴並存的時代。19世紀鋼琴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佔了絕對優勢,涌現出一批鋼琴演奏家。F.李斯特受小提琴大師I.帕格尼尼的影響,把鋼琴演奏技術推到燦爛輝煌的境地。而另一位與他同時代的鋼琴家F.F.肖邦充分發揮了鋼琴的性能,其演奏音色優美,語調親切而富於歌唱,伴奏織體中隱藏著復調因素,踏板的巧妙使用和精美的技術性走句,使鋼琴演奏藝術達到了極高境界。20世紀C.德彪西和M.拉韋爾的鋼琴作品充滿了色彩性,給演奏技術提出了新的課題,他的音樂有時需要明亮閃光的色彩,但卻罩上霧一樣的薄紗,除了踏板的精巧用法外,需要撫摸般的指觸和一掠而過的漂浮音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先鋒派的某些作曲家為了達到新奇的音響效果,對於演奏法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如採用手臂和拳頭彈奏等,有的還在鋼琴的琴弦上加入橡皮或其他金屬物,以改變鋼琴的原有音響。

電子琴
electronic organ

鍵盤樂器。聲音由電子電路產生,用揚聲器播送。它出現於20世紀初期,整個外形與羽管鍵琴或立式鋼琴相似。這類樂器大多數依靠電子振盪器發聲。其基本原理是將電子音源產生的波型經頻譜合成及濾波電路形成多種不同音色,再經音型電路(包括產生器)形成吹、拉、彈的演奏效果。第一架電子琴是美國發明家卡希爾於1904年製造的 ,重200噸。此後,美國、德國電子琴的製造家進行各種試驗,最重要和最知名的電子琴是哈蒙德風琴,有兩層手鍵盤和一套腳鍵盤,在某種程度上可模仿小提琴 、長笛 、雙簧管 、打擊樂器等。20世紀60年代,電子琴的製造商改進了造琴工藝,先後用晶體管和集成電路代替電子管。家用電子琴具有了自動打擊樂節奏、自動配置和聲及分解和弦伴奏以及人工殘響等功能 。70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使電子琴更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小號
trumpet

唇振動氣鳴樂器。廣泛用於交響樂隊、軍樂隊和爵士樂隊的高音銅管樂器。由碗狀號嘴、活塞和彎曲的銅制管身組成 。它有3個閥鍵 ,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在其音域中發出所有的音 ,如果 沒有 活塞 ,它 只能發出基音和它 上面的泛音。大多數樂隊中使用的小號是降 B 調的 ,音域大約兩個半八度,從中央C下方的E到高音C下面的降B,有些演奏家甚至能吹奏更高一個八度。小號是移調樂器 ,記譜用C調 ,比實際音響高一個全音。小號的音質輝煌,具有穿透力,除作為和聲襯托以加強樂隊的氣勢外,也擔任獨奏。它既能吹奏輝煌壯麗的樂句又能演奏抒情優美的旋律。小號也可通過使用弱音器來改變音色,弱音器可製造回聲、喜劇等各種特殊效果,爵士小號演奏家常採用。小號是銅管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最初僅能奏一二個音,用來傳遞信息等。這類小號沒有指孔、活塞或其他可改變音高的手段,被稱為自然小號。文藝復興時期已有帶伸縮管的小號,但不是很盛行。另外還有在管身上臨時插上所需調的彎管的接管小號和在管壁上開孔的鍵孔小號。16和17世紀發展了一種演奏高音的技術,可獲得大量泛音。這使其可以演奏簡單的曲調,並開始在樂隊中使用。18世紀後半葉,由於用高音演奏手法奏出的泛音太弱,在樂隊中常被淹沒,因此又嘗試伸縮管的方法。大約在1815年,由H.施特爾策爾和F.布呂默爾兩位德國製造家分別發明運用活塞的閥鍵代替伸縮管 ,取得成功 。後增加至3閥鍵,能演奏半音階,使小號真正成為一件旋律樂器。此後,又經不斷改進,才使小號具有良好的性能。從1840年起,作曲家不僅在樂隊中使用小號,還專門為小號創作了獨奏曲及協奏曲。其中有俄羅斯作曲家A.F.格季克所作的《小號協奏曲》、A.G.阿魯秋年所作的《 A大調小號協奏曲 》以及肖斯塔科維奇 、D.欣德米特的小號獨奏、重奏、協奏曲等作品。

長笛
flute

吹孔氣鳴樂器。廣泛用於現代管弦樂隊的一種木管樂器,常用於獨奏、重奏。笛身呈圓柱形,一端封閉,通常由木料或金屬製成。演奏者通過向笛身一側的吹口吹氣,使空氣穿過笛體發生振動而產生聲音。笛身上穿有許多音孔,用杠桿式的音鍵打開和關閉。手指按鍵,封閉的音孔打開,發出樂音。長笛音域通常為從中央C向上三個八度即(C1~C4)。現代長笛是由伯姆於1832年在古橫笛的基礎上改進的,他使其能以音響上正確的位置穿鑿指孔,並同時提供一種方便的手法來用手指控制。盡管長笛是一件很古老的樂器,但它在室內樂隊和管弦樂中的廣泛使用是在18世紀早期。它的聲音音質從低音到高音有很大不同,低音深沉並伴有氣息聲,高音清晰、明亮,具有穿透力。演奏家可以奏出快速的顫音、跑句和其他裝飾音。長笛是現代管弦樂隊的基本木管樂器之一,19世紀以後的所有樂隊作品都包括長笛。長笛的音色優美 、音域寬廣,演奏法多種多樣,表現力豐富。一般交響樂隊中至少使用3支長笛 ,此外還常用作獨奏和室內樂重奏 。根據相同原理將長笛笛體加長或縮短,使音域降低或提高。

長短不同的長笛


drum

擊奏膜鳴樂器。在傳統的樂器分類法中屬打擊樂器類 。
中國與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同為世界上鼓的最早發源地。歷史上,中國鼓傳至鄰國,如朝鮮、日本 ,同時也吸收了許多外來鼓。中原地區以中國傳統鼓為主流 ,邊疆少數民族的鼓既受傳統鼓影響,也受外來鼓特別是阿拉伯與印度鼓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鼓多源於中原,秦漢前已有20餘種。雖大小高矮不同,但幾乎都是粗腰筒狀。當時已用於詩、樂、舞以及勞動、祭祀、戰爭和慶典之中。從秦、漢到清代,中原地區原有的各種傳統鼓幾乎都得以保留並有所發展,而以阿拉伯和印度為主的外來鼓,雖然曾在中原長期流行並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後期日漸衰落以至失傳,僅在文獻中留下了一些不詳的記載,例如檐鼓、齊鼓、雞婁鼓、羯鼓、答臘鼓、都曇鼓、毛員鼓等。
中國各民族流行的鼓主要有以下幾類。

虎座鳥架鼓(湖北江陵楚墓出土)

圓柱筒形鼓 ①景頗族增疆,又稱大長鼓。鼓身為一段長約3米的巨木挖空 ,雙面膜以皮條拉緊 。置於兩根橫木上或懸於木架。兩人各擊一頭,或坐於鼓上,或邊擊邊舞。常用於室外大型歌舞伴奏。②侗族大鼓貢。鼓框用整段原木挖制,長約100厘米,直徑約50厘米 ,兩面蒙牛皮 ,腰部稍大,兩側安大鐵環。橫懸於鼓樓內,僅用於節日和集眾商討大事。
粗腰筒形鼓 ①大鼓。樂隊用的大鼓膜徑約 50~100 厘米,上下蒙牛皮。平常置於鼓架,雙槌敲擊。用於器樂合奏及舞蹈 、戲曲的伴奏 。節日慶典用大鼓膜徑100厘米以上 ,由1人或數人各執雙槌擊奏。②堂鼓 ,又稱同鼓 ,清代又稱杖鼓。外形與大鼓相同 ,但較小 ,鼓徑一般為7、8、10寸3種規格。用於器樂合奏,戲曲、舞蹈的伴奏及獨奏。③戰鼓。外形與大鼓相似,但較低短,又稱扁鼓。發音響亮,有大小不同規格。主要用於合奏、舞蹈、雜技團和鑼鼓隊。④書鼓。鼓身扁圓,鼓徑22厘米,鼓身高8.5厘米,發音低而響亮 。置於竹製鼓架的編繩上。是北方各類說唱音樂的重要伴奏樂器,演唱時演員左手執書板或梨花片,右手執單簽擊奏。⑤腰鼓。相傳由南北朝外來鼓羯鼓演變而來。鼓身中間粗,兩端細,蒙以牛皮或騾子皮 ,鼓身一側置兩個鐵環 。有大小4種規格,發音清脆。常由舞者掛於腰側,執雙槌邊擊邊舞 。用於民間秧歌或節慶、迎賓儀式中。⑥朝鮮族小鼓草高。扁如書鼓,徑長約25厘米,有柄。既是樂器,又是舞蹈道具 ,用時左手執柄,右手執棒擊奏。常邊敲邊舞。⑦朝鮮族圓鼓。形似漢族小鼓 ,直徑37.5厘米 。演奏時席地而坐 ,左手擊拍,右手執槌敲擊鼓面與鼓邊。⑧高山族大鼓。形似漢族堂鼓,膜徑24~45厘米,用於祭祀、節慶、婚禮,播種和農田驅蟲等。⑨傣族大鼓光攏。中腰稍粗而近於圓柱形,置於架上。可1人邊擊邊舞,也可2人合擊 。合奏時 ,1人在前執槌邊擊邊舞 ,另1人在後用長篾條擊奏 ,發出咚咚啪啪的音響。20世紀50年代,將體積縮小後搬上舞台,用於獨奏和歌舞伴奏。笅笖壯族大鼓奘絡。形似堂鼓,單面蒙牛皮,兩側中部設鐵環。演奏時置於地上用雙槌擊奏。常用於節日鑼鼓合奏和獅舞、龍舞的伴奏。



淺筒形鼓 ①單皮鼓又名板鼓、環鼓。在納西、侗、土家、蒙古、漢等民族中流傳。鼓框上寬下窄,鼓面中間高四外低,單面蒙皮,置於木架上,以1或2支竹棍擊奏,聲音高亢激越。用於納西族侗經音樂、土家族絲弦鑼鼓、侗族吹打樂隊及漢族的吹打樂和戲曲伴奏。②點鼓,又名懷鼓。厚木邊,中間高,四邊漸低,兩面蒙牛皮。演奏時鼓框一邊立於右膝,鼓面向前,右手腕扶鼓框上端,手指執紅木或竹製簽子敲擊,左手執板擊節。用於十番鼓或崑曲清唱。
細腰筒形鼓 ①蜂鼓。流行於廣西壯、瑤、毛南等民族。邕寧、武鳴等地壯族稱岳鼓,環江毛南族叫長鼓,防城瑤族叫如叨,有些地方又稱橫鼓、瓦鼓、腰鼓等。鼓腔以黃泥鍛燒而成,兩頭大,一端呈球形,一端為喇叭形。中間細如蜂腰,兩面蒙皮。演奏時鼓繩掛頭頸橫懸身前,或置於架、凳上,左手執杖擊球形一端鼓面,右手拍擊另一端,立奏、坐奏或邊奏邊舞。主要用於師公戲、師公舞的伴奏。②朝鮮族杖鼓,又稱長鼓。木製鼓身,兩端粗空,中段細實。兩端鼓身大小不一,發音不同。置於架上或掛於身前,右手執細長杖敲擊,左手並指分擊鼓的兩面。用於長鼓舞、農樂舞和器樂合奏。
座墩形鼓 象腳鼓流行於傣、佤、布朗、景頗、德昂 、 阿昌、拉祜、哈尼等民族中。形如高腳杯,上口蒙膜,懸於身側。左手扶鼓邊,並和右手交替拍去鼓面。在節日、喜慶場合邊擊邊舞。
長筒形鼓 ①瑤族長鼓。鼓身細長,腰細中實,雙面膜,斜掛於腰側或左手握鼓腰擊奏。體積大的長鼓置於架上。用於傳統節日和喜慶場合的歌舞 。②佤族竹鼓 。長100厘米 ,用青竹製作。上口蒙皮,下端竹筒劈紮成束腰狀,下部三足鼎立。立於地上用雙槌敲擊;或左手抱鼓,鼓面朝前,右手執槌擊奏。用於歌舞。③漁鼓,又稱竹琴或道筒。在長65~100厘米、直徑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 ,一端蒙以豬或羊皮 。用時左手豎抱,右手拍擊朝下的鼓膜,是道情、漁鼓、竹琴等曲藝音樂的伴奏樂器。
箍圈形鼓 ①八角鼓。因鼓框為八角形而得名,明代已在北京流行。鼓體扁小 ,7個邊框上各裝一對小銅鈴 ,另一邊框系長穗,單面蒙蟒皮。用時以左手執鼓框,右手以指彈、挫或以指、掌拍擊。用於京、津一帶的單弦牌子曲。②太平鼓。於鐵圈上蒙驢皮、馬皮或羊皮,形如團扇。下置一柄 ,綴以鐵環或小鈸,用藤條敲擊鼓面,並震動鐵環作響。用於滿、蒙古、漢民族的民間歌舞。③達卜。維吾爾、塔吉克 、烏孜別克等民族的手鼓。圓形木框上蒙羊皮或驢皮,框內綴若干小鐵環。演奏時兩手把鼓框,重心置於左手,擊鼓面並搖動鼓身。④薩滿鼓,又稱抓鼓、手鼓、單環鼓。流行於滿、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赫哲等民族。圓盤形鼓面,蒙驢、馬、牛、羊皮或鹿皮、狍皮,背面交錯扎有皮帶或鐵條,上系10餘枚銅錢。用時左手執皮帶或鐵條,右手執鼓槌,用槌頭或槌身敲擊。用於薩滿教祭祀儀式。
鍋形鼓 ①納格拉。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鐵鼓。鼓身上大下小,上蒙羊皮或驢皮,大者鼓面直徑27.5厘米,小者面直徑20厘米。常兩個一對置於地上演奏,兩手執槌敲擊,兩鼓音高成四度。②缸鼓,又稱花盆鼓。由堂鼓演變而來 ,又稱南堂鼓。鼓框木製,鼓身上大下小,兩面蒙皮,形似花盆,用雙槌擊奏。相傳南宋梁紅玉曾擂缸鼓助陣。現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伴奏。有時亦獨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借鑒西洋定音鼓的結構特點,研製出定音花盆鼓 。


中國撥奏弦鳴樂器 。 春秋戰 國 時期已流行於今陝西省,
史稱秦箏。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於梧桐木。琴面張弦,
每條弦下設箏 柱 , 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最初為 5 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後為 13弦,明、清以後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 21 弦、25弦,並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後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 G~c2, 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 ,25弦箏G~e3 。今常用21弦箏。
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 技法的地方 流派 。近代以河南、山東、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較有名。河南箏曲分小曲和板頭曲兩部分,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閨怨》、《新開板》等;山東箏曲源於山東琴曲、山東琴書的唱腔曲牌及民間小調,代表曲目有《漢宮秋月》、《鴻雁傳書》、《鳳翔歌》等;潮州箏曲分套曲和小曲兩大類,代表曲目有《寒鴉戲水》 、《粉紅蓮》 、《昭君怨》等 ;客家箏曲分大調、串調 、小調 3 類 ,代表曲目有《 出水蓮 》、 《 崖山哀 》、《薰風曲》等;浙江箏曲以民間樂曲和小調為主要內容,代表曲目有《雲慶》、《高山流水》、《海青拿天鵝》等。

二胡

中國傳統的擦奏弦鳴樂器。因張兩條弦,故名。又稱胡琴、二弦、嗡子、胡胡等。其前身可能是中國唐代的奚琴 ,為唐末北方民族西奚的一種樂器。在宋代又稱稽琴、二弦 。唐宋之際,奚琴(稽琴)有拉奏和彈撥兩種演奏方式。拉奏時以竹片在兩弦之間摩擦發音。北宋時才出現以馬尾弓拉弦的胡琴,並逐漸替代了以竹片擦弦的稽琴。經過元、明兩代的發展,清代除原有的二弦胡琴外,又出現四胡、京胡和板胡。為適應民間其他地方戲曲和器樂的需要,出現了形制各異的胡琴類拉弦樂器,如廣東的粵胡、湖南的大筒、河南的墜胡、壯族的馬骨胡等等。
二胡由琴筒、琴桿、弦軸、琴弦、千斤、弦馬、弓子等部分組成。琴筒有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種,多以紅木、紫檀木或烏木製作。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弦軸縛內、外兩弦。過去用絲弦,現用金屬弦或尼龍纏弦 。千斤為有效弦長的固定點,由稍粗的軟絲弦繞扎在琴弦和琴桿上,通常在琴筒到上軸距離的2/3處。有活動的與固定的兩種。琴弓為細竹縛以馬尾,弓毛夾置於兩弦之間。多採用五度定弦 ,內弦可定為從 g ~ e′,外弦可定為從 d′~b′

❷ 共產黨的黨徽鐮刀+錘子是誰設計的

共產黨的黨徽鐮刀加錘頭的設計最初是由何長工根據蘇聯共產國際和布爾什維克的旗幟為參照而設計的,只不過最初的設計並不是鐮刀加錘子,而是鐮刀加斧頭。

黨徽的圖案來源於黨旗,在1927年,帶有鐮刀和斧頭的圖案就是共產黨的標志。直到194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了包括黨旗樣式在內的一系列決議。確定了黨旗樣式:保留象徵工農聯盟的鐮刀錘頭,去掉旗幟上的五角星,旗底色為紅色。」

1996年9月,經中央批准,中央辦公廳正式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

《規定》共12條,對黨旗黨徽的性質、式樣、規格、製作和使用等都做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並附有黨旗黨徽的標准圖案和製法說明。至此,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終於有了統一而明確的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

(2)錘子手機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黨徽的使用范圍是:

一,黨的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黨的中央和地方委員會派出的代表機關及其工作部門、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黨組的印章(印模)中間應當刻有黨徽圖案;

二,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會議,應當懸掛黨徽,並在黨徽兩側各布五面紅旗;

三,黨的各級組織頒發的獎狀、證書和其他榮譽性文書、證件上,可以印黨徽圖案;

四,黨內出版物上可以印黨徽圖案。除上述情況外,使用黨徽及其圖案需經縣級和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組織部批准。

❸ 電錘是誰發明的

【電錘是博世工程師們發明的】

1932年,博世推出第一台帶旋動沖擊機制的電回錘,名為專業級答 EH 600。
經過博世工程師們的反復研發及試驗,專世終於推出了首款沖擊鑽。這個小型電動「手持」發動機,代表了的電動工具誕生,它為博世開拓了全新的技術領域,簡化了工業程序,大大提高製造業的效率,革命性地取代人工鑿鑽的傳統建築工具,成為人類工具史上一個重要標記。
1952年,針對車間使用而設計的400W電鑽,由全金屬製成卻配備雙絕緣馬達,安全可靠。1981年,博世推出了首款兩公斤電錘,這是當時世界上最輕的電錘,實現了「輕裝備、強動力」的目標。

❹ 錘子是誰發明的

李二虎他老爺爺發明的

❺ 為什麼錘子手機沒人買,還那麼

一、名字
沒錯,錘子手機銷量不佳,「錘子手機」這四個字難逃其責。
「錘子手機」本身給人一種土氣、山寨之感,在四川、重慶、貴州一帶的口語中,錘子根本就是個貶義詞,比如「你搞錘子」,基本就是罵人的語氣。
很多消費者也許看到圖片感覺還不錯,但一聽名字,「錘子」?那還買錘子!

二、設計
羅永浩最初營銷錘子手機時,大力宣揚其「工匠精神」,拍攝了一系列情懷滿滿的工作照。
對於這種情懷,大家還是認可的,錘子T1、T2的做工也的確沒讓大家失望,很扎實也很漂亮。
但是好景不長,老羅在產品銷量不佳後,迅速向市場妥協,做出了2016年最山寨的M1、M1L:
正面極像iPhone,背面是魅族N年前的設計,這樣的手機,就算買了,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不僅是設計,新產品的後背材質選用了塑料,也是一大敗筆。

三、性價比
也有很多人不太在意手機顏值,只看中性能,但為什麼還是沒有選擇錘子?
因為錘子手機的配置總是比其他廠家慢半拍。
老羅喜歡噴別人的做工,贊揚自己的細節,但是在配置上總是跟不上時代,每次都被小米、華為等完爆。
配置不如人家,價格還更高,誰還會問津?

四、系統
很多人對手機系統的第一印象就是桌面漂不漂亮,但錘子桌面壓根和「漂亮」無關。
九宮格?對不起這是老人機嗎?瞬間回到了諾基亞功能機時代有沒有。
有人說錘子系統流暢、易用,問題是現在哪個系統不流暢不易用?
錘子系統很特立獨行,但是註定了它只會是小眾產品。

❻ 錘子.剪子.布的起源在哪

石頭、剪子、布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石頭、剪刀、布
放大
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子、布,有時使用其他的次序來表達,如「剪刀、石頭、布」,各地經常有其獨特稱呼(見下文)。這是一種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廣泛流傳的手技游戲,有時跟「擲硬幣」、「擲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來產生隨機結果以作決策。但有時它並不隨機,因為游戲者可以根據經驗,判斷對手的手法,所以說,玩這個游戲是有一定技巧的。

很多情況下,如「飛盤爭奪賽」運動中或「大學辯論賽」賽場上,規則規定用「石頭、剪子、布」來決定那一隊伍先發(多於用擲硬幣的方法)。

「石頭、剪子、布」還在實況角色扮演游戲中起到決定隨機結果的作用,因為「石頭、剪子、布」不需要任何道具。
目錄
[隱藏]

* 1 玩法
o 1.1 規則
o 1.2 口令
+ 1.2.1 跨地區
+ 1.2.2 華北
+ 1.2.3 華東
+ 1.2.4 華南
+ 1.2.5 西南
+ 1.2.6 西北
+ 1.2.7 其他方式的口令
o 1.3 不用手的玩法
o 1.4 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玩法
* 2 策略
* 3 作弊
* 4 變種
* 5 數學及非遞移性
* 6 比賽
o 6.1 國際「石頭、剪刀、布」協會 世界冠軍賽
* 7 歷史
* 8 流行文化中的小知識
* 9 參考文獻
* 10 外部鏈接

[編輯]

玩法
Image:SssStein.jpg Image:SssSchere.jpg Image:SssPapier.jpg
這三種基本手勢(從左到右分別是石頭,剪子,布)能贏其餘兩者之一。
[編輯]

規則

兩個玩家先各自握緊拳頭,然後其中一人或者兩人一起共同念出口令,在說完最後一個音節的同時,兩個玩家出示自己心中想好的手勢(「石頭」、「剪子」或「布」)。

石頭
握緊的拳頭。
剪子
或稱「剪刀」,中指和食指伸直,其餘手指握緊。

五指伸直,張開手掌。手心向下,或向上,或豎直(拇指向上)。

每一個手勢代表一個「武器」,互相剋制的原則是:剪子剪不動石頭(石頭勝利);布被剪子剪開(剪子勝利);石頭被布包裹(布勝利)。如果雙方出示了一樣的手勢,就是平局。

通常這種簡短的比賽可能會被重復多次,以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來決定勝負。
[編輯]

口令

使用漢語的人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口令。有時,人們利用口令來稱呼「石頭、 剪子、布」這個游戲。
[編輯]

跨地區

1. 「一—二—三!」(來自不同地區的人之間比賽時通常使用的。)
2. 「石頭—剪子—布!」
3. 「猜(Cèi)—猜(Céi)—猜(Céi)!」(北方地區)
4. 「丁(Dìng)—杠(Gǎng)—猜(Céi)!」(山西、內蒙古、安徽等地)

[編輯]

華北

1. 「猜(Cèi)—丁(Dīng)—殼(Ké)!」(北京附近。)
2. 「砸—剪子—包!」 (天津)
3. 「錛—鉸—裹!」(天津)
4. 「恰(qià)—氣(qì)—敲(qiāo)!」(承德,也有將「氣(qì)」讀成帶er音的,即「氣兒(qìr)」)
5. 「嘿—嘍—嘍!」(唐山)

[編輯]

華東

1. 「Qíng—Zōng—Bāng!」(杭州)
2. 「Qǐng—Dóng—Cèi!」(蘇滬)
3. 「Hòng—Lèng—Bā!」(溫州)
4. 「Jiāng—Jūn—Bò!」(浙北)(跟日語里的很像)

[編輯]

華南

1. 「包—剪—揼!」(珠江三角洲一帶)
2. 「程尋磨較叉燒包,老鼠唔食豆沙包!」(廣東,「磨較」亦有作「糯米」,「豆沙包」亦有作「奶油包」或「漢堡包」,或只講「叉燒—包!」或「漢堡—包!」)
3. 「錘子—剪刀—布!」(福建地區)

[編輯]

西南

1. 「剪子—包袱—錘!」
2. 「叮當鈴子—響!」(四川地區)
3. 「石頭—剪子—帕子是包!」(重慶地區)
4. 「Qing Zhong Shi Zai Se!」(自貢地區)

[編輯]

西北

1. 「猜(Cài)—包—吃(Chi)!」(蘭州及其周邊地區)
2. 「猜(Cài)—咚—吃(Chi)!」或者「包剪錘」 (西安)

[編輯]

其他方式的口令

也有使用童謠的方式作為口令的。
[編輯]

不用手的玩法

在中國北方寒冷的冬季,即使在室外短時間伸出手也可能讓人感到不舒服,而本游戲在玩者戴手套的情況下不能順利進行,於是不用手的玩法應運而生。玩者雙腳並攏在原地跳三下以實現同步。在第三跳落地時根據雙腳的位置來表示所使用的「武器」。雙腳並攏是石頭,一前一後是剪子,一左一右是布。
[編輯]

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玩法

澳大利亞人在玩此游戲時的口令經常是「剪刀,布,石頭!」或「布,剪刀,石頭!」 ,重音放在「石頭」(最後一個詞)上。也有喊作「錘子,剪刀,布!」,重音的位置相同。在喊出最後一個詞時(「石頭」或「布」)做出手勢,所以玩者們只能通過兩次喊聲以實現同步。

受到日生巴西人的影響,巴西人在玩此游戲時的口令是「Jan...ken...po!」,重音放在「po」上。在喊出「po」的同時做出手勢。所以,與澳大利亞人的喊法相同,在真正出拳前只有兩次喊聲以實現同步。

在台灣,通常在進行游戲前都不喊口令。在數3聲後,兩個玩者同時做出手勢,做出手勢後手就不允許晃動。外來遊客對此可能會感到很困惑,因為他們往往以為台灣人的第一次晃手是「石頭」,故不少台灣人在與外國人進行游戲時會出「布」開始,以免混淆。
[編輯]

策略

選手之間的策略可包括應用心理學去預測,或者干擾對手的行為。使用迷惑性的語言(例如:「敦厚老實的石頭喲,可是戰無不勝的啊!」)去干擾對手的作法是允許的。

從數學上來講,最優玩法(根據博弈論)其實就是一種隨機的選擇,因此,當排除心理因素後,這是一個簡單並且直觀的游戲,就如同和計算機玩一樣。但是,這里所說的「最優」是指不存在有比期望的隨機概率更好的玩法。然而,對手如果不是採用「最優」策略,而是採用某種「次優」策略的話,採用隨機玩法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玩法。事實上,如果對手是人或者非隨機程序的話,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他採用的是某種「次優」策略,這種情況下,針對對手的弱點可以設計出一個更好的策略。基於這種思路而設計的Roshambot計算機程序,輕松擊敗了人類玩家(甚至包括它的開發者Perry Friedman,他曾經在2001年8月擊敗7名對手,包括前世界撲克大賽冠軍Phil Hellmuth,並贏得800美元的獎金)。阿爾伯達大學的撲克選手Darse Billings組織了一個Roshambot程序大賽,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活動研究這些的非隨機的概率,以及它們在計算機游戲中的其他各種應用(例如,在撲克游戲中,發掘推測對手各種非隨機出牌模式是游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策略)。

11歲的Alice Maclean在2005年提出了一種引人注意的出拳策略。當時拍賣行Christie's和Sotheby's協商,決定採用「石頭-剪子-布」這種游戲來決定如何對珍貴的古董進行分配。Alice Maclean的父親Nicholas當時是Christie's的一名雇員,他向女兒征詢了一些意見。後來根據記者報道,Alice Maclean的策略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法則:「首先每個人都知道你要先出剪刀。出石頭太明顯了,剪刀能夠贏布」。
[編輯]

作弊

剛接觸這項游戲的人通常很快會學得一個技巧,那就是盡量不出布,直到對手認為你可能會出石頭。在多出的毫秒之間,你便可以微調自己的出拳策略。讓對手認為你會出布或剪刀也有一樣的效果;不過,除非你能善加運用「折返」(double-back)策略,不然隱藏出布的念頭極有可能會引發對手也同樣出布的直覺。

出拳之前的開賽儀式是喊口令(「1—2—3,出拳!」),這樣做是為了使比賽雙方同步,以達到同時出拳的目的。這樣做對於初次見面的比賽選手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原因是喊口令的速度通常還沒確定下來。口令速度默認是以快者為准。這樣給快的一方帶來好處,也就是他可以掌控比賽的節奏,使得對手花上更多精力去追上進度,而不是集中精神去出招。
[編輯]

變種

見 石頭、剪子、布變種
[編輯]

數學及非遞移性

石頭、剪子、布具有數學上的非遞移性,遞移關系R的定義是(a R b 與 b R c)則a R c。一個集合同時具有反身性、反對稱性與遞移性時,可稱作偏序關系,類似於「大」與「小」的關系。理論上,一個集合里較「大」的元素是比較接近最優化選擇,可是,在這個集合里並不存在。因為石頭、剪子、布都不具遞移關系,如:石頭贏剪刀,剪刀贏布、布贏石頭。因為元素a,b,c都可傳遞到自己身上,所以這個關系可以稱作非遞移性。
[編輯]

比賽

石頭、剪子、布的比賽偶爾在不同地方舉行。有些比賽的網站諷刺其他游戲的網站。真正的石頭、剪子、布的比賽是一個有趣的心理學較量。石頭、剪子、布的策略是隨機地選一個,但是人類不能達到真正隨機,所以比賽的技術在於利用對手的非隨機性。某些有經驗的選手能連續達到比賽決賽就能證明技術能影響比賽結果

在日本, じゃんけん 比賽常常出現在電視綜藝節目,特別是明星之間的比賽。石頭、剪子、布也用來做廣告來爭取觀眾參與游戲。
[編輯]

國際「石頭、剪刀、布」協會 世界冠軍賽

自2002年起國際「石頭、剪刀、布」協會制定一系列用於國際比賽的規則,舉行年度國際性世界冠軍賽還有常年舉辦很多地區性和全國性的活動。該冠軍賽不單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選手,更是爭取到廣泛的國際媒體關注。國際「石頭、剪刀、布」協會的活動以其巨額的現金獎品,精心的舞檯布置和各具特色的選手而名揚四海。

國際「石頭、剪刀、布」協會 世界冠軍賽 自2002年來的賽果
年份 主辦城市 冠軍 性別 國籍
2002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Pete Lovering 男 加拿大
2003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Rob Krueger 男 加拿大
2004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Lee Rammage 男 加拿大
2005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Andrew Bergel 男 加拿大

2004年起美國電視網(福克斯體育網Fox Sports Net)開始轉播該冠軍杯賽事。
[編輯]

歷史

如同圍棋和麻將,「石頭、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按照明朝人謝肇浙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猜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手勢令。 在與亞洲交往之前,西方沒有任何有關「石頭、剪刀、布」的記載。19世紀後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時候總認為是一種亞洲游戲。中國人和韓國人一般都叫「石頭、剪刀、布」,而日本人則改成了「石頭、剪刀、紙(paper)」。這個事實暗示著「石頭、剪刀、紙」是從19世紀的日本傳入美洲的。
[編輯]

流行文化中的小知識

* 在世嘉 Master System 的游戲《阿歷克斯在魔域里》,阿歷克斯·吉特就跟他的敵人玩上了「石頭、剪刀、布 」。而且,游戲里的大頭目就叫Janken

* 在《That '70s Show》節目中出現過「石頭、剪子、布」的一個比較時尚的變種:「腳、蟑螂、核彈」。腳能擊敗蟑螂,因為腳能踩扁它;核彈贏腳,因為核彈能炸飛它;而蟑螂贏核彈則是因為蟑螂在核彈爆炸後能夠存活下來。

* 皮爾斯·安東尼在他的幻想系列Xanth里弄出了一新游戲變種,叫作「火,水,沙」,以推動情節發展。對於這三種招數相生相剋的關系有兩種看法。美人魚族認為水能滅火,火能融沙,沙能蓋水。龍族則認為火能蒸發水,水能稀釋沙,沙能撲滅火。這種分歧造成了兩種族間長時間的世仇。

* 在電視系列動畫片《南方公園》中,Cartman和他的朋友們常玩「用Rochambeau來決定」的游戲,游戲方法是猛踢對手的檔部,第一個翻倒的人就是失敗者。這個,當然意味著第一個出招的人往往就是勝利者。這是一種選擇的方式,而且稱作Rochambeau(石頭、剪子、布的英文)。但需要鄭重指出的是,這個游戲顯然與於此處討論的實際意義上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不同。

* 在美國電視劇宋飛正傳,Kramer 與 Mickey 猜拳:

KRAMER 與 MICKEY: 石頭、剪子、布(英文為paper,即紙),出拳!
MICKEY: 嗯,石頭贏布!
(Mickey 打 Kramer 的手掌)
KRAMER: 布不是贏石頭的嗎?
MICKEY: 不是,扔石頭可以飛穿紙嘛。
KRAMER: 哪什麼才能贏石頭?
MICKEY: (望一望手) 沒有東西可以贏石頭。
KRAMER: 那好,我們再來。
KRAMER & MICKEY: 石頭、剪子、布(英文為paper,即紙),出拳!
KRAMER: 石頭。
MICKEY: 石頭。

雙方不斷出石頭。

* 在電視連續劇「辛普森一家」里, The Simpsons, Bart Simpson以下簡稱Bart 和 Lisa Simpson以下簡稱Lisa 在9F16一集里玩了一把這游戲, "The Front前線", 以確定在他們寫的腳本Itchy and Scratchy中,誰的名字排頭:

LISA: 看來,只有一種辦法決定這事了,石頭、剪刀、布.
LISA'S 想: 可憐的Bart,很容易就猜到他的招數,他總出「石頭」
BART'S 想:好啊「石頭」,戰無不勝!
BART: 石頭!
LISA: 布.
BART: 啊!

[編輯]

參考文獻

* Sogawa, Tsuneo (2000). "Janken". Monthly Sinica, Vol.11, No.5. (Japanese)
* Culin, Stewart. (1895). Korean Games, With Notes on the Corresponding Games at China and Japan. (evidence of nonexistence of Rock, Paper, Scissors in the West)
* Gomme, Alice Bertha. (1894, 1898). The traditional gam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2 vols. (ditto)

[編輯]

外部鏈接

* 國際「石頭、剪刀、布」協會
* 地方性的「石頭、剪刀、布」變種, 從 "Multiculturalpedia"
* RoShamBo 程序比賽
* BombBeatsThemAll, AIM Rock Paper Scissors bot that allows two people to play RPS over AIM
* 斯坦福大學的 RoshamBot
* Javascript RPS 游戲在 CoolToons
* 用Email來玩的「石頭、剪刀、布」 (二人)
* stensakspapir.dk - 挑戰你的朋友或者看人家玩 (Flash製品)

❼ 黨微的鐮刀和錘子誰發明的

五四之後從俄國傳過來就是鐮刀錘子,鐮刀代表農民,錘子代表工人.但是當時由於信息不發達,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又在交通閉塞的山區,所以造成了鐮刀斧頭這一誤傳.毛澤東早年在贛南閩西一帶搞斗爭時,寫過一首詞叫《西江月 秋收起義》: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結果誤傳得更厲害,很多人受了影響.
到了1942年時,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獲得了穩定發展,各項制度趨於完善,政治局通過討論後,對黨旗樣式作出決定:「中共黨旗樣式寬闊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第一批統一制式黨旗在延安誕生.算是變為「鐮刀錘子」吧.

❽ 錘子手機是什麼垃圾

羅永浩發明的

❾ 中國的國旗是誰發明的

「五星紅旗」原來來被稱為「紅地源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設計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新政協」)從全國各地的2992件作品中選出,在兩次的精細篩選後,有38幅設計入圍,最後第32號曾聯松設計的「紅地五星旗」拔地而出,然而因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鑲有鐮刀與錘子,一些人認為與前蘇聯的國旗類似,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應擁有獨特易識別的國旗圖案,經過幾番考慮後決定取出鐮刀與錘子的圖案,將設計改名為「五星紅旗」。

❿ 被稱為「首席忽悠官」的羅永浩,他到底有哪些忽悠史

羅永浩之前就說自己的錘子手機如何如何的好,有著哪些黑科技,但後來事實卻證明這些黑科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實際用處,而現在羅永浩也不做手機了,就可以證明他此前的那些確實就是忽悠。現在他又發布了一項新的仿生抗菌技術,在該發布會上他也對該項技術大吹的吹。說什麼細菌在這里無法進行分裂,只剩下精神分裂,言語之間充滿了對這項技術的自信。

難道使用抑菌材料製成的產品,我們就不會感染疾病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實驗當中,他們用這種技術做的手機殼,仍然不能夠真正防止感染病菌的功效,需要我們進行相關清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些材料也會被磨損,而空氣當中的液體、灰塵也會使用影響該材料的實際功效。

閱讀全文

與錘子手機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