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紙幣的國家是哪裡他是誰
當然是中國的宋朝了,北宋時期的交子,具體人物不詳。
㈡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最早發明了鈔票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㈢ 錢幣的發明人是誰又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古代人 在古代發明的 但是具體到那個人 什麼時代 就說不出來了
貨幣(錢)就是物於物之間的交換媒介,用於衡量價值,維護經濟和平而產生的一種手段,一種等價物。人們創建貨幣是為了更好交換自己想要的東西,改變那種物品之間交換的單一形式。並且這一偉大的發明推進了人類的發展。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㈣ 鈔票是誰發明的
鈔票起源於宋朝,很久以前,鈔票只是用貝殼代替,到了宋朝,才發展成為面值不同的「鈔票」。
鈔票,又稱為紙幣。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宋朝用的紙幣,叫「交子」;元朝的紙幣叫「中統交鈔」;到明代,叫「大明寶鈔」。清代咸豐三年1853年發行了兩種紙幣,一種叫「大清寶鈔」,一種叫「戶部官票」,合起來就叫「鈔票」,鈔票名稱就是從那時候叫起來的。在很多熱帶地區的國家,鈔票往往並不是用紙製作的,因為那裡的潮濕氣候很容易使紙鈔損壞,所以即使制幣成本比較高,很多國家還是以塑膠來印製它們的鈔票。
兩宋到明清除銅鑄幣外,還產生了紙幣與銀本體系為貨幣發展的又一轉折時期。
1、兩宋「年號錢」、「御書幣」與「紙幣」
兩宋的銅鑄幣以採用年號為顯著特點。據考證年號首創於漢武帝,而「年號錢」始於十六國時四川成都李壽的「漢興錢」。最後一枚年號錢為袁世凱復辟帝制鑄行的「洪憲元年,當十銅元。」此錢隨袁世凱垮台,存在不到四個月。「年號錢」因鑄有年號,標明鑄造時間,使人在考證古幣年代時可一目瞭然,這在錢幣形式發展上是一個進步。歷朝年號錢中宋、明、清三朝的錢幣最容易收集。
兩宋時期鑄幣銅鐵錢並行,因銅器比銅幣值錢,有毀錢鑄器現象,少見銅錢而出現鐵錢。另外隨經濟重心南移,貨幣流通擴大,兩宋產生的紙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這紙幣是一種象徵性貨幣,它是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與造紙和印刷技術的進步也有關。北宋的紙幣主要有交子,南宋有會子、關子。交子、會子都是當時對票據、證券、況換券類的俗稱。而幣值是否穩定成為經濟財政局勢的晴雨表。
㈤ 時期哪一個國家使用的錢幣嗎
我們中國古代時期所使用的貨幣都是極為笨重的銅鑄幣或散碎銀子以及銀元寶,但是絕大部分時期所使用的貨幣都是銅鑄幣和散碎的銀子,極少極少有使用黃金貨幣的。一般生活購買日用品、生活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等等等等絕大部分用銅鑄幣或散碎銀子,這樣就導致貨幣不宜大量的隨身攜帶,一般人家過日子還好說,如果是屬於做買賣的人流動資金就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了,所以在中國古代一些商人是迫不得已被迫使用車輛運送或運輸貨幣,而且屬於費時費力耽誤時間,效率低下,所以法國人首先發明了紙幣代替笨重的金屬鑄幣(又稱之為金屬制幣),當外國人使用紙幣時我們古代還在使用笨重的金屬制幣。
那麼什麼時候紙幣傳入中國的啊?答案是清朝末期以及民國初期,所用我們中國人使用紙幣的時間來看是太晚了一些。世界最早的股票也是法國人發明的,而我們知道什麼叫股票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九九一年之後。為什麼我們總是落後西方人很多年?因為我們不知道發明創造,而落後技術也是停滯不前,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科學家也是一大例證。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說中國古代是沒有任何發明創造是有道理的。
世界上最早的硬幣——大英帝國初期的銀幣1700年之後發明。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二百多年以前的法國1750年前後發明。
世界上最早的銀幣——大英帝國初期的銀幣1720年左右發明。
世界上最早的金幣——大英帝國時期的金幣1720年前後發明。
世界上最早的塑料鈔票——澳大利亞元1988年發明。
世界最早的銅幣——中國秦朝時期發明。
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是西方人,中國人了解石油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古代沒有發現石油,而西方人早在一千年前就了解什麼是石油了。世界上最早發明紙張的是古埃及,他們發明的紙張距今已經超過四千年了,就是莎草紙。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約翰內斯·古登堡發明創造的。世界早的文字;古巴比倫時期發明。世界最早的游標卡尺;德國人發明創造。世界最早的名片;美國人或日本人發明創造。世界最早的牙刷;美國人在將近二百年以前發明創造。世界最早的白酒其實也不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中國古代以前的酒都是水酒,酒精度還沒有現代的啤酒的酒精度度數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里智取生辰綱一段晁蓋等人與青面獸楊志等人以酒解渴就是一個實例,此外武松打虎、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武松打蔣門神等等等等喝的都是水酒,而不是現在意義的白酒。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劉備劉玄德和曹操曹孟德的煮酒論英雄酒精度就更低了,那麼什麼人發明高度的白酒?回答;是西亞人首先發明了蒸餾術,西亞人發明蒸餾術後又發明了蒸餾酒,蒸餾術和蒸餾酒在元代傳入了我們中國。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科學家一直認為中國古代是最早的大米原產地,距今有差不多四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東南亞考古出土了距今將近五千年的大米碳化物!煉鐵術的發明;美索不達米亞。煉銅技術;古巴比倫。世界最早的玉米;美洲。世界最早人類化石;非洲。世界最早外科手術;三百多年以前的西方國家。世界最大的書籍文字字數最多的書籍;《大英網路全書》。
相關鏈接;
世界最大皇家宮殿建築;法蘭西共和國凡爾賽宮以及花園。世界最古老的國家;古埃及。世界最大廣場;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世界最高建築;美國帝國大廈。世界最冷的地方;南極。世界最熱的地方;伊拉克巴士拉。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國家;俄羅斯。世界最早的風箏發明;中國。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峰;中國和尼泊爾珠穆朗瑪峰。世界最大島嶼;澳大利亞。世界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海洋;珊瑚海。世界最大洋;太平洋。世界最大洲;亞洲。世界最早的運河;蘇伊士運河。世界最長的峽谷;東非大裂谷。世界最深峽谷;東非大裂谷。
世界最長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世界最長公路;泛美公路。世界最大海灣;孟加拉灣。世界最長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蒙古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世界最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世界最大鹹水湖;裏海。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長江。中國最大島嶼;庫頁島(曾經)台灣島(現在)海南島(目前)。世界最大皇家宮殿建築群;白金漢宮。世界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法國。世界最早使用郵票的國家;英國。古代世界最大國家;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世界最早的水車;西方國家等等等等就不一一敘述了。
㈥ 人們為什麼要發明紙幣
攜帶輕便,製造成本低。這就是與金屬貨幣相比的呀。遠古時候是用貝殼,後來就是金屬貨幣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說交易量比較大的時候,紙幣就出現了。人民幣現在已經發行到第五套了。
㈦ 鈔票是誰發明的
北宋名臣張詠,關於他的傳說很多也很有趣。他給中國文化貢獻了「水滴石穿」、「不學無術」兩個成語,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㈧ 最早的紙幣是哪國人發明的
交子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於北宋時期1023年的成都
㈨ 鈔票是誰發明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產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海貝在青海省的馬馬家密文化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墓葬中均有發現。海貝甚稱原始貨幣之組。在卡約文化墓葬中海貝出土相當普遍,還發現骨貝、石貝和銅貝,反映了當時商品交換的程度。嚴格說來,人工鑄造貨幣始於春秋戰國的刀、布。秦始皇統一全國,統一貨幣後始鑄的方孔圓成為中國古代貨幣的祖型。王莽復古改制,一度恢復使用刀、布貨幣,但為時很短。直到民國改元,歷代王朝興晉、帝號變遷,所發行的錢幣雖大小有別,輕重不一,錢文各異,但方孔圓錢一直持續不衰。時至今日,古錢傳世者甚多,並不時有批量古錢出土問世。隨著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唐代會子、宋代交子相繼問世。到了元代正式發行紙鈔,明、清兩代,紙幣繼續發行。不過民間大量的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的以方孔圓錢為主。1958年,格爾木農場平地造田時發現的400餘張元代至正、至元年間紙鈔,其數量品種之多,保存之好,均屬全國罕見。1956年,在西寧市隍廟街(今解放路)糧食廳基建工程中,一次發現76枚波斯薩的朝銀幣,證明青海在公元5-6世紀曾經是中亞交通的重要孔道。波斯銀幣為圓形。直徑約2.5厘米,重3.8克。正面為王者肖像,根據王者肖像的不同,銀幣分A、B二式。A式的王冠前一新目,冠的側面和後部有一雉堞形飾物,冠後有條帶末端的兩條飄飾,腦後有發警戒球狀,次間有聯球形項飾,臉前近肩處有缽羅婆文的銘文一行KADIPIRVCI(立上卑路斯)。B式的主冠,冠上的前後有翅形物,王冠的後部是一對翼翅。冠的頂前A面有一條由肩上飄起的帶形物,和警後的一條相對稱。A式、B式背面花紋相同,是一般薩珊朝銀幣的拜火教祭壇,壇上有火焰,火焰的兩側為五角星(貳元角星)和新月。祭壇的兩側各有祭祀一人,相對而立。其背後多有銘文,表示鑄造的地點和紀年。西寧市城內隍廟街出土。離波斯薩珊朝卑路斯時間(相當於我國的南北朝)。
幣本質上的工具論出發,唐代統治階級對貨幣管理有著一個總體上的指導思想,即貨幣的產生鑄造權和發行權,流通權均要由政府壟斷,及國之權柄,不許私人染指。開元二十二年(734),唐遷就張九齡所以縱民私鑄案展開了討論,結果。「公卿群官,皆建議以為便」。裴耀卿、李林甫、蕭炅等人認為「錢者通貨,有回之權,是以歷代禁之以絕奸濫。今者一啟此門,但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裝,幹事不便」。劉秩則上《泉貸議》,系統闡述鑄幣權乃「人生之權」,不可假於人。後來,陸貸明確強調貨幣「為國之利權,守之在宮,不以任下」。杜佑也認為,「昔賢有去,銅不布下,乃權歸於上」誠為皆論。固有國之切務,權弊之良算也。總之,雖然張九齡提出了縱民私鑄的議案,但是並沒有取得認同,貨幣的生產鑄造權為國之特權的指導思想是十分明確的。
中國紙幣
紙幣是用紙印製的兌換幣,它本身沒有價值,但可代替足值貨幣充當流通手段。它是在貨幣充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公元11世紀,中國四川地區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北宋的「交子」。之後,紙幣便在中國各朝代沿襲下來。南宋發行的有「會子」、「關子」,金代發行的有「交鈔」、「寶石券」,元代發行的有「元寶交鈔」、「通行寶鈔」明代發行的有「大明寶鈔」,清代發行的有「大清寶鈔」等,到民國以後,紙幣已成為流通主幣。明代的「大昨寶鈔」為世界幾今最大幅面紙幣。即幣面為209毫米X320毫米。
最早的西方紙幣是受中國紙幣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的,法國在1720年,美國在1797年,法國在1806年才相繼發行自己國家的紙幣,中國紙幣與丁方最早的瑞典相比,早了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