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餅干是誰發明的
是一些英國人遇難後幸運逃生的船員。
180多年前的一天,一次狂風讓行駛在法國版比斯開海灣的英國帆船觸礁,權擱淺在一個無人島上。
等風停了,船員們回到船上找吃的,然而麵粉、砂糖和奶油都混在一起泡在水裡。心灰意冷的大家,只能把這一團麵糊帶回島上。捏成小團再用火烤熟。
沒想到,烤制後的小面團鬆脆可口,大家吃的十分開心。於是回到英國後,船員們用同樣的方式烤制小餅,並命名為「比斯開」(Biscuit)。
(1)食物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壓縮餅干:
餅干早已不是發明之初那種「水和面」的概念,生產工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市場上,餅乾的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如酥性餅干、韌性餅干、發酵(蘇打)餅干、薄脆餅干、曲奇餅干、夾心餅干、威化餅干、蛋圓餅干、水泡餅乾等。
餅乾的品種不但越來越多,還在不斷地變化出新。
不過,多少年來,海輪上的船用壓縮餅干一直都沒有大的變化。
壓縮餅干本身就適宜長期保管,再加上採用抽真空包裝,裝在密封的鐵皮盒子,放在救生艇專用的食品箱中,無疑是一種再理想不過的航海救生食品。
按照規定,海輪救生艇中的救生餅干要由三副負責定期檢查和更換新品。
⑵ 誰發明了什麼食物
你給的懸賞金幣確實誘人,不過你這問題我確實回答不了。你能在再透露一點你要問的具體內容嗎?
⑶ 方便麵誰發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個冬夜,安藤百福經過一家拉麵攤,看到穿著簡陋的人群頂著寒風排長隊,為吃一碗拉麵竟然能這樣不辭辛苦,不由使他產生極大興趣。
他決定研製一種注入開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麵,他相信,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這可以提供極大的方便。
由於面條不易保存,烹調又麻煩,安藤將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試用各種方法,如日光曬干法和熏製法等,結果保存問題解決了,卻不能使乾燥的面條迅速復原成可食麵。
後來還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餚啟發了他,他把面條放到油鍋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時又製作了專門的鐵框,在煎炸的同時讓方便麵呈現出規則的容易包裝的形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方便麵終於問世了。
食用注意事項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為會有一部分油脂和食鹽析出來,所以倒掉可以減少二者的攝入量。
2、加點青菜和瘦肉
因為方便麵很少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使營養更均衡。
3、料包醬包要減半
放料包的時候盡量放一半即可,為了增強口感,料包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放一半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4、面湯味美但別喝
煮完泡完的面湯雖然味道鮮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鹽和油都在裡面,所以把面湯都倒掉比較好。
⑷ 美食是誰發明的
麵包
傳說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個為主人用水和上麵粉做餅的埃及奴隸,一天晚上,餅還沒有烤好他就睡著了,爐子也滅了。
夜裡,生面餅開始發酵,膨大了。等到這個奴隸一覺醒來時,生面餅已經比昨晚大了一倍。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他想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他活還沒幹完就大大咧咧睡著了。
麵包烤好了,奴隸和主人都發現那東西比他們過去常吃的扁薄煎餅好多了,它又松又軟。
也許是生面餅里的麵粉、水或甜味劑(或許就是蜂密)暴露在空氣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細菌下,當它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溫暖後,酵母菌生長並傳遍了整個面餅。
埃及人繼續用酵母菌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職業麵包師。
咖啡
歷史上,咖啡一直都很流行。拿破崙把咖啡稱作"智力飲料",而且據說法國哲學家兼作家伏爾泰每天要喝七十二杯咖啡。有一個時期的土耳其,如果丈夫不能為為妻子提供咖啡,妻子可以和丈夫離婚。1735年,德國作曲家約翰·賽巴斯蒂昂·巴赫完成了他的"咖啡大合唱",這支曲子歌頌了咖啡。
那麼喝咖啡之風是從哪裡興起的呢?
根據傳說,是一個叫卡爾迪的牧羊娃偶然間發現了咖啡。差不多兩千年前,他正在紅海邊的山坡上放牧他的山羊。山羊開始嚼一些灌木叢上的漿果,吃完漿果後,山羊很快就興奮地歡蹦亂跳。
卡爾迪決定自己也嘗嘗這種果子,很快地他也興奮地跳起來。
一個附近修道院的修道士看到這奇怪的一幕後,也去嘗了一些這種果子。他用熱水沖在咖啡豆上,很喜歡它的味道。他又把這種飲料傳給修道院的其他兄弟喝,晚禱告時人人都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當然,今天咖啡仍被全世界享用著。
⑸ 食物是哪個發明的
食物.是人發明的!有了人.人就要有食物維持體能!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的認知食物的正確價值!就發明適合我們人類的食物!這都是大自然賦予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撒!為了我們.為了下一代!節約!
⑹ 世界上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
世上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這個我倒是沒看過書,在網上查一下,看看美食有不同的做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絕技
⑺ 美食,香腸最早是哪個國家誰發明的
我國的香腸(也稱臘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相傳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游經來內蘇「梳妝台」時,被容這里秀麗的田園風光所吸引,望著座落於梳妝台旁東岳廟十二殿,令蘇東坡感慨萬千。有一天,蘇東坡月夜觀景,被遠方的火光所吸引,走至兩尊巨石疊立的梳妝台下,發現一白發老翁正蹲在一堆火旁邊,手拿一竹筒翻來復去的烘烤,感到大惑不解,於是便走過去問:「老人家你在干什麼?」老翁笑而不答,繼續烘烤。一會兒老翁拿出一把柴刀將竹筒劈開,一股濃郁的烤肉香味撲鼻而來,大文豪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一個姓刁的屠夫利用豬腸灌制,更方便了儲藏,經過後人的不斷改進成為了當地老百姓過年的餐中上品。
滿意請採納
⑻ 人類的食物是誰,先發現的呢
人累的時候,是誰先發現的呢?他是一個古人。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他發現的。
⑼ 食物是誰發明的
民以食為天,人以食而生!美味是一步一步總結實踐、認識、再實踐出來的。
最早人茹毛飲血的。所以誰發明估計無人知曉。
⑽ 最先發明食物保鮮方法的人是誰
尼古拉·阿佩爾(法語:Nicolas Appert,1749年11月日 – 1841年6月1日)出生於法國香檳地區沙隆,為氣密式食物保存法發明人。
公元1800年,法國執政拿破崙·波拿巴提出了價值12,000法郎的賞金,徵求行軍軍隊可用的實用食物保存方法(他常被指稱說「一支軍隊是靠它的胃前進的」。)經過了10年的實驗,阿佩爾於1810年提出了他的發明並贏得賞金。
隔年,阿佩爾出版了《保存動物與蔬菜食材的技術》(L'Art de conserver les substances animales et végétales)。這是提及現代食物保存法的書中最早的一本。
阿佩爾之家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商業罐頭工廠,大約比路易·巴斯德證明熱能殺死細菌早了100年。阿佩爾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並設立了一家公司,以封閉的瓶子保存各類食物。阿佩爾的方法是厚壁廣口玻璃瓶容納各類食物,包含牛肉、鳥肉、蛋、乳類與已烹調的食物。
他為了宣傳所作的最大成就是保存一隻全羊。他在瓶頂留一個氣室,再以虎鉗將軟木塞牢固地塞入瓶口。 整個瓶子再以帆布包裹保護,最後再浸入沸水中烹煮。烹煮時間為阿佩爾認定能夠使內容物熟透的時間長。
為了紀念阿佩爾,罐頭製作有時被稱作「阿佩爾化」,但須注意此與巴斯德消毒法不同。阿佩爾早期以沸水保存食物的方式所用溫度比巴斯德消毒法所用溫度(70°C)還高,而這可能導致被保存的食物失去部分風味。
阿佩爾的方法極其簡單與可行,使得他的方法快速散播。1810年,英國人彼得·杜倫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但用的是錫罐,也創造了「現代罐頭」製作法。1812年英國人布萊恩·東琴與約翰·郝爾收購了此二專利並開始生產保存食品。
僅僅十年後,阿佩爾的罐頭製作法已傳至美國。雖然如此,錫罐的量產直到20世紀初才常見,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開罐器發明前它們相當難打開(開罐器發明前,軍人會用刺刀將罐頭切開,或用石頭將罐頭砸開)。
(10)食物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阿佩爾去世後的紀念
1991年,法國藝術家吉恩-羅勃·伊普斯特貴以青銅製作了一尊阿佩爾的雕像,並矗立於香檳地區沙隆。1986年他的出生地加了一塊紀念牌。
1999年,在食品技術家研究署芝加哥部門、馬西與香檳地區沙隆美術館設置理查·布魯耶所制的阿佩爾半身雕像。
香檳地區沙隆美術與考古博物館有一間阿佩爾廳。
法國與加拿大各有一條尼古拉·阿佩爾街。
1955年法國郵票。
尼古拉·阿佩爾2010年「法國國家慶祝」:
阿佩爾郵票計劃,2010年,摩納哥公國
2010展示: 「盒裝」 沙隆昂香檳美術與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