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軾的主要成就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任、水利等技藝也有所黃獻。蘇軾典服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主要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土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
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著,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
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末、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席,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伸、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的影響。
(1)創造性成就需要擴展閱讀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四十五歲那年因「烏台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五十九歲時被貶往惠州,六二歲時進而貶至儋州,到六十五歲才遇放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
對文學家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後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後《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作於此時。
蘇軾被貶至惠州、儋州時,已是飽經優患的垂暮之人,但創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藝術上進入了精深華妙的新境界。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至海南開不是蘇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
② 請舉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例創新性成就
1、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回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答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③ 強化在激發成就動機和創造性中的作用
強化理論來源與學習理論.
關於學習的理論有3個為人熟知.按照形成先後分別是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
經典條件反射理論(classical conditioning)是被動的,由於事件的發生而使我們以某種特定的方式進行反應。它可以解釋一些具體的可識別的事件。但是在組織中,個體的行為都是主動的自發的,而不是被誘導的。
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operant conditioning)認為,行為不是先天的或由發射物激發所致,而是後天習得。在具體的行為後如果能提供令人滿意的結果,會激發這種行為發生的頻率。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learning theory),它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擴展,它為操作性條件發射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即榜樣的力量和模仿。榜樣的影響過程有4步:1、注意過程;2、保持過程;3、動力復制過程;4、強化過程(個體受到鼓勵後會得到強化)。
三種理論都是學習理論。都是學習行為的理論基礎,都可解釋生活中特定的學習行為。但是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只能解釋一些具體的,被動的行為;而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則可以解釋主動的組織中的強化行為。社會學習理論是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的擴展。
在工作中,管理者應注意教導員工,十他們的行為對組織有利.為此,管理者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個體的學習,塑造個體的行為,這一過程被稱為"行為塑造(shaping behavior)".
積極強化(pasitive reinforcement)、消極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懲罰(punishment)都屬於行為強化。
積極強化(pasitive reinforcement):伴隨某種反應後的愉快事件,稱為積極強化。例如:員工乾的好,管理者表揚他。就是積極強化。
消極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當一種反應後個體為中止或逃避不愉快而作出某種行為,稱為消極強化。例如:為避免老師提問不知如何回答,趕緊低頭裝作看筆記或裝作很忙碌。
懲罰(punishment):指設置了令人不快的條件,目的是為了減少不良行為。如員工遲到,被扣工資。
普遍專家認為,應多應用強化,少用懲罰措施,因為懲罰會破壞管理者與工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強化分為連續強化和間斷強化
間斷強化的類型又分為:
1.比率強化和間距強化
2、固定強化和可變強化
可變強化比固定程序強化導致更到的績效水平
至於到強化理論在薪酬方面實踐,建議用可變的薪酬代替固定的薪酬,如記件或記時工資,以及按銷售提成等.
④ 為什麼說《諸病源候論》是一創造性成就
《諸病源候論》是我國歷史上內容最為豐富的探討病因病機證候的一部專回著,在人們認識疾答病的長河中,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對醫學理論的進步,做出了出色的貢獻,是繼《內經》之後在醫學基礎理論方面取得的一個新的創造性成就。
⑤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發布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程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程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信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數據傳輸媒介的衛星。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⑥ 作品區別於其他勞動成果的特徵是什麼
一個人創作的作品屬於腦力結果,就是「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具有下列特徵:
(1)創造性。是指以前未曾出現過的智力勞動成果,具有創新和突破的特點。人類的智力成果雖具有繼承性,但智力成果
要成為權利標的應具有創造性。各項具體的智力成果要求的創造性不同。一般而言,專利發明要求的創造性最高。一項發明要得到專利保護,必須具備新穎性、先進
性等條件;它必須是該技術領域中先進的、前所未有的科學技術成就,它所體現的技術思想、技術解決方案,必須使某一領域的技術發生質的飛躍。著作成果要求的
創造性次之,它要求文學藝術作品具有獨創性,必須是作者創造性勞動成果。商標標記要求的創造性再次之,僅達到易於區別的程度即可。
(2)非物質性。智力成果是一種非物質化的知識形態的勞動產品。人們對其佔有不是具體實在的控制,而是表現為認識和利用。但智力成果總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文學作品表現為小說、詩歌、散文等;商標表現為一定的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
(3)公開性。權利主體在對其智力成果取得專有權或者專用權前應將該成果向社會公開(商業秘密除外)。就專利產品而
言,公開是指將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的全部構思和技術方案以公告的形式進行公布。商標專用刃為了使自己的商標與他人商標區別開來,就必須公開使用自己的商
標。至於作品,作者創作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之傳播。[1]
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以下的成就:
1、經濟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2、思想方面: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
3、經濟增長方面:
我國經濟不僅實現了長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實現了平穩增長。這里所說的經濟平穩增長,主要就是指經濟周期實現了由建國以來多次發生的超強波周期(波谷年與波峰年經濟增速落差在20個百分點以上)、強波周期(落差在10個百分點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上)到輕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下)的轉變。
4、能源工業方面:
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在石油勘探開發、水電建設、綜合機械化採煤等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節能環保取得進展,2007年國家核准關停小火電1438萬千瓦,實際關停2336萬千瓦;與2006年相比,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電廠供電標准煤耗降低11克/千瓦時,電網輸電線路損失率減少0.07個百分點。
5、交通運輸建設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1979年至2007年,我國交通運輸業累計完成投資74246億元,年均增長19.9%,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高。鐵路營業里程由1978年的5.2萬公里增至2007年的7.8萬公里,增加了2.6萬公里。這些新增里程大部分是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電氣化鐵路營業里程。
(7)創造性成就需要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佔主導地位的「左」傾路線,標志著「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從那時以來的30年,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30年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⑧ 主要學術成就、創新成果及其學術價值怎麼寫
寫作思路:簡要概括,側重體現成果、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理工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是採用了什麼新方法、新工藝,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等。文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麼新的思想,又有了什麼新的見解。
例文:
申請人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功能研究。曾參與1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並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成功申請。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博士後資助。
另外,申請人發展了一系列基於膠體晶體模板構築新型圖案化納米結構的材料制備方法,並制備了半導體氧化鋅一維納米結構陣列、半導體硫化物、貴金屬和碳酸鈣的有序大孔薄膜等。發展了一種氣液界面膠體晶體模板制備大面積半導體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請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一項。
(8)創造性成就需要擴展閱讀:
學術論文,也稱科學論文、研究論文。是對某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社會發展;二是進行學術交流;三是為人才考核提供依據;四是可以訓練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體上說撰寫論文,可以提高作者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論思維水平。研讀論文,則可以從中獲取較為密集的、系統的、深廣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讀者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
通過論文撰寫來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加強對於各學科前沿問題、尖端問題的探討,並通過這種高深問題的研究及各種新知識的廣泛傳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
⑨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些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較多,簡單舉幾個例子。
①超級計算機。在大數據廣為應用之下,超級計算機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這使得超級計算機成為「國家科技體現的標配」,畢竟國家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准,而實現這個標準的物質基礎,就是超級計算機。近些年,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發展速度極快,目前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遙遙領先於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形成了中美爭霸的局面,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科技的崛起。
事實上,核電技術是我國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出海」的主力產品之一,我個人認為他要比超級計算機更具變現力和戰略性。
⑩ 如果不賦予時間以創造性的價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帶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遠洋貨輪。
如果不賦予感情以唯美性的價值,它就像自然的演變,只能揭開醜陋的人性本質,而不能現出永恆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