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有位哲人說: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對此,你如何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廢棄物,但如果進行合理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就能變成財富,在一定的條件下,垃圾的財富方面也有可能占據主要方面。
垃圾是財富還是廢物,要從觀念上改變。要讓大家認識到「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財富」,應增強資源憂患意識、環境保護意識、持續發展意識,董配永認為新聞媒體對垃圾資源化利用典型事跡的積極宣傳尤為重要。
實行強制源頭分類,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尤其要搞好建築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使廢棄的混凝土塊、磚石瓦礫各得其所,物盡其用,這樣既可創造大量的財富,還能減少和節約開發新資源。
(1)垃圾可以創造哪些財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談到了垃圾資源化利用,做好垃圾分類是基礎。不少地方人大代表一直呼籲各級地方政府按照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的《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要求。
盡快制定出台並落實好垃圾強制源頭分類措施,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促進源頭分類投放、收儲運輸和加工轉化,真正形成全民化參與、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經營、資源化利用的穩固鏈條。
從企業生存發展角度考慮,董配永認為,政府應調整政策資金投向,重點鼓勵支持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垃圾資源化利用是長遠之計和治本之策,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實行政策傾斜。
政府可以考慮把用於填埋、焚燒上的資金和政策,調整一部分投放到資源化處理利用的項目上,必將產生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B. 哪些看似沒用的垃圾,組合創造後蘊含著巨大的財富
0000000000000澡氣
C. 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財富怎樣理解
表示垃圾是可以資源化回收利用的。不過這句話往往是記者等非專業人士愛用的,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這句話太理想化、太絕對了。因為在實際情況中,資源化利用垃圾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建設部專家徐海雲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論:
記者:有一句話已經耳熟能詳,「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這種觀點是否過於偏頗?難道所有垃圾都能回收利用嗎?
徐海雲:目前,社會上對生活垃圾處理的技術選擇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首先是「烏托邦」式的思想。一些人簡單地理解「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片面地強調將所有垃圾進行回收利用。但即使日本、德國這些分類收集公認做得比較好的國家,仍然有大量的混合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如2006年,日本人均焚燒生活垃圾量達到310千克/年,德國人均焚燒生活垃圾量達到210千克/年。
現代生活垃圾的構成復雜多樣,由於分類收集涉及每一個居民,而且當物品變成垃圾時所處的狀態千差萬別,因此,分類收集特別是用於直接回收的分類收集只能是相對的和有限的,不管採用什麼樣的分類,「剩餘垃圾」這一類都是難以消除的。
此外,要關注家庭產生的有毒有害垃圾問題。對於家庭有毒有害垃圾以及電子垃圾等,應由政府建立分類收集系統。這些垃圾並不是每天都產生,但如果不進行分類收集,而混入城市生活垃圾系統,對生活垃圾處理的影響和環境危害都很明顯。這需要政府從生產者著手,連接銷售和消費者,建立回收網路,採用押金制度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D. 這世上沒有無用之才,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庸才是放錯了位置的人才。用非其才,是人才的悲哀。其實每
有一點道理
但是已經對人才做了擴大解釋哦
有用,不代表就是人才啊
而且在你的定義之中
人才與人才,也有高低之分了
掃大街掃的最干凈,的確是掃地的人才
和治國的人才相比
還是有高低之分啊
E. 法國有位哲人說: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對此,你如何理解
每個事來物都有兩個方面,在特定自的情況下,這個事物的另一方面會占據主要方面,即垃圾本來就有廢物與財富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垃圾的財富方面也有可能占據主要方面。即人們對垃圾的分類與綜合利用得到發展的條件下。
F. 在一般人眼裡,垃圾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好像一無是處,但科學家卻認為垃圾是一種有開發價值的財富.通常
(1)2439×抄0.8×35%,襲 =1951.2×35%, =682.92(千克). 答: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中廢紙含量至少有682.92千克. (2)1500÷6%=25000(千克), 答:至少需要25000千克生活垃圾. (3)200×30÷1000×2, =6000÷1000×2, =6×2, =12(萬千瓦時). 答:可以發電大約12萬千瓦時. (4)垃圾處理好了,也可變廢為寶,為人類造福,我們要回收垃圾,好好利用. |
G. 談談你對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財富這句話的理解
若垃圾能分類重新回收利用,也是很好的一部分資源 有了資源就能創造財富
H.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垃圾的財富,具體理解
眾所周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作為領導應善於發現人才、正確使用人才,使其最大限度地奉獻出聰明才智;作為我們每個人應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求學深造和就業中應該揚長避短。
I. 哪些看似沒有用的「垃圾」,組合創造後蘊含著巨大的財富
「垃圾」的妙用
1975年,美國費城的艾倫教授到日本進行學術訪問。在東京技術學院實驗室參觀時,樓道角落裡的一堆既像塑料又閃著銀光的薄膜吸引了艾倫教授的注意力。當他好奇地詢問陪同的白川教授時,對方不以為然地回答:這只是一堆廢品,毫無科學價值。
白川接著告訴他,那是一個外國留學生在做高分子聚合實驗時,由於沒聽清規則和要求而製造的一種莫名其妙的產品,被丟棄在那裡已近五年了。現在被當做失敗的實例,以教育那些違背科學而荒謬操作的學生。
艾倫聽了點點頭,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對這堆垃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研究了幾日後,他提出將此堆廢品帶走的請求,白川教授爽快地答應了。在他看來,這只不過是一堆垃圾而已。
回到費城後,艾倫教授不分晝夜地埋頭在實驗室里對這堆垃圾進行研究。最後,當他將一些微量碘加入這種聚乙烯時,奇跡發生了:這堆「廢品」的導電性能一下子提高了千萬倍,真正成為金屬般的導電塑料。
這個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因為自1868年發明第一種塑料以來,各種塑料為絕緣體已成為科學界的定論。但艾倫教授的發現卻打破了常規,這個有悖「常理」的科學研究成果,使他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本是毫無關聯的兩種東西,組合在一塊兒,居然創造了奇跡。如果沒有大膽設想、創新的勇氣,這堆「垃圾」,將永遠被棄置在科學的荒野里。
J. 回收垃圾有什麼好處
當前,垃圾已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產生了各種垃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固體垃圾,如廢紙、廢電器、易拉罐、各種玻璃和塑料袋等等。目前,處理這些固體垃圾的辦法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回收利用三種。長期以來,我們國家都用露天挖坑填埋或傾倒在山谷等凹地中處理垃圾。這很危險,因為雨水會溶解出垃圾里的化學物質,形成污染的液體,流入河流、湖泊,也會滲透的土壤里和地下水中,這些水一旦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人體中,便會產生各種疾病的暴發。所以,這樣的處理方法,會使垃圾填埋場成為主要而持久的污染源。垃圾給人們的感覺就是不美觀,於是便有人採取焚燒固體垃圾的方法,能避免填埋法對環境造成的那些污染,處理垃圾的量可以很大,而且焚燒垃圾時所產生的熱量,可以利用來發電供暖等,如美國的許多家庭,用電就是由垃圾發電廠提供的。可是,你注意了嗎?焚燒垃圾也會對大氣產生污染,一旦污染嚴重得無法彌補或補救,我們的生存就成問題。焚燒以後,仍然有一部分灰燼等剩餘物,不但污染環境,而且需要找地方處理。對垃圾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是一種很好的環保型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是現在地球上唯一在增大的資源,也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能夠把垃圾分類,則任何東西都可能被利用。垃圾中,大多數回收利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屬、玻璃、紙和塑料四類。像鋁、鐵這樣的金屬製品,可以熔化後再利用。這樣既能省錢,又可以減少因冶煉新金屬帶來的污染,同時還不必再開采礦石,能夠保護礦石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玻璃則是最容易回收利用的產品,回收利用舊玻璃可以節約大量的能源,同時也減少了開采那些礦石帶來的環境破壞。回收利用紙,對環境的保護意義更巨大,因為用廢紙每製造1立方米的再生紙,就等於為環境保護了17棵樹。全世界用紙的數量是驚人的,如果能夠大量生產再生紙,那將保住多少森林啊!塑料回收後,不但可以製造成再生塑料產品使用,還可以變成原油,再從中提煉出柴油、汽油,供人類使用。雖然垃圾回收利用有許多優點,但回收過程中,都需要消耗能原,而且也還產生一些環境污染,比起前兩種方法,倒挺不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