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歲患病,語言障礙,能和愛因斯坦爭論的法國數學家是誰
他5歲患白喉病,喉頭壞死,語言表達能力有障礙。但是數學老師卻形容他是“數學怪獸”,囊括了法國高中數學競賽所有第一名。後“宣戰”愛因斯坦,二人互相杠上,最後愛因斯坦承認他是相對論先驅之一。為表達他對數學界的貢獻,月球上的火山口以他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也以他名字命名!
有人說不是誰都能成為數學家的,那麼要想成為更加全能的數學家,難度就更大了。
不過數學研究史上,也有很多全能的數學家,他們在研究數學的同時,在其他的領域上也有著非常高的造詣,像早期牛頓等人,都屬於這類全能的數學巨匠。
在他生活的時期,居然能研究出這么多的新領域,而且他在研究中對於數學工具,很多新理念的應用,也讓人驚嘆不已,估計人們也跟不上龐加萊他的思維,自然就很難重現他當初的一些研究。
有的時候,全才也不是那麼好做的,並非誰都能像牛頓一樣,在各個領域都能有那麼高的成就。
龐加萊他的能力特點非常接近牛頓,但倆人還是存在著一些差距,龐加萊學說的難度較大,完成度不夠高,他倒是給後人指出了不少方向,可人們按照他給出的方向去研究,也會非常艱難,這也是他與黎曼等人存在差距的原因。
涉及的面太廣,往往就很難專門在一個領域裡面深入下去,再加上龐加萊前期更多是涉及到工程這些具體的項目研究,在理論上用的時間就少了些。
可他的天賦,與牛頓一樣都是百年難遇的,至今他還有很多的研究,沒有能被後人完整繼承開發出來。
⑵ 數學家思索數學問題時,用的是大腦的語言區域嗎
普通人類 是全方位啟動大腦的
只有極少的數學天才他們與生俱來會有一個區域自動進行抽象運算 這些人運算的核心區域一般只有一片指甲大小 但計算能力卻是驚人的 不幸的是這樣的天才大多是先天殘疾的人
⑶ 請問,9名數學家,每人至多會3種語言,每3人至少有兩人能通話,證明:至少有3人會同一種語言。
用反正法證明 假設至多就2人會同一種語言 即:如果甲數學家是其中一員,他會3種語言. 那麼他內最多能和容3人通話,加他共4人. 如果另外5人中也有一人(設是乙)和甲的情況一樣. 就只剩下一人(假設是丙) 那麼如果任選3人(正好選中甲,乙,丙3人),他們就滿足至少有兩人能通話.(甲乙不能通話) 與題意矛盾. 所以假設不成立 即:至少有3人會同一種語言。
⑷ 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數學家故事,並寫感受
蘇步青雖然家境清抄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祖沖之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
華羅庚俗話說得好:「溫室里難開出鮮艷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兒,人只有經過苦難磨練才有望獲得成功。」華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為以後矩陣幾何學等,作下了奠基。
⑸ 數學家的短小故事
1 數學家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撞到一棵樹幹上,頭也不抬說:「對不起、對不起。」繼續思考。
2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3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4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華羅庚小時候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那時華羅庚站在櫃台前,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顧客的事情發生,父親又氣又急,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爭執發生時,華羅庚總是死死地抱著書不放。
5 泰勒斯(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秦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後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於身長」推到「塔影等於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⑹ 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的名字命名的計算機語言叫什麼名字
帕斯卡語言一種計算機通用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它由瑞士Niklaus Wirth教授於六十年代末設內計並創立。Pascal也可以容是指人名,它的取名原本就是為了紀念十七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和數學家Blaise Pascal,而不是編程工具。以法國數學家命名的pascal語言現已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基於DOS的語言之一,主要特點有:嚴格的結構化形式;豐富完備的數據類型;運行效率高;查錯能力強。 Pascal語言還是一種自編譯語言,這就使它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Pascal具有簡潔的語法,結構化的程序結構。它是結構化編程語言,在許多學校計算機語言課上都是Pascal語言
⑺ 一個數學家還是哲學家說的名言,求原話和原作者,大概是「用一種含糊的語言解釋數學,那麼他是在胡說」
龐加勒說過:"數學是一種無法用以表達不精確或含糊思想的語言。這句有點兒像
⑻ c語言編程題 題目標題: 猜年齡 美國數學家維納(N.Wiener)智力早熟,11歲就
c語言追求的是程序執行時間效率,題目給出立方之後是四位數,可以人為確定年齡范圍在10-21歲,至於為什麼不確定六位數再精確一點,個人覺得沒什麼必要。這個編程的核心在於如何分辨這10個數字不同,我定義了一個函數,用數組加循環判斷。以下是具體代碼。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th.h>
intsame(inta[10]);//判斷10個數是否相等,相互不相等返回1
intmany(inta);//判斷一個整型數是幾位數
main()
{
inta[10],i,j,s,l;//a儲存10個數字的數組,i年齡循環變數,j將數字存入數組,s儲存四位數,l儲存六位數
for(i=10;i<22;i++){
s=pow((double)i,3);
l=pow((double)i,4);
if(many(l)!=6)
continue;//如果不是六位數則退出當次循環
for(j=0;j<4;j++){
a[j]=s%10;
s=s/10;
}//存入四位數
for(j=4;j<10;j++){
a[j]=l%10;
l=l/10;
}//存入六位數
if(same(a))
printf("age=%d
",i);//輸出
}
system("pause");
}
intmany(inta){
inti=0;
while(a>0){
a=a/10;
i++;
}
returni;
}
intsame(inta[10]){
inti,j,flag=1;
for(i=0;i<10;i++){
for(j=i+1;j<10;j++){
if(a[i]==a[j])
flag=0;
}
}
returnflag;
}
⑼ 家之間交流和數學傳播用什麼語言,數學家
當然是數學語言了,那可是全世界通用的。就是那些符號、公式、定理,公理,等等
⑽ 破譯密碼的人為什麼是數學家而不是語言學家
密碼都是數字和英文字母 你說的語言學家破譯的不是密碼 是秘密文件 要有語言才能用語言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