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為藝術生產的創造者的藝術家自身具備哪些特點
藝術創作
第一節 藝術創作主體
一、藝術創作的主體——藝術家
1、藝術家是藝術生產的創造者
藝術家是專門從事藝術生產的創造者的總稱。藝術家應當具備藝術的天賦和藝術的才能,掌握專門的藝術技能和技巧,具有豐富的情感和藝術的修養,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
藝術傢具有許多自身的特點:
第一,藝術家內部有多種多樣的職業和分工
第二,真正的藝術家往往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
第三,藝術傢具有敏銳的感受、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想像能力
第四,藝術傢具有卓越的創造能力和鮮明的創作個性,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第五,藝術家必須具有專門的藝術技能,熟悉並掌握某一具體藝術種類的藝術語言和專業技巧
2、藝術家與社會生活
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藝術家與社會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十分重要
藝術家隸屬於一定的時代、民族和階級,與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可見,一方面,社會生活作為藝術的客體,為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另一方面,社會生活又對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創作風格產生深遠的影響。藝術家與社會生活結下不解之緣。
3、藝術家的藝術才能與文化修養
藝術才能,指藝術家創造藝術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稟賦和後天訓練培養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創造力。
藝術家的文化修養包括深刻的思想修養,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廣博知識。
藝術家的文化修養同藝術才能的培養一樣,同樣需要長期勤奮的學習和實踐。
第二節 藝術創作過程
藝術創作活動指藝術家在創作慾望的推動下,運用一定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法技巧,通過藝術的加工和創造,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思想情感轉化為具體、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態化為藝術作品。
從總體上講,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活動、藝術構思活動和藝術傳達活動這樣三個階段。
鄭板橋對畫竹過程的描繪是很好的例證。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分別對應了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
「眼中之竹」——觀察、感受生活,即藝術體驗
「胸中之竹」——在頭腦中形成審美意象,即藝術構思
「手中之竹」——將審美意象物態化為藝術形象,形成藝術作品,即藝術傳達
一、藝術體驗活動
藝術體驗活動是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把藝術家長期對於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形成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乃至萌發不可遏制的創作慾望。
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起始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藝術體驗需要藝術家仔細地觀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認真地思考生活,同時,更需要藝術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擁抱生活,需要藝術家飽含情感的切身體驗。
就是劉勰所講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就是杜甫所講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二、藝術構思活動
藝術構思活動就是在藝術家深入觀察、思考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加以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並融會藝術家的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因素,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
在藝術構思活動中,想像和情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想像具有在原來生活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能力。
想像是藝術構思的核心,情感是藝術構思的動力。
三、藝術傳達活動
藝術傳達活動指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審美意象物態化,成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
藝術傳達需要物質材料
藝術傳達需要技巧
藝術傳達需要融入藝術家的生命和心靈
在藝術創作全部過程中,體驗、構思和傳達三種有機融合,相互滲透。
第三節 藝術創作心理
一、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靈感思維
1、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人類能動地認識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思維方式。它是通過具體、感性的形象來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認識的思維形式。
形象思維的特點是:
第一,始終不離開感性形象
第二,始終依靠想像、情感
第三,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2、抽象思維
指運用概念來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的一種思維形式。
在藝術創作與欣賞中常有抽象思維的伴隨。
抽象思維在藝術活動中,必須服從形象思維的規律,有機融合在形象思維之中。
3、靈感思維
指在創作活動中,人的大腦皮層高度興奮時的一種心理狀態和思維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維或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突如其來地產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頓悟式思維形式。
靈感並非神秘莫測,它是藝術家長期精心構思、艱苦尋覓的精神能量在一瞬間的突然爆發。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總之,在藝術活動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靈感思維構成了十分復雜的辯證關系,它們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以形象思維為主體的藝術思維。
二、意識與無意識
無意識相對意識而言,也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人腦一種潛在的特殊反映形式。
第四節 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
一、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藝術家的創作在總體上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創作個性與鮮明的藝術特色。
藝術風格涉及到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各個層面,是從藝術作品的整體上呈現出來的。
1、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藝術風格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它的多樣性
藝術風格多樣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藝術家獨特的創作個性
研究結果表明,俄國的四位著名作家普希金、赫爾岺、克雷洛夫、果戈理在氣質上分別是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這幾位著名作家先天不同的氣質特徵和心理特徵,不能不對他們的創作產生影響,成為他們後來不同創作風格的原因之一。
膽汁質——暴躁性急、沖動而不易抑制
多血質——敏捷好動、熱情但易泄氣
粘液質——孤僻懦弱、優柔寡斷
抑鬱質——遲鈍膽小、內傾抑鬱
藝術家獨特的人生道路
審美需求的多樣化
2、藝術風格的一致性
藝術風格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常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每個民族、每個時代的的藝術總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徵,形成藝術的民族風格和時代風格,體現出藝術風格的一致性。
藝術風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環境、社會狀況、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決定的,體現出本民族的審美理想和審美需要。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的作品(波提切尼、喬爾喬涅、提香)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當時地中海沿岸繁華富裕的世俗氣息與色彩絢麗的自然風光。
藝術風格的時代特色,體現出這個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
二、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指中外藝術發展的一定歷史時期里,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組成的藝術派別。
藝術流派的形成,概括起來有三個原因:
具有相同藝術主張的藝術家自覺結合形成的藝術流派,有一定的組織和名稱,或者有共同的藝術宣言;(創造社、新月社、文學研究會)
藝術風格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不自覺而形成的藝術流派,一般沒有固定的組織或綱領,也沒有共同的藝術宣言;(邊塞詩派、鴛鴦蝴蝶派、山葯蛋派)
由於藝術風格相似或相近,被後世人們歸納為特定的流派。(建安文學、江西詩派荒誕派戲劇)
三、藝術思潮
所謂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一定的社會思潮和哲學思潮的影響下,藝術領域所發生的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潮流和創作傾向。
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7世紀以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後現代主義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從歐美興起,包括了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意識流小說、野獸派繪畫、新浪潮電影等等。
20世紀後半葉,後現代主義在西方興起,向先鋒藝術和世俗文化兩個方向邁進。
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分別針對個體、群體、以及在相當歷史時期內、具有相當規模的較大群體而言。
❷ 為什麼說藝術家是藝術產生過程的主宰者所謂藝術生產和藝術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什麼意思
藝術家是藝術產生過程的主宰者,是因為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和藝術產品命運的主宰作用。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和不可替代性,則是說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獨創性。
(一)藝術家是藝術產生過程的主宰者。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要經過生活體驗、藝術構思、意象物化三個基本階段, 在各個階段,藝術家必須親自體驗生活 , 並在生活中尋找藝術靈感,構思出完整的藝術意象; 而形成藝術作品,藝術家還需要運用藝術語言,將構思成熟的藝術意象表現為專供審美和鑒賞的藝術形象 。可見,藝術家在觀察體驗社會生活、構思藝術意象和將藝術意象物化為藝術作品等三個大的藝術創作階段中,都充分表現出藝術家主體的決定藝術創作過程和藝術產品命運的主宰作用。
(二)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獨創性。藝術生產和藝術產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決定,一是藝術家所處時代不同、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不同,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經歷、不同藝術思想,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決定了藝術傢具有不同的個性;二是藝術創作主體的藝術心理定勢所包含的各個層次的文化知識、藝術專業知識、藝術創作經驗和創作才能,決定了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三是藝術家所憑借的社會生活素材,所選用的藝術語言的組合,藝術主體,意象、藝術形象等不同,以及藝術家主觀意識上的獨創性,也決定了其不可替代性。
❸ 簡述藝術創作要經歷哪三個過程
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1、生活積累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
2、創作構思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
3、藝術表達階段
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畢加索從民間制陶藝術中獲得創作靈感,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
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
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
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❹ 藝術家在藝術創造過程中的全部目的是什麼
藝術家在實際創作中有如工匠一般活動著,他尋找著形式,運用著工具和材料版,但這些努力的全部目權的只是為了認清他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感的個性,因為他一開始並不能意識到這份情感的全部性質,他必須通過創作的整個過程來發現它。
❺ 藝術家需要什麼樣的創造力
達·芬奇之所以在繪畫藝術中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除了優越的藝術天賦、刻苦地技巧訓練外,同他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也有很大的關系。他除了學習繪畫的技能、技巧外,還學習數學、透視學、光學、解剖學等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他後來的藝術創作奠定了深厚廣博的文化基礎。錢鍾書被稱為「清華狂才子,當代一鴻儒」,他的學術貢獻到目前為止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替代的。他讀書成癖,學識廣博,出口成章。曾經在一次茶會中,有人提及某一位英國詩人,就用優美的英文背誦了那位作者的詩作。提及另一位德國詩人,他就用標准德文背誦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詩人,他也能用拉丁文來背誦一段。這些詩人未見得是什麼大詩人,提及的詩作也未必是他們的重要作品,但錢鍾書都能出口流利地背出。可想而知,這樣的文化大家,一出手便會不同凡響。《談藝錄》、《管錐編》、《圍城》等著作震撼中國學界,「一代鴻儒」「文化昆侖」的地位也由此確立。劉歡為何成為當今中國歌壇上最有特色的歌手,就是由於他的文化素養全面,對歌曲解釋得很理想。
再次,藝術家必須具有特別發達的創作性思維,強烈的創造意識和鮮明的創作個性。
藝術家的生命在於創造。藝術創作是人類一種高級的、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活動。沒行創造就沒有藝術。藝術創造就是要不斷超越前人,超越同時代人,以及不斷地超越自己。藝術創作推陳出新的品質,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成熟而強大的創造力。
❻ 藝術家在創造活動中的絕對主體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怎麼理解的,論述題
藝術家抄的主體性,藝術家作襲為主宰者與藝術作品的不可替代性。
藝術家的主體形式就藝術創作全過程中藝術家這個主題所起的決定作品命運的重要作用而提出來的問題
藝術家是一書聲長過程的主宰著?1,藝術家是懷著崇高的藝術理想和藝術興趣而滿腔熱情地在原有的藝術心理定勢的指向下進行藝術創作活動的。 2.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包含著豐富的變數因素,它指每個藝術家的審美觀.藝術觀.個性特點
首先,藝術家是懷著崇高的藝術理想和藝術興趣而滿腔熱情地在原有的藝術心理定勢的指向下進行藝術創作活動的。
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包含著豐富的變數因素,所謂變數因素,是指每個藝術家的審美觀,藝術觀 ,個性特點,藝術素養和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所形成的藝術心理定勢,這些負載的內容以及創作室的不同心境等等,均是個不相同的。
❼ 藝術家的價值因素
藝術家的地位應該與一般人的地位的性質是一樣的,無非是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藝術家的價值也與常人沒有例外,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去追求或實現各自的地位和價值,並且希望自身的地位和價值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和制約的,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環境對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有著直接的影響。一是指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或國度,這是大環境(由國際到國內)。不同的藝術家在不同的時代,為了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地位和價值,就必須順應那個時代的潮流,也必然要創作出具有那個時代特徵的藝術作品。逆流而上者(這里主要指作品不被時代所接受)不是遭來厄運,就是落得個痛苦煎熬的一生。這里有一個為誰服務的問題,藝術家和文學家等各類藝術家都相同,要為統治階級服務。比如,以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古希臘的城市拜占庭)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與基督教教會結合的藝術,就是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以崇拜帝王和宣揚基督教神學,同時為了鞏固其貴族階級的統治地位服務的官方藝術,又稱為「拜占庭藝術」;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所崇尚的藝術被稱為「洛可可藝術」,它仍不例外地為腐朽沒落的封建貴族服務,並且對十八世紀的歐洲影響很大;雖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重要畫派——「佛羅倫薩畫派」改變了歐洲中世紀的繪畫面貌,但是,在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佛羅倫薩,同樣逃脫不了為宮廷、教會和資產階級上層服務的宗旨。二是指藝術家所生活的環境,這是小環境(從家庭到個人)。生活環境的優劣,也將直接影響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不同的生活環境下,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思想或不同的人生觀。在人們傳統觀念中,凡是木匠、皮匠、工匠等帶「匠」字的工種,好像都是比較低下的工作,從事這些工作的人的收入也是微薄的,同時他的地位也是比較「卑賤」的。可是古埃及的雕刻家和畫家卻被人看作和以上工種的人的地位相當,甚至某些方面還不如他們。因為工匠們還可以在富人家裡工作,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藝,雕刻家和畫家基本上是群體工作,主要遵照國王的命令為國王和廟宇裝飾等服務。要想得到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除非具有高超的技藝,並且能夠得到法老的賞識,才能夠有一定的地位。
社會穩定,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提高了,渴望提高精神生活質量,對藝術品才會有更多更普遍需求。有的藝術家依附於上層階級,就會使他們的生存空間非常優越,同時對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也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我國歷代宮廷都有很多書畫家,並且都是藝術功底很扎實的,但是,進入宮廷以後,他們的作品就沒有自己的個性了,清代的「四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一味地模仿古人。因為他們在生活上享用了君王的厚祿,藝術上也只有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一個個也就變成宮廷里的一種馴服工具了,這也是生存環境所致吧。宮廷以外的藝術家就不同了,他們恣肆揮灑筆墨,無論如何表現自己的傲氣與狂氣都很自由,如在野的畫家「揚州八怪」和石濤等。一個藝術家如果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代,社會環境所留給他的烙印仍然會在創作的藝術作品中得到反映。經歷了明清兩代的八大山人,念念不忘他的大明王朝,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藝術家玩世不恭的情緒。藝術當隨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下,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就會有其特有的體現。
藝術與政治必然發生關系,這里所說的政治環境,主要指政治地位。從古至今,人們都清楚地認識到政治地位的作用,這就是人類之所以要爭權奪利,追求「功名」的緣故,因為「權」與「利」、「功名」與「利祿」是緊密相連的。因為一個人有了政治地位,其它東西也會更容易得到。而「從國家政權來說,它必然要對文化(包括藝術)制定政策,用以規范社會文化(包括藝術)活動,這在古今中外的國家中都一樣。不同國家政權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對文化的管理可能採取差別很大的政策,可以是很民主寬容的,也可以是很專制嚴厲的。」[1]人們大概還記得董希文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吧?作品中的人物曾隨著政權的變動和政治需要反復修改、增刪。
大凡古代著名書畫家,多依附於高官或有仕途經歷,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占據著重要的政治地位,用現代詞彙解釋,就叫做「走上層路線」,也就是有了政治資本(或者說是大樹、靠山)。如著名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曾在徽宗時的翰林畫院任職;王維這位唐代著名大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王公貴戚府第經常由他出入;「宋四家」中的蘇、黃、米、蔡都擔任過要職,著名書畫家和文學家蘇軾,做過神宗時的祠部員外郎;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任北京國子監教授;被稱為米南宮的書畫家米芾,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書法家蔡襄,做過端明殿學士;號稱「畫聖」的唐朝畫家吳道子,曾任過內教博士等。
在中國書畫史上著名的「揚州八怪」中,李方膺、李鱓和鄭板橋三人都做過縣令等職。這三個畫家的風格也各有不同,所以,世間又分別稱這三怪為:「難得糊塗派」——鄭板橋;「浪漫派」——李鱓;「笑傲輕王侯派」——李方膺。當一個人處於少壯時期,往往是血氣方剛,容易不經意地表現出輕狂之舉,猶其是當學業和仕途都一帆風順的時候,更是忘乎所以,甚至口出狂言,李方膺自恃「笑傲輕王侯」就是他出入仕途的得意之句。結果會怎樣呢?只能是處處碰壁,狼狽不堪,搞的心灰意冷,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然,遇到挫折有時會變成好事,逆境出英才,「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李方膺所畫的梅花之所以具有堅硬與倔強的氣概,就是得益於此。
再看西方藝術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就具有代表性。米開朗基羅所作的《最後的審判》是為教皇三世所作,《聖保羅的皈依》和《聖比得受難》是為聖保羅三世繪制的,《卡希納大戰》是為佛羅倫薩議會大廳所作,他還應教皇的旨意為羅馬的梵蒂岡繪制了大量壁畫;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和《聖母、聖子和聖安妮》等,都是為米蘭聖瑪利亞教堂所作著名作品;拉斐爾更是得到教皇的重用,曾擔任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總指揮,教皇還委任他負責對羅馬的文物進行挖掘工作,職務為總監。所以,他先後一直為尤利烏斯二世和里昂十世效力,梵蒂岡宮殿的一系列壁畫,都是他遵照教皇的旨意繪制的。漢斯·霍爾拜因的保護人就是英王亨利八世,他專為英王和他們的親信畫像。如此等等,都說明了政治環境的優劣對於藝術家的地位與藝術價值影響之大,一個藝術家政治環境優越,他的地位高的機率就多,同時他的藝術價值就更容易得到體現。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靠經濟基礎作為保障。藝術家也必須要依賴較好的經濟基礎,才能夠有實力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才能夠有更飽滿的熱情,創作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藝術作品就是藝術家生產的精神產品,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精神與物質具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沒有基本的物質基礎,是生產不出精神產品來的,俗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試想,一個藝術家如果經濟拮據,生活沒有依靠,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或者說溫飽都沒有解決,哪有錢購買繪畫材料?更不會有這個閑情逸致談什麼藝術創作了。世界名畫《向日葵》的作者——荷蘭畫家梵·高,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達到如醉如痴的地步,但是終因藝術作品不能變為財富,導致一生窮困潦倒,精神痛苦不堪,不得已用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國歷代也有許多藝術家雖歷經坎坷,仍寄情於書畫藝術。「揚州八怪」中各位書畫家,大部分可以說並不是一開始就從事藝術的。他們的人生追求與中國昔日的讀書人一樣,學而優則仕,讀書是為了做官,而且有的也確實走上了做官的路。為什麼到後來都走上了書畫藝術道路,而且成為藝壇怪傑了呢?在這一點上,他們有別於其他的讀書人。有的讀書人對於仕途中的失敗感到沮喪,由於心靈深處的創傷,產生一種落魄感,精神從此一蹶不振,留給他們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又非常留戀紅塵的失意。有的人蛻變為凡夫俗子或庸人,有的甚至還要出家當和尚、道士,深深地陷入了痛苦的矛盾旋渦之中。可是「八怪諸人則不同,他們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就是書畫,他們之所以能由一般的才子變為奇才,就在於他們的韌性,他們在藝壇標新立異、宣洩個性、自樹旗幟,實現了他們在考場、官場無法實現的人生價值的自我追求,儼然大家。施耐庵筆下的末路英雄一個個被逼上樑山,其實,康乾之際的八怪諸人大多是一個個被逼上藝壇。逼上藝壇便獨領風騷數百年,這是奇跡,也是必然。」[2]八怪之一的李鱓,就是少年得志的典型。他26歲中舉,29歲就進入黃城的中樞活動,出入宮廷。但是他不善「處世」,沒有領悟到求媚才能求貴的仕途「奧秘」,導致他「兩革科名一貶官」的三起三落下場。
無論是仕途失意,還是繼續為官,對於以上這些人的書畫藝術創作來說,他們還是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的,決不會象平民百姓的生活那樣普通和艱難。經濟基礎好,當然會給藝術創作帶來更好的條件,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也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也有一些藝術傢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無論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如何改變或艱苦,仍然緊握手中的畫筆,初衷不改,毅然在藝術的道路上跋涉,我國著名藝術家吳冠中先生,不是在面對不公的「改造」過程中,仍「偷偷地」將畫具(農村地頭用的紙質黑板)藏在農民的草筐里,堅持寫生創作嗎?盡管當時不被人們認同,但是,歷史終將會給予他們(包括他們的藝術)一個最公證的評價,如梵高和他的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特殊方式對人的思想感情進行審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所倡導的:「美育救國」絕非笑談!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給予凈化和豐富,使人們的精神力量得到無比的增強。藝術家對於社會發展所起的實際推動作用越大、積極性越高、先進性越強,對人類精神文化活動的貢獻越大,藝術家的存在價值也就越高。反之,那些阻礙社會發展的,消極的、頹廢的東西,對社會或人類貢獻小的,其存在價值就不高,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每個時代的社會現象都會面臨各種變化,其中包括社會矛盾、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政治體制以及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時代的人們的生活方式會隨著生活境遇產生變化,同時也會改變人們的思想、情感、願望和理想,從而形成每個時代的審美理想和精神文化需求。藝術家也不例外,他們運用各種材料和方式創造出具有美學價值和其它社會功能的藝術品,記錄下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願望和理想以及生活方式,所以,不同時代的藝術作品就是那個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未來。藝術家必須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是靠藝術作品來體現的。
其次,藝術家的創作實踐或藝術作品,對於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滿足的程度如何,也將直接影響著藝術家的地位與價值。藝術當隨時代,這是不變的道理和法則。如果藝術家是「以其良好的先天資稟和優秀的為人修養品質為藝術探索創造的堅實基礎,創造出了大量的、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極富意味的優秀藝術作品,並不斷地激盪著人們的內在心靈,豐富和充實著人類的精神生活。
❽ 藝術創作的主要步驟是什麼
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藝術創作是人類為自身審美需要而進行的精神生產活動,是一種獨立的、純粹的、高級形態的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但並不是簡單地復制生活現象,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創造。藝術家是藝術創作的主體,其生活積累、思想傾向、性格氣質、藝術修養是藝術創作得以順利開展和最終完成的基礎和前提。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步驟:從特定的審美感受、體驗出發,運用形象思維,按照美的規律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概括、提煉,構思出主觀與客觀交融的審美意象,然後再使用物質材料將審美意象表現出來,最終構成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的動機,大致有以下四大類:泄情動機;興趣動機;成就動機;私慾動機。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❾ 藝術創作過程一般包括哪三方面
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三個階段。
1、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靈里的積淀。是一種瞬間性直覺,帶有頓悟的特徵,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和心理活動。
2、藝術構思是指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形成藝術形象的過程。通過提煉與概括,實現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轉化。具體的方法有簡化、誇張、變形、綜合等。
3、藝術傳達是指在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的基礎上,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運用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將構思成熟的藝術形象轉化為藝術作品。
(9)藝術家創造過程需求擴展閱讀
分類
大致有以下四大類:泄情動機;興趣動機;成就動機;私慾動機。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
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
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❿ 急!!藝術家創造的必備條件有哪些
藝術家創造的必備條件有哪些? 天賦 悟性 勤奮。
藝術創造活動對藝術家的要求? 和個人靈感不同對藝術家的要求也會不同大致隨意。
藝術有哪些基本特徵? 古怪和平常人想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