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
社會價值和來自我價值辯證關系原理自
原理:(1)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社會價值);同時自己也獲得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自我價值)。
(2)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
(3)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方法論:要求我們把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統一起來,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② 職業股民或者炒股散戶真的沒有社會價值嗎
我覺得沒必要「妄自菲薄」。
1.職業股民沒有偷稅漏稅,因為交易前後各種稅內就已經被扣容了。
2.職業股民群體一定程度上,養活了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和證券相關從業人員,這點無法否認!
3.職業股民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他行業的人群,一旦利益受損,動不動就是罷工,抗議,甚至起yi。職業股民就算套死,割肉破產,也不會做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他們總是默默地關燈吃面,默默療傷。
總結,職業股民是值得被尊重的人群,他們的社會地位,至少是中等的
③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論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價值是一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回。商品價值決答定於體現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的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的。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價值是一個商品經濟范疇。產品成為商品以交換為前提。交換就有個比率的問題。價值以這個比率,也就是以交換價值為其具體的表達形式,因此,價值和勞動的關系從而價值的實質往往被模糊了。事實的真相是:如果不從歷史存在者出發,那麼,李嘉圖所得到的「社會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識和概念。[1]
馬克思論證和研究勞動價值論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幫了我很大的忙。」但也正是在這里,馬克思譏笑了資產階級工作者:「在所有的現代經濟學家中,巴師夏先生的《經濟的諧和》集庸俗之大成。只有癩蛤蟆才能搞出這種諧和的爛泥湯
④ 如何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實現個人價值,應該具備以下個人品質特點:
一、了解自己並接受自己。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自戀的人太看重自己,自狂的人不能正視自己,自滿的人忽視潛在的自己,惟我獨尊的人迷失了自己,自甘墮落的人拋棄了自己,自殺的人接受不了自己,這一切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接受自我。
二、接受他人和生存環境。一個努力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人,必然尋求與周圍的人際關系和生存環境相協調,既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同時又努力把一切外部因素轉化為有利自身成長的因素。
四、對現實生活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欣賞力和創造力。
五、明確的目標、責任和使命。
六、超然獨立的特性和離群獨處的需要。
實現社會價值: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個人價值要與社會價值相結合,是人的社會本質的必然要求。個人利益服從社會利益,可以是自覺的,也可以是不自覺的。自覺地服從社會利益,是把為社會多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確立為人生的目的。個人只有為社會多做貢獻,才能更多獲得社會的尊重和滿足,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而最不可取的是,只為自己著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全然不顧甚至犧牲他人或社會的利益。而且社會是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的,相互聯系的人類生活的有機體,而個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會中的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離開了個人,不可能有社會;而離開了社會,不可能有個人。個人和社會相互創造,相互轉化。
⑤ 怎樣理解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
社會價值顧名思義,指你對當下或將來的社會帶來了什麼有利的推進,這是廣義上的理版解。
自我價值,指權自身在社會中存在的意義,它可以是正面的積極地也可能是負面的消極地。
一個人在創造了社會價值的同時一定會創造自我價值,但一個人創造了自我價值卻不一定會帶來社會價值。————他們之間是包含的關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在工作的同時是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企業的正常運轉就像社會里的一個小齒輪,它在為社會的發展努力的同時,就是你的努力,換言之就是你在實現了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價值。而反向的例子則是,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觀是具有破壞、傷害他人的時候,在他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卻沒有創造出社會價值。
通常來講,人們判定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都是以他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為標准。而自我價值,則只是僅僅自我意識里的判定,以自己最為有成就感的事情為依據的尋找、創造自身價值。
⑥ 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
相互區別、相互依存,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保障,沒有回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答價值就無法存在。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保障。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
(6)個人投資者是否創造社會價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有堅持不懈完成計劃的恆心。心中有了目標,就要努力去完成,不然一切都是空談。有時計劃沒有變化快,但不能因為有了變化就放棄原本的計劃,有時遇到一些波折是正常的,但不能因為有了阻礙就減弱了執行計劃的毅力。
有時因為完成大項工作而耽擱了計劃,這時要抓緊補課,一旦放鬆就很可能前功盡棄。變化和波折只是實現計劃的一個插曲和轉折,是考驗人耐心和毅力的關口,要敢於面對,一步一步攻堅克難、一步一步走穩踏實,隨著計劃的逐漸完成,心境也會變得越來越亮暢。
⑦ 簡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關系
社會價值是指個體及社會組織通過自身的自我實踐活動發現、創造社會或他人物質或精神的發展規律及內在矛盾的貢獻。
社會本位論高度推崇社會的價值與尊嚴。所謂社會的價值與尊嚴,主要指將社會的生存、延續與發展,社會總體利益的滿足與提升作為目的來追求。社會的價值與尊嚴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生活在社會和群體中的個體比脫離社會與群體的個體更能成功地實現自己的願望、目的與需要。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只有在集體中,個體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體自由」。
其二,個體的發展是以整個物種的進化發展水平為前提基礎的,離開了社會共同體世代積累起來的文化遺產、文明成果或客觀知識世界,任何個體要想有所發明與創造都是不可能的。
其三,正如社會本位論者所看到的那樣,個體是社會的產物,個體生活的大部分來源於社會、依賴於社會,個體只有生活於群體中,參與社會生活才能成為「人」。個體自我概念的形成也離不開社會。
自我價值:是指在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我對社會作出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系。包括人的尊嚴,和保證人的尊嚴的物質精神條件。自我價值的實現必然要以對社會的貢獻為基礎,以答謝社會為目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價值,就是指人對自己、他人乃至社會需要的滿足;人的價值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社會價值,其二是人的自我價值。具體地說,就是人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其體力和智力的潛能,不斷創造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簡而言之,人的價值的實質在於其對社會的貢獻。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說過:「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愛因斯坦也曾經這樣說過:「人只有貢獻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工作上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把人的社會價值確定為貢獻,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在對人與社會互助關系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的社會價值本質的正確揭示。可見,奉獻主要體現於個人對他人和社會需要的滿足,即體現於人的社會價值。
A 關系:二者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B一個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另一個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的價值自我的價值
也無法存在。
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就要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⑧ 如何把握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
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 ,即通過自己的回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答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一個人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自己對自我的滿足(自我價值)。
要求我們要把實現人的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在為社會、他人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自我價值。
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表現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導向作用。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牢固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
⑨ 創業的社會價值對個人的價值是什麼
首先,有兩個等價的概念:創業對社會的價值是什麼,創業對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企業家精神對社會的價值小於改善消費你的商品或服務的人們的生活,以及向政府征稅的價值。也就是說,它大大提高了你所從事的行業的實力和國家的競爭力。
對個人來說,最大的價值就是改變你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這樣就可以擁有更多的財富,更好地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
而要說創業的社會價值對於個人價值就是讓你感受到生活的存在感、自豪感和意義,因為社會價值,而僅僅局限於思想領域。
(9)個人投資者是否創造社會價值擴展閱讀:
企業如何創造價值
一是要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信用經濟、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二是要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實現基業常青必然要求。
三要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只有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才能夠滿足社會對企業的需求。
四要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五是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這是貫徹以人為本理念重要體現,也是實現公平正義重要內容。
六要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企業作為社會公民,關注民生,回報社會。是應盡義務和責任。
⑩ 闡述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系。為什麼人要創造性社會實踐
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的創造活動對於滿足社會需要所作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社會對人的創造性活動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給以尊重和滿足.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是不可分割的.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是現實的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本質上是統一的.
1、人是社會的人,人生具有社會歷史性和客觀實踐性,人的社會價值就表現為個人行為同他人、社會群體需要之間的一種肯定關系,標志著作為客體的人對作為主體的他人或人類社會的有用性,貢獻和意義.而人生的自我價值表現為人還具有對自己的有用性,即滿足自己的需要.一般物在主體同客體的關系中,只是作為客體而存在,而人則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在人生價值關系中,所反映的.主要是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也包括個人與自我的關系,社會和「自我」都處於價值主體的地位.從個人對社會的關系來說,他表現為客體,因為他的人生價值要靠社會來評價.從個人的行為或一生對自己的利害關系來說,他又表現為主體,就是說他是站在個人需要的立場上來評價自己的行為有無價值的.正是人本身在價值關系中所具有的這種主客體兩重性,構成了人生價值的二重性.一方面,人生價值必然具有社會性;另一方面,人生價值又都具有自我性.社會實踐反復證明,世界上任何一個有價值的人,其人生在對社會、對他人具有價值意義的同時,都毫無例外地對自我也具有價值.
2、作為人生價值的主體,無論是「社會」還是「自我」,都具有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生價值的兩重性又進一步體現為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人生的物質價值是指個人以其創造的物質財富和服務性勞動,滿足社會和自我的需要,促進社會繁榮和發展.人生的物質價值不僅僅指個人和社會的物質消費價值,而且包括物質生產價值.人生的物質價值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人生價值的基礎.人生精神價值,是個人以他創造的精神產品及其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等滿足社會和自我的精神需要,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