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判斷以權利要求書為依據,如果落入到權利要求范圍,那就是侵權。
2. 專利被侵權怎麼辦
您好,首先需要明確侵權類型
如果是間接侵權,那麼侵權表現一般以產品邏輯、運營文案的抄襲和剽竊為主。這種時候就需要確定被剽竊的邏輯有哪些,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是直接侵權,那麼不僅需要明確侵權類型,還需要第一時間隔斷侵權鏈條,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雖然在這之後,上級給出的處理方案可能不鼓勵甚至反對我們這么做,但一般情況下,在事件全貌明確之前,只要以維護用戶/公司的利益為出發點,採取任何措施都在情理之中。
舉措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啟動法務層面上的處理程序,這是最基本同時也最不得已的舉措,可以說是我們處理侵權事件的底牌。具備完善的法務後盾,可以保證我們在其他所有措施都不奏效時迅速啟動法律追責程序。
然後是商務層面的警告,可以是一封公司間的郵件,也可以是一則關於侵權的官方聲明或警告,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對侵權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懾。
最後是雙方產品運營層面的直接交涉,用「談判」一詞也未嘗不可。我們需要在談判當中明確侵權方的責任,並讓對方知悉我們的處理辦法,以及作出必要的警告。在談判當中應該留有底牌,避免對方獲知我們產品的底層架構、盈利模式等商業機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發明專利侵權判定標准
專利侵權的特徵
1、專利是有效的專利
這也是專利侵權的前提,不存在對無專效專利的侵權。
2、一屬定有違規行為
也就是說,存在專利權人許可未實施其專利的行為。
3、侵權人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侵權行為
我國《專利法》第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授予後,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不得使用其專利方法和用途,或者銷售許諾為生產經營目的進口按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強調侵權行為必須具有生產經營目的。
4、侵權人沒有主觀過錯
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專利權人不必承擔被告人主觀過錯的證明責任,專利侵權行為遵循無過錯責任原則。知識產權的及時性、地域性和無形性,使其他人比其他民事權利更容易無意地進入權利范圍。鑒於無過錯對他人知識產權造成損害的普遍性,以及原告難以證明被告有過錯,被告易於證明自己無過錯,知識產權侵權責任認定原則採取了專門規定。然而也有觀點認為,在不知道他人擁有專利權的情況下實施專利是一種過錯,專利授權公告是完全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