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高跟鞋的故事

發明高跟鞋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4-11 12:01:50

㈠ 世界上第一雙高跟鞋是誰發明

答案一 國王路易十四
高跟鞋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但高跟鞋並非一下子就躥起三寸高,它的高度是從十六世紀時開始,逐漸與日俱增的。高跟鞋最初於法國面世,是男性最早穿用,女人並未穿。鞋跟稍高,騎馬十分方便,鞋跟可以緊緊抵著馬鐙,因此馬靴就是最早有跟或者可以說是有高跟的鞋子。
其實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登場的「松糕鞋」,遠在十六世紀已有類似的木屐高跟鞋面世。木屐也可算是高跟鞋的前身,當時做套鞋穿用,始源於北歐,用來保護穿在裡面的皮鞋。到十七世紀中葉,法國國勢如日中天,國王路易十四矮人一截的身材與他高人一等的威望卻不成比例,為了補救身材的不足,他便在鞋上做手腳,把鞋跟墊高幾寸。朝中顯貴上行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們把鞋墊高,皇帝只好又把鞋跟再加高。直高到男人厭惡了高跟鞋,但宮中的女人卻保留了高跟鞋。

答案二 還是路易十四
相傳,十八世紀路易十四的王宮里養著許多年輕貌美的宮女,她們耐不住宮廷寂寞,常常溜出宮外玩耍。路易十四頒布了一系列宮廷禁令,但仍阻止不了宮女們的外出。這時,有人向路易十四獻計說,這些宮女之所以一轉身就沒了影,關鍵在於腳下沒有羈絆。要在她們的鞋上做文章。於是,路易十四授命鞋匠設計一種刁鑽的鞋子,以整治那些愛溜的宮女。當時,法國舞台上的悲劇演員穿的是一種全高型的戲劇鞋,鞋匠從這里得到啟發,創作出了後現代高跟鞋。
宮女們叫苦連天,但君命難違,只得哭喪著臉穿起了高跟鞋。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後,宮女們又行走自如了。而且,她們發現穿高跟鞋能使身材顯得修長優美,便喜歡上了高跟鞋,非高跟鞋反而不穿了。巴黎的時髦女性見到高跟鞋,大為贊嘆,競相仿效。於是,高跟鞋由宮廷傳遍法國,又傳遍世界。

答案三 15世紀時威尼斯的一位商人
有一種傳說是,15世紀時威尼斯有個商人,外出時害怕漂亮的妻子行為不端,就給妻子定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這雙奇特鞋後,覺得十分好玩,就讓傭人陪著她走街串巷,出盡了風頭。人們覺得她的鞋很美,爭相仿效。於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開了。

答案四 不知道誰發明的
當年瑪麗蓮·夢露因穿上由Salvatore Ferragamo設計的金屬細高跟鞋令她一舉成名,她曾說:「雖然我不知道誰最先發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高跟鞋給我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所以說,上帝對女人的鍾愛,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高跟鞋上。高跟鞋使女人陷入一種如夢如幻的境界。可以這樣說,高跟鞋簡直使女人有了脫離平庸,擺脫凡俗生活的可能,它使日子更加豐富多彩……

㈡ 高跟鞋的發明

關於高跟鞋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源於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專四屬。當時,路易十四苦於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顯示他高貴的氣度,就吩咐手下人為他定製了一雙高跟鞋。此後法國貴族男女們紛紛仿效,並很快傳遍全國乃至歐洲大陸。

還有一種傳說是,15世紀時威尼斯有個商人,外出時害怕漂亮的妻子行為不端,就給妻子定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這雙奇特鞋後,覺得十分好玩,就讓傭人陪著她走街串巷,出盡了風頭。人們覺得她的鞋很美,爭相仿效。於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開了。

㈢ 高跟鞋的起源

15世紀的一位義大利鞋匠發明了高跟鞋,起初是為了克服下雨天道路泥濘造成的行走舉步問題,結果效果出奇的好。但他的體重穿上高跟鞋後,走上一會兒,便走不動了,且男性穿上高跟鞋後,有些滑稽,顯得非常難看,只好把它收了起來。

可在一個下雨天,他的妻子要去看望生病的父親,鞋匠靈機一動,讓妻子穿上了那高跟鞋,雖然有些大,但在上面綁個繩子就行了。

結果妻子並未感覺穿著高跟鞋走動有多難受,反而顯得她走起路來婀娜多姿,每個路過的男人都在看她,隨後許多追求時髦的女性爭相希望能買到這樣的鞋子。自那以後,鞋跟的高矮寬窄雖不時有變,但對高跟鞋的狂熱卻歷久不衰。

(3)發明高跟鞋的故事擴展閱讀:

早在明代,中國女性為了追求高挑纖細就開始穿上了高跟鞋,這種高跟鞋其實應該叫高底鞋,類似於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高底套鞋,鞋跟不是在腳後跟,而是在中間的部分。當時的高跟都是用木頭製作的,外面再包裹織物,有些鞋子的鞋跟上還製作著精美的雕刻。

明代晚期受男子所穿的雲頭履的影響,出現了一種中間厚兩頭尖的鞋,由於它的鞋尖通常會有雲頭裝飾,又稱為登雲履。(註:這不是滿族的「花盆底」,而是漢族的女鞋。)這類女鞋一直到清末都有人穿。

清朝中後期,出現了登雲履的變形,高跟從中間移到了後面,不過中國的女鞋還是很注重功能性的,比如有些女鞋會把這個鞋跟設計成可拆卸的,這樣高跟鞋也可以在不需要的時候變成平底鞋。

康熙時代清代女鞋中,有一種叫網子鞋。顧名思義,所謂的網子,就是在鞋面上有抽拉的繩帶,也有些鞋子把繩帶設計在腳後跟,這當然是為了調節尺寸,關照穿鞋者腳面和腳後跟的舒適度。賞物君看來這簡直就是咱們現在的鞋帶啊,只不過更細而已。

另外,在清朝,人們已經穿上了有「內增高」的坤鞋。另有一種,是把鞋底設計成內弓的狀態,鞋跟兩面厚,中間薄。穿著的時候,雖然腳的感覺和平時並無二致,但看起來卻彷彿足背拱起,顯得腳很小。

㈣ 高跟鞋的來歷是

15世紀的一位義大利鞋匠發明了高跟鞋,起初是為了克服下雨天道路泥濘造成的行走舉步問題,結果效果出奇的好。但他的體重穿上高跟鞋後,走上一會兒,便走不動了,且男性穿上高跟鞋後,有些滑稽,顯得非常難看,只好把它收了起來。

可在一個下雨天,他的妻子要去看望生病的父親,鞋匠靈機一動,讓妻子穿上了那高跟鞋,雖然有些大,但在上面綁個繩子就行了。

結果妻子並未感覺穿著高跟鞋走動有多難受,反而顯得她走起路來婀娜多姿,每個路過的男人都在看她,隨後許多追求時髦的女性爭相希望能買到這樣的鞋子。

自那以後,鞋跟的高矮寬窄雖不時有變,但對高跟鞋的狂熱卻歷久不衰。因為「鞋子與女人一同分享經歷,不論你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身材肥胖或纖瘦,鞋子永遠跟你在一起。」

直到16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為貴族的時尚玩意,一些身材矮小的男性,開始藉助高跟鞋來讓自己看起來更高大。將高跟鞋的鞋跟增粗,高度適當調低,就成了男性也適用的日常高跟鞋。

當中最有名的,就屬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令自己看來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權威,於是就讓鞋匠為他的鞋裝上4吋高的鞋跟,並把跟部漆成紅色以示其尊貴身份。

(4)發明高跟鞋的故事擴展閱讀:

50年代至今--高跟鞋的蛻變

高跟鞋歷史中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狀,即跟部自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鞋跟後來雖可發展成筆直,卻依然欠缺線條美。

直至50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了高跟鞋,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現今女士又愛又恨的尖細鞋跟。瑪麗蓮·夢露因穿上由Salvatore Ferragamo設計的金屬細跟高跟鞋令她一舉成名,難怪她曾說:「雖然我不知道誰最先發明了高跟,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高跟鞋給我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㈤ 高跟鞋誰發明的

一種說法是源於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當時,路易十四苦於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顯示他高貴的氣度,就吩咐手下人為他定製了一雙高跟鞋。此後法國貴族男女們紛紛仿效,並很快傳遍全國乃至歐洲大陸。

還有一種傳說是,15世紀時威尼斯有個商人,外出時害怕漂亮的妻子行為不端,就給妻子定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這雙奇特鞋後,覺得十分好玩,就讓傭人陪著她走街串巷,出盡了風頭。人們覺得她的鞋很美,爭相仿效。於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開了。
高跟鞋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但高跟鞋並非一下子就躥起三寸高,它的高度是從十六世紀時開始,逐漸與日俱增的。高跟鞋最初於法國面世,是男性最早穿用,女人並未穿。鞋跟稍高,騎馬十分方便,鞋跟可以緊緊抵著馬鐙,因此馬靴就是最早有跟或者可以說是有高跟的鞋子。

其實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登場的「松糕鞋」,遠在十六世紀已有類似的木屐高跟鞋面世。木屐也可算是高跟鞋的前身,當時做套鞋穿用,始源於北歐,用來保護穿在裡面的皮鞋。到十七世紀中葉,法國國勢如日中天,國王路易十四矮人一截的身材與他高人一等的威望卻不成比例,為了補救身材的不足,他便在鞋上做手腳,把鞋跟墊高幾寸。朝中顯貴上行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們把鞋墊高,皇帝只好又把鞋跟再加高。直高到男人厭惡了高跟鞋,但宮中的女人卻保留了高跟鞋。

在十八世紀時,法國皇宮中的女人腳下皆高出三寸。這種高跟鞋從法國傳到美國,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風行至今。高跟鞋的鞋跟:尖、鈍、寬、窄不時有變,但高跟鞋的地位一直未

㈥ 高跟鞋是誰發明的

一般人只知道高跟鞋是外國人發明的,至於發明高跟鞋的緣由,卻鮮有人知。 相傳,現代樣式的高跟鞋誕生於十八世紀路易十四王朝的法國。當時,宮廷里養著許多年輕貌的宮女,她們耐不住宮廷生活的寂寞單調,常常溜出宮去參加各種民間的社交活動。路易十四很生氣,頒布了一系列宮廷禁令,但仍阻止不了宮女們的外出。這時,有人向路易十四獻計說,這些宮女所以能一轉身就沒了影,關鍵在於腳下沒有羈絆。倘若能想出點子,使她們行動不便,她們就不能輕易出宮了。路易十四一聽,認為這主意好,就欣然接受了。但是採用什麼方法呢?這又使他犯了難,用腳鐐之類的器具套起來吧,太缺乏人道,而且對那些嬌滴滴的宮女施用刑具,也於心不忍。再說,如果宮廷里到處都是帶著腳鐐的宮女,這宮廷還有什麼高雅、文明可言。看來只有在鞋子上做文章。於是,他授命鞋匠設計一種刁鑽的鞋子,以整治那些愛溜的宮女。當時,法國舞台上的悲劇演員穿的是一種全高型的戲劇鞋,鞋匠從這里得到啟發,創作出了厚高跟鞋。據說,這就是現代的高跟鞋的由來。 當時路易十四指著一堆造型別致的高跟鞋,令宮女們穿上時,這些嬌生慣養的宮女們嚇得叫苦連天,千方百計推託不肯穿,但王命難違,最後只得哭喪著臉穿起了高跟鞋。怪哉!經過一段時期的磨練後,宮女們又行走自如了,她們發現高跟鞋能使身材顯得修長優美,竟喜歡上高跟鞋,非高跟鞋不穿了。巴黎的時髦女性見到高跟鞋,大為贊嘆,竟相仿效。於是高跟鞋由宮廷傳遍法國,又傳遍世界,終於在本世紀初登陸上海灘 中式的衣服,西式的高跟鞋,中西和璧 上海開阜後,時尚的變化實在太大,大得令人吃驚,這從女子的腳上可見一斑。本世紀初,上海和全國各地一樣,都要求女子纏足。女子被裹成粽子型的小腳套進快樂三寸長的弓鞋。可是僅僅過了10來年,情形大變。20年代的摩登女子,盡管身上還是大袖短襖及踝長裙,但腳下已經穿上了高跟鞋。高跟鞋比洋裝更早地進入了女性的生活。 30年代,無論是穿中式旗袍,還是西式長裙的女性,腳上無一例外都是一雙高跟鞋。這可是從當時的月份牌廣告或影刊畫報上的美女倩影中得到的證明。手頭有一本出版於30年代的婦女雜志《玲瓏》,它在中頁用整整一版篇幅介紹了"婦女們的鞋子"。那是10雙最新潮的高跟鞋,有的鞋面緊緊裹著腳,只在腳趾頭上露出一個孔﹔有的鞋面上綴著一隻小小的蝴蝶結,蝴蝶結周圍有許多小孔。總之,10雙皮鞋款式各異,有端莊型的,有活潑型的,而且每雙都是高跟鞋,那跟足有三寸高。 微風吹起旗袍,露出那雙高跟鞋 穿高跟鞋必須是天足女子,那些當時死活不肯纏足的女子這時候討了巧。穿上高跟鞋後必須挺胸收腹,於是身材就顯得挺拔,而且三寸的跟使身材變得修長,配上流線型的旗袍或是曳地長裙,更突出了女性的曲線美。難怪高跟鞋一傳入上海,就在摩登女性中迅速地流傳開了。 林希在《老天津》一書中寫道:"在跟著學時髦方面,天津人應該說是中國北方最積極的一個。天津人的時髦其實就是趕上海。從吃喝穿戴到待人接物,有身份的人是以'和上海人一樣'為榮的。趕不上上海,就是'老侉',就是沒見過大市面。"而上海人的時髦呢,當然是從外國人那裡學來的。上海人從好萊塢電影里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西方社會。上海摩登女性從琴.哈羅、卡洛.朗白、巴勃拉.史丹妃、瓊.克勞馥、克勞黛.考白爾等好萊塢明星的裝束上找到了模仿的對象,這裝束包括電燙的卷發,身上的時裝以及腳上的高跟鞋。 上海的摩登女子穿著高跟鞋走進客廳、舞廳、宴會廳,出入劇場、影院、展覽館,一時間,高跟鞋如雨後春筍布滿上海的大街小巷。

㈦ 高跟鞋起源!誰發明了第一雙

古代歐洲城市因為缺少下水道系統的原因,屎尿都往街上倒。高跟鞋是為了防止弄臟襪子和褲腿。
14世紀中國明朝時期,為明朝時新的女鞋,於鞋底後部裝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長圓底跟,以絲綢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鳳頭高跟鞋,製作十分講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翹鳳頭高底鞋,鞋長12厘米,高底長7厘米,寬5厘米,高4.5厘米。
15世紀的法國宮廷服裝師發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後,鞋跟的高矮寬窄雖不時有變,但對高跟鞋的狂熱卻歷久不衰。因為「鞋子與女人一同分享經歷,不論你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身材肥胖或纖瘦,鞋子永遠跟你在一起。」
16世紀:其實,在西方高跟鞋最初的出現,也有一說是為了方便人們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直到16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為貴族的時尚玩意。據說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令自己看來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權威,於是就讓鞋匠為他的鞋裝上4吋高的鞋跟,並把跟部漆成紅色以示其尊貴身份。

路易十四發明高跟鞋
到17世紀高跟鞋開始成為男女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時的高跟鞋有3寸高,鞋身相當細長,鞋跟與鞋底連成一體,若你有機會走到17世紀的街上,你會發現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為當時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樣式。
由17世紀末開始,人們開始嘗試製造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唯有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到了18世紀後期高跟鞋的高度漸漸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絲帶及蝴蝶結的鞋子。
在19世紀可愛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這個款式在19世紀流行了長達50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網路里是這樣講的!

㈧ 高跟鞋的來歷

15世紀的一位義大利鞋匠發明了高跟鞋,起初是為了克服下雨天道路泥濘造成的行走舉步問題,結果效果出奇的好。但他的體重穿上高跟鞋後,走上一會兒,便走不動了,且男性穿上高跟鞋後,有些滑稽,顯得非常難看,只好把它收了起來。可在一個下雨天,他的妻子要去看望生病的父親,鞋匠靈機一動,讓妻子穿上了那高跟鞋,雖然有些大,但在上面綁個繩子就行了。

結果妻子並未感覺穿著高跟鞋走動有多難受,反而顯得她走起路來婀娜多姿,每個路過的男人都在看她,隨後許多追求時髦的女性爭相希望能買到這樣的鞋子。

(8)發明高跟鞋的故事擴展閱讀

到18世紀高跟鞋開始成為男女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時的高跟鞋有3寸高,鞋身相當細長,鞋跟與鞋底連成一體,若你有機會走到17世紀的街上,你會發現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為當時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樣式。

由18世紀末開始,人們開始嘗試製造更為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唯有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到了十九世紀後期高跟鞋的高度漸漸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絲帶及蝴蝶結的鞋子。

在20世紀可愛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這個款式在20世紀流行了長達50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㈨ 高跟鞋是誰發明的呢

關於高跟鞋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源於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當時,路易十四苦於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顯示他高貴的氣度,就吩咐手下人為他定製了一雙高跟鞋。此後法國貴族男女們紛紛仿效,並很快傳遍全國乃至歐洲大陸。

還有一種傳說是,15世紀時威尼斯有個商人,外出時害怕漂亮的妻子行為不端,就給妻子定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這雙奇特鞋後,覺得十分好玩,就讓傭人陪著她走街串巷,出盡了風頭。人們覺得她的鞋很美,爭相仿效。於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開了。

高跟鞋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但高跟鞋並非一下子就躥起三寸高,它的高度是從十六世紀時開始,逐漸與日俱增的。高跟鞋最初於法國面世,是男性最早穿用,女人並未穿。鞋跟稍高,騎馬十分方便,鞋跟可以緊緊抵著馬鐙,因此馬靴就是最早有跟或者可以說是有高跟的鞋子。

其實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登場的「松糕鞋」,遠在十六世紀已有類似的木屐高跟鞋面世。木屐也可算是高跟鞋的前身,當時做套鞋穿用,始源於北歐,用來保護穿在裡面的皮鞋。到十七世紀中葉,法國國勢如日中天,國王路易十四矮人一截的身材與他高人一等的威望卻不成比例,為了補救身材的不足,他便在鞋上做手腳,把鞋跟墊高幾寸。朝中顯貴上行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們把鞋墊高,皇帝只好又把鞋跟再加高。直高到男人厭惡了高跟鞋,但宮中的女人卻保留了高跟鞋。

在十八世紀時,法國皇宮中的女人腳下皆高出三寸。這種高跟鞋從法國傳到美國,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風行至今。高跟鞋的鞋跟:尖、鈍、寬、窄不時有變,但高跟鞋的地位一直未改。

㈩ 高跟鞋是如何發明而來的

關於來高跟鞋的由來,有兩種說自法。一種說法是源於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當時,路易十四苦於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顯示他高貴的氣度,便在鞋上做手腳,把鞋跟墊高幾寸。朝中顯貴上行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們把鞋墊高,皇帝只好又把鞋跟再加高。後來男人開始厭惡了高跟鞋,但宮中的女人卻保留了高跟鞋的樣式。

還有一種傳說是,15世紀時威尼斯有個商人,外出時擔心漂亮的妻子行為不端,就給妻子定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這雙奇特鞋後,覺得十分好玩,就讓傭人陪著她走街串巷,出盡了風頭。人們覺得她的鞋很美,爭相仿效。於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開了。

閱讀全文

與發明高跟鞋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