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叫新兴产业
定义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分类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意义
发展新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新产业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那只是在较低需求层次进入了。而高层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比如说价廉物美的汽车就是短缺的,普通汽车卖那么高的价,这样一来就过剩,就是一个买方市场。现在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是短缺的,城市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农村里的),仍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人均住房标准。人们对于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享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希望得到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更没有得到及时满足。那么怎么办,只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解决。
作用
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们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新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给,内需是无法启动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近几年的假日经济,就说明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旺盛。
发展新兴产业是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
B. 什么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特征是什么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发展新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新产业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那只是在较低需求层次进入了。而高层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比如说价廉物美的汽车就是短缺的,普通汽车卖那么高的价,这样一来就过剩,就是一个买方市场。现在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是短缺的,城市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农村里的),仍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人均住房标准。人们对于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享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希望得到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更没有得到及时满足。那么怎么办,只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解决。 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们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新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给,内需是无法启动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近几年的假日经济,就说明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旺盛。 发展新兴产业是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
C. 新兴产业包括哪些具体讲述一下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本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目前国家的政策一般是税收优惠,产业支持,提供贷款等等,当然还会有财政拨款的形式。
D.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经过7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升,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亿元,年均增长1
2.61%,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率
1.1%;工业利润总额由1952年的2
8.3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亿元,增长2647倍;工业企业单位数由1952年的1
6.95万个上升至2017年的3
7.27万个,增长约
2.2倍;工业企业资产由1978年的452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亿元,增长约248倍。
2.工业生产体系完备。目前,我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3.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
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140_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其中,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尤其突出。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显示,中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一并成为全球5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前3个国家。
(二)工业生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到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1.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大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破除无效供给,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5700万吨、电解铝110万吨、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亿吨、平板玻璃8000万重量箱。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
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
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2.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
9、
4.5和
4.4个百分点。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据统计,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于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1/4;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两化”融合日益深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明显进展。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
4.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技术改造投资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
4.3%,2017年技改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长1
6.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1
1.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达4
8.5%,比上年提高
4.6个百分点。
5.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2017年与2012年相比,在统计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中,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5.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1
1.0%、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
2.6%、电石综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综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
9.1%、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统计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耗指标测算,五年累计形成直接节能约
1.0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10%。
(三)制造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工业产品生产与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工业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165699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4.40%。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26846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8.74%;初级产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级产品进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由1999年的138853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万美元,年均增长1
3.07%;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业制成品进口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
工业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493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万美元,年均增长1
4.34%。其中初级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94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万美元,年均增长
10.59%,初级产品出口占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级产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由1999年的174990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万美元,年均增长1
4.65%。
来源:中国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E.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2、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
3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4、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5、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等
(5)新兴工业成果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F. 八大后的工业成就有哪些 在线等快点
中共八大后十年的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①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②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任务:①王喜进(石油工人):“铁人”; ②邓稼先(两弹元勋)P27导言;③焦裕禄(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此外,还有:雷锋(P31)向秀丽等P29—30图
我们应向他们学习: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G. 分别列举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蒸汽机,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有线电报,电话。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计算机。
H. 什么叫“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三,是对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发展新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新产业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那只是在较低需求层次进入了。而高层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比如说价廉物美的汽车就是短缺的,普通汽车卖那么高的价,这样一来就过剩,就是一个买方市场。现在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是短缺的,城市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农村里的),仍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人均住房标准。人们对于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享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希望得到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更没有得到及时满足。那么怎么办,只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解决。
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们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新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给,内需是无法启动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近几年的假日经济,就说明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旺盛。
发展新兴产业是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
I. 现在比较流新兴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版术。由于其表面权积大,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因此该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对超细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日化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享有“工业味精”、“材料科学的原点”之美誉。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发达国家已经把高功能、高附加值的精细无机材料作为本世纪新材料的重点加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