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权发证数据库成果资料包括哪些
常见的数复据库.如制ACCESS,MSSQL,MYSQL,ORACLE,DB2.一般前三个用得多一点.ACC用于一般的企业网站.数据量小.访问量小.后两个,用于大点的网站.在效率上会比ACC要高.最后两个,一般都是大型的应用平台才会用到.当然,还会有其它的数据库.但一般用得少.
B. 科技成果有哪些类型
科技成果可抄分为三种类型:袭(1)基础理论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发现、新学说,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等。(2)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3)软科学成果,是指对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动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方法和观点,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
C. 什么是科技成果
所谓科技抄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D. 科技成果评价范围有哪些
科技成果评价主要针对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种类型进行评价。
E. 科技成果有哪些类型
科技成果可分为三大类型:基础理论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发现、新学说,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等。
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5)科技成果三权包括扩展阅读:
科技成果的基本成就: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1]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在新的时期,为了明确认识,把“科技成果”分解为“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两部分,并把“软科学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围之外。
F. “三权下放”让成果转化有多快
“三权下放”让成果转化有多快?
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由国家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成效。去年9月,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同年11月,20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正式启动了试点。
这一被称为“三权改革”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政施行1年来究竟效果如何?又有哪些难点还需进一步破解?在日前举行的由上海市科协主办、上海市电子学会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共同承办“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一番热议。
释放惊人创新活力
“试点单位和科研人员对‘三权下放’的期待非常高,积极性也很高。”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晓轩说。作为该项政策的评估专家,李晓轩对试点一年的“三权下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在走访相关试点单位时发现,不仅是不少科学家们都在讨论新的政策,还有一些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也开始准备带着成果去创办公司,“原来大家都还有一些后顾之忧,现在胆子大了。”
伴随科研人员积极性大增的是试点单位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体制流程的优化。李晓轩说,在寻求具体操作方法与政策之间的配套方面,各家单位都下了很多功夫。“‘三权下放’之前,成果转化采用多种方式规避上报国家的流程,造成了很多灰色地带,这次下放可谓‘开前门、堵后门’,把灰色东西变白了,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按照李晓轩的说法,“三权下放”后,转化的科技成果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关树宏列举的一组数据成为最好的证明:该所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中,一共完成了15个项目的转化或专利转让,总合同额约8亿元;而在2015年1月改革试点以来的半年多里,已经有11个项目实现转化或专利转让,总合同额超过4.6亿元,另有5个项目正在履行转化的程序,其中2个项目合同总额达2.3亿元,使得总合同额已经接近7亿元。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技成果转化在改革的半年里的成果直逼5年总和。即使考虑到上海创建科创中心和相关22条出台所带来的影响,依然能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展现出“三权下放”在科技单位所释放出的令人惊叹的创新活力。
还有难题需破解
“三权下放”能否根治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顽疾?似乎还不够。李晓轩坦言,在试点中,也发现了这一政策难以解决的转化难题。“首先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压力,所有权没有下放,科技成果依然属于国有资产,需要保值增值的考核,这与成果转化的高风险性相违背,不利于释放积极性。”他说,“还有,作为领导干部的科研人员兼职获取报酬或股份,以及是否鼓励单位办企业等问题上,现有政策规定都与成果转化有所冲突。”
另一个不合理的是成果转移转化税收问题。“我们有的团队拿着个人的资产出资。刚刚出完资,还什么收益都没有,因为项目作价400万元就需要交20%即80万元的税。这个对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打击很大。”中科院微电子所院地合作与产业化处负责人介绍说。
李晓轩表示,成果转化相关权利从完全国有到部分下放单位,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到今天已经算是很大的跨度了。而造成难题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成果转化的所有权还没有下放,“单位是国有的,科技成果所有权也在国家手上,即使科技成果完成转化,科研人员依然会发现自己是打工的,而不是老板。” 李晓轩说,“可以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加以解决:把无形知识产权从传统国有资产中分离出来,在管理上加以差别对待。”
G. 科研项目的成果形式具体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
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
4、发明专利
5、实用内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容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
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
10、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