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物理研究性报告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二、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对此,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吸收电磁辐射过多,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四、有效防护电磁辐射措施 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当电器不用时,最好将电源关闭。 五、各家用电器的辐射量(表格)。 家电种类 辐射强度(单位:毫高斯) 电视机 20 洗衣机 30 VCD 30 复印机 40 电脑机 150 吸尘器 200 微波炉 200 手机 200 音响 20 空调 20 也许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不是很大,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电磁辐射有一个累计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日月累积到一它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意:对人危害三大要素 a、辐射源的强度 b、受辐射的时间 c、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六、调查周围人群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深入周围身边的人们,其中多数都是我们的亲人,在一次调查中,点共调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说一点都不知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为此,更加地坚定我们对电磁辐射的研究。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七、组员的感受 我们都认为了解电磁辐射是很紧要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使用家用电器并不知道电磁辐射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为然,并不重视,久受电磁辐射的危害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是否国家可以宣传电磁辐射的危害。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八、疑难问题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的电磁辐射都是相同? 每一种电器的使用是否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九、参考文献 1、《电磁波传播与研究》 2、《电磁波》 黄宏嘉 著 3、《电磁波传播原理》 候杰昌 著调查问卷 亲爱的阿姨叔叔: 您们好,这是我们的一个调查问卷,我们想了解您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谢谢您的合作。 1、您知道电磁辐射吗?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电磁辐射的来源吗?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您有防范过吗? ①有② 没有 4、一般您是怎样防范? ①不与电器接触过近 ②使用防范工具 ③擦防护辐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长久接触电器,您出现过什么症状吗? ①有② 没有 6、以后您会对电磁辐射有严加防范吗? ①会 ②不会您正浏览的文章《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由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 )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fanwen/xuexibaogao/2008081518403384.html
2. 初三物理研究报告——生活中的物理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步入一个以创新为灵魂的新型经济形态。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面向高技术产业化,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和历史使命。因此,“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为此,1999年修订的物理教学大纲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法、日本、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研究型课程。我国部分地区(上海、北京)或学校,也已先期开展了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外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
目前,随着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启用,如何设计、实施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了避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盲目性,不至于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是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和教育功能,我们有必要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将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型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二、 研究的基本思想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根据新的物理教学大纲,在普通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乃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物理研究性学习包括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研究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物理学史研究、扩展性学习等几个类型。其目标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领导、组织、管理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定位
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物理学科教学有较多不同特点,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时,需要准确定位,把握好设计和实施的重点和方向。
①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一般的理解和掌握。
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只是载体,不是目的,它只是完成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③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对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创新。
④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为基础,强调研究内容和原有知识能力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2、研究假设
(1)如果从学科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积极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积极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造性学习”,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的问题。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研究目的和价值
1、研究目的
通过对教学过程现状的分析,对教与学规律的探索,努力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能力、个性、知识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拓宽现有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丰富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从实践的层面反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揭示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知识传授和知识学习之间的必然联系,推动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研究价值
研究性学习将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综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与探索,有助于我们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并能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成果形式
1、研究内容
(1)理论上
①物理研究性学习目标设定的研究,②物理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的研究,③物理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构建的研究,④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研究,⑤物理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设计的研究,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研究。
(2)实践上
①当前教学过程的现状调查;②物理研究性学习类型的介绍与分析;③学生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④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⑤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与交流。⑤物理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的研制;⑥物理研究性学习网络资源的构建。⑦物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2、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系列论文(含调查报告等)
(2)教学课件,网站
(3)学生研究活动记录,研究论文及研究报告等。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寻找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方法、途径与措施,在具体的研究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② 比 较 法: 结合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在不同条件下,确定比较对象,比较范围,采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内容。
③ 调 查 法: 通过调查访问方式了解与物理研究性学习有关的信息与内容。
④ 经验筛选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资料的查找、分析与收集,探索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相关知识,在研究分析、收集前人或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比较筛选出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与结论。
实验方法选取要注意与实验过程管理相结合,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绝对评价为辅,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二)研究过程
研究时间:2001年3月------2003年6月
① 实验准备阶段(2001年3月~2001年8月)
内容:课题组成成立,完成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及实验计划,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资料收集及实验人员培训。
② 实验初步实施阶段(2001年9月~2001年12月)
内容: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班,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培训,能初步进行研究性学习。
③ 实验深入研究阶段(2002年1月~2002年12月)
内容: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实验规定内容的实践与探究,并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及方案调整。
④ 实验总结、结题阶段(2003年1月~2003年6月)
内容:按实验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收集,进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指导,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及成果汇编,并做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有利于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2、研究性学习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高中三年作统盘考虑,根据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从态度、能力、方法等不同角度分别设定目标。
3、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组织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的调查和学校教育资源的重组,最好选择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是与社会问题、生产技术、科技动态等有直接关联而切入口较小的课题。要注意将研究课题选择的开放性与研究课题组织设计的序列化结合起来。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研究课题选择上也可以各有特点。
4、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探索,既分工明确又合作探究,小组成员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指导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上给予及时指导与点拨。
5、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和过程监控评价方法,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真实评价和反映学生潜能及学习成就;引导学生多关注自我评价,尤其是对创新思维的思考和深层次认识,这样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利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6、在学生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中占主要部分的基础型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我们结合物理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开发了“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研究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开发智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上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三是利用校园网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
五、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关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问题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发,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和迁移创造,着眼于探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育人途径。学生必然走出课堂,深入社区,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必须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开辟好社会这个大课堂。
2、关于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必修课学习时间的关系问题
我们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师生普遍感到时间太少,只靠每周3节课,难以高质量的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减少必修课作业,要求教师精选精编习题,保证学生有时间去图书馆、网络教室、实验室等地继续研究,在双休日、寒暑假尽量不布置作业,适量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3、关于小组合作中的有效参与与有效合作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全体参与是研究“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前提,没有全体组员的有效参与,小组合作也就落空。“小组合作”是全员有效参与的优势互补、功能整合,而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做到优势互补、功能整合的实质性的“小组合作”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共同目标的达成;个性差异的互补;组内交流,组际竞争。
3. 求初中物理所有科学家、国籍、主要成就
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2、爱因斯坦(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相对论。
3、牛顿(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一定律”。
4、胡克: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和其所受的拉长成正比。
5、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
6、托里拆利: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值,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约为1.013×105pa。
7、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8、德漠克里特:原子。
9、阿伏加德罗:证明物质由分子组成。
10、汤姆孙:发现电(枣糕模型)。
1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发现质子,预言中子存在。
12、托勒玫:地心说。
13、安培:电流、 14、伏特:电压
15、欧姆:电阻、欧姆定律。
16、焦耳:功 W=FS / W=GH Q=W=UIt(焦耳定律)
17、瓦特:功率 P=W/t P=FV
18、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19、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4. 初二物理课题研究报告
我看你还是自己写,这个提高很快的。
给你点题目参考参考吧!
Problems for the 24th IYPT 2011
Set of references, questions and advices for 24th IYPT by Ilya Martchenko
1. Adhesive tape
Determine the force necessary to remove a piece of adhesive tape from a horizontal surfac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elevant parameters.
2. Air drying
Table utensils (dishes, cutlery, etc.), after being washed, dry differently. Investigate how the time of drying depends on relevant parameters.
3. Bouncing flame
Place a flame (e.g. from a Bunsen burner) between two charged parallel metal plates. Investigate the motion of the flame.
4. Breaking spaghetti
Fi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dry spaghetti falling on a hard floor does not break.
5. Car
Build a model car powered by an engine using an elastic air-filled toy-balloon as the energy source. Determine how the distance travelled by the car depends on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r.
6. Convection
In a container filled with a liquid, heat transport will occur when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is heated and the top surface is cooled. How does the phenomenon change when the container rotates about its vertical axis?
7. Cup drum
A plastic cup is held upside-down and tapped on its base. Investigate the sound proced when the open end of the cup is above, on or below a water surface.
8. Domino amplifier
A row of dominoes falling in sequence after the first is displaced is a well known phenomenon. If a row of "dominoes" graally increases in height, investigate how the energy transfer takes place and determine any limitations to the size of the dominoes.
9. Escaping powder
When a hot wire is plunged into a beaker of water with powder (e.g. lycopodium)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the powder moves rapidly. Investigate the parameters that alter the speed of movement of the powder.
10. Faraday heaping
When a container filled with small spheres (e.g. mustard seeds) is vibrated vertically with a frequency between 1 – 10 Hz, so called Faraday heaping occurs. Explore this phenomenon.
11. Fingerprints
Fill a glass with a liquid and hold it in your hands. If you look from above at the inner walls of the glass, you will notice that the only thing visible through the walls is a very bright and clear image of patterns on your fingertips. Study and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12. Levitating spinner
A toy consists of a magnetic spinning top and a plate containing magnets (e.g. "Levitron"). The top may levitate above the magnetic plate. Under what conditions can one observe the phenomenon?
13. Light bulb
What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thermal energy and light energy emitted from a small electric bulb depending on the voltage applied to a bulb?
14. Moving cylinder
Place a sheet of paper on a horizontal table and put a cylindrical object (e.g. a pencil) on the paper. Pull the paper out. Observe and investigate the motion of the cylinder until it comes to rest.
15. Slow descent
Design and make a device, using one sheet of A4 80 gram per m2 paper that will take the longest possible time to fall to the ground through a vertical distance of 2.5m. A small amount of glue may be use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16. Smoke stream
A glass jar is covered with cellophane. A tightly folded paper tube of length 4-5 cm is inserted hermetically into the jar through the cellophane cover. The tube is oriented horizontally. If one burns the outside end of the tube the dense smoke flows into the jar. Explore this phenomenon.
17. Vikings
According to a legend, Vikings were able to navigate in an ocean even ring overcast (ll) weather using tourmaline crystals. Study how it is possible to navigate using a polarizing material. What is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Problems for the 23rd IYPT
July 2010, Vienna, Austria
1. Electromagnetic cannon
A solenoid can be used to fire a small ball. A capacitor is used to energize the solenoid coil. Build a device with a capacitor charged to a maximum 50V.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maximize the speed of the ball.
2. Brilliant pattern
Suspend a water drop at the lower end of a vertical pipe. Illuminate the drop using a laser pointer and observe the pattern created on a screen. Study and explain the structure of the pattern.
3. Steel balls
Colliding two large steel balls with a thin sheet of material (e.g. paper) in between may “burn” a hole in the sheet. Investigate this effect for various materials.
4. Soap film
Create a soap film in a circular wire loop. The soap film deforms when a charged body is placed next to it. Investigate how the shape of the soap film depends on the position and nature of the charge.
5. Grid
A plastic grid covers the open end of a cylindrical vessel containing water. The grid is covered and the vesel is turned upside down. What is the maximum size of holes in the grid so that water does not flow out when the cover is removed?
6. Ice
A wire with weights attached to each end is placed across a block of ice. The wire may pass through the ice without cutting it.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7. Two flasks
Two similar flasks (one is empty, one contains water) are each connected by flexible pipes to a lower water reservoir. The flasks are heated to 100℃ and this temperature is held for some time. Heating is stopped and as the flasks cool down, water is drawn up the tubes. Investigate and describe in which tube the water goes up faster and in which the final height is greater. How does this effect depend on the time of heating?
8. Liquid light guide
A transparent vessel is filled with a liquid (e.g. water). A jet flows out of the vessel. A light source is placed so that a horizontal beam enters the liquid jet (see picture). Under what conditions does the jet operate like a light guide?
9. Sticky water
When a horizontal cylinder is placed in a vertical steam of water, the stream can follow the cylinder’s circumference along the bottom and continue up the other side before it detaches.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and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10. Calm surface
When wind blows across a water surface, waves can be observed. If the water is covered by an oil layer, the waves on the water surface will diminish.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11. Sand
Dry sand is rather ‘soft’to walk on when compared to damp sand. However sand contain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ater becomes soft again. Investigate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softness of sand.
12. Wet towels
When a wet towel is flicked, it may create a cracking sound like a whip. Investigate the effect. Why does a wet towel crack louder than a dry one?
13. Shrieking rod
A metal rod is held between two fingers and hit. Investigate how the sound proced depends on the position of holding and hitting the rod?
14. Magnetic spring
Two magnets are arranged on top of each other such that one of them is fixed and the other one can move vertically. Investigate oscillations of magnet.
15. Paper anemometer
When thin strips of paper are placed in an air flow, a noise may be heard. Investigate how the velocity of the air flow can be deced from this noise?
16. Rotating spring
A helical spring is rotated about one of its ends around a vertical axis. Investigate the expansion of the spring with and without an additional mass attached to its free end.
17. Kelvin’s dropper
Construct Kelvin’s dropper. Measure the highest voltage it can proce. Investigate its dependence on relevant parameters.
自己从里面选比较有趣的玩吧!
做个试验杜对于自己的提高是很大的。这些不少是给高中生的,但是初中生可以定性的解释也很不错。比如6. Ice
A wire with weights attached to each end is placed across a block of ice. The wire may pass through the ice without cutting it.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这题网上有台湾小朋友做的确实很不错,虽然理论不足,但是试验做的和在PRL和Nature上做的本质完全一致。
5. 初中物理所有涉及到的科学家及其成果
焦耳-焦耳,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毕生把哥白尼、开普勒开创的新世界观加以证明和广泛宣传。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是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
爱因斯坦-德国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科学业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早期对布朗运动的研究;狭义相对论的创建;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开辟了宇宙学的研究途径
笛卡儿-,1596年3月13日,在法国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岛上的图朗城.笛卡儿最早认识到惯性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最早把惯性定律作为原理加以确立。
库仑-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
布儒斯特-苏格兰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方面的研究
贝尔-电话发明家,1847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市。
6. 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能力的研修日记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教师的自身提高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事情,特别是初中物理,这次通过全省的远程教育培训,我颇受感触,当今的物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因此物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教师必须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一直立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以提高教学成果。 一、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 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周围,大至整个宇宙,小至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有如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要问:"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气层及更遥远的空间。在大自然,会发生惊天动地的雷鸣和划破长空的闪电。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电"?电话给人类交往带来很多方便,它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许不少同学都看过杂技"飞车走壁"吧,在倾斜度很大的墙壁上,一辆摩托车或小汽车在高速行驶,却不会掉下来,坐在汽车里的演员显得那样悠然自得。你在惊讶之余,也许会佩服演员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量。其实,这些都是运用了物理中力学的一些原理。为什么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要安装上履带,自行车的车轮外胎及钢丝钳口上要有花纹?保温瓶为什么既能保持物体"高温",又能保持物体的"低温"?这些问题,学习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刚刚向物理学宫迈进的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兴趣。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我们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让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你处于欲罢不能,顽强奋进的状态吧。 二、读书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翻开每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奋斗史,都看到"着迷"地读书的篇章。读书,首先要认真精读课本。物理课本是经过很长时间教学实践后编写出来的,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阅读课本时,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师的指导,非常认真地一个概念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公式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要注意课文的思路~它要说明什么问题,是怎样说明的。对重点的段落和关键的内容,要特别用心细致地阅读,一字一句地理解。对物理中说明问题的特点——有事实的根据,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领会。对书中的例题,不能只看它如何应用公式,还要看它是怎样分析问题的,看看自己合上课本后能否重做出来,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有别的方法去做。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内容做一个小结,把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系统地掌握它。还要学习应用课本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不要对课本不读不看,一味只是赶着完成作业,这样是决不能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 除了精读课本外,同学们还可以广泛阅读更多的物理课外书刊。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大懂的内容,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回,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观察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每一个人,从婴儿时起。由于对周围千变万化的现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观察,逐步积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真有伪,要去伪存真。特别是在学习物理时,更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 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例如,一个物体受力时是否可能没有别的物体作用于它?在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物质中,哪些较易或不易传热?要用正确经验做基础,深入理解有关知识。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希望同学们观察些什么。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观察的依据,我们都要听清楚,还要边听边思考,想一想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演示实验是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而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现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我们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遗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实验往往又分几个步骤。例如做证明运动着的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阻力的缘故这一演示实验时,是让小车先后3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处3次分别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们要认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并要想一下为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在3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什么不同,这3个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么不同的条件等等。 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除了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得出结论外,还要想一想,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法。而且,联系这一演示实验,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例如,联系上面提到的实验,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在柏油路上就会比在沙路上冲得更远。 四、手脑并用做好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下面的问题: 1.通过实验,对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易于理解。如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固态到液态要吸热,晶体熔解时温度不变,这些现象通过苯的熔解实验后,将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过动手操作,更仔细地认识各种物理仪器、装置的构造和性能,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常用仪器。物理实验使用的各种基本仪表和装置,就是今后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装置的基础,今天学会了操作,将来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础。 3.在实验中掌握一些基本测量方法。例如测定细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多绕很多圈来测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测定未知电阻值时可以用"替代法","比较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等。这些实验的基本方法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4.在实验中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忠实记录,按时完成;保持清洁,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实验报告。养成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品质,将来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者和科学工作者。 五、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例如对于电阻,要搞清楚:根据什么实验事实而引入电阻概念?电阻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怎样测量导体的电阻?等等。 有比较才能鉴别。应用对比法,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使它们不会混淆起来,从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首先,接触到每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观念相对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纠正生活中对概念的模糊看法。例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错误的感性认识,认为要保持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我们必须把这一错误的看法拿出来对比,然后才能正确地掌握力的概念,对物体惯性的认识和应用惯性定律分析问题,才不会产生错误。 其次,把我们前后学过的相互联系的概念进行对比,例如质量与密度,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热量和比热等等。这一对对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要从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实际应用加以对比。对一些类似的概念和规律可以用列表法进行对比,例如列表对比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等。 在物理学习中,还应经常运用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方法。
7.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我现在正在上初三~我们那时候研究的是有关环境污染、有关资源~有关人口、有关身体结构(血液~、血小板等等~~)其实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课题~~~如果你需要这些的资料在网上查,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