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厌学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厌学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发布时间:2021-05-29 07:29:37

❶ 帮我写下300字以上的研究性学习的个人小结,我们的课题是中学生为什么易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不会学习”易产生厌学情绪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劲头差。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非常任性,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不正确,以为只是给家长学习,承受能力差,如果没有考好就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不去努力,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学生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往往是喜欢哪个老师就爱听哪科,不喜欢的老师的科目就不学,这样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懒惰、怕苦怕累”成了他们的通病,总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效率低。也有的学生往往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的结果就是学习时间并不少,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致使成绩不好,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3、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得累。好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轻松取得非常好的成绩,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表现为学习特别吃力,相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也差不多,但就是成绩上不去,便害怕学习,以至于得过且过,因而厌学。 (二)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父母的不善于管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希望子成龙、女成凤,在家里逼迫子女学习,在子女学习遇到困难时,不懂得如何去疏导,唯分数论。在这样的高压下,学生心理负担重,学习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的不管教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过分地宠爱子女,对子女的学习等情况不闻不问,甚至默许其放弃学习,由此滋长了他们的懒惰性,最终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班级中某女生,性格内向温顺,自尊心很强,好面子。该生智商很高,成绩一直很好。但她因与一外校男生交往密切,注意力分散,上课不专心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我们与家长通报此事后,对此家长,不闻不问。该生情绪消极,成绩一路下滑,因而厌学。 建议: 学生厌学,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因此,我们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教师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不要过多施加压力,不要使孩子自尊心受伤害,多培养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厌学变成好学。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办学,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够了吧`?

❷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

内容提要:
厌学情绪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害情绪,它的产生从教学自身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重结果,轻过程;二、重责任,轻兴趣;三、重讲授,轻倾听。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二、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转换;三、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四、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五、制造机会,让学生重拾自信。
关键词:厌学思考对策
目前,厌学情绪正日益在中学生中蔓延,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改变,小则影响个人的学业与前途,大则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

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固然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因素,但我们更应该从教学的本身找答案。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以为当然的教学吧!

一、 过程还是结果——教学的本与末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那么这个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没有人会考虑这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更热衷于猜题,搞题海战术,从而忽略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感受,这应该是现今教学的一个重大误区。因为结果只是一种瞬间感受,过程才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所必需面对的。唯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是一种功利而短视的教育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日渐倦怠,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 责任还是兴趣——学习的动力与压力

责任与兴趣,究竟谁对学习更重要?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阶段来说,应该是兴趣而不是责任。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是让学生背着重负去学习,运用得好,固然是一种动力。但从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心理与生理正处在一种不成熟的阶段,外在压力更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越是别人要他接受的,他反而越不易接受。当他们反感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责任时,学习也就很快会丧失动力。而兴趣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追求,唯其发于本心,才不会产生逆反情绪,所以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作为老师,如果离开兴趣谈责任,无疑是在给学生加重心理负担,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谈责任,才会两相益彰,事半功倍。

三、 讲授还是倾听——教学主体的隐与显

平常,有的教师很善于言辞,他们课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然而教学效果却未必佳。老师滔滔不绝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教师自己讲得越多,那么观察学生反应和考查接受程度的时间就越少,接受的反馈信息就越少,就越不能形成对教学效果的完全控制;其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了一个听众,一个完完全全的被动接受者,被冷落、不受尊重的感觉会让主体的主动性完全丧失,也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讨厌这样的学习。难怪法国的一位教育家说:“二十一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
笔者认为,教师在“闭上嘴”的同时,还应该伸长自己的耳朵,学会倾听。华东师范大学的胡东芳认为:“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他指出倾听有五大作用:一是增加对学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减少你与学生的误会和冲突;三是增加实现你及你的学生各自愿望的机会;四是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五是能加深自己与学生关系。而我认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予了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唯有多听精讲,才能很好地解决主导与主体的矛盾。
为消除学生中的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重新启程,扬帆远航。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其具体做法为:
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一言堂,让学生不用思考直接受老师公布的答案。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以把死的知识塞到学生的脑子里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群言堂。课堂上,教师要大幅度地减少自己讲课的时间,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当然这时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把过去宣讲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启发。一个学生想不出的,就鼓动大家来帮助他,群策群力,以达到“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的效果。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这样,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了。其实,教学行为不能短视,教学总的任务还是教会学生学,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孰轻孰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分得清楚,而且只要安排得当,穿插巧妙,同样不会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我在上《项链》一课时,以“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中心论题,启发学生讨论,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讨论气氛热烈。有的同学认为是路瓦栽夫人自己太爱慕虚荣。我问:“爱慕虚荣就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悲剧吗?”有的同学说:“因为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我又问:“为什么产生悲剧的是路瓦栽夫人而不是别人?”同学们讨论之后认为:“金钱至上的社会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爱慕虚荣,爱慕虚荣的路瓦栽夫人最终又被造就她的社会所毁灭。”整堂课我说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产生的结果却超出了教学预想。
有时候,学生的讨论会超出课堂的教学目标,离题太远,大部分教师这时就会站出来阻止,把这些学生的思维重新扯上“正道”。这样的行为看来是毫无问题的,但这十分的不妥。其一,学生超出平常的思考是极有价值的,它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其二,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切不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一旦学会了思考,就等于学会了学习。
二、 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
在新海中学听过一节公开课,其中有一位教师上《桃花源记》。他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他化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记者,来到古时的桃花源,采访这里的居民,而学生们作为这里的居民接受他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解决了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甚至还教会了学生考证的方法。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不新鲜,关键是他把课堂变成桃花源,并化身为记者,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课一定要在课堂上上?为什么教师一到课堂上就要老气横秋,道貌岸然,讲什么师道尊严?换一换环境,换几副面孔,学生不是更有新鲜感吗?于是我讲《阿Q正传》,课堂就成了未庄,学生和我也就分别成了阿Q、假洋鬼子和赵太爷;讲《林黛玉进贾府》,我就用多媒体投影把学生带进大观园,看尽这里的恩恩怨怨;讲毛主席的诗词,我又成了激情饱满的诗人和伟人;讲《劝学》,我甚至化身为后辈学子,而学生却无一例外地成了大哲学家荀子……实践证明,凡是这样的课,学生无一例外地精神高度集中,教学效果特棒!
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口袋里不妨多准备几副面具:讲诗歌,你可以是满怀激情的诗人,与学生一起指点江山;讲议论文,你可以是一位理智思辩的哲学家,把学生带进辩论场;讲散文,你甚至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引领着学生畅游名山大川;讲小说,干脆就让自己过一把导演瘾,让学生也作一回阿Q,王胡和小D。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手段,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并且多准备几副面孔,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新鲜感有了,兴趣还会少吗?
三、 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
常常有一些学生千方百计地逃避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许多教师对此也并无什么良方,至多是采用一些高压手段去逼迫学生去完成他们本应该完成的任务,比如“不这样就不准回家吃饭”,“不这样就带家长”等等,这也就是常说的“要我学”。怎样才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我觉得逼迫不是个办法。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逼迫只能导致他们更加厌学。相反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采用激励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在处理学生背书这个问题上,以前我总是用班组长检查并上报名单,然后我再抽查的方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近我试着变换了一下方式,专门拿出课来,组织学习小组间的背诵比赛,参赛选手为全体同学,不点名,由同学自行站出来挑战其它组的任何同学,不应战或应战失败的就扣本组分数,并小施奖惩。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就全部调动起来了。一方面学生可以示弱于老师,却不愿示弱于同学;另一方面,那些企图躲懒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群起而攻之,而不得不痛下苦功。于是所有同学都开始争着背书,一些尝到了成功喜悦的学生,甚至不用我提醒,一到要背书的课文就提前背诵,还常常问我:“刘老师,什么时候比赛啊?”
四、 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
常常看电视中的一些益智类节目,我觉得那些机智问答,猜谜语,包括成语接龙等既有趣又能增长知识,表面上看是游戏,其实都应该算是学习,应该说它们是一些最能引发学习兴趣的趣味性学习。游戏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形式,学习又何尝不能作为一种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乐趣还给学习,应该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我在教学中逐渐引入一些趣味小游戏,比如前面提到的机智问答,猜谜语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活跃,有时甚至考起老师来。考试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较以前有较大进步,而且知识面也变宽了。
五、 制造机会,让学生成功,重拾自信。
学生厌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年灰暗的学习经历使之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不是学习的材料。这个心理障碍不排除,他们是不会对学习有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制造一些机会,比如让他们怎样回答一个看似困难其实简单的问题,当众朗读他们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阵热烈的掌声,两句赞扬的话语,几件微不足道的小奖品,就有可能让这些学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可贵的自信。
综上所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如果教学自身仍然墨守成规,不思变革,重复以往的错误,就必将为学生所厌弃。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乐于创新,敢于实践,必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会学。

❸ 在弄初中生研究性课题(中学生为什么会有厌学情绪)时采访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作业多 2、所有的时间都在上课没时间玩 3、放学之后各种辅导 4、感觉父母关心成绩胜过关心自己 5、害怕下一次考试 6、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 ,自己很努力可是不被认可 7、课本的内容太枯燥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8、讨厌早上起那么早 8、没时间看或者父母不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电影、动漫 9、感觉学习没什么用,看不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有什么实际价值 10、班上有很多比自己考的好的同学 11、和同学关系不好,在学校感觉自己很孤单。。。。。。

❹ 中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 我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希望大家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

一般焦虑、厌学的孩子,心里都缺乏安全感,你应先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千万别一开始就和他们谈论学习、父母怎么关心他啊、老师的期望啊之类的,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就是这些关心让他们觉得有压力,从而焦虑。有些孩子,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他们的心理脆弱而敏感,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话语甚至一个眼神就会深深的影响他们。

❺ 高中生厌学现象的研究报告

这个研究报告肯定是要对一定高中生人群进行调查,最好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比如升学压力,不喜欢的课程,老师的教学方式,厌学总是有原因的,所以,把那些主要的原因总结出来,再把相对应的比例以圆形百分比表示出来。最后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希望说出来,基本上就可以了。深圳华亿天诚希望楼主完成好自己的报告。加油!

❻ 求《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写作提纲

网络网很多现成的,你自己去下载看看。不过参考就好,别全部抄袭。

❼ 如何让英语后进生由厌学变为乐学课题研究背景

首先不要给孩子贴上厌学的标签。有些孩子不是厌恶学习,可能只是对学校里的某一个人不太喜欢,导致他不愿意去学校。另外也可能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成就感。抑或仅仅只是孩子一时的情绪原因。
所以对待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事情,一点要先弄清楚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果是第二种原因,那家长可能就需要帮孩子制定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学习计划,帮助慢慢的提高学习成绩,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切忌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❽ 高中生厌学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如果要有较标准的格式,下面这个格式你可以参考一下:一、论文题目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选择“高中生厌学”这一主题有什么目的和意义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高中生厌学”这个主题,目前国内和国外有哪些比较权威的研究或者结论。在这里写出来可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不需要写很多,简洁突出一点。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论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高中生厌学的现象 1、 2、 <二>高中生厌学的原因 1、 2、 3、 <三>避免高中生厌学的可行措施 1、 2、 3、五、论文写作计划安排 比如: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月25日,完成拟题及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9年1月25日——2009年2月28日,完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09年3月1号——2009年3月15号,完成论文二稿; 第四阶段:2009年3月16日——2008年4月1日,完成论文定稿。六、主要参考文献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羽君,殷乐. 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电视新闻栏目——电视栏目形态研究之三[J] .现代传播, 2001(3). [3]《南京零距离》的受众群体和编排特点 [EB/OL] . http://..com/question/43132394.html .2008-01-05.
采纳哦

❾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小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围绕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们最为关注的是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但是,许多教师在学习研究方法过程中发现,只是阅读教育科研方法类的教科书并不能完全解决具体研究中的方法问题。研究经验告诉我们,学习研究方法的最有效的途径其实是广泛阅读别人的研究,从别人的研究中学习和体会研究思路,进而形成自己研究课题的方法选择与设计。本书从数百个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的进程,对其研究思路予以评析,希望能够给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以方法的启迪。 从他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研究方法并无一定之规。一个课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共用;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应用中,都是经过了变通的。本书的所有研究实例都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第一章 研究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含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结构
第二章 课题名称的表述
第一节 课题名称中的概念 第二节 课题名称的结构 第三节 课题名称的确定 第四节 注意事项
第三章 研究现状的评述
第一节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 第二节 实践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内容的界定
第一节 研究内容界定的含义和特点

阅读全文

与厌学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