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联合国召开会议时各国按什么顺序坐
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厅内,每个会员国,不论国家大小都有六个固定席位,尽管有的小国只派一二个代表出席会议。代表们的座次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每年依次轮换。
联合国大会作为联合国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议事和决策机构。大会是一个讨论《宪章》涵盖的各种国际问题的独特多边论坛,在审查、审议、监督以及制订标准和编纂国际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扩展阅读:
大会仅有权就其职权范围内的国际问题向各国提出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但它已经在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社会和法律领域采取行动,对世界各地千百万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2000年通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千年宣言》和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表明,会员国决心实现下述具体目标:在促进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实现和平、安全和裁军;保障人权和促进法治;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加强联合国。
⑵ 求助:05年一整年的国家大事,实事政治。谢谢了
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大大加快。1月,“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7月,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撞击彗星,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复飞;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二、国际油价在波动中一路飙升,8月一度突破70美元关口,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三、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纷纷举行活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呼吁世界警惕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四、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依然没有缓解,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岛、印度新德里、约旦安曼等地先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伤亡。
五、8月,以色列实施单边行动计划,从加沙地带全部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撤离,标志着加沙地带结束了38年的被占领状态,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新党,巴以和平进程在冲突中迈出艰难一步。
六、9月,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有关联合国改革的《成果文件》,启动联合国改革进程。围绕安理会扩大问题,有关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中国希望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七、9月,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发表《共同声明》,朝鲜承诺愿意放弃一切核武器与现有核计划,美国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这是持续了两年多的六方会谈第一次取得实质性重大成果。
八、10月底,由两名少年触电身亡引发的巴黎骚乱波及法国近300个城镇,并蔓延到德国和比利时,造成近2亿欧元的损失,西欧长期奉行的移民政策受到质疑。
九、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加剧,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5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亚洲一些国家的强烈抗议,加剧了日本与中国、韩国的“政冷”困局。
十、“卡特里娜”飓风、南亚大地震、禽流感等灾害频发,给相关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共同危机。
⑶ 联合国大会的每个会员国在大会的代表人数不得超过几人
联合国大会的每个会员国在大会的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大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1人,由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当然的副主席,其余副主席席位按地区分配原则选出,即非洲6席、亚洲5席、东欧1席、拉美3席、西欧及其他国家2席。大会主席所属地区的副主席名额减少1个。
大会主席由上述5个地区轮流推选本地区代表并经大会选举担任。大会主席虽有大会领袖之名,实际上其执掌仅以主持议事进行为主;秘书长才是实际上联合国组织的核心人物,透过协调各国意见、组织具体工作以落实大会决议等事务,可以在国际间发挥重大的影响力。
(3)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扩展阅读:
联合国大会作为联合国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议事和决策机构。大会是一个讨论《宪章》涵盖的各种国际问题的独特多边论坛,在审查、审议、监督以及制订标准和编纂国际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会仅有权就其职权范围内的国际问题向各国提出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但它已经在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社会和法律领域采取行动,对世界各地千百万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2000年通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千年宣言》和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表明,会员国决心实现下述具体目标:在促进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实现和平、安全和裁军;保障人权和促进法治;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加强联合国。
⑷ 近五年来国际上的重大事件
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变动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
七、安倍晋三执政后迅速访华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九、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2007年国际新闻
1.原油价格震荡冲高 能源安全日显重要
2.全球变暖威胁人类 巴厘大会共商对策 气候变暖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许多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与会。这次大会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着重讨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15日,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是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欧盟首脑会议、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等众多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
3.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领导人 贝娜齐尔·布托遇刺身亡
4.“嫦娥一号”成功奔月 太空探索再掀热潮 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1月26日,中国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首幅月球图像。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成功发射探月卫星。今年,全球太空探索热潮再度升温。美国“奋进”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发现”号航天飞机先后升空。8月14日,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女士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通过视频开设了第一堂“太空教室”课。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卫星升空。俄罗斯、德国、印度、韩国等也提出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人类探月成为太空探索新亮点。
5.美国调整中东政策 巴以和谈艰难重启
6.朝核会谈取得突破 半岛局势明显缓和
7.情报否认伊研核武 美国政府坚持施压
8.次贷危机波及世界 全球影响余波未止 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浮出水面。8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并波及其他金融市场。一些涉足次贷或相关业务的银行、基金遭受巨额损失。受次贷危机冲击,世界各地区主要股市,以及与次贷相关的债券市场出现较强震动。
9.俄强力振大国声威 与西方摩擦趋加剧
2008年国际十大新闻
1.油价大起大落牵动全球神经
2.缅甸遭风暴袭击损失惨重
3.泰国政局持续剧烈动荡
4.朝核问题一波三折
5.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6.俄格冲突加深俄与美欧对立
7.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
8.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界总统
9.印度孟买遭受恐怖袭击
10.以军空袭重挫巴以和平进程
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
一、国际社会联手打击海盗活动
二、奥巴马入主白宫施外交新政
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遇波折
四、美俄卫星相撞引发太空安全担忧
五、中美关系新定位战略内涵丰富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国开展疫苗接种
七、日民主党大选获胜取代自民党执政
八、世界经济从危机开始走向复苏
九、《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十、哥本哈根会议艰难达成协议
2010年国际新闻
1.阿联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启用,同时改名为“哈利法塔”。该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建筑物
2.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公里处,震源深度约10公里,造成我国8名维和官兵遇难,10人失踪,至少造成22.26万人遇难、32万人受伤、869人失踪。
3.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8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37-800型客机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起飞后不久坠入地中海,机上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4.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公里,至少造成452人死亡、96人失踪。
5.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机上96人全部遇难
6.2010南非世界杯开幕。本届世界杯在南非的十个城市举行,是首次在非洲举行的世界杯。西班牙队夺得冠军。
7.澳大利亚执政党工党举行党内选举,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当选党首,取代现总理陆克文成为澳首位女总理,随后吉拉德在议会大厦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新总理
8.香港一旅游团客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劫持,造成8名香港游客死亡、7人受伤
9.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发生严重踩踏事件,造成353人死亡,393人受伤
希望你能采纳
⑸ 联合国大会每年开会时,每个会员国座次由什么决定
联合国召开会议时各国按什么顺序坐?
写回答有奖励 共2个回答
团长是zz
2020-11-09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关注
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厅内,每个会员国,不论国家大小都有六个固定席位,尽管有的小国只派一二个代表出席会议。代表们的座次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每年依次轮换。
联合国大会作为联合国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议事和决策机构。大会是一个讨论《宪章》涵盖的各种国际问题的独特多边论坛,在审查、审议、监督以及制订标准和编纂国际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扩展阅读:
大会仅有权就其职权范围内的国际问题向各国提出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但它已经在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社会和法律领域采取行动,对世界各地千百万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2000年通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千年宣言》和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表明,会员国决心实现下述具体目标:在促进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实现和平、安全和裁军;保障人权和促进法治;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加强联合国。
⑹ 2005年国际十大新闻是什么
http://info.cndsi.com/html/20051231/4287085328.html
⑺ 结合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原则发展的历史,论述其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张维娟
【摘要】: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上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近代曾经形成过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但是《联合国宪章》制定以后,随着对战争合法性的否定和对非法使用武力的禁止,“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已被国际法所否定和摒弃。由于干涉的结果实际上是剥夺被干涉国对其内外事务的控制权,因而在性质上是对被干涉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侵犯和破坏。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已经成为一项国际习惯,人道主义干涉从未成为国际法所确立一致的概念,它近年来在西方获得较大的支持,但更多的是一种道义上的承认,在现代国际法上找不到法律依据,无法构成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合法例外。近期西方提出的“保护的责任”,其实质还是人道主义干涉,它与《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所确认的“保护的责任”有实质不同,对此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本文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正文分四部分。 引言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人权保护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结合国际关系演变和国际法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人道主义干涉对国际法发展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探讨近期出现的“保护的责任”内容,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构建安定有序的国际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是对人道主义干涉的概述,第一节介绍人道主义、干涉和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特征及其争议;第二节介绍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演变和实践争议,通过总结中西方对人道主义干涉合法性的各自观点,归纳出争议焦点就在于对使用武力手段干涉即对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理解; 第二章介绍了人类社会禁止使用武力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背景。第一节首先回顾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形成确立过程;第二节论述其国际习惯法地位和国际强行法性质;最后指出人道主义干涉理对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冲击和挑战;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在前两章基础上详细论述人道主义干涉不是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例外。第一节阐述依据《联合国宪章》人道主义干涉不属于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两个例外(即《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自卫权和依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第42条采取的军事执行行动);第二节从对《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的条约解释角度看人道主义干涉既不符合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也尚未形成国际习惯,故其不构成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新的合法例外,并未获得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 第四章涉及近年来西方提出的解决人道主义干涉分歧的“保护的责任”,探讨其内容和影响。第一节介绍“保护的责任”的提出背景及过程;第二部分介绍并评析其有关军事干预的内容;第三节通过比较《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与委员会报告在“保护的责任”军事干预内容上的实质不同,阐述《会议成果》是对“保护的责任”的规范和发展,体现国际社会对“保护的责任"的态度,并进而探讨中国对“保护的责任”该如何应对。 结论在前四章基础上对全文观点加以总结,简要介绍中国的立场,提出人道主义干涉分歧的解决还是要依靠联合国自身,只有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国家才有可能合法使用武力,而不至于在一国“不能够”或“不愿意”的缺位情况下,对严重违反人权的行为束手无策。
【关键词】:人道主义干涉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保护的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⑻ 2005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世界原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5年上半年,世界原油价格在经历了去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一直在每桶50美元上下浮动;6月27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60美元;7月29日,纽约市场期货价格在亚洲交易时段创每桶70美元的历史纪录。此后,虽然油价逐渐回落,但年底纽约市场期货价格仍在60美元上下波动。
二、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
2005年初,禽流感疫情开始在亚洲肆虐,殃及包括越南、印尼、泰国和中国在内的十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此后,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英国、哥伦比亚及土耳其等国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亚洲一些国家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一些患者死亡。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一些地区机构分别召开专门会议研讨对策,一致同意加强合作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特别是防止病毒变异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三、联合国改革举步艰难
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向联大提交了联合国改革报告。6月7日,中国发表《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联合国各领域改革的看法和立场。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联盟”和由巴基斯坦、意大利、韩国等国结成的“团结谋共识”运动以及美国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安理会扩大方案。“四国联盟”提出的要求增加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草案未能获得足够支持。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未能就安理会扩大达成共识,“增常”草案因未付诸表决而成为废案。
四、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盛大庆典,50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同一天,第59届联大举行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会议。中国、韩国等许多亚太地区国家也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五、法、荷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以54.87%的反对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两天后,该条约又在荷兰全民公决中遭否决,致使欧盟宪法批准进程严重受阻。英国、葡萄牙、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等国相继表示推迟批准《条约》进程。6月16日,欧盟首脑会议一致决定推迟批准《条约》的最后期限。
六、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7月7日,英国首都伦敦地铁和公交汽车相继发生多起爆炸,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21日,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再次发生多起爆炸和未遂爆炸。此后,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印度首都新德里、约旦首都安曼等地先后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全球范围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严重破坏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七、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进展
7月26日,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开始举行,经过两个阶段的艰苦谈判,与会各方9月19日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六方在声明中同意,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的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六方共识。11月,第五轮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最终达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主席声明》。各方在声明中重申将根据已确定的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
八、以色列单方面撤离加沙
8月15日,以色列政府不顾国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正式启动酝酿近两年的单边行动计划;在此后一个月内,成功完成从加沙地带21个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从而结束了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另外,以色列还撤离了约旦河西岸北部4个相对孤立的定居点。有关各方呼吁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
九、世界自然灾害频仍
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造成1200多人丧生,成为1928年以来对美国影响最严重的飓风。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造成巴基斯坦7.3万人死亡,近13万人受伤,280万人无家可归。据世界气象组织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世界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
十、法国发生严重骚乱
10月27日,巴黎北郊的克利希苏布瓦的3名男孩为逃避警察追捕跑入变电站,两个男孩遭电击当场丧命,从而引发法国持续十余日、波及数百个城镇的骚乱。11月8日,法国被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据法国警方统计,骚乱期间,各地有9000多辆汽车被毁,数十栋建筑遭到破坏。
⑼ 求一份中文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发言稿 时长五分钟 议题:反恐怖袭击 国家:新加坡 大神求助啊 !!
60/288. 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
大会,
依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重申大会按照《宪章》应该发挥的作用,包括在与国际和平与安全有关的问题上的作用,
再次强烈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无论其为何人所为,在何处发生,为何目的而为,因为它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重申1994 年 12 月 9 日大会第 49/60 号决议附件所载的《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1996 年 12 月 17 日大会第 51/210 号决议附件所载的《补充 1994 年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的宣言》和《2005 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
特别是成果文件中有关恐怖主义的一节,
回顾大会关于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的所有决议,包括 1991 年 12 月 9 日第 46/51 号决议,安全理事会关于恐怖行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的各项决议,以及大会关于在反恐的同时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各项有关决议,
又回顾世界领导人在《2005 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中再次表示决心支持作出一切努力,维护所有国家的主权平等,尊重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在国际关系中不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坚持以和平手段并按照正义和国际法原则解决争端,尊重仍处于殖民统治或外国占领下的人民的自决权利,不干涉各国的内政,尊重人权和各项基本自由,尊重所有人的平等权利,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开展国际合作以解决经济、社会、文化或人道主义方面的国际问题,诚意履行根据《宪章》承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