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科院科研成果

中科院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05-26 07:26:34

㈠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电子所在微波成像雷达及其应用技术、微波器件与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微传感技术与系统等领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电子所获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24项分别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电子与信息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79年创刊,原名《电子科学学刊》,2001年更名。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电子与信息学报》被《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EI Compendex和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雷达学报》(季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于2012年共同主办的雷达领域的学术类科技期刊。

㈡ 中国科学院和北大,谁的科研成果更多

明显中科院。中来科院是自一个大的名头,其下属独立科研机构太多了,中科院规模比北大大太多了。比如我以前上学的中科院地环所,是个小所,研究生一百多,老师几十人,两个中科院院士。大气所什么的,那就更大,人才更多,资源更多。
如果中科院算中石油,北大能算延长石油就不错了。

㈢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09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369项。当年新立项目课题164项,包括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1项、面上和青年基金25项;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另外还有院地合作等其它项目。年度到款3.2亿元。2009年,计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1项。其中,863计划重大成果“曙光5000A”系统峰值运算速度达到233.5万亿次,Linpack值为180.6万亿次,在2008年11月发布的第32届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10,是当时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在2009年4月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受到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62篇,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报告384篇;被SCI收录85篇,被CPCI收录212篇,被EI收录466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210篇;申请专利142项,授权专利152项。
2010年,计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50项。其中,973项目重大成果“延长摩尔定律的微处理芯片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并研制出万亿次原型芯片TGAP、16核可扩展性验证芯片Godson-T。项目组在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部分科研人员还应邀在ISCA会议上做特邀报告,部分成果被国际同行引用。2010年曙光6000在2010年5月31日发布的第35届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龙芯3B芯片流片成功等。计算所部署的其它科研方向也取得了新进展。2010年全所共发表论文591篇,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378篇。第四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优秀论文奖和优秀著作奖共评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十篇,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十八篇;优秀著作奖二等奖一部。
2011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495项。当年新立项目课题247项,包括科技部“863”项目2项、“973”项目8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1项;工信部重大专项21项;发改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1项、对外交流与合作2项、面上和青年基金42项;网安中心项目15项;北京市项目11项;中国科学院项目22项;横向项目76项。年度到款额达4.5亿元。2011年,计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45项。申请中国专利115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申请国际PCT3件;获得中国授权专利158件,其中发明专利157件,实用新型1件;获得国外授权专利6件。
2013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627项(包括新增项目239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8项(新增7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参与25项(新增8项);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课题23项(新增13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4项(新增9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58项(新增1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3项),青年基金72项(新增28项);主持或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3项(新增3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地合作项目13项;承担横向项目155项(新增68项)。年度科研经费到款超过2.7亿元。2013年,计算所共发表论文390篇,其中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35篇。
2014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650项(包括新增项目203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2项(新增3项);主持国家“973”项目3项(新增1项),参与课题26项(新增5项);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课题31项(新增1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4项(新增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项(新增4项)、面上项目64项(新增1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新增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青年基金77项(新增11项);主持或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2项、院重点部署项目5项(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5项(新增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国际合作项目5项(新增2项)、院地合作项目11项;承担横向项目171项(新增53项)。2014年,计算所申请发明专利214项,获得新授权发明专利68项,授权专利总数达1095项。2014年计算所发表代表性论文94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刊物,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宗旨是报道中国计算机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计算机类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一直被评为中国计算机类核心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办指定的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刊登内容覆盖述评、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及其他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应用成果。 《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领域代表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报道代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计算机学报》始创于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中文编辑形式与读者见面,同时以英文摘要形式向国际各大检索系统提供基本内容介绍。
刊登的内容覆盖计算机领域的各个学科,以论文、技术报告、短文、研究简报、综论等形式报道以下方面的科研成果: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以及新技术应用等。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 1986年创刊,双月刊,ISSN 1000-9000。 主编是李国杰院士,编委会由85位国际权威专家组成,其中外籍编委占60%。
栏目的设置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国际研究热点和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避免综合性期刊论文内容分散,该刊每期设有专题栏目将相关领域的文章集中发表。
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大专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2005年起JCST由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代理国际出版发行。中国境内由报刊发行局总发行,邮发代号2-578。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创刊于1989年,是中国CAD & CG领域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该刊以快速传播CAD与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为目的,刊登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报导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及时反映该领域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
刊登的内容包括综述、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图形算法与技术、CAD/CAT/CAM/CG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动画、图像与图形的融合、用户界面与多媒体技术、科学计算与信息可视化、VLSI设计与测试及电子设计自动化、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与协同工作等。

㈣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中国国内奖共300多项,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发明奖8项。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请专利180项,获得专利授权70项。同时,物理所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专利技术“载波相位自稳定的中红外飞秒激光脉冲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0810222628.0)无形资产出资成立“盐城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推进飞秒激光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部分专利技术如“新一代固态全色激光显示”已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有部分专利技术已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进入产业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锂离子电池专利为核心技术的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控股、参股公司9个,其中以知识产权入股的5个。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的省、市地区有北京、天津、新疆、江苏、浙江等。 《中国物理B》(原名中国物理学),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检索系统收录。
《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出版的物理学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致力于传播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最新进展,促进物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沟通科研与产业,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评定的优秀期刊称号;多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经费资助;并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收录《物理》的中国国外核心数据库有: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能源科学与技术(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优秀科研工作和成果;并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45,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㈤ 考中科院对本科时是否有科研成果看得很重吗

1。有总比没有强
2。对于保送生相对比较重要
3。对于考研,如果因为科研影响了成绩,什么都别谈了
4。你认为本科生能做出多大成果?

㈥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谁的科研成果更多

不用参考资料就可以回答: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更多,想具体可以去查资料但我觉内得比较不合理,北大是教容育的地方,中科院是科研的地方-----------------------------------------------中国科学院有六个学部,12个分院、104家直属研究机构、4个国家实验室、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12个野外观测台站,2所高等学校、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

㈦ 中科院每天都在研究什么为什么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成果出现呢

导师曾经是中科院软件所的,我也来回答一下,减轻一下我的罪恶感。 现在本科快毕业,本科毕业论文每章节都是已发表的论文。如果按照学校的标准,我的成果够硕士毕业绰绰有余了。 但是我想说我实际上很水,我并不觉得我所做的工作有多少意义。我总是需要申请项目,总是需要做研究,总是需要写报告,我感觉很讨厌但又不得不做。我的论文虽然是自己写的,但是导师会修改,导师的修改只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更加像一篇论文,而非内容上有什么重大突破。论文之所以可以在较高级别的刊物上发布,是因为导师和他们很熟,因为他是这圈子里的人。身上挂了很多东西,有项目有论文有著作权,还有申请中的专利,但是我觉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我整天无所事事吗?当然不是,我几乎是12*7地在工作,看论文看书,思考问题,处理好每个细节。标准的好学生,也没做坑蒙拐骗的事情。我不笨,也不想混日子,但是我想说这样其实很累。因为你总会因为人情事故而烦恼,总需要去明白诸多的规则和道理,总是扛着巨大压力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否定。 终于快毕业,研究生阶段毅然选了一个并不那么出色的导师,决心接下来只做应用,不再纠结计算机理论。 求折叠。 ------------------------------------------------------------------------------------------------------ 今天上来看了一下,居然莫名的多了这么多赞成,顿时非常汗颜。。。。写这个的时候大部分出于个人低潮期的发泄,居然得了这么多票,颇有劣币驱逐良币之感,也反应了大家对中国科研界一些东西的不满,包括得票数最高的那个答案,也有部分原因。这样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加深误会。这里重新补充一些答案相关的内容。 陈浩的答案提醒了我一点,就是大家可能对中科院的定位有偏差。中科院这样由政府提供支持的科研机构,其目的并不在于出一些你看得到的成果。注意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你能看到的那些成果往往都是公司支持的科研机构研究出来的,因为首先他们的成果本身商业性质就比较浓,偏实用,你能看见,其次公司本身也会对自己的创新性成果进行比较多的宣传。要知道研究所里的东西大部分人是看不见的,外人无法理解,甚至内行人都未必懂,但他们确确实实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理论上的研究走到实践,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也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且在最后产生你能看得见的实体时,你很可能完全不会感受到当初那个理论的存在。 看了上面提到的,突然想到,如果你看到中科院出了什么很实用的成果,反而不是件好事。如果中科院的一个成果很快被你看见了,很可能是这样一个逻辑。第一步,政府觉得我需要一样东西,别的国家有,我们没有;第二步,开始提出一个方向,然后包括中科院在内的众多研究所开始研究;第三步,成果很快出来了,然后宣传一把,接着利用政府的力量进行大力推动,扶植一个新的企业,出产品,推市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在这里也不想评价这样的模式好或者不好。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个过程很多时候都太快了,所以导致这些东西反而成了次品。 需要对之前答案进行说明的一点,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在混日子,也有很多扎实的研究工作者。在国内评估教师的好坏,无非就是发多少论文,拉多少项目。有的人踏踏实实,有的人浮于表面,都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这个问题下面也能看到不同的声音。对于这一点,我想那些在国内和国外研究机构都呆过的人,会有更深的见解和想法

㈧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区别

1、中国科学院秉承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变革,结合国立科研机构的特点,于版2002年设立了权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3年首次颁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院属单位在近五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个人或集体,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总数不超过10个,其中每个获奖集体的突出贡献者不超过3人。获奖者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签署奖励证书并颁发奖章或奖杯。
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一项覆盖面广泛的科学技术奖。从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性质来讲,包括了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技术基础和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或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等

㈨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10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项目314项(包括新增项目94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3项(新增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21项(新增7项),主持(或承担)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5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9项、面上项目99项(新增3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8项(新增1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2项,主持(或承担)重要方向项目27项(新增7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6项(新增8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9项(新增15项),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13项(新增4项)。发表论文408篇,其中SCI论文217篇,有136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在9.0以上的8篇,5.0以上的35篇,2.0以上的148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16项。
2011年,植物所争取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共计78项。其中,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科技基础工作专项1项,973课题1项,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面上项目44项、青年科学基金1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创新研究群体延续资助1项;中科院项目百人1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2项,先导性专项课题4项。2011年植物所到位经费2.12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62亿元。发表论文366篇,其中SCI论文231篇,有152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在9.0以上的11篇,5.0以上的32篇,2.0以上的154篇;出版专著17部;授权专利22项。
2012年,植物所在研项目(课题)共320项(新增160项)。其中包括,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课题15项(新增1项),863课题1项(新增1项),国家科技条件平台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新增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新增1项)、重点项目7项(新增2项)、面上项目122项(新增44项)、青年项目45项(新增1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3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19项(新增8项);院地合作项目4项,其它横向项目32项(新增15项)。到位经费1.95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58亿元。发表论文416篇,其中SCI论文280篇,有184篇发表在学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响因子9.0以上的7篇,5.0以上的45篇,3.0以上的118篇;出版专著10部;授权专利48项。
2013年,植物所在研项目(课题)共471项(新增220项)。其中,承担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课题19项(新增5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123项(新增44项)、青年项目45项(新增1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新增1项)、重大项目1项、创新群体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新增1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23项(新增12项);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4项),其它横向项目116项(新增96项)。2013年,植物所到位经费2.38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87亿元。发表论文457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28篇,有285篇发表在领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8.0以上的20篇,5.0以上的58篇,3.0以上的150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56项。
2014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项目377项(包括新增项目213项)。其中,承担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增1项)、课题18项(新增5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新增4项)、面上项目128项(新增46项)、青年项目62项(新增3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1项)、优秀青年基金3项(新增2项)、特殊学科点建设项目1项(新增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创新群体1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新增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1项、其他基金项目12项(新增5项);承担其他部委项目10项(新增4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主持院STS项目1项(新增1项);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4项(新增2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18项(新增8项);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4项),其它横向项目116项(新增96项)。2014年,植物所到位经费2.56亿元,实际留所经费1.88亿元。发表论文562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65篇,有230篇发表在领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8.0以上的15篇,5.0-8.0的22篇,3.0以上的135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4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共同主办的植物学综合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2012年SCI影响因子为3.75,排在国际植物生物学非综述类期刊的第12名,位居国际该领域期刊的前11%,在所有 SCI收录的151种中国科技期刊中位于第7名。JIPB被SCI,BA和PubMed等67个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拥有14,300余家订阅机构,订户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全文下载量接近20万次。
2013年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全国百强科技期刊”;2012年获中国科协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 二等奖,被CNKI等三个机构授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06年—2011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A类资助;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2001—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 2009年获 “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称号;2006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3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植物分类学报》是中国生物学科历史最悠久的核心期刊,代表了中国植物分类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
2003年被世界著名检索机构ISI数据库收录,入编其产品SCIE和CC/AB&ES。2008年原拉丁刊名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改为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自2009年始改为英文刊,并与国际出版机构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采用ScholarOne的Manuscript Central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自2010年至2013年的影响因子分别 为0.880、1.295、1.596、1.851。2012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是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反映植物生态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全英文期刊,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
以发表符合当前国际生态学研究前沿的原始创新性论文为主,同时发表有新观点的代表国际植物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动态的综述。
被SCI、BA等17个国际知名数据库所收录,2013年JCR最新发布的JPE影响因子为1.355,在SCI收录的195种植物学期刊中位列第93位;在SCI收录的136种生态学期刊中位列第89位;在中国大陆被SCI收录的151种期刊中位列第30位。
2012年获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三等奖。 《植物生态学报》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生态学期刊。月刊,大16开本(A4幅),全铜版纸印刷。刊登内容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地理学、土壤学及气象学等多个学科,主要发表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性原始研究论文,包括以植物与环境关系为内核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发表有新观点的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综述文章、新的方法与技术、植物生态学相关基础资料,并设有论坛栏目,对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科技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被BIOSIS、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Ecological Abstracts、Advances in Ecology、AGRIS International、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几十种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生物多样性》 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展水平的、中国国内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 《植物学报》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
反映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刊登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包括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
是全国优秀中文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中国国内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网络资源系统(网络版)、CSCD、CSTPCD、CNKI和CAJCED;中国之外数据库包括::《英联邦农业文摘》(CABABSTRACTS)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情报系统《国际农业引文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1年)和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年)。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示范项目。2012年,本刊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生命世界》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高等教育出版主办,传递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信息,普及与生命相关的科学知识,报道与生命相关的科学事件。主要栏目有封面故事、生命科学、生命自然、生命健康。

㈩ 中科院2016年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如何

中国科学院2016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3831.43亿元。

“地方与企业的科技需求非常旺盛,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合作邀请。”赵千钧说,“这激励我们更要做好科研,提供更多科技供给。”

阅读全文

与中科院科研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