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学术荣誉证书

学术荣誉证书

发布时间:2021-05-26 03:12:39

⑴ 荣誉证书翻译

Student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organized by the Academic Salon forefro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ctivities in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pecial grant "academic star" the honorary title of a form of encouragement.

⑵ 澳大利亚学校认可什么奖项,荣誉证书

地区级别的奖项或证书,学校的重大奖项,如体育赛事、学术、发明创新

⑶ 教师荣誉证书和奖励有什么区别

虽然都是奖赏,但是荣誉证书是一种无形资产吧,可以算是就是你看着只是一个证书而已,而奖励是物质上面的

⑷ 学校上职称要用有荣誉证书的论文,最好是国家或是省级的,在哪里能办到

自己写完然后给省级或国家级报刊杂志投稿,如果你写的好可以赚到稿费,写的不好报刊的主编向你要钱,论篇收费大概500左右吧。

⑸ 求翻译 演讲嘉宾荣誉证书 全文

thanks for your presence at Peking University Forumand giving us an excellent academic lecture named .....you'v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its success.
Hereby honoured!

⑹ 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属什么级别

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属国家级证书,教育部门承认。

1、中国教育学会版(The Chinese Society of Ecation,缩写为CSE)成立于1979年4月权12日,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由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中国教育学会是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以其获奖证书在教师评职等活动中不予以承认。

3、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今年发布的《关于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认证范围的公告》,越来越多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颁发的文凭证书将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证。

⑺ 论文的出版时间和荣誉证书时间一定一致吗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
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
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⑻ 论文获奖荣誉证书内容上写刊发的日期比落款的日期迟是怎么回事

那就说明这个荣誉证书是野鸡单位弄出来骗人的,毫无意义。

⑼ 龚元石的主要学术论文与获奖

1.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89. 黄淮海平原盐渍化土壤在有限水源下小麦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见: 国际盐渍土动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9.10.4-10. 中国, 南京. 274-284.
2. Gong Y. S., Lu J. W., van der Ploeg. 1990. An optimum irrigation scheme for wheat grown on the salt-affected soils of the Huang-Huai-Hai River Plain in China. Trans of 14th ICSS, Vol VI, 137-142.
3.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90. 土壤水调节和利用潜力的研究. 见: 七o五国家科技攻关第57页, 农业节水的研究, 397-465.
4. 陆锦文,张和平,吴海洋,龚元石等. 1991. 土壤水分动态预报. 见: 石元春等著, 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61~99.
5. 龚元石,陆锦文,B.Huwe等. 1993.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估算.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增刊),82-91.
6. 张福锁,张爱民,龚元石等. 1992. 《德汉农业词典》.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7. Gong Y. S. and Li B. G., 1993.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in North China Pla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Section I, Beijing, PR China.
8. 龚元石,李保国. 1993. 华北平原农田灌溉需水量的估算及其评价,持续农业的资源综合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第一部分, 北京, 中国.
9. Gong Yuanshi. 1993. 《Abschaetzung des Bewaesserungsbarfs fuer landwirtschaftliche. Nutzflaechen in der Huabei-Ebene der VR China》. ISSN 0942-0754,Heft 8.
10. 由振国,张福锁,龚元石等. 1994. 《汉德农业词汇》. 科学出版社.
11. 龚元石,李保国,陆锦文. 1994.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量的计算方法. 见: 李韵珠等著, 土壤水和养分的有效利用,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72-82.
12. 龚元石,Huwe B., Allison, B. 1994. 华北平原作物灌溉需水量与土壤最大有效水量关系的研究. 同上, 28-36.
13.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 1995. 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14. 张福锁,龚元石,李晓林主编. 1995.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三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
15. 龚元石. 1995. 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1),61-67.
16. 龚元石. 1995. Penman-Monteith公式与FAO-PPP-17Penman修正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较.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1),68-75.
17. 龚元石,李保国. 1995.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估算土壤渗漏量. 水科学进展. 6(1),16-21.
18. 龚元石,廖超子. 1995.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新技术-时域反射仪. 见: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 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48-55.
19. 龚元石,李保国. 1995. 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战略. 见: 同上. 1-6.
20. 龚元石,李子忠. 1995. 土壤水分管理原理与农田水分利用率. 同上. 41-47.
21. 龚元石. 1995.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研究现状与展望. 见: 张福锁,龚元石,李晓林主编,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三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1-16.
22. 龚元石. 1995.联邦德国农业与环境特殊研究项目183研究思路和进展. 同上, 142-158.
23. 龚元石,李保国.1996. 蒸散量变化的随机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1),101-107.
24. 龚元石,李保国. 1996. 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根系吸水函数及蒸散公式的敏感性. 水土保持研究, 3(3),1-7.
25. 龚元石,陆锦文. 1996. 应用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分转化特征. 第六次全国水文会议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4-199.
26. 龚元石,李春友,李子忠. 1997. 农田土壤水分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3),53~58.
27. 龚元石,李子忠,廖超子,李春友. 1997.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农田土壤水分. 水科学进展, 8(4),329-334.
28. 龚元石. 1997. 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灌溉排水, 16(1),40~41.
29. 龚元石,李子忠,李春友. 1997.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来估算农田蒸散量. 应用气象学报. 9(1), 72-78.
30. 龚元石,李子忠. 1997. TDR探针两种埋设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测定及其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13(2): 242-244.
31. 龚元石. 1997.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见: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50-52.
32. 李春友,龚元石,陆光明. 1997. 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过程耦合机理模型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26-32.
33. 李子忠,龚元石. 1997. 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规律及节水调控机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111-115.
34. 罗文邃,龚元石. 1997.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165-168.
35. 龚元石,李子忠,李春友. 1998.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3(5):61-67.
36. 龚元石,李子忠,杨晓路. 1998.时域反射法测定粮食含水量的标定研究. 见: 李玉忠主编,第七届全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72-175.
37. 龚元石,廖超子,李保国. 1998. 农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分形特征研究. 土壤学报, 35(1):10-15.
38. 龚元石,曹巧红,黄满湘. 1999. 土壤容重和温度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 土壤学报, 36(2):145-155.
39. 龚元石,曹巧红. 1999. 土壤因子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含水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1999.10.南京, 162-163.
40. 龚元石. 2000. 中国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见: 张凤荣等编著,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158-173.
41. 李保国,龚元石,左强等著. 2000. 农田土壤水的动态模型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42. 侯振安,李品芳,龚元石.2000.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草业学报,9(4):68-73
43. 李子忠,龚元石.2000.农田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空间变异分析与确定合理取样数目的方法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5(5):59-66.
44. Gong Yuanshi. 2000.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soil in China. US/China Conference on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Sept. 25-26,2000.
45. 李品芳,侯振安,龚元石.2001.NaCl胁迫下苜蓿和羊草苗期生长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7(2):211-217.
46. 李子忠,龚元石.2001.不同采样尺度的田间土壤水分和混合电导率空间变异性及其套合结构模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7(3):255-261.
47. 曹巧红,龚元石.2001.土壤电导率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学报.38(4):483-490.
48. 齐述华,李子忠,龚元石.2002.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三种蔬菜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1):71-76.
49. Gong Yuanshi and Cao Qiaohong.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for soil water measurement including effects of bulk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17th WCSS commission I-04, 2002.
51. 曹巧红,龚元石.2003.降水影响冬小麦灌溉农田水分渗漏和氮淋失模拟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1): 37-42.
52. 曹巧红,龚元石.2003.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冬小麦农田水分氮素运移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9(2):139-145.
53. 马军花,任理,龚元石,Karl Stahr。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动态的数值模拟。水利学报,2004,3:103-110。
54. 于红梅,龚元石,李子忠,张小兰。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302-305。
55. 白玉华,陈阜,龚元石。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72-75。
56. 赵爱琴,李子忠,龚元石。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田间降解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2),74-78。
57. Yuanshi Gong, Qiaohong Cao and Zongjia Sun. 2003. The effects of bulk density, clay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soil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using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7, 3601-3614.
58. Ulrich Dieter Mack, Karl-Heinz Feger, Yuanshi Gong, and Karl Stahr.2005. Soil water balance and nitrate leaching in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double-cropp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168, 454-460.
59. Tusheng Ren, Zhaoqiang Ju,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5. Comparing Heat-Pulse and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Soil Water Contents from Thermo-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Probes. Vadose Zone Journal. 4:1080-1086.
60. Hong-mei Yu, Zi-zhong Li, Yuan-shi Gong, Ulrich Mack, Karl-Heinz Feger, and Karl Stahr. 2006. Water drainage and nitrate leaching under traditional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of vegetabl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169, 47-51.
61. Jianying Gao, Tusheng Ren, and Yuanshi Gong. 2006. Correcting Wall Flow Effect Improves 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Water Flux in Saturated Soils.Soil Sci. Soc. Am. J. 70:711-717.
62. Sen Lu, 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7. An Improved Model for Predicting Soil Thermal Conctivity from Water Content at Room Temperature. Soil Sci. Soc. Am. J. 71:8-14.
63. 于红梅, 李子忠, 龚元石. 2007. 传统和优化水氮管理对蔬菜地土壤氮素损失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3(2):54-59.
64. Lu Sen, 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8.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that describ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s from saturation to oven dryness. Soil Sci. Soc. Am. J. 72(6):1542-1546.
65. Chen H., Bai Y.H., Wang Q.J., Chen F., Gao H.W., J.N.Tullberg, J.R.Murray, Li H.W., Gong Y.S. 2008. Traffic and tillage effects in wheat pro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I. Crop yield and SOM.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6:645-651.
66. Bai Y.H., Chen F., Li H.W., Chen H., He J., Wang Q.J., J.N.Tullberg, Gong Y.S. 2008. Traffic and tillage effects in wheat pro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I.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6:652-658.
67. S. Lu, T.S. Ren, Y.S. Gong, R. Horton. 2008.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that Describ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s from Saturation to Oven Dryness. Soil Sci. Soc. Am. J. 72(6):15421546.
68. Bai Y.H., He J., Li H.W., Wang Q.J., Chen H., Kuhn N.J., Hikel H., Chen F. Gong Y.S. 2009. Soil Structure and Crop Performance after 10 Years of Controlled Traffic and Traditonal Tillage Cropping in the Dryland Loess Plateau in China. Soil Sci. 174(2):113-119.
69. Xinrui Lu,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200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Dispersion in Saturated Soils with One Dimensional Water Flow. Soil Sci. Soc. Am. J. 73(6):1912-1920.
70. H.Q. Chen, R.X. Hou, Y.S.Gong. H.W.Li. M.S. Fan, Y.K. Kuzyakov. 2009. Effects of 11 year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in wheat monoculture i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oil & Tillage Research. 106:85-94.
71. H. Wang, Z.Z. Li., Y.S. Gong, Z.Y. Wang and D. Huang. 2009. Single Irrigation Can Achieve Relatively High Proc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iberian Wildrye Grass in the Semiarid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Agronomy Journal. 101(4):996-1002.
72. 郑茹梅, 李子忠, 龚元石. 2009. 运用时域传输技术测定不同类型土壤的含水率. 农业工程学报. 25(8):8-13.
73. H. Wang, Z.Z. Li, Y.S. Gong, W.H. Zhang. 2010. Forage mass and water use response to irrigation time in North China. Agronomy Journal. 102:926-933.
74. Rumei Zheng, Zizhong Li, Yuanshi Gong. 2011. A Coated Helical Transmission Line Time Domain Transmission Sensor for Measuring Water Content in Saline Soils. Soil Sci. Soc. Am. J. 75(2) 1.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7-03-03农业节水的研究获水利部科技教育司荣誉证书(1991.2)。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优秀教师(1995,1996)
3.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1996)
4.第三届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997.1)。
5.北京土壤学会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1997.5)。
6.灌溉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机理,农业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9.11)。
7.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2000)
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0)。
9.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3)。
10. 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2009)

⑽ 如何获得省级荣誉证书

1、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指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作为大学生能获得国家奖学金是一项莫大的荣誉。

2、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3、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唯一一个考查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

(10)学术荣誉证书扩展阅读:

荣誉证书基本格式:

十佳中学生:xxx在200x年下学期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为同学楷模,被评为xxxx十佳中学生,特发此证,以资鼓励。xxxxxxxxxxxxx(颁奖单位)年月日。

优秀学生:xxx在200x年下学期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表现出色,被评为xxxx优秀学生,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xxxxxxxxxxxxx(颁奖单位)年月日。

优秀特长生:xxx在200x年下学期因在(文艺表演/体育竞赛)活动中的精彩表现,被评为xxxx优秀特长生,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xxxxxxxxxxxxx(颁奖单位)年月日。

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考查科目成绩不低于“良好”,同等条件下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优先。

5、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为学院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6、认真履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赋予学生的义务,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奖学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荣誉证书

阅读全文

与学术荣誉证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