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1、你认为最完美/理想的快乐是怎样的? 幸福。 幸福是什么?答案还是两个字,健康,包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健康,生活的环境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健康。人文的健康又包括了很多,比如周围的人都是健康的,生活的环境是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健康的,工作的环境是健康的,国家是健康的。这些差不多就是我说的健康的全部了。有了健康,至于其他的,比如说做什么工作,拥有多少物质的财富,有怎样的人际关系,不就都变得水到渠成了嘛。社会总有分工,关键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每个人做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时候都能做得高兴,自己健康,环境也健康,那无论做什么都是可以的。而在这个做的过程中,还可以去体验与别人合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那大概就是幸福了。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创造奇迹,无所不能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每个人内心丑陋的东西都暴露出来了。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六祖偈云: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在南华寺看到的)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无名,而坚持自己理想者。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六祖偈云: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没毅力。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三年以前的一次。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愚蠢。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家。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房子。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小的肉体上的伤。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中华民族的诸多传统美德。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也许大概,职业军人。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哪儿都不满意等于哪儿都满意。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为家人做得太少。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一些有名无德的人。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担当。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嗯或者哦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聪明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时间让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信任。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父母。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随便吧,控制不了的就别想了。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家里人一起过年的时候。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比较多的钱。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所有人的健康。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车到山前必有路。
⑵ 中国最伟大的成就是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⑶ 21世纪伟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3、细胞核重新编程
所谓细胞核重新编程,是将成熟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将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将一个体上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培育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因为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生命体的理解。
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这一奖项。
4、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⑷ 中国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1、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成功发射,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2、辽宁舰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
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3、北斗导航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京时间19日晚22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
在这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上,还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4、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5、水陆两栖飞机
2016年7月23,国产两栖大飞机AG600总装下线,可覆盖整个南海,可盘旋曾母暗沙,现场宣传语之一是国之重器。中航通飞董事长曲景文表示,AG600能在浪高两米的海面起降,足以适应75%的南海自然海况;其续航能力更能保证它飞抵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并盘旋作业两小时。
2017年3月29日,中国大型的水陆两用飞机首飞。
⑸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有哪些
人类所畏的成就都是将来毁灭人类的存在.
⑹ 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
行星运动三定律 丹麦天文学者、布拉格天文台台长第谷,从1576年起,二十年如一日和助手们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工作。他的观测结果比前人准确50倍,几乎达到肉眼观测精度的极限,是望远镜发明以前最卓著的天文观测。 1601年,第谷临死前把全部观测资料交给新来的青年助手开普勒,开普勒信仰哥白尼的目心说,相信宇宙可以用数学来表示。他为计算出的行星运转圆形轨道与精确观测的结果不符合而苦恼。他寻求更简单、更合理的数学方法来表示天体。最后他放弃了哥白尼的圆形轨道和匀速运动的观点,以第谷留下来的精确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大胆地提出了“火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假设。结果与第谷观测的资料相一致辞。就这样,在第谷精确观测的基础上,开普勒通过深入研究,终于在1609年必表了两星运动定律。第一个定律是:轨道是椭圆,太阳在一个焦点上。第二个定律是面积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1619年,开普勒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又发表了行星运动的第三个定律——周期定律。周期定律是:任何一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同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为了纪念开普勒对会星运动规律的重大贡献,后人将这三个行星运动定律命名为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首次定量地提示了行星运动速度变化和轨道的关系,而运动速度变化又直接和作用力相联系。 微积分的发明 如果将整个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初等数学是树的根,名目繁多的数学分支是树枝,而树干的主要部分就是微积分。微积分堪称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从17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如航海、天文、矿山建设等许多课题要解决,数学也开始研究变化着的量,数学进入了“变量数学”时代,即微积分不断完善成为一门学科。整个17世纪有数十位科学家为微积分的创立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但使微积分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枝还是牛顿和莱布尼茨。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创立 早在17世纪,显微镜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家胡克就在显微镜下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结构组成的现象。他将这些小结构命名为"细胞",这是细胞一词的第一次出现。18世纪,生物的显微研究未取得新的成就,而且生物学家热心关注着的是对分类学的研究,对生物微观方面的实验有所忽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试图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寻找结构方面的基本单位。如:德国诗人、生物学家歌德认为植物的叶是一切植物的基本单位。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一种称为"粘液囊泡"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到19世纪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进步,使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为考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创造了条件。至19世纪30年代,一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以及细胞质的运动,而且动物体内也发现了细胞。这一时期的工作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细胞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对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生物体中所处的地位还不太清楚。细胞学说最终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1882)完成的。 施莱登1804年生于汉堡的一个医生家庭。他早年学的是法律,在汉堡做过一段时间的律师,但他不喜欢这份工作。1833年,他决定改行,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植物学和医学。在这期间,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37年,施莱登完成了一篇论文,该论文论述了显花植物的胚芽发育史。他强调研究植物学必须摒弃当时的抽象推论方法,而代之以严密的观察,并在观察基础上进行严格的归纳。当时的植物学仍然以研究分类学的工作为主,而施莱登却开始研究植物的结构和植物的发育了。 1838年,施莱登开始研究细胞的形态及其作用。同年他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一文。在论文中,他提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不仅自己是一种独立的生命,而且作为植物体生命的一部分维持着整个植物体的生命。 在1838年10月的一次聚会上,施莱登把还未公开发表的《植物发生论》中对有关植物细胞结构的情况,以及细胞核在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告诉了同在缨勒实验室工作的施旺,引起了施旺的兴趣。 施旺于1810年生于莱茵河畔的诺伊斯,父亲是一个金匠。施旺中学毕业后去学医,183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著名生理学家缨勒的助手。在缨勒的指导下,他对较多的学术领域产生了兴趣。他曾研究过组织学、生理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并作出了不少贡献。例如,他曾发现胃蛋白酶;他还发现了神经纤维周围的纤维细鞘,后来该纤维细鞘被称为"施旺神经鞘"。 与施莱登的会面,使施旺猛然想起从前在观察蝌蚪背部的神经索细胞和软骨细胞时,发现它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时他便意识到,也许在植物体中起着基本作用的细胞,在动物体内也有着相同的作用。施旺对一些特化的组织,如上皮、蹄、羽毛、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无论什么组织,尽管它们在功能上是不同的,但它们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或是细胞分化的产物。 1839年,施旺发表了题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的相似性的显微研究"的论文,指出一切动、植物组织,无论彼此如何不同,均由细胞组成。他写道:"我们已经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发现了基本结构的统一性。"他认为,所有的细胞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均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在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发表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基本认识的专著。他们两人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创立了细胞学说,即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一经确立,马上显示出其生命力,大大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十几年里迅速被推广,并日臻完善。细胞学说的提出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被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实际上可以说细胞学说又是后两者的"基石"。细胞学说在哲学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的标准特征而统一起来。同时有力地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为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认为细胞学说的建立是最令人信服地检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他把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列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此后,在细胞学说的基础上,人们对生物界进行了更深人的研究,发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即任何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发展了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高科技的生物技术。
⑺ 人生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答案有千种万种,做到认识你自己,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伟大是什么。
⑻ 你觉得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4月13日
消除不平等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消除不平等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比尔盖茨语)
“消除人类的不平等”,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口岸,却需要倾注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似乎是一项怎么计算都不能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投资。
一直以来,消除人类的不平等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少西方企业界的仁人志士也始终致力于其推动工作,于是乎,我们也有幸目睹了很多慈善家慷概解囊的动人场景。其本质原因中不乏源自于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民内心深处的民族优越感和历史使命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界、人类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那些掌握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国家及其民众。
你所看到的一切,真的会是这样的简单,因为仿佛这是一种在我们所熟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中人类才可能有的意识,为什么它却在21世纪的今天,却已经提前到来,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主要发生地还是在资本主义阵营体系内。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啦?
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听到的,这一切,都在真实的发生,但真实在发生的事情,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笔者认为,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精英们都已经开始并且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世界,存在着无数你无可预知的毁灭性基因。
存在不平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确信其存在之后却又无视它的存在。
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绝对不会放任这种存在的现实存在。
因为极度的不平等终有一天会摧毁一切。
资本主义为什么发展到今天,依然茁壮。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地位,而是因为思想。
每到关键之处,哲学思想界总是会给他们带来最及时的提醒。这也是精英教育最具价值的现实意义。(限于篇幅、此处不展开)
中国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郎教授在清华的演讲,他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大概是说改革开放政策,提到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的口号,切实改善了大部分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催生了中国现有的富人阶层。但我们却都忽视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其余的人不能变得更贫穷。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一部分变得更贫穷了。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等待?
庆幸,我们的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也开始采取一些试探性的化解措施,希望我们的政府有足够的好运。因为只有一个伴随着好运的政府,才能成就我们明日的好运中国。
⑼ 世界上的伟大成果分别是什么
这个很难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总是在不断提高的,新东西的出现总是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之上的,不可能从青铜器时代一下子就跨越到电气时代。所以很难讲什么是最伟大的成果, 我们在说李白的时候也没有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我们只说他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个人认为:最伟大的建筑是埃及的金子塔,科技最伟大的成果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文学最大成果圣经应该算的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