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营企业变为中央企业全资子公司之后,民营股东在转让其央企子公司股权时是否有什么限制
民营股东实质是个人资产或集体资产或称为非国有资产,这部分股权转让,国资委没有限制。只有对国有股份有限制条件,要经过当地国资委批准(文件形式)。
民营股东转让其股权,只要股东会同意,就可以转让。但内部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如果转让给外部股东,内部股东(现有股东)要写一个书面的“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的声明”。
2. 国有企业内部股权转让需要到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吗
如果没有特别情况,要转让国有股权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
国有产权转让只有三种方式,股权划转、产权交易、协议转让。股权划转必须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才能进行。
产权交易是国有股权转让的一般形式,没有特别情况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竞价,然后签订转让协议。协议转让是国有股权转让的特殊形式,无需挂牌竞价,但限制很严,央企必须是国资委批准,地方国企必须由省国资委以上批准,批准很难拿到。
3. 关于国有企业子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
1、出让的股权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公司的,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回股权转让申请,并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再需到国有资产办进行立项、确认,然后再到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评估。其他类型企业可直接到会计事务所对变更后的资本进行验资。
2、有限公司性质的需召开股东(部分)大会,并形成股东大会决议,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和表决方法通过并形成书面的。股权变动的公司需召开股东大会,并形成决议。
3、出让方和受让方签定股权转让合同或股权转让协议。
4、由产权交易中心审理合同及附件,并办理交割手续。到各有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等手续。
4. 国有股权转让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吗协议转让是不是也要通过产权交易机构
国有产权转让只有三种方式,股权划转、产权交易、协议转让。
股权划转必须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才能进行。
产权交易是国有股权转让的一般形式,没有特别情况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竞价,然后签订转让协议。
协议转让是国有股权转让的特殊形式,无需挂牌竞价,但限制很严,央企必须是国资委批准,地方国企必须由省国资委以上批准,批准很难拿到。
所以,如果没有特别情况,要转让国有股权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
(4)央企股权转让扩展阅读:
产权交易行为的特征:
(1)转让企业产权的交易主体,应是被交易企业的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
(2)产权交易是以企业的产权,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一特定的企业财产权利和经营权利为标的物而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
(3)产权交易一般是有偿的,转让方要收回企业产权的资产价值。
(4)产权交易行为最终导致被交易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变。
1、产权交易是一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商品经营活动。
2、产权交易属于产权经营活动,其经营主体是企业财产所有者或所有者的代理者。
3、产权交易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财产所有权的转让;第二个层次是在保持企业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企业财产经营权的转让。
5. 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哪些
获批的16家央企名单
1、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2、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3、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4、华侨城集团公司
5、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6、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7、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8、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0、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1、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12、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13、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14、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5、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6、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5)央企股权转让扩展阅读:
在继酒店业之后,房地产成为央企的非主业资产整合对象。据《证券时报》昨日报道,此次国资委确定的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共有16家,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等。而其他未获批准的央企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将面临被调整。
此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将中央企业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并明确指出,突出主业、加快清理非主业是央企2010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则于1月发出通知,从2010年起,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全面开展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工作,今后未经国资委批准,不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将不得再投资新建经营性的宾馆酒店。
今年2月底,国资委还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通知,央企内部的国有产权协议转让审批权被下放到央企集团,无需再上报给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在央企重组地方国企方面,也“减掉”了地方国资审批这一环节;但涉及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并没有松口,仍需按照此前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央企非主业整合政策的推动下,大多数央企介入的行业集中度都会大幅提升,央企房地产行业也可能发生类似变化,因为大多数央企均涉及房地产业务,而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则有望借此实现较快的外延式增长,可能为旗下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注资或直接对外并购机会。部分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或民营企业,也有可能通过承接央企非主业资产实现业务快速扩张。
此外,2009年,各地地王频现,而其中大都或隐或现的有着央企身影,因此,央企被认为是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并引发了“国进民退”的争议。因而有观点认为,此举将对央企向房地产扩张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不过在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看来,“短期内对市场并无实质影响”。他认为,由于不知道具体实施细则,未获批准地产主业的央企虽然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但是它们还是有可能通过入股或者参股的方式间接进入。
6. 国有股权转让的不规范行为需要哪一级确认
其实,咬嚼一下国资委这份对外发布的通报,可以发现,所谓“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并不是这份通报的重点,它甚至不包括在这份通报重点指出的2051项“问题和风险事项”中,在其行文中,这一问题与“超标发放薪酬、福利”,“设置‘账外账’、‘小金库’”,“为自然人公司担保、拆借资金”的问题并列在一起,被总括为“违纪违规问题”。这个句子中用了两个“以及”,先不说这样用词是否合适,按照语义分析,只能是“以及”之后的内容比之前的内容在“违纪违规”的错误方面显得轻,所谓“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放在最后,就只能表示这是所有“违纪违规问题”中分量最轻的事情。
但是,“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仅仅是“违纪违规”问题吗?在国资委的这份通报中,对此只有寥寥一语,用文章写法来说这叫“一笔带过”,并没有介绍具体的案例。但是,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来说,尽管他们对高高在上的央企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对这种低价转让国有股权的事情并不陌生,因为在早些年的国企改制中,大量地方上的国有企业低价转让的事情早已经层出不穷,有的国企,甚至只要1元钱的转让费就由地方上的国企管理部门轻松地送了出去,还被当作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到处吹嘘。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些被认为是烂摊子的国企到了私人手里,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人员,不仅不再亏损,而且开始盈利,当然,这时候它赚的钱已经与国家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进了私人的腰包。更有甚者,一些人用低价接手这些国企后,什么也没有做,很快又可以高价转手出让。正是借助着这种国企改革,又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自然,这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已经不是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那些流血流汗拼搏的个体户,而是民众只能仰视的权贵。
当然,这种低价转让有各种冠冕堂皇的包装,比如推进国企改革,还比如转让的国企背上了很多债务。普通民众对这种“败家子”式的国企股权转让虽然疑问丛生,却根本没有插嘴的资格。现在国资委的调查将谜底揭了开来,这种股权转让是因为“内外勾结”而产生,这自然只有国企内部掌握了决策权的高管才能办到。按理来说,国企高管作为股权出售方,总是希望自己手下的股权卖得高些,这是菜场里的摊贩都明白的道理,但他们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买受者的立场上为他们说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国有资产缺少人格化,国企管理者不对自己管理的资产负责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内外勾结背后必定埋藏着不可告人的幕后交易,买受者必须向高管行贿,才能在买国企资产的同时把他们的人格买下来,而那些低价转让国有股权的高管,则逃不掉收受贿赂的勾当。显然,这种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的行为,已经不是一般的“违纪违规”,而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事实上,目前揭露出来的一些国企高管中的腐败分子,基本上都有内外勾结低价转让自己管理的国企股权的罪恶行为。
将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视为“违纪违规”,这混淆了经济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线,此风一开,那些腐败分子就有了给自己开脱罪责而去创造众多理由,甚至宁愿承担“违纪违规”的责任而继续监守自盗。目前,我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在积极推进迅速腾飞,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空间,未来会有为数不少的国企将全部或部分股权出售给民营企业。在这种改革中,必须严格保证不再出现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的情况,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由几个国企高管关起门来定价,必须严格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通过竞标,公正公平公开地确定出售股权的价格。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借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名义,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设置法律的“高压线”,不能将这种行为轻描淡写为“违纪违规问题”,继续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以钻的空子。
7. 混改后的国有股权转让需要报国资委吗
至少要包含13项方案“1+N”究竟有哪些方案?目前国资委没有对外公布。但从近20次国资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记录来看,“1+N”中至少要包含13项方案。首先,1+N中的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建议稿)》,未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审定通过后,这项文件将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在N的方面,首先从国资委层面要实现自我改革,因此会出台一份《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方案(建议稿)》。其次,要明确好央企的分类,而且这项分类将被应用到改革的各个环节。如果前面的意见是“纲”,分类方案就是目,纲举目张后整个改革才将体系成型。国资委审议了两份文件:一份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功能界定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彭建国也对本报记者透露,央企总体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但实际上最终还是三类,即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也即公共服务类。商业一类是指竞争类的企业,以完全市场化和保值增值为目标;商业二类是指特殊功能类的企业,同时具备市场化和社会化目标;公益类则是完全社会化的目标。商业一类的企业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战场。第二份文件是针对企业远期规划的——除了南车与北车、中电投与国核技之外还关注哪些要重组整合的,可看看这份文文件。它就是《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混合所有制接下来,混合所有制该出场了。国资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工作,按照目前的会议纪要,国资委已经审议了《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中央企业投资项目暂行法(建议稿)》。在实行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将要试点员工持股,国资委已经审议了《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在央企中推行的员工持股仍将以试点的方式推进,先试再推。目前市场传言的是,此次实现员工持股的试点企业将主要在商业一类企业中选取,商业二类和公益类一般不实行。实行混合所有制后,国企需要给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劳动和用工政策上松绑。同时,混合的时候需要解决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让能被混合的资产干干净净地同民资融合。为此,国资委也审议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除了职工,实行混合所有制后队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管更为重要。目前,国资委已经审议了《中央企业领导班子职位标准建设工作报告(送审稿)》。发展混合所有制,最需要防范的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国资委准备了多份文件对此实施预防。国资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审议了《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送审稿)》,研究了《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的意见》。企业层面,除了已经确定的六家改革试点之外,据本报记者了解,还有多家央企在自定改革草案以供国资委第二批试点选择。
8. 2016央企控股权转让有什么条件
股权转让的前提条件有以下三个:
1、公司应当依法成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才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公司是股东的家园,股东股权依赖于公司而存在。没有公司,无从谈起股权,更无从谈起股权转让。因此,如果公司没有登记注册,未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出资者就不具有股东资格,当然也不具备股权转让的法定条件:由此可见,只有依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具备法定股权转让的条件。投资还是要到一些正规的平台,比如腾讯众创空间
2、出让人依法取得股东资格。
公司股东基于社员资格而享有的股权,包括各种具有财产性质的请求权和共同管理公司的权利。作为股东必须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才能获得股东资格。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公司时,出资人或发起人填写的《开业登记申请表》和《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中,都有股东的登记和变更登记记载。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将发起人记载于公司的股东名册。出资证明和股东名册是公司对出资人或发起人认定为公司股东的法律凭证。如果没有获得出资证明书或者没有记载于股东名册,则很难认定为该公司的股东。没有股东资格,也就尤从淡起股权转让。
3、取得股权程序合法。
出让人取得股权的程序应当合法,对可能因为违反法定程序而取得的股权负责比如出让人是通过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取得的或者取得股权时侵犯了他人的优先权。上述情形均可能导致股权取得无效股权取得无效的情况下,转让股权就会出现障碍。
9. 央企股份转让给民企员工可以要求身份置换赔偿金吗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规定,转让国有股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才必须按照进行职工安置。如果只有一部分国有股权转让,并且国有股不丧失控股地位的,无论股权怎样变更,都可以不安排职工安置。因为股权转让顾名思义,只是股权比例或股东身份发生了变化,公司依然存在,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是公司,而不是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