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国家改革发展成果

国家改革发展成果

发布时间:2021-05-24 06:17:46

①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取得了改革开放和什么的历史性成就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② 中国近年来的成就

1、磁悬浮列车技术

2005年,西南交通大学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中心签订了“上海城轨磁浮列车车辆总体设计”合同,并于次年3月又签订了“上海低速(城轨)磁浮交通试验线工程悬浮控制设备供货及服务”合同,全面参加上海城轨磁浮试验线磁浮列车研制。

该试验列车为三节编组,为全新结构设计并创下多个“首次”: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电磁铁结构,首次采用五悬浮架结构,首次采用DC330V悬浮电源,首次采用三选二悬浮传感器,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

2、神州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竞争激烈、回报丰厚的新兴产业,它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今后我国还将建立更为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

3、2008年北京奥运会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2)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2008年以后的成就:

1、我国“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

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东方超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作“人造太阳”。

2、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

此次“海翼”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2次下潜工作,总航程超过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宝贵资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③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有什么

1、“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2、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3、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4、天宫计划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5、中国高速铁路

中国通过引进加创新,研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缩写,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

④ 今日中国发展变化,成就的资料

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上的。从数量规模上看,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2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3、体育方面的成就。北京奥运。

4、科技成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5、军事方面的成就。辽宁航母,大国霸权,东风21D,专打航母,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4)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扩展阅读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号”巨轮正在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浩浩荡荡,身为一名中学生,对祖国的未来更加期待的同时也更要好好学习,以优异成绩走出校门,全身心地加入到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强盛的洪流中来,为祖国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⑤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

2、加入世贸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中华民国是世贸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因为政治对立的原因,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继续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法获得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成员的身份。

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会议推出2758号决议,即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上做出表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合法地位,中华民国政府也不再出现在关贸总协定的列表之中,直到2001年,中国与中国台湾才陆续加入WTO。

3、农业建设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为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1979年至2007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16202亿元,年平均增长13.2%。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防护林工程建设。

通过30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农林牧渔水利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我国共有水库85412座,水库总库容6345亿立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加2025座和1685亿立方米;

堤防长度增加6.4万公里,堤坊保护面积增加1352万公顷;建设灌区506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新增711万公顷。

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0160万吨,比1978年增产64.6%;棉花762万吨,是1978年的3.5倍;油料2569万吨,是1978年的4.9倍;糖料12188万吨,是1978年的5.1倍。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全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

4、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79年至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74246亿元,年均增长19.9%,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

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至2007年的7.8万公里,增加了2.6万公里。这些新增里程大部分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

1978年我国国家铁路电气化里程仅为1000公里,2007年达2.4万公里。建成了上海磁悬浮、广深高速铁路等工程。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时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也已经开工建设。

2007年,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了3倍,其中高速公路由1988年的0.01万公里增至5.39万公里,增长了538倍。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初步形成,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明显改善,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876万辆,而1985年仅为28.49万辆,增长了近100倍。

民用航空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民用航班飞行机场148个,比1985年增加了66个;航线1506条,比1990年增加了1069条;民用航空运输线路长度为234万公里,比1990年增加183万公里。

水运和管道运输也取得很大成绩。2007年,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8.82亿吨,是1980年的17.9倍;管道输油(气)里程5.45万公里,是1978年的6.6倍。上海港口已成为全世界最大港口,年吞吐量近5亿吨。

5、城市建设

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业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1979年至2007年,我国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37705亿元,年平均增长31.6%,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中年平均增速最快的行业。

2007年末,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34.8万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2标台,比1990年增加8台;城市道路24.6万公里,是1980年的8.2倍;城市道路面积达42.4亿平方米,人均11.4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70.9万公顷,是1980年的20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

30年来,我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障能力大幅度增强。2007年,城市供水总量502亿立方米,是1980年的5.7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3.8%,比198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2.1万公里,是1980年的39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7.4%,而1980年仅为16.8%。2007年,我国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10337万立方米,是1996年的9倍。

⑥ 改革开放的成就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口”,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手”。

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据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废除了,而粮食蔬菜供应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

2、改革开放40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6)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必经之路:

1、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⑦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伟大成就...

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在改革中腾飞、在创新中发展,创造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业绩,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航天科技事业30年的蓬勃发展,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生动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航天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中国航天的优良传统,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我国战略高技术的整体水平。我国先后研制了14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截至2008年10月底,我国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112次发射,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发射107次,发射了111颗卫星和7艘飞船。我国研制的卫星实现了系列化、平台化发展,卫星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可靠性有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气象、地球资源、导航、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海洋等7个系列。

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取得重大突破,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两人5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跨入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阶段。2007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2008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导弹武器装备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提升了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的能力。我国研制的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从近程到远程、洲际,从液体到固体,从陆上到水下,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武器系列。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和生产一代”的要求,制定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研制了一批体现国家意志、彰显民族尊严的现代化导弹武器系统,有力地增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的能力。

航天技术应用达到新水平,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方针,大力发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空间生物和育种、电子信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航天科技应用产业,构建航天科技产业链,打造了一批知名产品和品牌,发展了一批主业突出、具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逐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类应用卫星,直接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等诸多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重要贡献。一大批航天技术转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了有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

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年,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 30年,也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成绩显著的30年。回顾航天科技事业走过的道路,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有以下体会:

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从国家需要和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航天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基础。3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航天科技事业的每一项重大创新成就,都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取得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航天科技工业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航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1993年,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开始走向企业化之路。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组建成立。9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母子公司体制建设,实施专业重组,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和试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和创新,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和适应航天市场化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航天科技事业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航天生产力,为航天科技铸造新时期的辉煌创造了体制机制优势。

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航天高技术产业的主动权。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高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航天科技战略产业,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航天技术难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攻克和掌握了一项又一项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动和牵引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要牢牢掌握航天科技发展主动权,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有所作为并不断实现新跨越,就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真正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始终坚持弘扬航天精神,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航天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孕育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航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航天精神感召下,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需要为最高需要,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懈奋进,攻克一个又一个尖端课题,创造一个又一个成果,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践证明,要实现航天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就必须始终立足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大力建设航天文化。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推进航天科技事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我国航天科技事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努力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带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肩负的使命,牢记党和人民重托,按照集团公司确定的战略方向,以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为己任,努力引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航天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新跨越,使我国航天科技这一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定不移地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更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加速航天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现代航天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以运营服务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使航天产品与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在使命和责任面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围绕新目标、建设新航天、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相应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产权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选人用人、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加快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能力强、军民融合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意识,不断探索和完善党组织在联合体、专业公司、上市公司和直属单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⑧ 中国在改革以来所有取得的具体成就哪些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⑨ 中国改革开放来的重大成就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带来了国家财力的增加。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动力。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就的醒目标志。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比2006年提升6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

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

30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改革开放的30年,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30年,是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不断呈现新格局的30年。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30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与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16.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2004年钢铁工业的连铸比已提高到95.9%,比1980年提高近90个百分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铜、铅先进熔炼生产工艺的产能达到总产能的70%左右,电解铝自焙槽工艺已全部淘汰,改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耗煤低、发电效率高的单机容量30万、60万千瓦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发电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落后棉纺锭和毛纺锭得到大规模压缩,棉纺织设备的大部分机器采用了变频调速、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基本实现了纺机产品的机电一体化。大型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直流输电设备、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船用曲轴等实现国产化,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自主化率高达90%。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30年来的发展,我国在航天技术、核能发电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等领域都有一系列重大突破。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62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比1995年提高3.0个百分点。

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巨变。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40年来,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2017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提高3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3、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

40年来,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有限,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

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年均增长14.5%,居世界第一位。例如:2017年,云南省GDP实现2603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94.2倍;对外贸易额233.9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200多倍。

4、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40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

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7%。5年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新的区域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5、中国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

改革开放40年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新主体快速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总量5年增加70%以上。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我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二十二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

阅读全文

与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