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长租玉溪市龙湖小户型房多少钱一个月
公租房以5年为为一个期限,租住者去购买改善住宅房的时候,能够退掉公租房。或者业主租住满5年后,能够以成本价+银行利购买购自住。
购买时能够选择一次性付款或许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后不再支付房钱,分期付款时,未付款面积依照规则交纳房钱。
公租房不可以上市买卖,采购人需求转让的,由公租房所在的单位组织回购,回购报价为原销售报价+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不会跟着房价的上涨而上涨。一旦发现用虚假信息骗得公租房租住的,将强制请求其退出。
公租房价格规定如下:
1、公租房租金由各地县级政府房产局公租房管理部门报物价部门核定。地区不同、房源不同,租金价格都不同。
2、公租房是不卖的,在我国公租房只租不售,公租房的租金在10元/平方/月,物管费1元/平方/月左右。租满五年后可以购买,价格按照政府公布的建筑成本加上利息,前5年的租金可以冲抵购房款,但是此房以后只能由政府回购(购买价格加上利息回购),不能自行出售给其他第三方。
『贰』 中国最富有最神秘的3大家族
1 | 梁稳根家族
598.51亿元 / 三一重工
▲ 年龄:55岁 /公司所在地:湖南 /职务:董事长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 /持股比例:持三一重工36.61% 持三一国际 42.1%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2 | 李彦宏家族
536.52亿元 /网络
▲年龄:42岁 /公司所在地:北京 /职务:董事长 /所属行业:IT /持股比例:16.10%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美国当地时间3月23日收盘时,网络市值462.04亿美元,首次超过腾讯,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11年的李彦宏,先是以个人身份投资了京东商城,紧接着又砸下3亿重金注资去哪儿网,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不久前,网络又与微软必应闪电结盟联手抗击谷歌,为中国用户联合提供英文搜索服务。
这个身材高大、长相俊朗的偶像级CEO,被认为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成功范本。
3 | 许家印家族
481.98亿元 /恒大地产
▲年龄:53岁 /公司所在地:广东 /职务:董事会主席/所属行业:房地产 /持股比例:67.63%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2010年3月1日,恒大集团以一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2011年恒大成为全国性话题,不是因为房地产,也不是因为许家印,而是因为足球。
许家印买下降级的广州队后,一年多时间投入数亿元,升班马如今稳居中超联赛头名,一只手已经摸到冠军奖杯,更创造了1000万美元的中超最贵外援、5轮3000万人民币的最高赢球奖金记录。
过去一年,恒大绝大部分项目都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对这些相对闭塞的市场,似乎没有什么是比足球更有效的宣传工具,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恒大的业绩很可能将更上层楼。
4 | 吴亚军家族
448.96亿元 /龙湖地产
▲年龄:47岁 /公司所在地:重庆 /职务:董事长/所属行业:房地产 /持股比例:75.77%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吴亚军是中国大陆最富有的女人。
很多人都在探寻吴亚军成功的秘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鞋子哲学”。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1995年,吴亚军的龙湖地产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万科集团的总裁王石派出自己的高管林少洲前去调研。身为房产设计专家的林少洲,在参观龙湖集团的样板房时,发现其设计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因而对龙湖的前途很不看好。参观快要结束时,一个细节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并感慨“龙湖这家公司很可怕”。原来,他们进门前随意脱下的鞋子被掉转了方向,整齐地摆在门前。
这就是吴亚军的绝招,很早的时候,龙湖已经将客户服务提升到了战略层面,龙湖不是单纯卖给客户一套房子,而是卖一种体验,为客户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一种基于居住的关怀,“善待你一生”的广告词也成为地产界的经典。
5 | 蔡衍明家族
406.94亿元 /中国旺旺
▲年龄:54岁 /公司所在地:台湾 /职务:董事长/所属行业:食品 /持股比例:48.77%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台商,机身上画有可爱的旺仔图像。
他喜欢冒险,不按排理出牌。因为没有退路,逼出了他好斗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绝处逢生,不可思议的东山再起。
上世纪90年代初,蔡衍明以“第一家投资湖南”的台商身份,获得湖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各式各样的优惠。为了全面狙击对手,他砸下数千万美元,将生产线一口气扩充到十条,终将旺旺打造成全球最大米果制造商,也是大陆前三大台资食品厂,集团营收有90%出自大陆。
6 | 马化腾家族
393.24亿元 / 腾讯控股
▲年龄:40岁 /公司所在地:深圳 /职务:董事会主席/所属行业:IT /持股比例:12.11%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马化腾的企鹅帝国无处不在,腾讯公司提供的产品几乎可以满足一个中国互联网使用者的所有需求。他被视作“终结者”,被称为“山寨之王”。
2010年11月初,腾讯与安全软件商奇虎360之间爆发了互联网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商战。马化腾“艰难的决定”震动全国,创下了互联网企业竞争底线的新低。
2011年6月,马化腾入股网络安全公司金山网络,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也被视作马化腾向360发起进攻的先兆。
7 | 邓耀家族
388.51亿元 / 百丽国际
▲年龄:76岁 /公司所在地:深圳 /职务:董事会主席/所属行业:零售 /持股比例:32.55%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2011年邓耀达到了他的财富巅峰,但其中风入院的消息也不断传出,让业内外人士担心不已。他会不会失去对百丽集团的控制力,百丽的未来发展是否能得到保证是外界关心的焦点。
在创业之初就有强烈品牌意识的百丽董事长邓耀,极力摆脱OEM的制造路线,并从1995年开始建立品牌零售网络。两年后,百丽和16家个体分销商签订独家分销协议,此举为百丽赢得了宝贵时间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邓耀的“鞋履王国”已遍布中国内地的各个省市。百丽也成为国内女鞋品牌的一大骄傲。
8 | 杨惠妍家族
325.26亿元 / 碧桂园
▲年龄:30岁 /公司所在地:广东 /职务:执行董事/所属行业:房地产 /持股比例:59.83%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2008年,杨惠妍成为理财周报首次发布的中国家族财富榜首富。
虽然碧桂园市值近年来不断缩水,但庞大的基数还是保证了杨惠妍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财富榜很靠前的位置。
与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不同,这个年仅三十的年轻美女富豪所承载的是整个家族的财富光环。早在2005年,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就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了杨惠妍。
但在杨惠妍稍微流露出一点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之后,杨国强又高调表示,作为二女儿的杨惠妍只是代表家庭持股、代表家族签名。
作为财富代言人的杨惠妍,多年来的角色始终没有变,她一直是个“父亲的女孩”。
9 | 李水荣家族
324.20亿元 /荣盛石化等
▲年龄:55 /公司所在地:浙江/职务:董事长/所属行业: 化工/持股比例: 持荣盛石化87.01% 持宁波联合18.99% 持天原集团9.97% 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
以化纤起家的他用20年时间,将一个投资仅20万元的纺织企业,发展到如今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的综合性集团。2006年,他在荣盛化纤基础上成立荣盛控股,产业链涉及石化、化纤、房地产、物流等,还参股西部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宜宾天原集团。
2010年11月,随着旗下主要业务平台荣盛石化的发行上市,李水荣家族的庞大资产版图渐现。至此,“荣盛系”已成功控制宁波联合和荣盛石化两家上市公司,参股天原集团一家上市公司,浙商又一个资本王国浮出水面。
『叁』 许昌哪个区域的房子比较有增值潜力
中央公园旁的房子升值空间大,建业壹号城邦小区就很好!
『肆』 孙宏斌的顺驰融创
融创自2005年初已经开始频繁的调整。年初按西南、华东及华北的区域划分,成立区域集团,但2005年上半年仅实现38.4亿元销售回款的现实使融创迅速将下半年的发展战略调整为提高利润率水平。此时的汪浩,还在解决顺驰的变化与成长的问题。如果说此时的孙宏斌把挽救顺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浩身上的话,面对汪浩在顺驰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自己为融创开出的药方完全不同,不知他当时作何感想。在2006年孙宏斌宣布重新主持顺驰时,他肯定了汪浩过去一年的工作。
之后,他宣布撤消顺驰三大区域集团,转为总部直接管理模式。而在融创,孙宏斌早在2005年已完成这一战略调整。此外,早在2005年已经开始在融创强调的成本和利润率概念,也在孙宏斌重掌顺驰后才被“复制”过来。但是,这些使融创成功“刹车”的举措,对顺驰已几乎没有作用。
回头再看顺驰和融创的发展历程,更像孙宏斌一次惊险的房地产企业的运作“实验”。在挑战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现金流周转率的“试验”中,孙宏斌以顺驰为主要对象,在成功向万科宣战并多番攻城掠地之后,他以为这一模式已接近成功,于是将刚刚成立的融创也拉入这一快速奔驰的跑道。
当发现顺驰和融创都已如脱缰野马般不听使唤时,融创被孙宏斌所“垂青”,成为其挽救之策的试验之所。在给融创狠下几帖“猛药”之后,融创的运营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于是,这几帖“猛药”被作为已试验成功的对症之策,运用于顺驰。顺驰最终被出售的命运,并不能说明孙宏斌的“实验”失败;但融创的存活,也无法证明孙宏斌的成功。在2006年中,孙宏斌曾在融创内部有过一次发言,这次发言被融创内刊整理并部分发表。这次发言孙宏斌颇有些替自己辩护的意味:“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求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这些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但经历了两次起伏的孙宏斌,也在反思自己,“我们在变化中得到不断成长,日益成熟。成熟就是能够把握平衡,不走极端。”“同时,成熟还意味着发展风险和发展速度的平衡,在发展过程中,把控风险”。
孙宏斌的激情以及“偏执”的性格烙印依然深刻。在融创的公司文化中,“使命般的激情”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句被提出,而“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对核心价值观的偏执和执行,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零容忍”也在公司文化中被强调。但是,除此之外,融创遗留的孙宏斌张狂个性的痕迹,已无处搜寻,仅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位上,孙宏斌的名字依旧赫然在列。 孙宏斌给顺驰取名意在又快又顺,在其成长前五年还算平滑快速前进。但在临死前3年,顺驰开始大跃进式扩张,其商业模式在纸上谈兵时经过精确计算,结论是可以快速复制。而现实中,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标准化程度极低,在一个充满不可预见性的不太标准化行业,试图快速地精确复制,只能找死,而且是自寻速死。
2008年的房地产话题依然热得发烫,但这跟孙宏斌已经几乎毫无关系。不管他曾经将房地产业搅得如何的天翻地覆,如今都不得不呆在被媒体遗忘的角落。整个2008上半年,这位媒体曾经的宠儿只被真正关注过一次,还是因为路劲地产的单伟豹跳出来要跟他打官司。当然,这不是媒体残酷,而是市场无情。与孙宏斌的走冷不同,“顺驰”热度不减,但与2004年决然不同的是,如今的顺驰不再是报道对象,而是引用语,作为“因扩张过速而资金链断裂”的失败案例代号,“下一个顺驰”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上足以与“拐点论”、“百日剧变论”等关键词并驾齐驱。
事实上,“顺驰”一词的历史穿透力还会更强。因为房地产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也最有看头的市场,地产英豪的传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但在各路地产英豪中,速度极富冲击力,模式极具颠峰性,结局极具历史性的只有孙宏斌与他的顺驰。 孙宏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智商奇高,谋略颇大。25岁时就成为联想少将,负责全国IT分销网的建设,比杨元庆资历都老,影响都大。但1990年因“经济问题”与柳传志发生冲突,获罪入狱,一呆将近四年。聪明过人的孙宏斌既有胸怀,又有眼光。1994年3月出狱后,主动请柳传志吃饭认错,但他没有重操IT旧业,而是准备进军房地产。
在柳的资助下,孙宏斌4月就在天津创建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8月即获得“先达小区”的独家销售代理。半年后,即1995年初就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切入房地产开发业务,7月即开发出第一个项目“香榭里”小区。
7个月,这个速度比房地产行业从拿地到开发的平均周期18个月快了一倍以上。这位IT起家,受过摩尔定律熏陶,又在监狱中苦等过四年光阴的人,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了绝招之一:速度。只是此时的孙宏斌还只是房地产市场一位默默无闻的新来者,没人理会他。
天津同行最先感受到了这一招的凶狠。房地产周期主要受制于拿地和筹钱,为打通这一关节,孙宏斌1996年不惜让出董事长位置,请来人脉丰厚的张贵宗(前气象局办公室主任)。顺驰果然从此项目不断,实力悄然大增。之后的故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1998年,孙宏斌看准国家停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后,开始大干,当年一举拿下面积14万平方米的名都项目,声震津门。2000年8月拿下万科与泰达都不敢碰的梅江地块,并成功开发出蓝水项目,不久又拿下面积17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太阳城,基本确立津门老大地位。
孙宏斌
从1998年到2002年,顺驰天津开发了近30个项目。虽然孙宏斌没有赚到大笔利润,但对地产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孙宏斌带来的第一大震动是速度。他彻底打破了房地产平均开发周期18个月的惯例,一举缩短到7个月。与速度紧密相关的是模式。以今天的研究来看,顺驰的速度从战略上源于孙宏斌急切的称王之心,从战术上则源于他老练的IT模式。 孙宏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后来被称作“现金—现金”模式或者“地产戴尔”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很低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迅速转入土地开发进程,然后以销售回款支撑后期建设与城建配套等,再用毛利作为新的自有资金启动新项目,如此循环,极速滚动。按照他的模式,只要每一个时间点拿捏得当,每一步战略执行到位,这一模式不仅行得通,而且威力巨大。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孙宏斌凭借这一模式,4年就从天津一个普通的代理商变成名震津门的开发商,6年就成为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老大。而从1998年到2002年,孙宏斌四年开发出30多个项目。
其次,2002年,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叫停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孙宏斌看到该文件为开发商的全国扩张扫清重大障碍后,迅速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全国。离开天津的2002年,顺驰规模不过10亿,到2004年,顺驰就已经逼进百亿,不到三年,翻了10倍,差一点就掀翻万科,坐上全国老大的交椅。
论智论勇,孙宏斌都堪称中国房地产业的超一流人才,但不幸的是,这个超一流人才偏偏犯了一个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错误,那就是毫无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像华为那样时刻准备过冬的危机感。
房地产业有四大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执行风险,四是系统风险。
从政策上,因为市场的敏感,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层出不穷,开发方向(如90/70)、土地转让方式、预售许可时间、土地款交付时间与比例、贷款利率等政策的调整,每一招都直截开发商的现金流。市场风险与执行风险同样能要顺驰的命,像如今这样股市大跌、房价下拐、信贷紧缩、消费者观望等全线崩溃的系统风险更是如此。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不利,西线驰援,南线不力,北线救主,但他从没考虑如果全线溃败还怎么玩。
忽略或轻视这些风险是孙宏斌在做顺驰过程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好像他以过人的智慧设计了一辆极速战车,但忘记了前进的路上不仅有坑有河,还有悬崖深谷,结果栽得头破血流。 孙宏斌有理由怪罪房地产的12年单边上涨行情,但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地产英雄大部分都是孙宏斌的同路人,从富力的李思廉与张力,碧桂园的杨国强,合生创展的朱孟依,雅居乐的陈氏五兄弟,到龙湖的吴亚军,恒大的许家印等,基本上都是1994年前后出发的。
孙宏斌与他们真正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孙宏斌不计风险,而是人生理想不同。一般地产商都想创富,而孙宏斌是想称王。早年孙宏斌跟随柳传志做联想,负责分销渠道时,就已经王气毕露,企图功高震主,另立王朝,但柳传志发现及时,处理果断,孙宏斌不仅称王未成,反而获罪入狱四年。出狱之后的孙宏斌不仅急需用顺驰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弥补失去的光阴,他一定还想向世人证明:孙宏斌就是王。
2003年,在中城房网重庆会议上,孙宏斌曾当面向王石下战书,要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哥。孙宏斌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会议中心为顺驰高层连续开会17小时,做了题为《鸿鹄之志向,蚂蚁之行动》的演讲,其实就是称王宣言,而看似口无遮拦的百亿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应景而设的登基仪式。为了称王,孙宏斌在两个方面向利润做出了重大妥协,一是不惜代价拿地,二是合作开发。
在拿地方面,莽山会议之后,顺驰一年时间拿地近千万平方米,仅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就高达100亿元,尤其是轰动京城“北京世纪第一拍”,更显出其王心之急,霸心之重。高价拿地的直接后果是顺驰的房价往往明显高于其周边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占总成本也高达8%~9%,远高于2%~3%的行业平均水平。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贯被认为是暴利的房地产行业,顺驰2003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率据称只有3~4%,而万科从来不会低于15%,富力与中海更是超过30%。但孙宏斌偏偏不看重利润,只要能当上老大,挣多挣少,他不在乎。
合作开发的后果同样严重。因为这不仅会分流利润,还有造成管理混乱,更重要的是难以达成战略共识,完美方案往往被执行得牛头不对马嘴。当然,孙宏斌不是丝毫没有意识到合作的副作用,为了抵消这一点,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因为与老将相比,年轻人更勇猛、善学,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在顺驰的团队中,鲜有40岁以上者,后来的董事长汪浩更是只有34岁,开全国地产业之先河。孙宏斌的新兵战略也是用意明显,以最快的速度复制顺驰模式和体系,而不是产品。这并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他对速度的追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根本没有足够的老兵来带新兵,结果顺驰很快变成一帮乌合之众的名利场,孙宏斌的雄韬伟略到他们手里已经演变成吹牛扯蛋。
孙宏斌的命运颇有戏剧性,他为公司取名顺驰,本身也具备称王的很多素质,但他的称王战略偏偏与中国最有名的一句称王口诀背道而驰。孙宏斌如今正以融创为平台,谋求东山再起,但如果不改霸王之术,他恐怕还会落个悍将之命。 孙宏斌曾有一段话:“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20年前,孙宏斌的梦想是“做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这个梦想曾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但又不是鲁莽草夫。孙宏斌有着对市场优于常人的敏感--柳传志评价他是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过这种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场的节拍。
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的方式进入地产界。同年8月,为了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孙宏斌向柳传志借款50万元。随后,顺驰在天津开始迅速扩张,并成为当地绝对的“大哥大”。当时的顺驰是用了近乎10年的时间,才占据了天津市场10%的份额。
一切皆因“招拍挂”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2002年6月,顺驰成功竞得天津塘沽一地块,综合费用甚至比协议价还要实惠。仅仅3个月,在这块地上开发的“莱茵春天”就开盘销售。这让孙宏斌看到了高周转与招拍挂相结合的市场契机。
2003年8月,在一次业内会议上,孙宏斌在既定的发言中突然话锋一转,称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他顿了顿后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诸位,包括王石。”坐在台下的王石拉长脸予以反驳,“提醒”他要注意风险。
2003年,地产老大万科销售额只有63.8亿元,当时的王石已经开始预测楼市拐点。而孙宏斌却放言,他不信未来5年中国地产业出不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从2003年到2004年,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拍得10余块土地,行动迅速令人咋舌,“天价地制造者”的大手笔更是惊人。顺驰的销售额也随之扶摇直上,从2001年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7亿元。“孙宏斌就是一个到处拿地的偏执狂。”这是多年以后,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回忆起孙宏斌最深刻的印象。最疯狂时期,孙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
5年之后,如孙宏斌所预测,中国果然出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这家企业不是顺驰,仍然是老大万科。也正如王石所预测,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驰惨遭夭折。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他本人抽身潜心发展融创。 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现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的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言语中,聂梅生流露出惋惜。“只要再撑一段时间,孙宏斌就会像2008年走到资金链边缘的许多企业一样,绝处逢生。”如今在业界叱咤风云的龙湖地产也曾徘徊在生死边缘,龙湖一位内部员工向记者回忆道:“2008年,龙湖几乎都发不出工资来,内部传闻称,高层已在谈收购,但后来‘四万亿’刺激计划一下子让龙湖活过来,飞速发展至今。”有时候,地狱与天堂就在一念之间。只不过,在顺驰的前世,“幸运”没有来到。
多年以后,再谈起顺驰,孙宏斌冷静地说,中国MBA案例教学,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顺驰失败的案例,这挺荒唐的。“顺驰是有做错的地方,但也不全是不好,现在的高周转、招拍挂、现金流(管理)等,别人都是跟我学的。”
“我打心里觉得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吃过亏,有过挫折之后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事。确实吃过亏、有过挫折以后是一个经验积累。”痛定思痛的孙宏斌说,“这些坎坷之后,我的性格并没有变,变的是我对做企业的认识。”
基于新的认识,东山再起的孙宏斌极度强调公司运营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纪律性。
正在快速成长的融创中国,如今账面上有超过100亿元的现金,销债率(销售额/净负债)接近2,几乎是行业的最好水平;2013年,孙宏斌要求融创更加重视现金流管理,融资的资金成本不能超过13%。他为融创定下了铁的纪律:在拿地时谨慎,绝不盲目争抢“地王”。
2012年7月10日,备受业界瞩目的北京万柳地块开拍。由于央企身份备受争议,融创中国的联合体合作方保利地产暂时退出万柳地块竞争,只剩下融创孤军奋战。在与中赫置地经历了200轮的“贴身肉搏”后,融创最终不敌对手,与万柳地块失之交臂。竞拍结束后一小时,孙宏斌更新了一条微博,公开回应“失地”称:“我说我们喜欢这块地,但从来没有志在必得的地块,合适就拿不合适就不拿。”
在疯狂的抢地面前,孙宏斌选择了忍耐。他们所谓的拿地纪律是指:针对具体城市的具体地块,对土地的毛利率以及内部回报率设定严格测算,一旦超过该红线,无论多喜欢,融创立刻停止再举牌,其中,毛利率的红线最低不能低于30%。
鉴于顺驰当年在全国摊子铺得过快过大最后倾覆的教训,在区域战略上,融创开始坚持“区域深度聚焦”,只布局京、津、渝、沪、杭五大区域,缩短管理半径,在一线城市回暖的2012年,区域聚焦的策略让融创赚得盆满钵满。
“对我自己来说,没变的是理想、激情,变了的地方就是要讲究平衡,不走极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是一个矛盾。”孙宏斌说。
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上升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
『伍』 新郑龙湖公租房子两室一厅多少钱一套
购买公租房价格
1、公租房的定价是:不超过周边同质量同面积出租房房价的60%。
2、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公租房的价格也不同。具体的话,要按照当地公租房所出台的价格,来做参考。
3、承租人租赁公租房满5年后可以购买公租房。租住公租房满5年后可申请购买公租房,购买价格,可以按成本价+利息购买自住。购买后后只能居住,子女也可以继承,但不能上市进行交易,要卖只能按购买时的价格卖给政府,政府会付活期利息。
公租房不能一直租住下去。因为公租房远低于商场价的房钱,导致在现在的状况下,公租房僧多粥少,请求公租房的条件也较为严格。
公租房以5年为为一个期限,租住者去购买改善住宅房的时候,能够退掉公租房。或者业主租住满5年后,能够以成本价+银行利购买购自住。
购买时能够选择一次性付款或许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后不再支付房钱,分期付款时,未付款面积依照规则交纳房钱。
公租房不可以上市买卖,采购人需求转让的,由公租房所在的单位组织回购,回购报价为原销售报价+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不会跟着房价的上涨而上涨。一旦发现用虚假信息骗得公租房租住的,将强制请求其退出。
『陆』 新郑市龙湖镇125.5平方的房子契税是多少钱
契税原则上来讲是办理产权证的时候缴纳的,但实际情况是过不同城市的契税交纳时间也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国家自推出网签购房合同后,契税一般是在购房合同去房管局做备案的时候就要交纳的。后期办理房产证时需要出具契税完税证明。
契税(Deed Tax)是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向其承受者征收的一种税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在中国境内取得土地、房屋权属的企业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契税。
以下列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收契税: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偿债务,以获奖的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的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契税实行3%-5%的幅度比例税率。
『柒』 最近股票市场怎么样
1、大方向上,国家货币政策趋紧,开始收紧流动性,通胀已悄然到来
2、由于朝韩摩擦导致美元与黄金同期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股市向下调整
3、目前大盘趋于年线位置争夺,而向下缺口仍然对其有吸引力,个人认为必将回补前期跳空缺口,
4、接近年底,年报炒作将到来,未来热点将以中小板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