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一是激发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回是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移答转化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创新认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奖励机制与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协同开展成果转化。推动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互动融合,
二是重视科技成果转移中间机构。一般来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要由三方组成,一是由科研机构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术需求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等,无法高校的沟通,这个时候就需要重视科技成果转移中间机构的,充分发挥其沟通协同的作用。让企业和高校能够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国家财政科技计划成果和科技奖励成果为重点,发布一批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规模与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㈡ 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㈢ 什么是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是有来源的,通常来源于项目,专利等,种类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都属于科技成果,一般以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作为成果形成的依据;而科研成果转化则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已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证明一般是如转化为新产品,可以用该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等一种或多种材料证明;若转化为新设备,则用该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证明;转换为新技术,一般是要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
举个我最近报高企的例子,我写了13个科技成果转化,其中,8个科技成果来源写项目RD**(因为我3年间只有8个项目实现了成果转化),5个写了来源于公司某个专利(或者写来源于三年前项目),然后在成果转化结果写上PS**(当然有些可以写样机,样品),假如写PS的即是产品,可用检测报告或新产品证书或产品标准或销售合同或发票等证明,(我只有8个产品转化),转化结果也可写上样机、样品,用实物照片、查新报告或样机说明书证明。这里有一点要指出,多个成果的转化成果可以是同一个产品。比如我的PS02,该产品是一设备,他同时由成果(项目RD 01一种喷液方法的研究)和 成果(项目RD02 新型包装机械的研发 )一起转化的。
㈣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成果转化是什么意思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成果转化意思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那么就把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产品。
㈤ 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及难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我国将科技成果加以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约2%~6%,科技研发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我国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难在哪?
一是高校、科研机构有效供给不足。高校、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而大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是基于科研兴趣或者是前沿热点,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这造成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在立项阶段就可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导致具有转化价值的成果比例不高。
由于不需要经历市场竞争,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动动力不足,难以与市场贴近,大部分科技成果很多时候与企业的现实需求是错位和脱节的。导致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看起来十分丰厚,但真正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有效供给的成果却很少。
现行考核体系下“重研发、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等现象仍然存在,这导致科研人员片面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对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意识和积极性都不强烈。大量科技成果仅仅成为课题或项目完成的标识而被束之高阁,未能通过转让、许可、技术作价入股、创办企业等形式得到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现在不能单纯地就转化谈转化,而是要面向市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承担主体作用,形成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化的渠道。但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90%以上的企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低端,对成果转化“有心无力”。
我国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最
需要技术支持,但总体来看又最缺乏技术创新和转化的条件。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购买专利和改造生产线的能力弱,难以依靠科技进步经营企业。国有企业技术人才多,研发条件好,因考虑科技投入风险大、见效慢,一般只对现有的生产要求开展科研,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但要过一定时间见成效的科技成果难以在企业转化和推广应用。
㈥ 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所谓科技抄成果转化能力,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商品化、规模化、国际化,最终形成科技产业的能力.
1、国家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财政、税收、产业、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增强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
3、国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体系。
㈦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五种方式:①自行投资实施转化;②向他 人转让科技成果;③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④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⑤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 比例。其中,第一种方式属于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转化,即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或企业等主体将其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活动,此方 式的特点是没有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但仅适合于研发 生产链条较为完善的主体。第二、第三种方式属于转移式转化,即科技成 果持有人通过许可、转让的方式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给技 术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第五种方式属于合作转化方式,此方式有利于产、学、研单位以技术 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㈧ 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