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营业活动产生的收入和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且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句话错在哪里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的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它与营业外收入所包括的项目互不相关。两者应当分别核算。那么,下面就来认识一下关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各包括哪些核算内容。
一、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内容: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现金)利得、捐赠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
盘盈利得,是指企业对现金等清查盘点时发生盘盈,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内容: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固定资产)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非常损失,是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❷ 非常损失和非正常损耗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一个是管理费用一个是营业外支出
非正常损耗一般是内部的管理原因造成的损耗,如原材料的超消耗、雨淋、被鼠咬等而报废,而非常损失一般是由外部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等。
❸ 会计和税法里的非正常损失具体指什么
非常损失抄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袭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其他非正常损失等。
❹ 什么叫一般性经营损失和非一般性经营损失
经营性损失,是指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损失.例如:因产品质量不过关,销售退货多版而造成的损失.因对权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物耗大、成本高而造成的损失等。霉变与腐烂如果是因为你产品质量的问题,算是正常的经营性损失,如果是因为气候等原因,那属于非正常经营性损失。
❺ 非正常损失购进货物怎样计税和会计处理
一、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其进项税不能抵扣,应转出由有关费用损失负担。会计上应分两步处理:
1、调账,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审核。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按有关部门的批复意见处理
借:原材料或库存现金(可收回的残值)
其他应收款——XX(应收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
管理费用(净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说明
1、《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条例第十条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3、如果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等)造成的损失,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扣,不用转出。上述分录为:
(1)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
(2)借:原材料或库存现金(可收回的残值)
其他应收款——XX(应收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非经营损失摊销扩展阅读:
1、本科目核算单位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2、盘盈的各种材料、管材、库存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材料”、“管材”、“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管材摊销”、“累计折旧”等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管材、库存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本科目和“管材摊销”、“累计折旧”等科目,贷记“材料”、“管材”、“器材成本差异”、“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
3、各种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财产物资,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转销时,对盘亏、毁损的财产物资,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和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及过失人赔偿,即借记“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再按照扣除后的净损失转销:
流动资产的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的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本科目。
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净损失,用于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的,借记“国家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用于其他经营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4、材料、管材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损耗,属于合理的损耗,应计入材料、管材的采购成本;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自“器材采购”科目转入“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经批准才能转销的损失,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
属于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借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应报经批准后,将扣除残料价值、过失人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
用于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的,借记“国家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用于其他经营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定额内短缺和其他损失,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5、本科目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6、本科目月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
❻ “管理不善”列入一般经营损失还是非常损失
管理不善通常计入管理费用。比如存货丢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存货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一般经营损失是指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非正常损失指自然灾害等。
❼ 什么是非正常损失及非正常损失会计分录
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了。
所以会计中的非常损失不是非正常损失。
❽ 会计上和税法上的非正常损失具体指什么呢
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于非正常损失的认定,决定了是否需要对外购的货物或服务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税法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删除了原来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由于风、雨、雷、电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由于与企业管理不善无关,现界定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失,无需做进项税额转出。
营改增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财税[2013]37号文)中对非正常损失的解释是:“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以及被执法部门依法没收或者强令自行销毁的货物”,加入了被执法部门依法没收或强令自行销毁的货物。这些货物的违法成本承担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销售税额。也相应的提示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守法经营。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营改增的文件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业服务”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交通运输业服务”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须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某企业2104年由于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导致原材料被盗30千克。其中每千克进价200元,本批次货物共进货1200千克,支付运费1000元。原材料及运费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交通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该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原材料被盗,属于非正常损失,须做进项税额转出。
进项税额转出包括原材料负担的进项税及运费部分负担的进项税,其中原材料负担的进项税额为200*30*17%=340元,运费部分负担的进项税额为1000*11%*30/1200=2.75元。
发生时会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6342.75
贷:原材料 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42.75
月末根据处理结果,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结转到相应科目即可。
借: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等) 6342.75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6342.75
❾ 企业建设时期(非经营时期)宣传费用等费用是不是记到长期待摊费用中一般规定分几年摊销
看你执行什么会计制度了
《企业会计制度》是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一般向税务靠拢,摊3年
如果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就是直接计入费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