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造费用怎么摊销到成本
一、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6、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7、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车间领用的辅助材料、辅助车间的工资、辅助材料的消耗、电力的消耗,等等。
发生的时候
借:制造费用—辅料消耗(或者工资、电力等)
贷:原材料(或者应付职工薪酬等)
结转的时候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1)制造费用本月要摊销吗扩展阅读:
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和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
各生产车间和分厂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分配特性
(1)共有性,即各应承担制造费用的对象都具有该分配标准的资料;
(2)比例性,即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比例关系,分配标准总量的变化对制造费用总额的多少有较密切的依存关系;
(3)易得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分配标准的资料较为容易地取得;
(4)可计量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标准的数量可以客观地进行计量;
(5)稳定性,即使用的分配标准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便于各期间的成本比较分配。
2. 当月产值较小 制造费用可以留待以后月份分摊吗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不做分摊,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制造费用属于回生产成本项目的归集科答目,期末要按一定的方法分配到生产成本的各产品当中去,因此,制造费用期末没有余额。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做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 制造费用摊销方法
在有来ERP的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这样源的:
1. 月末计算产成品和在产品
2. 制造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中分摊
3. 拆分归属于产成品的制造费用,未销售的追加存货成本,已销售的追加主营业务成本。
由于第3步没有信息系统的情况下计算较为困难,企业通常采取简易处理的方式,将产成品的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存货成本。当生产连续且稳定的时候,这样计算的误差也不大。因为当期完工且销售的产品,会结转走上期的制造费用。
4. 制造费用摊销的步骤
制造费用抄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以外的生产成本。当它发生时,一般无法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产成品的成本,而要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先归集,月终在采用一定的方法再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最终计入产品成本。你公司的A产品耗材能明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以你可以在费用发生时直接借记:生产成本---A产品,贷记:原材料-XX材料。根据你的实际,已经记到了制造费用科目,所以你应该先把制造费用转到生产成本,再转到A产品成本中。1、借:生产成本--A产品 贷:制造费用 2、借:库存商品---A产品 贷:生产成本---A产品。
5. 本月应计入制造费用的待摊费用1400元。
你的分录应该是
借:制造费用 1400
贷:待摊费用 1400
你的分录写反了。
6. 低值易耗品做账时要摊销,请问制造费用要摊销吗
低值易耗品的叫摊销(例如五五摊销法--投入使用时摊销50%,报废时摊销50%)
制造费用的叫分配或者分摊(例如按照产量分配/或分摊到各产品的生产成本里面)
7. 制造费用怎么摊销
像那些房租费,房屋修理费,你直接在“制造费用”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会计科目,专如果是管理人员的话,属进管理费用,若为车间管理人员的话进制造费用,不可乱记科目。现在已经取消了待摊费用。
1、制造费用是用来记录那些不能确定用于哪种产品的材料消耗,等月末按一定的方法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摊
2、如果你确定耗用某种材料就是用于生产某一种产品的,领用这种材料投入生产时,你可以直接借:生产成本-XX产品,而不用通过制造费用再转一下,因为就算记入了制造费用,到时还是需要再转入生产成本的。
3、如果记到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A产品 贷:制造费用
借:产成品-A产品XXX贷:生产成本-A产品XXX归集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所有材料、人工、所需机器设备计提折旧等,然后再按完工率计算应转入产成品的成本和在产品的成本。
待摊摊销时:
借:待摊费用(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在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贷:待摊费用(预付账款)
8. 会计月末为什么要计算和分摊制造费用如何结转
每期将制造费用按成本项目(产品名称)分配转入生产成本,期末将生产回成本应按完工产答品、未完工产品(在产品)之间进行计算分配,将已完工的产品部分的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产成品),并计算产品单位成本。帐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9. 制造费用怎么分摊
一、生产工人工资比率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工人工资比率可以很容易得到,但要求生产产品之间的劳动力交叉情况较少,或几乎没有劳资交叉情况.为了解决劳动力交叉的情况,有的公司往往实行劳资买卖关系,且劳资买卖可以通过考勤机来完成.操作方法如下:假定A产品工人是3个,每个人的工资为1200元,B产品工人是4个,每人的工资是1100元,每月以40小时计算,A产品满勤为120小时,B产品为160小时.根据劳资买卖关系,A产品向B产品购买了70小时,B产品向A产品够吗了40小时.则计算A和B的工资比率.先计算出每个工人的工时工资,在进行买卖交换.然后重新汇总,就可计算出个各个产品的工资比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公司,公司人力资源不是很丰富,生产产品不是很多,且公司没有设置生产统计的企业用,还可以不用考虑产品价值.其核算成本很低.
二、生产工人工时比率法.该方法以生产工人所耗用的工时为基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摊.这种办法适用于生产统计完善(能准确统计工人生产该产品的工时)和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相差不大的情况.
例如某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公司有生产统计基础良好,能准确统计工人生产产品的工时.A,B两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差不大.则可以选用此法.
三、机器工时比率法.其条件和一差不多,都要求有人统计机器使用时间,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的制造几乎只由机器完成,而人只是作为守候性质存在的企业,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可以采用此法.
四、直接成本比率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直接成本的比率来分摊制造费用.这种方法的科学性不是很好,一般不常用.
五、年度计划分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展企业预算,能基本可靠的获得产品市场价值的企业.通过市场价值与会计成本(扣除制造费用)之间的关系,利用产品成本=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该分配率按照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摊.这种方法,将制造费用和产品价值结合,有利于反映产品的成本配比关系,高价值产品承担高制造费用,低价值产品承担低制造费用.这对于准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好处.如果某种产品,将其分摊的制造费用+直接产本都小于零,说明没有任何市场价值可言,完全可以放弃生产这种产品.这种方法很值得使用,毕竟我们产品的成本最终是靠市场来补偿,如果核算的成本连市场都无法弥补,哪不如散伙得了.
10. 制造费用是如何摊销,分配到哪里
其实关复于费用的分配重点抓制住受益对象就可以的领悟了。谁受益分给谁;受益多,分的多;不受益,不分配。例如企业生产A,B,C这三种产品,其中为A,B产品发生的间接费用(制造费用,例如A,B产品的仓储费用(累计折旧))为制造费用1,为B,C发生的间接费用(制造费用)为制造费用2,为A,B,C三种产品共同发生的间接费用(制造费用,例如水电费),这个时候,应该在月末,将制造费用1,在A,B产品之间按照耗用原材料的比率,产量的为依据进行分配,计入A,B的成本。而为B,C产品而归集的制造费用2,也应如上述方法进行分配,计入B,C产品成本。而将三种产品共同发生的制造费用3,按上述方法分配后计入A,B,C的成本。这样解释明白了吧。。呵呵,,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