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分录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消分录
合并日A公司的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16 000(240 000* 90%)
贷:股本 49 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66 500
编制版合并资产负债权表时,A公司的处理
(1)借:股本 50 000
资本公积 40 000
盈余公积 147 000
未分配利润 3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16 000
少数股东权益 24 000
(2)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35 000
贷:盈余公积—B公司 132 300(147 000*90%)
未分配利润—B公司 2 700(3 000*90%)
Ⅱ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分录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消分录(急需详细答案,谢谢了)
我只能说,首先是采用成本法核算。
Ⅲ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无形资产支付合并对价的按照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
你好,
很高兴你为回答问题!
解析: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对合并成本的初始确认,会计准则做出的规定是,以投资者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作为投资合并成本的。这里强调的是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且在合并过程中是不确认损益的。
但是作为投资方其投资用的无形资产,是相当于用无形资产的处置后的所得在再进行投资一样,这是两个环节上的,而非同一个环节,其处置无形资产环节的上利得是应当确认的。也就是说,你应当将这笔处理看作是两笔经济业务的合并处理,视同分解的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无形资产 4000
营业外收入 1000
然后再:
借:长期股权投资 6200
贷:银行存款 5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200
这样两笔合并后,就是题中的处理了,这是两个环节上的处理,即一是处置非流动资产,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里面有的一个虚拟的“银行存款”的。只有第二笔处理才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准则所规定的,不允许其确认损益。
这里说的不认公允是指,不认同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而不是投资者作为对价资产的公允。不要理解错了,否则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就真得少不了!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Ⅳ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之间关于子公司的股权交易,在合并报表层面如何抵消,具体的抵消分录
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应当抵消。抵消时应注意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一般情况下,对重要的内部交易,应当抵消,对不重要的可不抵消。抵消分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项目
(1)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2)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4)借:应付债券
贷:长期债权投资
2、母子公司内部相互持有对方债券或提供借款等形成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3、内部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的抵消:
(1)“坏账准备”本期余额与上期余额相等,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抵消坏账准备形成的利益全部系上期形成,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2)“坏账准备”本期余额大于上期余额,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上期末坏账准备的余额)
管理费用 (本期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3)“坏账准备”本期余额小于上期余额,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管理费用 (本期坏账准备余额小于上期末余额的金额)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上期末坏账准备的金额)
(4)“坏账准备”全部由本期形成,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贷:管理费用
4、内部消售收入及存货中未实现消售利润(假定毛利率为20%)的抵消:
(1)本期内部购进1000元已全部售出集团外,则: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内部消售方)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00 (内部购进方)
(2)本期内部购进1000元全部未售出,则: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内部消售方)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0 (内部消售方)
存货 200 (内部购进方,集团未实现利润)
(3)本期内部购进1000元,售出集团外600元,有400元未售出,则: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内部消售方)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0 (内部购进方,已售出部分)
主营业务成本 320 (内部消售方,未售出集团的存货成本,400×80%)
存货 80 (内部购进方,集团未实现利润,400×20%)
(4)期初内部购进存货未实现内部消售利润的抵消:
A、期初内部购进库存1000元,本期全部实现消售,则: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200 (内部消售方上期消售利润实际在本期才实现,因此应冲减上期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 (上期消售利润到本期才实现,因此在本期反映利润)
B、期初内部购进库存1000元,本期全部未消售,则: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200
贷:存货 200
C、期初内部购进库存1000元,本期消售800元,有200元未消售,则: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0
存货 40
5、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1)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在集团内部变卖,则:
借:营业外收入 (卖出方,只抵消实现的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买入方,只抵消实现的利润)
(2)生产的产品在集团内消售作固定资产使用
例:内部消售固定资产一件,成本700元,消价1000元,使用期限5年,无残值。
A、购买当年,抵消收入、成本和未实现的内部消售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消售方)
贷:主营业务成本 700 (消售方)
固定资产原价 300 (集团未实现消售利润)
同时,抵消当年多提的折旧。为方便阐述,假定当年按12个月提取折旧,则多提60元。
借:累计折旧 6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B、以后年间的处理:
第二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300
借:累计折旧 12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润 60
第三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300
借:累计折旧 18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润 120
第四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300
借:累计折旧 24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润 180
第五年:
如果清理报废(期满报废),固定资产已不存在,会计报表上已无该项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但本期仍多提折旧60元,应冲消。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6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如果超期使用,则: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300
借:累计折旧 30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润 240
第六年以后,仍继续使用: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300
借:累计折旧 3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第四年提前报废,则: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营业外支出 300
借:营业外支出 240
贷: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润 180
Ⅳ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内部损益的抵消分录问题
当然是按持股比例抵消啦!
Ⅵ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为什么要做抵消分录和调整分录
比如你母公司投资子公司100万
母公司这里有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万
子公司这里有 贷:股本100万
对于整个集团这是不存在的。只是100万左手转到了右手而已。
Ⅶ 为什么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的这个题无形资产分录为96000000
分录中无形资产贷方9600万指的是用作合并对价的土地使用权和专利技术的账面原价,详细见下表版的划线部分权,而不是指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要视同销售,把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出。
Ⅷ 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
1楼回答的有点问题。
首先感觉楼主把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搞混了。楼主给出版的分录应该权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调整分录。而母子公司间转移固定资产的抵消分录,应是借或贷
固定资产,贷或借
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至于楼主的问题,计入资本公积——本年。实际上你把合并过来的子公司和母公司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因为固定资产属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当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一致的时候,就相当于你初始投资有溢价。
Ⅸ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
根据会准则解释公告第5号征求意见稿,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不再由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以这一步调整已经不用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