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屋折旧怎么计算
1、确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2、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3、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如下: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三、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字串4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 字串6
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40%=1 44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❷ 房屋折旧怎么算要如何计算的呢
一般商用房屋按照20 年5%的净残值率,在此基础上计算的折旧率内如下
年折旧率=容(1-5%)÷20=4.75%
月折旧率=4.75%÷12=0.40%
5 年4 个月折旧率=4.75%*5.33=25.33%
折旧费用的计算,税法有相关规定,最好是按照税法要求进行计算
房屋折旧年限为20 年,每月折旧计算为
每月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20/12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20*100%
其中,对残值率的规定为:内资企业为5%,外资企业为10%
❸ 房屋的装修费用达到原值的30%,资本化还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无论企业复会计制度还是税制法,所说的筹建期间均是指开始筹建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之日前止。
这里,企业开始筹建之日的确定,想来不会成为什么问题,而对于开始生产之日,在实务中,除特殊情况以外,一般按照确认企业第一笔销售收入或者开具第一张销售发票的日期为准。
对于开办费的摊销问题,会计上规定,开办费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而税法规定,开办费在开始生产经营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平均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对于会计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摊销核算,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❹ 房屋资产折旧过半,扣除率按原值的多少计算
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计算...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额
❺ 计提房产税时,房产原值要扣除已计提的折旧吗
1:自来有房产对外出租的被源称为从租计征房产税,征收率为租金乘12%.
2:自有房屋自用的房产税每年申报两次,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和9月,每次申报6个月的税金,房产税计税基数为房产的净值,就是房产的原值减去已经计提的折旧后得出的数值。按照房屋余值乘以1.2%,房屋余值一般是房屋原值乘以70%。
❻ 房产原值增加,怎么提折旧
你这个问题,
我个人来认为,前期操作源是不是有一些不合适,在建工程未竣工怎么就使用并计折旧,在这基础之上我认为你们是不是原来就是一部分竣工了,并使用了计提折旧,如盖楼,第一层盖好了,第一层使用了就开始计提折旧了,
现在第二层盖好了,要计提第二层的折旧,理论上应该是全盖好了才计提折旧,
所以我认为贵司应该是独立的建筑,
所以我建议楼主,能否增加一个新的固定资产,然后计提折旧,
我并不建议楼主改变原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如果不能增加固定资产的主,那么你也只能改变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了(这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按照原有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取得的变价收入计价; )然后重计算八月折旧。
❼ 固定资产房屋评估项中原值和净值有什么区别
原值,是购建固定资产时发生的所有应记入固定资产原值的成本之内和,记入账户后容,除发生规定的增加或减少事项时可以予以调整外,数额不变;净值,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备抵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应小于原值,不可能大于原值。
补充:
我看了你后面的问题,那里不应该有什么4%,除非你的题目原来的残值率是4%,这里应该是3%,意思是除了残值以外的余额,在两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年折旧率应该是:(1-3%)/2=48.5%,每月应该是48.5%/12=4.04%;但我们计算上一般不采用折旧率去计算,而是直接用数额计算,即每月的折旧额=(20064.08-2400)/24=836,则最后一个月应计提的折旧是20064.08-836*23=836.08
❽ 房屋计提折旧年限是怎么算的
1、房屋属于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1)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5%。
(2)折旧公式回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答*(1-残值率)/折旧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2、摊销公式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价值/摊销年限
月摊销额=年摊销额/12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❾ 房租装修费分多少年摊销还是记入房产原值 按剩余年限摊销
自由房屋:
1.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内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容收回金额。
2.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
3.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余额,应将该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租赁房屋:
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一般是在剩余的租赁期内摊销 至少一年以上 不然就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❿ 计提房产税时,房产原值要扣除已计提的折旧吗房产税要交多少年
需要扣除,缴纳时间依据各地区进行确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房产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房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10)房屋摊销原值扩展阅读:
房产税缴纳的相关要求规定: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2、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