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子公司折旧摊销怎么计入合并报表

子公司折旧摊销怎么计入合并报表

发布时间:2021-01-30 04:20:29

A. 关于注会中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

合并报表是中级考试中的特大重点,也是学习的头号难点,我告诉大家,学习的方法还是老招:搞懂原理,理清主线,逐点学习。

也许有些朋友还没弄清楚什么是合并报表,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企业集团,有母公司和一个或几个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年末都各自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各自的报表叫个别报表,但是,站在集团的角度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企业集团中的一分子,整个企业集团,对外只能有一份财务报表,用来反映这个集团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等等,这份财务报表里,就囊括了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财产、经营成果。
在整个集团的一年的经营当中,可能会出现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出售商品、固定资产、互负债务等等情况,而且,他们各自的财务也是单独核算的,因此,在互相出售东西的时候,大多会按市场价出售,会产生利润。因为集团对外只有一份财务报表,对于外面的人来说,你们集团内部互相交易,独立核算赚了多少钱这没问题,但是整个集团对外来说可是没赚到一分钱,对外是不能产生利润的。这也是准则当中不允许的,想一想,如果允许产生利润,那么,这个集团不用做生意了,成立几个子公司,每天就搞内部交易,一年下来,也能搞上几个亿的利润,这事,能行吗?所以,在编制对外的集团合并报表的时候,就产生了抵销内部交易利润的办法,这在会计上就叫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明白这一点以后,大家对学习合并报表应该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
(注:1、以下所有内容皆是针对控股51%以上的企业控股合并以及虽然控股51%以下但实质上控制了企业这两种情况来说,对于50%以下的其他合并方式,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内容。2、企业合并有三种: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新设合并。以下所述的是控股合并的分录,并没有说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这两种方式。3、以下所述的均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编制没那么多步骤)
那么,合并报表的主线是什么呢?小鱼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一个主线:
1、判断合并类型(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2、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3、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报表
主线很简单,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编合并报表。
首先,大家看到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两种情况下的入账价值不同,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不同。
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很容易的,一般题目中就会告诉。
然后,大家就要进入主线的第2点,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了,注意,在合并的当日,是一定要编合并报表的,但是,具体题目中大家也要看清楚题目有没有要求做合并日的报表。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

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存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
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一模一样)
注:这一块我说得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本来我可以简单的写,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录,只不过我说了两年以上的做法,因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点点变动,如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后通过我后面的例题就学明白了。
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分录中的科目与我们做账的科目不一样?这是合并报表嘛,这些分录都是写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没做在账本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桌子上的是两张表:一张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一张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咱们是在这两张表的基础上编合并报表,我们在工作底稿中调整的,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所以,当然科目就用的是报表上的科目,这可不是在做账啊,这是在调报表。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了“调表不调账”这个说法。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大家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中学习并记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业,以及控股占51%以上的企业,是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而且,对这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则规定我们,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数字,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数字,我们又不能改账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调整,这个就类似于追溯调整了,也就是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学好并掌握的转换的问题,用追溯调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写出调整分录,这样,就计算出了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的价值。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这一点可不要忘记了。
我总结一下经常用到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1、没有子目了,我们在调报表项目,不是做账,所以不要写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润的报表项目,如“投资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简单的,实际解题当中一般就是五分钟就写完,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和转换掌握好了,头脑里再清楚的知道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那么,前面两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就完成。现在开始写抵销分录,抵销分录就五大模块,大家背下来,再用适当的题目练习几次就熟了,我现在把这五大模块总结给大家: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子公司的)
资本公积
(子公司的)
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
商誉
(母公司按权益法算出来的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那个数字)
少数股东权益
(注:那些什么年末、年初什么的,能记就记,不能记就别记了,照我这样做,也一样会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写上年初数,年末数,要是弄错了,就肯定扣分)

2、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年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子公司的)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的)
(注:这儿可是要写上年初、年末了)
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提取的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坏账准备涉及了递延所得税的,还要将递延所得税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是债券:
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注:如果编制第二年的,涉及损益的项目,就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

4、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销售额)
贷:营业成本
(倒挤)
存货
(未售出的存货*销售利润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涉及递延所得税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制第二年的时候,也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涉及损益的项目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售价)
(一方为商品出售,一方购入作固资用)
贷:固定资产--原价
(利润)
营业成本
(倒挤)
或:借:营业外收入
(双方都是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原价
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未实现利润/尚可使用寿命)
贷:管理费用
注: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营业外收支
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后: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注:将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代替)
同时,做本期多提折旧的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参见教材例题)
写了一大堆,是不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了?好了,别担心,我现在给一个例题,希望大家从这个例题当中,理解我上面所说的四个步骤及分录。然后,大家放手去做梦想成真的习题吧。
例:甲、已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2008年7月1日,甲以库存商品,定向发行股票取得乙公司80%股权,控制了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600万,已提跌价准备100万,公允价值400万。股票面值1元,发行1200万股,股票市价2000万,股票发行费用30万,为取得股权发生费用160万。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结构为:股本1000万,资本公积100万,盈余公积300万,未分配利润400万,另,乙公司存货帐面价值1000万,公允价值1200万,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00万,公允价值1600万,无形资产5000万,公允价值5300万,其他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400万)。
其他相关资料:1、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存货售出了50%。2、合并日时,乙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尚可使用5年。3、2008年末,乙公司产生资本公积利得1000万,实现净利润1500万。提取盈余公积10%,分配现金股利600万(为08年利润分配)。4、2009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提取10%盈余公积,分配30%现金股利。产生资本公积利得500万元。09年末存货全部出售。
要求:1、编写甲公司购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

2、编写合并日的抵销分录。
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

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
大家注意:这就是中级的最后一个综合题的出题形式,我偷懒,只写出题目中关键条件,然而,实际考试的试题当中,废话一大堆,描述文字也是大篇大篇的,题目文字远远超出我所写的这些。大家在解题过程当中,不要害怕那些长篇文字,要善于从资料当中挖出有用的条件。下面,我们开始解题,按题目要求一个一个来做:
(这会儿都凌晨三点了,我困了,我明天再做答案吧,如果有基础的朋友,试着做一下答案,等我明天做出来,我们大家核对一下,这个题目中的数字都是我胡乱想的,没有抄袭任何习题,另外,股权的发行费用从溢价中扣除,为取得股权发生的费用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商品是作销售处理的。大家注意一下。)
12月7日更新,答案如下:(看看你做对了吗)
1、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400*(1+17%)+2000+160=262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648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68

股本 1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800

银行存款 160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
贷:银行存款
3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存货跌价准备 100
贷:库存商品
600
2、合并日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无形资产
300
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600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由于成本法与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核算是一样的,故不用调整)
甲公司产生商誉:2628-2400*80%=708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700 (100+600)
盈余公积
300
未分配利润 400
商誉 708
(2628-24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628
少数股东权益
480
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无形资产
300
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600
(此分录年年做)
借:管理费用 40
营业成本 100
贷:固定资产
10 (100/5*6/12)(半年折旧)
无形资产 30 (300/5*6/12)(半年摊销)

存货 100 (售出一半)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净利润:1500-140=1360万元。甲公司享有1360*80%=108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88
贷:投资收益 1088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分配现金股利,计入贷方“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不确认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将这两个分录对比分析,故做上述分录。成本法与权益法下分录我做出如下:

成本法分录:借:应收股利 480
贷:投资收益 480

权益法分录:借:应收股利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80

对比上面两个分录,因此做出的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
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4036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1700
(700+1000)
盈余公积 450 (300+1500*10%)

未分配利润 1010 (400+1500-140-1500*10%-600)
商誉 708

贷:长期股权投资 4036
少数股东权益 832

借:投资收益 1088
少数股东损益 272

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15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6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010
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无形资产 300
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600
(此分录年年做)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40
贷:固定资产 10

无形资产 30
存货 100
(此分录是上年影响,本年还得做,只不过“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用“未分配利润”来代替了。
借:管理费用 80

营业成本 100
贷:固定资产 20 (100/5)(09年少提折旧)
无形资产
60 (300/5)(09年少计摊销)
存货 100 (售出另一半) (这是09年影响)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在第二年调整的时候,还要把上一年的调整分录再做一次,只是涉及损益的项目用未分配利润代替。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8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88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然后再做09年的调整分录:

09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乙公司净利润为2000-180=1820万元。甲公司享有份额1820*80%=145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456
贷:投资收益 1456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09年分配30%现金股利,甲公司分得2000*30%*80%=480万)这个分录的调整原理同上一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 (500*8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1456+400-480=5412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2200
(700+1000+500)
盈余公积 650 (300+1500*10%+2000*10%)

未分配利润 2030
商誉 708
贷:长期股权投资
5412
少数股东权益 1176
借:投资收益
1456
少数股东损益 364
未分配利润--年初 101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20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6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030

B. 合并财务报表有没有简单点,通俗易懂点的方法

如何轻松合并财务报表
1、做调整分录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
借: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告诉什么项目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就调整哪些项目,差额倒挤到资本公积)
然后调整递延所得税和资本公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上述调整的管理费用金额×所得税率)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金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
3、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子公司年末数)
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发生数+上述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代数和)
盈余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提取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数-分配现金股利数)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发生数)
商誉(倒挤,也可以用合并成本减掉购买日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除商誉外的所有金额×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贷: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数)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总额)

未分配利润——年末(倒挤,可以和步骤三的演算是否一致)

5、抵消本期内部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1)借:营业收入(全部存货交易金额,不含增值税)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未对外销售部分中包含内部销售毛利)

即对内部销售利润形成的存货成本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上述抵消分录中存货的贷方金额×所得税率)

借:少数股东权益(上述抵消分录中涉及的损益金额×(1-所得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少数股东损益

连续抵消时,只需将商誉利润表项目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2)针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1)内部销售方为存货,购入方确认为固定资产

A、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B、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内部销售方为固定资产,购入方也确认为固定资产

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外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利得】

贷: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①将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该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上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差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所得税费用【差额】

3)固定资产清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提前清理;期满清理;超期清理。

无论是哪种情况,清理当期的抵销处理都相同。清理期末,账面已经不存在内部固定资产,而其包含的未实现利润已经转入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因此,抵销分录比照使用期间,用营业外收支替代固定资产(含累计折旧)项目即可。处置收益用营业外收入,处置损失用营业外支出,无需考虑方向,处置损益的金额也没有任何影响。

①抵销内部固定资产原价中的未实现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②抵销以前期间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抵销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注:假如该固定资产清理为净损失,则上述分录中的“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换成“营业外支出”科目。

(3)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比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的处理方法。

(4)内部债权债务的抵消

A.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第一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时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消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时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时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或贷):所得税费用

贷:(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B.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倒挤,若是贷方差额则贷记财务费用)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方账面价值)

同时,还应抵销附带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应收利息与应付利息;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都是相关项目直接抵消,即借记债务(负债),贷记债权(资产)。注意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抵消项目是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

C. 权益法顺流交易(固定资产)中投资企业在合并报表中多提折旧的抵消

最后这个分录应该反过来。既然知道固定资产的未实现内部损益是通过折旧逐步实现的,既然实现了就应该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 17.1

贷:投资收益 17.1

借:投资收益 228

贷:长期股权投资 228

合起来就是

借:投资收益 210.9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0.9

对于合并报表上的抵消分录,首先抵消营业外收入228是没有疑问的,因为是内部交易这部分不应该有。关键就是为何要恢复投资收益228。

折旧17.1已经实现了应该恢复,那剩余的210.9影响丁的净利润了吗?针对这项固定资产除了折旧以外丁公司并没有涉及到损益的账,丁公司的净利润就不该被调减,所以要再恢复210.9,所以228是这两部分加起来的。

(3)子公司折旧摊销怎么计入合并报表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D. 合并报表补提的折旧摊销确认递延所得税吗

需要,因为计提折旧摊销后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发生了变化。

E.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问题如何处理

一、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处理如下:

首先,将与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其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按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二、其抵销处理程序如下:

(1)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9000-7500)予以抵销。

(2)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或少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合并报表需要抵消的是内部未实现损益,至于增值税和安装费用,系支付给集团外的实际发生成本,不需要抵消。

(5)子公司折旧摊销怎么计入合并报表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F. 合并报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抵销分录

如果一方是生产固定资产的(不考虑所得税差异):
借:营专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属—原值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第二年或往后的使用期内: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未分配利润——年初

提前报废: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相反则是营业外支出,下同)

延后报废——不用编了

直接购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
借: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贷:管理费用

第二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贷:管理费用
未分配利润——年初

处置的和前面的相同,不再赘述

G.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问题。

本题中,母公司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以支付的价款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列示,因此首先就必须将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其次,母公司是以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作为原价计提折旧;取得成本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相同的使用寿命下,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要大于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计提的折旧费,因此还必须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从该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予以抵销。
其抵销处理程序如下:
(1)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9000-7500)予以抵销。
(2)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或少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合并报表需要抵消的是内部未实现损益,至于增值税和安装费用,系支付给集团外的实际发生成本,不需要抵消。

H. 合并报表调整子公司净利润时,为什么将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内部利润及母公司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进行调整

没有注会书 不好意思

不过个人理解是 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利润 自然要调减 公司内部利润转移 不造成真正意义上的 利得 需要被抵消。。

累计折旧的话 自然啦 税务上需要被调整 多计提不是避税了么?

I. 合并报表非货币性交易为什么不抵销

合并报表非货币性交易需要抵销。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而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相互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往往并不完全适用。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我国新《 企业 会计 制度》颁布已近2年,制度中明确了非货币性交易的主要形式和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但是,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有关规定中却没有将企业集团内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的合并抵销 方法 加以明确,这种技术性的失真必然带来合并会计报表合而不全,甚至出现集团公司利用制度的真空来造假。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非货币性交易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一般纳税企业涉及存货的非货币性交易;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其难点有三:一是要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非常熟悉;二是要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 计算 因非货币性交易而虚增或少计的资产;三是要全面而切忌疏漏,即凡是未对集团公司外发生的会计事项都应作为合并会计报表抵销事项。笔者认为有关方面在制定合并会计报表会计准则时,应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尽快规范,使实务工作能有法可依。笔者结合这四种情况对集团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的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处理原则探讨如下。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交易的合并报表抵销
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交易,主要解决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问题 。换入的资产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
集团公司中的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发生的这种非货币性交易,笔者认为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原则应为:(一)将集团公司内虚增的资产价值与少计的资产价值进行抵销或补提。(二)将因多计资产价值导致多计提的折旧或减值准备于以抵销;将少计的资产价值导致少计提的折旧或减值准备予以补计。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或“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或有关科目。(三)以后年度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1.将集团公司上期多计(或少计)的折旧或减值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 影响 予以抵销或补计。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科目。2.同时集团公司将上期多计和少计的资产价值予以批销或补计。3.将该相应年度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例1:甲乙公司均为九鼎电力集团的子公司。2002年甲公司以其生产用的设备与乙公司的一项专利技术进行交换。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已提折旧为40万元,公允价值为220万元。乙公司换出专利技术的账面原价为290万元,已经提取减值准备10万元。该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万元。假设乙公司换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此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
2002年本集团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应为:
(1)借: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200 000
贷:固定资产 200 000
(2)借:累计折旧 20 000
贷:管理费用 20 000
以后年度连续编制合并报表肘,仍需编制抵销分录:
(1)同2002年末第1笔分录。
(2)借:累计折旧 20 00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20 000
(3)同2002年末第2笔分录。
二、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合并会计报表抵销
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重点在于收益的确认。应确认的收益=(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
集团公司中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发生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笔者认为,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原则应为:(一)涉及收到和支付的补价不做任何抵销处理。(二)将集团公司内因非货币性交易而虚增的资产价值与少计的资产价值进行抵销或补计。(三)将因多计资产价值导致多计提的折旧或减值准备予以抵销;将少计的资产价值导致少计提的折旧或减值准备予以补提。(四)以后年度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集团公司上期多计提(或少计提)的折旧或减值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或补提;将上期多计和少计的资产价值予以抵销或补提;将该相应年度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少计提的折旧予以补提。
例2:A公司是B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2年A公司以其拥有的专利权与B公司的生产用车床交换。A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B公司生产用车床账面原价为8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40万元,公允价值为550万元。A公司另外支付50万元给B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均按10年计提折旧和摊销。
2002年末集团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应为:
1.借:固定资产 1 100 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1 000 000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交易损失 100 000
2.借:管理费用 110 000
贷:累计折旧 110 000
3.借:无形资产 100 000
贷:管理费用 100 000

J. 合并财务报表内部交易,会导致多提折旧和减值,那么对子公司净利润调整有影响吗

首先合并财务报表是来站源在集团角度进行内部交易利润的调整,涉及损益的进行抵消处理,
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把高估的利润数据调整回来。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多计提的减值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影响了损益也需要调整。
问也不问清楚

阅读全文

与子公司折旧摊销怎么计入合并报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