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持有待售固定资产及是否需要计提折旧
一、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划分条件:
对于企业将要出售的一项固定资产是否需要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需要考虑三要素:1.决定卖(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2.卖给谁(企业已经与受予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3.什么时候卖(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二、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原则(不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计量):
企业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需要调整其预计净残值,使其反映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是不得超过不符合持有待售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如果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的预计净残值的,应该将二者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② 重分类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当月是否计提折旧
重分类为持有代售的固定资产当月自然计提折旧,次月开始不计提。
③ 为什么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版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权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固定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3)持有待售资产摊销扩展阅读: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二)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
(三)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四)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
(五)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六)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④ 会计问题。为什么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对于持有待售专的固定属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固定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⑤ 请问:固定资产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当月是否计提折旧谢谢!
提12个月的
固定资产,新增当月不计提折旧,减少当月计提折旧!
待售的当月计提折旧,从下个月开始不提折旧
⑥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从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时:
借:持有待售资产——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版
贷:固定资产
2.
持有待售权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是设备或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因自然力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上的损失。按其损耗的发生分为两类。Ⅰ类有形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中,因磨擦、腐蚀、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设备的损坏和变形。
(6)持有待售资产摊销扩展阅读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3.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资产
⑦ 什么情况下将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以固定资产为例,划分之后是否计提折旧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1)企业已经就处置专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属
(2)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3)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⑧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为什么不提折旧
公司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版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权,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固定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一是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⑨ 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一般要做如下步骤:
确定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如果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大于原账面价值的话,则预计净残值只能调整至等于其原账面价值;(注意,调整预计净残值,不需要做会计分录。)
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5
(9)持有待售资产摊销扩展阅读:
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当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某项资产或处置组被划归为持有待售,但后来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企业应当停止将其划归为持有待售,并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中较低者计量:
该资产或处置组被划归为持有待售之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其假定在没有被划归为持有待售的情况下原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决定不再出售之日的可收回金额。
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上述原则处理,这里所指其他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中产生的合同权利。
⑩ 关于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是否进行摊销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一是企业已经就版处置该非流动资产权作出决议;
二是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三是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因此2011年4月1日的行为使该无形资产处于持有待售状态。持有待售状态使得资产转为商品状态,因此除了核算必要的公允价值已评估是否减值外,其他分摊都被冻结到转为持有待售时点的状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无形资产因新技术的出现会发生贬值;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也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进现有技术,又使得无形资产发生增值。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对企业获利能力有着巨大影响。
然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反映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待摊费用,不能表明其价值变化的情况,从而也不能体现企业收益能力的变动。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和企业获利能力等信息,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