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信息
1、专利检索:从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信息以及专利的法律状态,包括专利申请、撤回、授权、驳回、终止或无效等情况; 2、非专利检索:从非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竞争对手技术研发信息,包括企业出版物、会议资料、项目发布、招投标、融资、广告、合作、访问等。
二、制定自主专利权策略
1、制定技术研发的策略。 通过立项前的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数据分析,可以明确创新项目的技术现状、了解潜在的竞争对手或合作者的专利布局、掌握技术竞争前沿并找到技术创新突破口,从而提高研发起点与效率,避免重复研发。
2、决定专利申请的时机、公开的内容、保护范围和保护地域。 专利权的保护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所以可以根据竞争对手在不同国家的专利布局来决定专利申请的时机和地域;一份专利文件既包括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保护范围,也包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关系到专利侵权和无效的判定、以及专利性的判断,都是企业最需要关注的内容。
3、重视专利审查意见的答复和保护范围的调整。
4、确定专利申请授权后的实施、许可和转让方案。 一项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并不意味着在实施该项专利的时候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所以在获得专利权后还要分析该项专利在实施、许可和转让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专利权纠纷。
5、通过防御与进攻策略完善专利权的保护。 在技术空白区做进攻型的专利保护策略,在技术壁垒较多的区域做防御型的专利保护策略,这些都是专利预警需要考虑的内容。
三、专利权和技术秘密的管理
1、对专利技术的实施许可与生产许可的规定;
2、对专利申请、专利权的转让规定;
3、对企业职工发明创造的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规定,以及对发明人奖励的规定,以防止技术的转移;
4、制定防止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泄露的规定;
5、启动临时措施与边境措施的时机选择;
6、政府奖励的申报,包括文件的准备和数据统计,并要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
Ⅱ 浅谈专利权利要求解释中的几个问题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占使用、收益、处分其发明回创造,并排除答他人干涉的权利。专利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及法律确认性。此外,专利权还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专利权是两权一体的权利,既有人身权,又有财产权。(2)专利权的取得须经专利局授予。(3)专利权的发生以公开发明成果为前提。(4)专利权具有利用性,专利权人如不实施或不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有关部门将采取强制许可措施,使专利得到充分利用。
Ⅲ 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目前,侵犯专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是一方面,加强对版专利权的保护又权是另一方面,那么应该如何保护专利权呢?1、认真实施专利权保护的法律法规、2、增强专利权法律保护的意识、加大专利权保护的国内和国际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力度。3、鼓励专利申请、国家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专利的措施,让专利尽快转化成生产力,造福于民,尤其要注重到国外去申请专利,以更好地保护专利权。4、建立完善的专利转让机制、5、加强专利权海关保护的力度、6、重视专利权的国际保护。总之,专利侵权行为的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享有知识产权的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权利受到损害时,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享受切实有效的司法保护。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加大了专利权的保护力度。
Ⅳ 企业应该如何利用专利信息
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专利文献蕴含丰富信息
专利信息蕴含重要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专利文献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等部分中,披露了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其中的技术信息新颖、完整、具有连续性,且涉及领域广泛、数量巨大、格式统一,便于企业阅读、检索,追踪技术发展动态。
法律信息包括:权利要求的范围大小、专利审查、复审、无效的结果;与专利权的授予、转让、许可、继承、变更、放弃、终止和恢复等法律状态有关的信息;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信息,以及专利申请日、公开日、授权日等信息。
经济信息包括:专利信息中的专利许可、专利转让或受让等信息还可以反映出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经济状况、市场占有率等;另外,通过专利申请的国别、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等信息,可以了解某领域的市场分布、主要竞争者或合作者的状态等。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创新成果的70%至90%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及40%的研发经费。因此,企业应重视在专利文献中体现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
二、跟踪动态提高科研水平
专利信息利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利文献为科研人员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他们可以跟踪最新科技动态、提高研究起点。科研项目立项时,不仅要进行专利信息的追溯检索,还要进行定题检索,以了解国内外现有技术所处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新技术涉及的关联领域,还可以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新技术的竞争焦点。
研发中,通过相关专利的对比,可以避免重复研究,有效地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吸取他人精华,同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发觉并尽早做规避设计,开拓思路、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在技术出口、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可了解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发展现状。例如,对要引进的项目进行评审和预测,通过专利信息查询确定引进技术的技术起点、技术难度和技术成熟度,如果引进的是专利技术,还要了解其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技术内容,以及专利权人、专利时效和保护地域等专利法律信息,避免盲目引进。专利文献可以为专利产品和许可贸易提供情报。
三、情报来自定量定性分析
企业进行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一般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比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解读,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等有价值的情报;定性分析是以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等技术内容为分析对象,按技术特征来归并相关专利,一般用于获得特定权利状态、技术发展路线等情报。
Ⅳ 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管理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知识产权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1、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技研内究和文艺创作的积极性。知容识产权保护制度致力于保护权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对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权利给予及时全面的保护,才能调动人们的创造主动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决定了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5)浅谈企业专利权的应用扩展阅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于鼓励创新,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十分重要。但是,知识产权保护相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一个侧重于事后的救济,一个侧重于事前的预防;一个是治标之策,一个是治本大计,只有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整体管理体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实际职能,都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提高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
Ⅵ 知识产权对企业有什么重要性
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大多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通过科技研发,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使企业独享知识产权带来的市场利益,免于知识产权的流失,规避侵权风险,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2、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能够保证企业研发投入的安全。企业在进行科研立项和自主研发时,通过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利用,及时了解所属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避免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造成“无效”研发,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提高产品市场附加值。企业通过生产、销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取得市场定价话语权。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提升企业在合资合作和商务谈判中的地位。企业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增资扩股、质押融资、许可使用、建立产业联盟等,提高企业在合资合作和商务谈判中的地位。
(6)浅谈企业专利权的应用扩展阅读:
商标权
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申请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中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不同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专利保护
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根据中国专利法,发明创造有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当然,也存在不侵权的例外,比如先使用权和科研目的的使用等。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该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