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专利权归谁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专利权归谁

发布时间:2021-02-13 14:55:16

专利权人必须是已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能力的成人么

你好。
你说的专利复权人指的就是制专利权的主体,按你的题目的意思应该指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发明或者设计是事实行为,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比如一个聪明的九岁的小孩发明一样东西,这个小孩就可以成为该发明的专利权所有人。

你说的刑事责任能力是刑法上的一个概念,专利权人也不受这个限制。上面这个例子中的小孩是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Ⅱ 什么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谁是这种人的监护人呢

1、间歇性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完全完全精神病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至于智力障碍要根据程度来定,有特定的评级;
3、我个人认为,监护人和遗产继承人的排列是相同的,一般是默认的,如无法定继承人可由法院指定。
楼主可以参考如下资料:

民法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就是16岁以上18岁以下已经工作了的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身体有缺陷(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心理有缺陷的人不算)以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注:是间歇性),完全精神病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精神病人由其有监护能力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
1、纯粹受益和行为能力;
2、行为能力以外的双方行为是效力待定:(但签订合伙协议是无效的,因为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行为能力以外的单方行为无效(如遗嘱);

Ⅲ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擅自与其他公司签订转让专利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效力待定。需经其法定代理人确认。若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则有效。若不同意,合同可撤销。

Ⅳ 限制行为能力或者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责任问题

1、从民事责任的角度而言,“未成年”这个概念包含多种情况: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国家、集体或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民法通则第12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所以:
对于楼主的问题
(1)一般情况下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除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承担了法律责任当然就意味着要赔偿,而且不限于赔偿,包括其他的一些可能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例如赔礼道歉等。
该未成年人如果有财产,在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下也不是必然从他的财产中赔偿——因为他的民事责任不由他承担。
(3)如果未成年人无财产,监护人承担赔偿,这两者是不是同一主体。

2、有赔偿义务,不可以拒绝。
未成年人在实施损坏他人财产或伤害他人人身的行为时还不到十八周岁,但在受害人到法院告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要求他们进行赔偿的时候,未成年人已经满十八周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成年人有经济能力进行赔偿,就由未成年人来赔偿;如果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进行赔偿,则仍然由其原来的监护人来赔偿。监护人不可以以未成年人已满十八周岁应当自己承担责任而拒绝赔偿。
参考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一条。
3、我国立法上认为民事责任能力与年龄、心智有关;当然学术界有多种学说。
民事主体有财产,他就要承担一部分法律责任呢?这个不是必然的,参考1(2)中的回答。

我国的《民法通则》中,于第二章"公民(自然人"规定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作为行为能力之基础的意思能力的认定,采行了各国立法上通行的"年龄主义+有条件的个案审查"标准,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作用在于确定自然人之行为的效力,并不涉及民事责任能力及责任的承担问题。而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则集中于第六章"民事责任"中规定,该章中虽未出现民事责任能力的字样,但从其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时的责任承担(第133条)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第134条)等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分析,我国法律上在自然人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资格上显然采行了与民事行为能力有所不同的标准,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有财产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亦得被判令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Ⅳ 什么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一、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就是16岁以上不满18岁已经工作了的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心智健全,主要依据自然人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5)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专利权归谁扩展阅读:

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首要标准是年龄,因为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发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联系。

近代民法已经知道了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界限的伟大意义。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年龄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 各个国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龄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这是跟各国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就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而言,大多数国家界定为l 8周岁以下,也有的国家规定为20或21周岁以下。

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其独立做 有效之法律行为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而年龄是自然人获得认知能力的最基本条件。"盖人的思虑智慧因年龄而异,与年俱进,可作为意思能力是否健全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限制行为能力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Ⅵ 限制行为能力人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吗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构成包括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
一、主休。 二、权利和义务.三、客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除了要具有权利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所谓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按法学界主流的观点,可把公民的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两种。一般权力能力是所有公民普遍享受,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如人身权利能力等。特殊的权利能力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如参加选举的权利能力须以达到法定年龄为条件。

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依法成立,终于法人被解散或撤销。法人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与法人成立的目的直接相关,并由有关法律和法人组织的章程加以规定。

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三类。一类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第二类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第三类为无行为能力人。

与行为能力直接相关的是责任能力。责任能力即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责任能力是行为能行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表现形式,它与关于行为能力规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完全行为能力人即完全的责任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即限制行为能力人,而且无行为能力人则是无责任能力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的年龄在不同法律中的规定是不相同的。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占有和利用。

在现代社会中,同时符合上述三种条件的事物是非常多的,因此法律关系客体地数量和种类难以一一详述,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物。法律上所说的物包括一切可以成为财产权利对象的自然人物和人造之物。(2)行为。在法律关系客体的意义上,行为指的是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作为或不作为。(3)智力成果。作为客体的智力成果指的是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知识产权所指向的对象。(4)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客体。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法律事实和民事权利、义务的关系是:法律事实是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比如,甲与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这份买卖合同规定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就可以说甲、乙间的权利与义务产生的原因是签订了买卖合同。因而甲、乙签订买卖合同的行为,就是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除了包括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外,还包括和当事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如出生、死亡以及火灾区、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Ⅶ 有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所有权的问题

甲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在自己认知范围内所从事的民事活动应当确认为有效,尤其是法律有规定,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益的民事活动应当确定为有效,另外,宣纸的归属另一个法律关系,与甲乙双方的购画活动无关,即使宣纸的所有权人主张权利,根据所有权理论,宣纸的价值低于画作,也应当认定画的所有权归甲,甲支付宣纸费用即可,因此,乙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Ⅷ 哪些人属于行为能力人,哪些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完全行为能力是指
自然人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完全行专为能力人主要指属18岁以上,精神,智力正常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是指
十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精神病人由其有监护能力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阅读全文

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专利权归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