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丹参什么时间收获
丹参生长次年即可采集药材。采收时间为12月中旬地上部分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
② 丹参种植要多长时间才能收获
冬季栽种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春季栽种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晴天采挖。
一般在种子收获后即时播种,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
(2)丹参的采收年限扩展阅读:
丹参种植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根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受害植株根部发黑,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病重地区忌连作;选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地块种植;雨季注意排水;发病期用7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二、虫害
1、蚜虫:以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50%杀瞑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2、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季发生。
防治方法:在幼龄期喷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7天1次。
3、棉铃虫:幼虫危害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
防治方法:现蕾期开始喷洒50%磷胺乳油1 500倍或25%杀虫脒水剂500倍液防治。
4、蛴螬:以幼虫危害,咬断苗或嘴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施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
③ 丹参要怎样采收
丹参的采收:采用无性繁殖的,于栽后当年11月或次年春季萌发前采挖;种子繁殖的,于移栽后次年的10~11月,当地上茎叶枯萎后或第三年的早春萌发前均可采挖。因参根入土深,质脆易断,应选晴天,土壤半干半湿时小心挖取,先刨松根际土壤,顺行将参根完整挖取。挖取后在田间暴晒,去净泥土后运回加工,忌用水洗雨淋。
④ 为什么丹参只种1年就收
虽然种植年限越长产量越高,但生长年限长,根也随着衰老,抗病力就减弱,特别是在雨量大的地方或土壤较黏重的地方种植,生长2年以后就开始有植株烂根,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老根的抗病力减弱,很容易感染根腐病,引起烂根,降低产量。
另外,丹参根的质量不是越粗越好,因为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分布在根的表皮,所以根粗的有效成分含量反而会降低,不如细根含量高。生长年限越长,根就越粗,有效成分的含量就越低。因为根粗的表皮占全根的比例比细根小,有效成分含量自然比细根低。所以我们认为丹参种植1~1.5年收获为宜。
收获的根主要采用日晒干燥,晒到5~6成干,用手一株株把根捏拢,理顺,晒至8~9成干再捏1次,把须根全部捏掉,再晒到全干。以外皮砖红色,粗1厘米左右者为佳。一般每667米2产干货150~250千克。高产者可达400千克,折干率3.1~4.4∶1。
⑤ 种丹参时间越长采收越好吗
叶片发黄以后到来年发叶前选择晴天进行。最好结合天气和地里情况,选择土壤含水量不是太大的时段。..
⑥ 丹参什么时候开始收
通常丹参生长次年即可采收药材,采收时间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cm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则称统丹参。
⑦ 丹参收获后怎样保存时间长一些
晒货达到十分干,储存于防潮得室内,今年得效益是破天荒得,各产地均无大货可觅!
⑧ 丹参种植几年可以收
丹参别名红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化淤、调经止痛、被动淤生新等功效,对冠心病等有良好疗效。丹参易种,也要掌握技术,这样收益才高。
一、整地作畦 宜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种植。每亩施厩肥2000公斤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表土,做成宽1.2-1.5米的高畦或平畦,并开好排水沟系。
二、挖根繁殖 秋末收获时,将生长健壮的丹参留在原地不挖,翌年3月再挖出根系分根繁殖。挖根时,选择直径1厘米、粗壮、色鲜红而无腐烂的1年生侧根,切成5-6厘米长的根段,按株行距20厘米X30厘米穴栽,栽后覆土面2厘米厚,稍压实。
三、中耕除草 丹参生育期内需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于5月份苗高15厘米左右进行,后两次分别于6月份、8月份进行。
四、追施肥料 可结合前两次中耕松土施少量化肥促进生长。第3次中耕松土时,追肥量要足,一般亩施复合肥40-50公斤,以捉进根部生长。
五、及时排灌 丹参系肉质根,怕田间积水,故必须经常疏通排水沟,严防积水成涝。但出苗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较大,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六、摘除草薹 对丹参抽出的花薹应注意及时摘除,以捉进根部生长,这是丹参增产重要措施。
七、防病治虫 丹参参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7-8月高温地面积水易发生,可于发病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防治,现蕾期如出现棉铃虫,可用50%棉胺磷乳没1500倍液喷雾防治。
⑨ 丹参种子几月份采摘采收种仔
12月
丹参: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丹参宜选择甘薯、玉米及花生等作物为前茬,前茬收获后进行整地,耕地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基肥,每亩施堆肥或厩肥2000千克左右,耙细整平,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宽1.3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在幼苗开始出土时,进行检查,发现土壤板结或覆土较厚而影响出苗时,要及时将覆土扒开,促使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 3次,第1次于5月,当苗高10厘米一12厘米时进行,第2次于6月进行,第3次于8月进行。
(2)施肥,生育期结合中耕除草,追进口翠姆肥2次一3次。
(3)排灌。雨季注意排水。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或浇水。
(4)摘蕾。除留做种子的植株外,必须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长。
采收加工
丹参生长次年即可采集药材。采收时间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则称统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