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06年毕业,把户口和档案托管在巢湖人才交流中心,现在由于工作原因,要把档案调走,那户口怎么办
可以继续存放。不过如果以后单位要档案而过来调档,可能要缴保管费若干
Ⅱ 从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转到人才市场,如何办理转档案
档案从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转到人才交流中心的流程如下:
1、携带身份证去人才中心填表、要求申请调档函。填写人员登记表(注意一定要确定档案所在单位全称),人才中心会弄好调档函。
2、调档。可委托人或者自己亲自拿调函回档案所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将档案商调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不可以自带,要以快递或者机要方式到人才交流中心。
3、签订协议并缴费。待档案到人才交流中心后,携带身份证复印件、一寸照相片一张去人才交流中心并签订《人事代理手册》即办理完全。
4、办理人最好注意一下,及时关注一下人才交流中心是不是已经取得了档案,这样才不至于档案丢失。
注意:《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还要注意,人事档案是不能个人携带办理的,只能是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进行快递。
Ⅲ 巢湖市人事局在哪大学毕业办理档案派遣有什么程序
一般在市政府办公大楼,现在叫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股(科),或者在市人才中心,找不着专问一下吧,至于办理档案派遣的属程序,先确认你的档案在哪,是在原学校还是已经转到户口所在地的人事科或人才交流中心,二是要有被派遣所在地的情况说明,也就是证明材料什么的,三是到档案所在地提档,并办理相关手续材料,就OK啦!祝一切顺利!
Ⅳ 我是巢湖的,我刚毕业,档案应放在人事局还是人才交流中心
看你找什么样的工作了,还有单位是否接收你的档案,单位管理你的档案对你的福利等会不会有好处;如果没有影响,你就看放在哪里收的档案管理费用低,那就选择放哪里。
Ⅳ 就业服务中心就是人才市场吗
不太一样。就业服务中心是承担公共就业服务、具体负责就业和再就业的实施工作。
Ⅵ 求问合肥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最新地址和联系电话
合肥人才服务中心抄地址:滨湖区徽州大道与锦绣大道交叉口要素大市场C区2-5层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
合肥人才服务中心上班办公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天9:00-17:00。
合肥人才服务中心业务范围:求职招聘、就业登记和劳动合同备案、个人参保、人事代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档案管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等业务。
合肥人社部门电话:
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电话:职业介绍科(62644201、62729922)、就业管理科(62729933)、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所(62729944)、综合管理科(62729916);合肥市人才服务中心电话:人事代理部(62729889)、档案管理部(62729885)、就业指导部(62729891)、综合部(62729873);
合肥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电话:62729859、62729860、62729861。
合肥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电话:综合部(62729910)、值班咨询电话(62729901)。
Ⅶ 请问毕业生档案交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是人才服务中心
中组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内发〔2014〕90号文件)明确规定:流容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
人社部文件规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可按照下列情形办理:
(1)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和身份证,到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档案托管手续。
(2)未就业、已就业未办理托管、出国等高校毕业生档案,可由学校直接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一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3)考取研究生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可直接转入到被录取的高校或科研院所。
(4)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档案可存放创业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5)毕业生档案由毕业院校统一邮寄或派送,不得交由个人携带。
Ⅷ 巢湖市人才市场在哪里
我知道的有四个大的,
1、洗耳池公园旁边(巢湖路上)有一个妇联回人才市场,那里基本上每个答周六、周日都有招聘会的,而且平时那里也张贴很多招聘信息的。
2、洗耳池公园对面(城东菜市场旁边、东风路上)就在安德利那个十字路口对面不远,也有一个人才市场,好像是在四楼或六楼。
3、原来的大乐购斜对面有个工友人才市场,那里招聘信息也挺多的,就在天湖商城那附近。
4、还有一个就是在巢湖路与团结路交叉口那里,职业管理局,可以在那里二楼登记下,是免费的,有工作他们也会联系你的。
希望能帮到你哦~^_^
Ⅸ 芜湖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中午上班么
不一定的。
正常周一至周五都上班的。
正常工作日都是8点到17点,中午休息2小时
周六周日是招聘会,
不办理相关手续。
Ⅹ 报到证签往单位是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的邮寄地址是当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01 人事档案是什么
官方的说,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02 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人事档案由以下十大类的内容组成:
第一类:履历材料 就是各种跟个人履历相关的履历表、简历表,也包括修改姓名相关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就是自己写的报告个人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有关事项的材料,一般入党的时候会写个自传。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 一般是你所在的组织(从学校到工作单位)在各个阶段形成的对你考察、考核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年度考核登记表。
第四类: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科研学术水平的、教育培训材料 这个包括你从初高中开始到大学期间各种登记表、成绩单、学历学位授予材料,职称评审材料、培训经历材料,其实就是跟学历资历相关,比较好理解。
第五类:政审材料 一般就是入党、升学、考公务员等过程中政审流程形成的材料,也包含更改自己的一些民族、籍贯之类的基本信息的材料(注意更改姓名材料是第一类),可以理解为组织对你的过去的审查认定相关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不多说,就是入党入团的那些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也不说啥,就是各种奖励申报表、表彰文件、证书之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行政的、党内的各种处分处罚材料,也没啥好说的。
第九类:工资、任免、退(离)休、待遇等材料 这个也好理解,从劳动合同到升职加薪到退休的都在这,公务人员出国(境)也在哈。
第十类: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 体检、工伤、报到证、人事争议仲裁、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相关的等等材料
03 人事档案的形成过程
人事档案形成过程,作为个人基本上是不知道的,都是你所在的组织再帮你收集归档材料。比如你上学的时候自己填的很多材料都是学校要放入你的档案的,有的老师会友情提醒你一下,让你好好填,要归档的。大学毕业后,如果进入一个自己管人事档案对的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你的单位也会做跟学校一样的事情;如果你进入一个不管人事档案的单位,分两种,一种是单位托管在人才中心,一种是你自己托管在人才中心,前者也会有一些简单材料形成归档,后者基本上就停滞在你大学毕业的状态了。以上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完整程度,所以你的单位管不管人事档案对你来说还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04 人事档案的流转
在大学毕业前,每个人的档案都是学校之间直接转递的,所以个人基本上不会有人遇到这个问题,但是毕业了参加工作时会遇到,即毕业后档案去向及保管问题。
毕业后的档案去向及保管,这个问题比较常见,单独说两句。大学毕业后,如果进入一个自己管人事档案对的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那你的单位会开具一个调档函给学校或者就业的 三方协议上就写明调取你的档案,这样你的档案就通过学校直接进入你的单位了,日后由你的单位保管;如果你进入一个不管人事档案的单位,你首先要跟单位确认,单位时候有在人才中心办理托管,如果办理了,你就尽量让单位通过人才中心开具调档函从学校调到该人才中心并将你的档案挂在该单位名下,如前文提及,这样日后你的档案完整度会相对高一点,若没办理托管,你就需要自己去联系自己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 的人才中心,让他们开具调档函,从你的学校把档案调过去,由他们保管。
强调两点,一是所有的档案流转过程都是通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机要通道,个人不能自己拿着档案到处跑(虽然现实很多自己拿着的,但是尽量不要这样,这是违规操作)。二是不论何种保管方式,你个人都是不需要支付一分钱费用的,国家有规定,别被骗!
05 人事档案的利用
在第一条里说过,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所以它最大的用途就是来证明你各方面的信息的真实性。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毕业证或者什么职称的证书丢了,你需要向别人证明你的学历和职称的时候,档案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需要用到人事档案里的相关信息的时候,找到你档案的保管单位,按照单位的查借阅制度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人不能直接查借阅自己的档案,只能通过相关管理人员为你提供你需要的部分证明材料。
06 人事档案的补档
这个问题大多出现在换工作的时候,到一个新的单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他们在审核你的档案时发现缺材料,常见的就是缺劳动合同、离职证明之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去联系原来的单位把缺的材料补起来,也就是补档。一般来说,按照单位要求,缺什么补什么,补不了的建议跟单位友好协商,看有没有其他材料可以辅佐证明,或者不要这些材料会有什么影响综合考虑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