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鞍山到黄池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95.5公里
起点:马鞍山
终点:黄池镇
2. 电视剧卧薪尝胆里的黄池是现在的马鞍山市黄池镇吗(剧情中的黄池会盟)
河南封丘黄池
在县城南11.3公里处、坝台村东头,周穆王曾游于此地。据《封丘县志》载:“天子东游于黄泽。歌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黄之泽,其马喷玉。”故春秋时叫黄池。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吴王夫差率军于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池之会”。今仅存古黄池碑一通,建砖砌碑楼加以保护。
满意望采纳
3. 黄池到马鞍山的最早一班车是几点多少分钟一班
最早一班车是五点 一班一个小时左右 下午最晚黄池回马鞍山两点
4. 黄池有一条高速到马鞍山是吗
是的呀,现在交通都比较畅通啊。
5. 安徽马鞍山黄池镇中渡村拆迁
这个地方建议芜湖拆迁
6. 有谁能说说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的资料
黄池镇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境东南部大公圩西南端,以黄池河、青山河为界,与皖江开发重埠芜湖市隔河相望。境内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地形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较平坦,东略高,西偏低,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黄池镇是安徽省200家中心建制镇之一,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乡镇,安徽省政府认定的57个“产业集群专业镇”之一。人口面积该镇总面积83.5平方公里,有耕地3862公顷,水产养殖面积1181公顷。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该镇下辖18个村委会和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共15380户,人口5.1万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该镇经历了两次乡镇区划调整,是原西河乡大部分、原亭头乡、原黄池镇调整合并组成的。1992年,原西河乡9个村中的7个村(原西河乡大场、龙母2个村划给石桥镇)与原亭头乡调整合并为亭头乡。辖17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2.8万人。 2004年,原亭头乡与原黄池镇整建制合并为黄池镇,辖29个村民委员会,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人口4.89万人。2005年,黄池镇根据当涂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对村级规模进行调整,29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18个村民委员会,调整率为33%,精简村干部97人。[1] [编辑本段]人文文化黄池是一个古老重镇,历史悠久,人名文景观多,旧时镇内有留爱桥、广教寺、点将台,还有风景秀美的桃园、水间凉亭、凤峙库等建筑,由宋理宗亲书排匾的“丹阳书院’是安徽省早期书院之一。[2]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黄池地处鱼米之乡, 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气候温和,雨景充沛,极易从事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出产的稻米、鱼虾等水产品及贡藕就久负盛名,其食品加工业自古有名,生产的茶干、面条、糕点、酱菜等畅销省内外。 该镇历史悠久,素有“安徽食品第一镇”美称,是一个以食品加工而著称的工业重镇,有食品加工企业百余家,马鞍山黄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明星企业”,省农业产业化8152工程五十强龙头企业。“金菜地”牌系列食品深受群众青睐[3]。黄池镇坚持“以商兴镇,以工富镇”的思路,立足优厚的区位优势,建成了杨桥绿色食品工业集中区、福山服装工业集中区、双沟机械制造工业集中区,全镇已初步形成绿色食品、服装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 [编辑本段]社会发展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利用该镇区位、食品、商贸三大忧势;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完善老镇、发展新镇。2002年,该镇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农贸、食品、小商品、建材四大市场。吸引并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商贸、餐饮、服装加工等产业,活跃了“三产”。
7. 马鞍山有个黄池专卖店...怎么去
在桃园市场,座6路、18路、30路公交车均可
8. 马鞍山到黄池怎么坐车
你是从市区走还是从当涂县城出发?
当涂县城出发的比较多,下午5点之后就没有了。
市区的估计比较少。
9.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会划为芜湖的吗
近期没这个可能性。远点看,除非马鞍山市解体,否则也没这可能性。
10.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有几家银行
2家,坡上的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