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辽宁煤炭管理局第一地质勘探局辽阳154大队第一电法大队现在叫什么
61 新宾满族自治县城乡建设勘察… 新宾满族自治县城乡建设勘察… 黄绍华 0413-5022145 --
62 西丰县建筑设计院 西丰镇大通街县建筑设计院 孙宏 0410-7843276 --
63 瓦房店轴承集团建筑设计室 辽宁省瓦房店轴承集团基建设… 王路顺 0411-5509888 --
64 瓦房店市水文工程地质队 瓦市德林街二段二号 白云森 0411-5612390 --
65 瓦房店市勘察测绘院 辽宁省瓦房店市"五一"路一段… 关多库 0411-5668353 --
66 瓦房店市规划设计院 辽宁省瓦房店市九三路129号 张中贵 0411-5612239 --
67 铁岭县建筑设计院 铁岭市惠源11号小区20号楼 王云辉 0410-2206189 --
68 铁岭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 铁岭市银州区市府路10号 辛宝廷 0410-4845581 --
69 铁岭市煤气勘察设计室 铁岭市银州区工人街4号 崔学文 0410-4842349 --
70 铁岭市规划设计院 铁岭市银州区银州路21号 王长生 0410-2851950 --
71 铁岭市公路设计院 铁岭市银州区市府路17号 王子峰 0410-2813037 --
72 铁岭市风华建筑设计研究所 铁岭市广裕街市风华建筑设计… 段保良 0410-4851590 --
73 铁岭市电力勘测设计院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61号 沙金亮 0410-2842123 --
74 铁法市建筑设计院 辽宁省铁法市建筑设计院 董晓光 0410-6875610 --
75 铁法煤业集团设计有限责任公… 铁法市站前路 王佳才 0410-6821713 --
76 太平湾发电厂实业总公司勘察… 辽宁省丹东市太平湾发电厂 邵俊 0415-2102404 --
77 台安县建筑设计院 台安县台安镇光明街46号 王义平 0412-4824922 --
78 绥中县水利勘测设计队 绥中县和平街东段九号 刘文生 0429-6125722 --
79 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创新… 沈阳市和平区十四纬路十四号… 温明 024-23237604 --
80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设计处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设计处 白常厚 024-89152521 --
81 沈阳新天地建筑设计所 沈阳市大东区凌云街24号 陶建国 024-24830386 --
82 沈阳万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市于洪区长江北街51号 钱元培 024-23228963 --
83 沈阳驼峰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60号… 高宏 024-62035574 --
84 沈阳铁路分局通达设计所 沈阳市铁西区建设东路12号 王晶 024-25612944 --
85 沈阳铁路分局丹东勘测设计所… 丹东市振兴区五经街2号 宋世检 0415-2148039 --
86 沈阳市住宅设计研究所 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六合里4号… 杨明伦 024-22911245 --
87 沈阳市政工程设计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 董亚军 024-23388737 --
88 沈阳市于洪区科教建筑设计所… 沈阳市于洪区太湖街18号 贺宝军 024-25836123 --
89 沈阳市新城建筑设计院 沈阳市新城区飞马街41号 徐庆德 024-89862666 --
90 沈阳市苏家屯建筑设计院 沈阳市苏家屯区玫瑰街14号 王忠录 024-89812910 --
91 沈阳市沈河民用建筑设计所 沈阳市沈河区南通天街24号 孟庆克 024-88500958 --
92 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设计研究… 沈阳市东陵区长青街68号 张力群 024-24829822 --
93 沈阳市宏广建筑设计事务所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79号 高宪民 024-88710615 --
94 沈阳和平建筑设计院 和平区南五经街云集西一巷32… 王新利 024-23856009 --
95 沈阳市房屋建筑设计院 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71-1号 曾荣泽 024-86412267 --
96 沈阳市法库县建筑设计室 法库县法库镇石桥街 张宏杰 024-87125103 --
97 沈阳市东陵区建筑设计室 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76号 王宝生 024-24531559 --
98 沈阳沈铁勘测设计实业总公司… 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10甲2号… 宿中泉 024-62041385 --
99 沈阳南科建筑设计公司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52号… 曾彩云 024-86116354 --
100 沈阳矿务局设计院 沈阳市虎石台镇沈阳矿务局设… 姚景堂 024-89872535 --
101 沈阳科通建筑设计所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926号 张淑清 024-23852701 --
102 沈阳巨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市沈河区彩塔街11号 贾晶 024-23940467 --
103 沈阳金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市沈河区南通天街23号 刘英 024-24133885 --
104 沈阳机车车辆厂建筑设计室 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75号 陈仲义 024-86408607 --
105 沈阳汇龙建筑设计公司 沈阳市沈河区东滨河路128号 王宁 024-22908627 --
106 沈阳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北大街156号… 闫冰峰 024-23283436 --
107 沈阳电力工程设计公司 沈阳市沈河区南经街87-89号 马仲先 024-22840911 --
108 沈阳大学建筑设计部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21号 赵柏冬 024-62268535 --
109 清原满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调查… 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石花街… 杨万生 0413-3022461 --
110 普兰店市建筑设计室 辽宁省普兰店市古城子415号 姜蔚 0411-3118247 --
111 普兰店市工程地质勘察队 普兰店市工程地质勘察队 谷文广 0411-3112245 --
112 盘锦市建筑科技发展公司设计… 盘锦市双台子区红旗大街17号… 孙俊成 0427-3831737 --
113 盘锦市公路桥梁勘察设计所 盘锦市市府大街28号 李炜 0427-2818729 --
114 盘锦明星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 辽宁省盘锦市鹤舞路东 刘明显 0427-2820699 --
115 盘锦辽河化工规划设计有限责… 盘锦辽河化工规划设计有限责… 贺奇 0427-5855287 --
116 盘锦建筑工程设计科研所 盘锦市兴隆台区鹤立路8号 朱亚文 0427-2812801 --
117 盘锦电力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供电局院… 郝洪伟 0427-2893336 --
118 旅顺民用建筑设计室 旅顺和平街37号 张维 0411-6612523 --
119 凌源市水利勘测设计室 凌源市红山路西段136号 张任 0421-6822681 --
120 凌海市建筑设计院 辽宁省凌海市建筑设计院 李树生 0416-8123410 --
121 辽中县勘察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辽中县辽中镇中心街75… 孙开兴 024-87883772 --
122 辽阳县建筑设计研究所 辽阳县首山镇人民街33号 刘伟 0419-71713336 --
123 辽阳市冶金化学工业局设计研… 辽阳武圣路西三道街20号楼49… 杨春光 0419-2125683 --
124 辽阳市农电局设计室 辽阳市青年街5号 李晓军 0419-2112165 --
125 辽阳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辽阳市中华大街149号 何采礼 0419-3235753 --
126 辽阳市林业勘测设计室 白塔区暗渠街52号 王昌明 0419-2131105 --
127 辽阳市公路设计所 辽宁省辽阳市新运大街38号 陈东 0419-2127220 --
128 辽阳市冯继建筑设计事务所 辽宁省辽阳市文泽区中心路17… 刘志刚 0419-4222220 --
129 辽阳电力勘测设计院 辽阳市胜利路51号 李德金 0419-2112247 --
130 辽宁银珠建筑设计所 营口市站前区大庆路178号 刘建军 0417-2637407 --
131 辽宁省医药工程设计研究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甲9… 吴琦 024-23919209 --
132 辽宁向东化工工厂设计所 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 李福金 0421-6336266 --
133 辽宁师范大学岩土环境工程研… 辽宁师范大学岩土环境工程研… 刘国海 0411-4201439 --
134 辽宁省营口盐业(集团)公司… 营口市站前区农贸里23号 杨玉磐 0417-3836439 --
辽宁(三):序号 院所名称 企业地址 联系人 电话号码 更新时间
135 辽宁省义县建筑工程勘察设计…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建设街路北… 靳小平 0416-7722757 --
136 辽宁省医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 沈阳市和平区五里河街8号甲2… 庄宇洋 024-23885480 --
137 辽宁省食品制冷研究设计院 辽宁省岐山中路26号 李建华 024-86860405 --
138 辽宁省石油总公司设计室 沈阳市皇姑区昆山中路1号 陈世云 024-86211151 --
139 辽宁省清河水库建筑设计室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 佟德本 0410-2183301 --
140 辽宁省盘锦市市政工程设计室… 辽宁省盘锦市市政工程设计室… 张继承 0427-8220151 --
141 辽宁省凌源市建筑设计院 辽宁省凌源市凌河大街 王坤 0421-6824096 --
142 辽宁省辽阳市煤气公司设计室…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劳动街35… 方重 0419-2124901 --
143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东路29-1号… 崔国华 024-86846840 --
144 辽宁省粮食工程设计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东路… 李本正 024-86850893 --
145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81… 杨雨清 024-24526750 --
146 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37号 王峰 024-62100909 --
147 辽宁省机械研究院工程设计室…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 胡克明 024-86906273 --
148 辽宁省化工研究院(设计室) 大连市甘井子区七贤路一号 管连春 0411-4791701 --
149 辽宁省海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海城市北关街田水委 岳征强 0412-3231293 --
150 辽宁省盖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队… 辽宁省盖州市水利局楼内 雷希柱 0413-2637407 --
151 辽宁省抚顺市水利勘测设计研… 抚顺市新抚区浑河南路46号 桂武南 0413-2423764 --
152 辽宁省抚顺市建筑材料科学研… 抚顺市顺城区临江路中段8-2号… 那萍 0413-7890509 --
153 辽宁省抚顺市弘昌市政勘察设…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礼泉路35… 杨华 0413-2425349 --
154 辽宁省灯塔市水利勘测设计队… 辽宁省灯塔卫国路19号 刘志发 0419-8182259 --
155 辽宁省丹东市万隆建筑设计有… 辽宁省丹东市振八街22-3 宋继斌 0415-3457619 --
156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 吴国栋 0411-7125116 --
157 辽宁省本溪市自来水总公司设…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解放北路… 吕洪章 0414-3845264 --
158 辽宁省北票市建筑设计院 辽宁省北票市南山街中华路3号… 尚大峰 0421-5822560 --
159 辽宁省鞍山市鞍山钢铁集团公…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鞍刘路10… 安殿库 0412-6724514 --
160 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 辽宁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朱峰 0410-2112784 --
161 辽宁京都建筑设计研究院 和平区新华路135号甲3 戴奎 024-83380229 --
162 辽宁节能热电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大东区东站街51号甲-7… 卢新 024-88902013 --
163 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 沈阳市和平区十四纬路一号 杨万志 024-23191227 --
164 辽宁建筑标准勘察设计院 沈阳市于洪区银山路1-10号楼… 李绍琴 024-86690342 --
165 辽宁黄埔建筑设计院 沈阳市铁西区保工南街108号 杨奎 024-25414483 --
166 辽宁工学院建筑设计室 锦州市古塔区土英街169号 贾艳东 0416-4142720 --
16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设计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设计研… 殷志祥 0418-3350649 --
168 辽宁地方水电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十四纬路… 周林红 024-23227816 --
169 辽宁渤海水泥(集团)有限责…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兴工大… 魏仁田 0429-2608471 --
170 辽镁公司设计研究所 海城市永安街40号 胡建仁 0412-3225325 --
171 辽河油田天达设计工程公司 辽河油田热电厂 李山 0427-7859591 --
172 辽河石油勘探局水文地质研究…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石油勘探局… 刘瑞恩 0427-7863211 --
173 辽河石油勘探局供电公司设计… 辽河石油勘探局水文地质研究… 夏长生 0427-7530893 --
174 两锦电力工程设计处 锦州市解放路三段十八号 赵丽丽 0416-2130897 --
175 宽甸县林业勘测设计队 宽甸县宽甸镇城西 季长龙 0415-5123473 --
176 宽甸满族自治县佳厦工程地质…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乡建设局 刘学龙 0415-5122797 --
177 康平县建筑设计室 辽宁省康平县建委四楼 朱敬东 024-87342221 --
178 开原市建筑设计院 辽宁省开原市前进大街125号 申立家 0410-3616307 --
179 开原市工程地质勘察队 辽宁省开原市石台街138号 赵文启 0410-3610734 --
180 喀左县建筑设计室 喀左县青年街建设局四楼 李东辉 0421-4823593 --
181 九三抚顺市勘测设计事务所 顺城区辉南路十四号 杨薇 0413-7802993 --
182 锦州铁路分局勘测设计所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延安路五… 吴廷俊 0416-2553563 --
183 锦州天元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 锦州市锦朝路2号 李杰 0416-4159460 --
184 锦州市自来水公司设计室 锦州市凌河区上海路四段16号… 马云峰 0416-2129343 --
185 锦州市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 锦州市中央大街2段146号 徐光 0416-3155869 --
186 锦州市辽锦建筑工程设计所 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73号 何辉 0416-2337317 --
187 锦州市两锦电力勘测设计院 辽宁省锦州市解放路三段9号 王路平 0416-2544318 --
188 锦州市建筑工程设计所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市场里71… 文崇武 0416-3121857 --
189 锦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路5段14号 李林昌 0416-2127231 --
190 锦州市辽西土木建筑设计院 锦州市凌河白日南里22-1号 樊福增 0416-2129105 --
191 锦州锦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75 王太仲 0416-2149930 --
192 锦州发电厂设计室 锦州市太和区兴隆街道 赵长泉 0416-2523130 --
193 锦州城乡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市场里76… 韩学廉 0416-3122958 --
194 锦西化工研究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化工街… 王志平 0429-2709264 --
195 锦西化工机械厂土建设计室 葫芦岛连山区化机街25号 门玉良 0429-2980740 --
196 桓仁满族自治县建筑设计室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建筑设… 蔺惠远 0414-8823531 --
197 葫芦岛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水利勘察设计… 李丙伟 0429-3113035 --
198 葫芦岛市规划设计院 葫芦岛市规划设计院 邓爱平 0429-3113840 --
199 葫芦岛市公路勘测设计所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大街21号… 陈会中 0429-3115640 --
B.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呢
作为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而说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谥号中最为高贵的一种)。
出生在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主给努尔哈赤投怀送抱,表达忠心。清朝建立前后,范文程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被看做是清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辅佐四位清朝帝王,死后康熙帝亲笔书写祭文,并赐予谥号“文肃”。
人们不禁要问,范文程为何要忠于大清?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顺治元年(1644),范文程位列大学士之首,地位十分显赫。顺治十年(),范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龄的范文程病逝。康熙皇帝亲自撰写了纪念文章,并“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 御书祠额“元辅高风”。
识时务者为俊杰。纵观范文程的人生,他敏锐地察觉到明末的腐败,抛弃了气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为锐意进取的后金效力,并对大清管理体制的优化出智出力,成为开国重臣。
功成隐退的范文程走完了七十年的人生旅程,可谓功德圆满。“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康熙皇帝的这句评价不但掷地有声,而且消弭了后世对他的那些恶评。
C. 清朝前身是什么国
是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
明末国内外矛盾激化,前后两次的万历朝鲜战争,国力消耗巨大,边墙以东的海西女真诸部内乱不已,均给建州部以可趁之机。
1583年(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家,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第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1626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后逝世。皇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即位之后,为绕开明松锦防线,1635年(天聪十年)征服漠南蒙古察哈尔部,迫使朝鲜称臣。
先后数次进入汉地烧杀劫掠,用绕道入侵的作法后来又执行五次,与明朝内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实力。
同时皇太极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天聪新政”。还继续完善和扩大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设立蒙古衙门管辖外藩事务,并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崇政殿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自此,大金国号停止使用。
(3)新宾县工商局范国明简介扩展阅读:
后金的建立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
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后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D. 叶赫那拉氏的资料
拼音---Yehonala 郡望---满洲 名人---叶赫那拉铭安, 叶赫那拉瑞麟 文献---正白旗满洲叶赫那拉氏宗谱, 叶赫那拉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氏之一,慈禧太后即为此姓名人。
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1835-1908)
清穆宗的母亲。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公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戊戍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简称为西后。慈禧太后以前住在颐和园!
叶赫那拉氏
摘要: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叶赫那拉氏;族谱;满族
中图分类号:K820.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65X(2001)04-0052-05
叶赫那拉氏,亦称叶赫纳喇氏或叶赫纳兰氏,为清代满族“八大姓”之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
追溯历史,叶赫那拉氏及金朝贵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明朝初年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弯地区的蒙古人星根达尔汉吞并原居住在扈伦地区(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与松花江合流地区)的纳喇氏部落后,改姓纳喇氏,使用女真语,并逐渐融合于当地女真人风俗之中。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始祖,即叶赫那拉氏。其后代分布甚广。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马察、张、科尔沁、长白山、伊巴丹、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伊哈里、扎库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在努尔哈赤征服与招抚下迁居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以后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占四方,为满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创造了必备条件。顺治元年(1644年)纳喇氏大部分入关,定居北京并派遣到各地驻防。而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甚多,包拉明珠、苏克萨哈以及慈禧太后等,计其人口在满族中也是较多的一姓,因此被称为八大姓之一。
现在散居世界各地均有叶赫那拉氏的子孙,所以研究及探讨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史,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事业都有很大意义。下面笔者对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要论述,不确之处,请方家指教。
一、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1.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纂谱书的缘由是相同的。叶赫那拉氏族谱也不例外,如:《叶赫纳兰氏族谱》辑谱人常安在族谱原序中说:“念一族之中,人以远近而分,情以亲疏而别。丁繁户众,有见面不识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为谱以记之,必致喜不以相应,威无以相关,迟之又久,不流为陌路者几希矣。将何以笃周亲而敦伦纪哉j既如生男命名之际,恐干犯名讳,请问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问即命名,将来代远年湮,必致茫然莫辨。干犯者在所不免。则纂辑族谱,其事顾不容己”。又如《那氏族谱》叙言中说:“深虑代远年湮,所有祖宗遗留之规矩礼法渐至失传,淹没无闻,乃发起修谱。宗弟应铎等实赞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坟墓图以及冠婚丧祭名仪注叙述一编,虽不能成为信史,而使后人知其来由,自以继往古,而来开也,亦不过礼失而求诸野。”《叶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写道:“饮水思源,受恩图报,而况始迁之祖,其坟墓所在,虽代远年湮鞠为茂草,而报本追远之思岂有既哉!吾乡那氏为叶赫嫡派,本姓那拉……”。这些都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汉族的影响愈来愈重,直至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制度解体,满族并未终止纂修谱书。
另外,叶赫族谱的编纂与其它满族族谱一样,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谱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第二,满族宗谱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证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导修谱。乾隆皇帝敕谕编纂《通谱》,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①
2.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收藏地及修谱时间
叶赫那拉氏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图书部门亦存有许多善本族谱。目前笔者所能查到与听到的叶赫那拉氏族谱大约有十几部,现在就其收藏地及修谱时间等情况列一简表说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收藏情况一览表
二、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简介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是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谱,分官修与私人修撰两种,其基本内容都有谱序和世系,但详略不一,有的仅千余字,有的则数万字,谱序叙述本族的来源、迁徙、修谱过程及地位显赫者。世系按辈份排列族人,大多数宗谱仅记男人,亦有略述简历于名下。有的谱书中还记有传记、诗文、仕宦、碑记、皇帝题谱、奏章、呈状、上谕、诰命、敕书、祭祀规矩、祭文、族规等。宗谱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数多在一百部上下;还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写不过数十部。修谱资金由族人募捐。宗谱中还有只记录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单,称为谱单。谱单有一纸一单,有数纸拼为一单,或折子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分析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
(一)《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喇地方人氏》
此谱收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属于官修谱书,官修叶赫那拉氏族谱仅此一部,清朝满族修谱虽属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于政治目的,是积极提倡的。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谕清朝大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根据当时的档案和当时八旗满洲名门望族所保存的宗谱,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成书。
《通谱·叶赫地方纳喇氏》(卷22)共收录叶赫地方纳喇氏著名人物76个,自金台石、布扬古、苏纳等支族记起,即起自明末,叶赫灭亡前后,截止于通谱成书的乾隆年问,每支族记其姓氏命名、归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每姓氏中勋绩卓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也作简记,称为附载。记载世系少则七、八代,多则十几代,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后金建立前后叶赫族人的活动及对清初统一与政权巩固的历史作用,是所有叶赫族谱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书,故又是极易找到的一部,是治叶赫族谱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书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辽沈书社据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二)《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撰。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表,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所记相符。自南楮之后,凡七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是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材料。
据族谱记载,褚孑L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日哲铿额,季日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齐尔哈纳,亦称“齐尔哈尼”。②族谱记褚孔革有子三人:长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次日硬色(无嗣)。三日萨布禄(无嗣)。四日图礼,五日图美,六日额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长日齐纳赤,次日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日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长日延桂,亦称烟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满洲镶兰旗都统;次日阿尔卜,其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附”。③苏纳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附,四日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天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达雅奇国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长日布寨,亦称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次日兀辽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努同时在开原遇难;三日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四日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附,诺穆图子国斯海任兵部尚书。杨吉努有子七人:长日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努同时在开原遇难;次日纳林孛罗,亦称纳林布禄。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日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孙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三)《世管佐领恩惠家谱》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原名为《布斋世系表》,辑者不详。谱本封面贴有黄签,上书:“此佐领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尔杭武,太祖高皇帝承运时编为二个佐领,由此续编之佐领”。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此佐领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叶赫时以布尔杭武作为三等男爵与敬文王姊联姻。将叶赫壮丁编为二个佐领,由佐领下诺英欢、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领。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别论记起初各官功绩,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虽然无功,念系异国贝勒之后,与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壮丁为优异佐领。雍正九年,众大臣会议佐领时,此二个佐领虽系优异,但实录并无圈点,册籍上无拴参等处,故作为世管佐领,将此二佐领撤回,著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布尔杭武之孙萌图(曾任吉林乌拉将军)各承一佐领”。从谱面黄签和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文得知,此谱为叶赫西城主布斋(亦称布寨)之后裔。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记至麟武(辑谱时三岁),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谱可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连用,即可连接使用。《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记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达喇汉,凡七代。自布寨向后记至双全,又四代,计十一代。《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至双全,凡四代,自双全至麟武又十代,记十四代,二谱在布寨五世孙双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齐尔哈纳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尔杭武,布尔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开泰,开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庆昌,庆昌生平瑞,平瑞生广庆,广庆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将二谱连用,不但记述世系辈数增加,在时间上可自明中叶(成化年间)至清末,顺延四百余年。这样,将是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叶赫纳兰氏世系脉络最清楚、延续时间最长、记述内容最具体的一部珍贵史料。
(四)《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族谱》,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辑,后经其曾孙兴泰,玄孙祥安多次修编。谱首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庆十七年兴泰初修序,道光二年兴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兴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为世系图、齿序图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位图及墓志。尾为世系年表。此谱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辑谱人常安为祭吉四世孙。
《叶赫纳兰氏族谱》自辑谱人常英曾祖紧吉记起,檗吉有子五人:长日嘎尔萨,次日阿尔萨,三日法尔萨,四日黑塞(亦称墨色或黑子,应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称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个)。嘎尔萨一子日佛鼎(无嗣)。阿尔萨一子日和让(亦称和尚,应是乳名)。有二子,长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儿时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为名。法尔萨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长日常泰,次日常福。法尔萨次子日五达子(无嗣):墨塞一子日堆齐,堆齐一子日常英,即辑谱人。常英有子二人:长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长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长日兴泰,即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谱之人。次日兴城,季日兴怡。兴泰有子三人:长日祥安(无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谱之人。次日普安,亦称浦安。官至翰林,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场案”获罪,被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斩杀;季日铭安,曾任奉天将军;曾安一子,日那桐,为此谱之末代人。
(五)《那氏族谱》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对我们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还有一些叶赫族谱,即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族谱中所体现的叶赫族人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笔者将另文讨论之。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清代叶赫氏著名人物有:
太祖孝慈高皇后: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太祖初起兵,如叶赫,杨吉砮以后许焉。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成梁击破。岁戊子秋九月,以后来归,上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礼。是岁,后年十四。岁壬辰冬十月,太宗生。岁癸卯秋,后病作,思见母,上遣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九月庚辰,后崩,年二十九。
咸丰孝钦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光绪孝定景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
都察院承政阿什达尔汉: 阿什达尔汉,纳喇氏,与叶赫贝勒金台石同族,为兄弟,太宗诸舅也。太祖灭叶赫,阿什达尔汉率所属来归,授牛录额真,隶满洲正白旗。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洲,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岁时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初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苏克萨哈战有功,授牛录章京世职,晋三等甲喇章京。叙功,晋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为清初四辅政大臣之一。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赐祭葬,谥忠勇。
咸丰朝吏部尚书、大学士恩承,尚书、军机大臣那桐:那桐,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光绪十一年举人,由户部主事历保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二十六年,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晋理籓院侍郎。
道光朝兵部尚书那清安:那清安,字竹汀,叶赫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恭勤。
古琴家叶诗梦:琴人叶鹤伏,潜号诗梦居士,为清叶赫那拉氏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慈禧太后。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号师孟,鼎革后始易今名。叶氏遗著有《诗梦斋琴谱》、《诗梦斋诗文集》、《诗梦斋日记》、《张船山华新罗诗集联》、《医药杂录》、《印章食谱杂记》等均未刊。
此外还有叶赫部大汗杨吉弩、清佳弩、纳林布禄、金台石,前锋统领、一等男白尔黑图,叶赫西城贝勒、三等男布尔杭俄,固伦额驸、八大臣、都统顾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鄂莫克图,理藩院理事官图鲁什,副都统艾松古,副都统安达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内大臣、一等伯冷僧机,都统、议政大臣额赫纳,一等男又一云骑尉路什巴图鲁,二等子喀山,十六大臣、三等子爵奇兰,顺治朝兵部、礼部尚书果斯海,慈禧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后之父都统桂祥,尚书、议政大臣哈雅尔图,咸丰同治朝大学士瑞麟。
当代叶赫氏人物简述:
叶嘉莹:叶嘉莹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现在是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叶广芩:叶广芩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
叶仰曦:著名画家兼昆曲艺术家。
那英:著名歌手。
那威:中国五子棋之父,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http://ke..com/view/488013.htm
E. 辽宁省国家级贫困县有哪些
辽宁省没有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全国最新国家级贫困县名单里没有辽宁省。
截止2019年5月全国共有570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全中国17个省级行政区内,其中以西藏自治区为最多,其后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5)新宾县工商局范国明简介扩展阅读:
2016年5月10日,全国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
汪洋强调,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的关键之举。
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贫困县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将财政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第三方,对河南省兰考县退出情况开展了专项评估,并报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兰考县脱贫退出 。
2018年8月17日,据国务院扶贫办消息,2017年申请脱贫摘帽的中西部20个省区市125个贫困县中,经过评估检查,第一批11个省区市的40个贫困县均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第二批9省区85县专项评估检查情况将于9月份向社会发布。
F. 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为何要弃明投清
作为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而说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谥号中最为高贵的一种)。
出生在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主给努尔哈赤投怀送抱,表达忠心。清朝建立前后,范文程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被看做是清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辅佐四位清朝帝王,死后康熙帝亲笔书写祭文,并赐予谥号“文肃”。
人们不禁要问,范文程为何要忠于大清?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顺治元年(1644),范文程位列大学士之首,地位十分显赫。顺治十年(),范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龄的范文程病逝。康熙皇帝亲自撰写了纪念文章,并“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 御书祠额“元辅高风”。
识时务者为俊杰。纵观范文程的人生,他敏锐地察觉到明末的腐败,抛弃了气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为锐意进取的后金效力,并对大清管理体制的优化出智出力,成为开国重臣。
功成隐退的范文程走完了七十年的人生旅程,可谓功德圆满。“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康熙皇帝的这句评价不但掷地有声,而且消弭了后世对他的那些恶评。
G. 大清国二十四功臣是哪些人
24臣:多尔衮、隆科多、鳌拜、于成龙、明珠、年羹尧、汤若望、刘墉、纪晓岚、和珅、刘铭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奕欣、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谭嗣同、魏源、袁世凯。
1、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2、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3、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德国人,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4、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5、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H.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
1、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I. 十个历史人物事迹
1、秦始皇嬴政
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2、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3、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4、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5、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6、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县),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封为秦王。
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7、魏征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8、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后,追谥圣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9、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
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传位其孙朱允炆。
10、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