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有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要求:(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回(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答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公共设施的布局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公共设施的布局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7)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Ⅱ 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有什么区别城市用地
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的区别如下:
1.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
2.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高层住宅为主。
3.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
(2)莆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扩展阅读: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规划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居住用地的主要内容有:
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地。
4、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也应符合规定。
Ⅲ 如何构建美丽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学校、医院、文化站、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增长,让乡村产业强起来、设施多起来、环境好起来,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一村一个规划。要根据乡村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确保一村一个规划能落地、可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严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引导乡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聚,向农民推荐节地建筑户型,实现乡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村办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减少占用非农建设用地数量,实现乡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乡村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格禁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图片展、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家家户户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实惠,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乡村规划要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美丽乡村规划变成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愿望。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和积极吸收农民的意见,让农民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策、自己建设、自己管理,推动美丽乡村规划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5、尊重农民意愿,推进特色民居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切实改变乡村民居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设模式,确保乡村特色民居数量稳步增长、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和建设质量稳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村不见新貌的怪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把农民组织带动起来,引导农民依托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吃住行游购娱,促进农民增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乡村的产业开发和项目经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强乡村的产业,增强农民增收后劲。
7、加强村庄整治,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实施乡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点开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点、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场等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利用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落实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加强乡村水域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8、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要加大对地域风情、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力度,加大对古民居、古农具、古树木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针对新型农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有演出看、有电影看、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书读、有报读、有棋牌、乒乓球等室内文体活动、有篮球、排球等室外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乡村赌博迷信之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9、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乡村和谐稳定。要推进乡村网格化社会管理,配备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由过去浮在面上变为沉到下面、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需求及时服务,实现乡村社会管理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建立乡村多元化调处机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治保等基层工作力量,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影响乡村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管理,提高美丽乡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规范乡镇机构设置,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责权关系,引导农民参与乡镇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乡镇的财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经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增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强化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管理,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Ⅳ 可以在建设用地上随意建设吗
在建设用地上不可以随意建设,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4)莆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八条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Ⅳ 居住区公共建筑与设施规划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系统是指主要为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文化、教育、医护、运动等设施及其用地,如菜市场、超市、食品店、银行、理发店、邮电所、药店、书店、门诊所、储蓄所、旅馆、文化馆、幼儿园和中小学等。在对这些设施项目进行类型设置和规模大小确定时,均应与其所服务的人口规模相对应,并要求按照层级情况进行设置与布局。
一般对住宅区公共建筑进行布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
(2)满足各项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
(3)考虑公共建筑经营管理的经济合理性。
(4)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相互干扰。
Ⅵ 莆田站的服务设施
2009年12月31日上午8:56,第一辆货运列车从莆田站徐徐开出。
2009年12月31日上午,莆田站彩旗飞扬,锣鼓喧天,在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福厦铁路莆田段正 式开通货车试运营,莆田从此告别“地无寸铁”的历史,踏上高速铁路的轨道。
当天,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峰南段开通仪式暨合福客运专线福建段、赣龙铁路扩能工程福建段、港尾铁路、三条疏港铁路、向莆铁路三明北站建设动员大会通过视频互动方式,在全省9个设区市同步举行。
福厦铁路线路全长274.9公里,初设批复投资152.6亿元。全线共有桥梁171座长85.6公里,隧道39座长42.6公里,桥隧占线路总长的45.8%,路基及附属工程4343万立方,涵洞561座。全线新建福州南、福清、渔溪、涵江、莆田、仙游、惠安、泉州、晋江、厦门西站,改建杏林、厦门北、厦门站。本线是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全线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全线铺轨贯通。现已完成第一阶段开行货物列车的静态验收、联调联试、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等工作。福厦铁路工程已具备开行货物列车的条件,客运将在4月开通。
福厦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长三角、海峡西岸和珠三角经济区紧密联系起来,对解决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制约、完善路网结构、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促进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推动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建成开通,结束了莆田境内没有铁路的历史,一通百通,莆田乃至福建的交通运输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福厦铁路是莆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条重要生命线。福厦铁路莆田段建设四年多来,凝聚着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省委、省政府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凝聚着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这条承载着莆田人民腾飞梦想的沿海大动脉,犹如一条气势如虹的钢铁巨龙,让莆田人民的百年夙愿成为现实。福厦铁路的建成,必将有力地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持续提升、蓬勃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趁势而上、加快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繁荣发展,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福厦铁路
2010年4月26日上午7点30分,莆田站启用暨福厦铁路开行动车组首发仪式在莆田站举行。上午7点51分,伴随着一声长鸣的汽笛声,从福州方向开来的D6201次“和谐号”动车组缓缓地驶进莆田站,这是莆田迎来的首趟正式运营客运火车。从此,在全国铁路时刻表上,第一次出现一个全新的城市———莆田。
莆田市领导杨根生、杨鹏飞、蔡尔申、黄进发、吴晓丁、徐凡新、林素钦,南昌铁路局副总工程师黄观寅,东南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陈国顺,福州车务段段长吴成忠等出席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庆生主持仪式。
福厦铁路莆田段工程自2006年6月7日全线开工建设以来,于2009年10月18日全线铺轨贯通,2009年12月31日试运营开通货车。经过一系列的精调细整和联调联试,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等工作。已具备了开行旅客列车动车组的条件。
上午7点40分,杨根生、黄观寅、陈国顺、吴成忠共同为莆田火车站正式启用开动启动球。
上午7点53分,首趟停靠在莆田站的动车组开始驶出站台,随即飞一般在莆田大地上划过。
“通火车了!通火车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从此,319万莆田人民在家门口也能坐上火车了,莆田真正结束了没有火车的历史,昂首迈进了“高铁时代”。
向莆铁路
2013年9月26日上午9点10分,伴着悠长的汽笛声,由莆田首发至南昌的D6558次和谐号列车载着近600名乘客,缓缓驶离莆田火车站,向着南昌方向驶去,标志着向莆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上午8点半,已经有不少正在候车的旅客,这些旅客都是将要乘坐莆田至南昌的首发列车。8点45分左右,旅客们便纷纷到检票口处等候检票。检票过后的旅客带着自己的行李,拿着火车票找到自己所要乘坐的车厢号,踏上了和谐号列车,开始向莆铁路莆田至南昌的首发之旅。上午9点10分,伴着悠长的汽笛声,和谐号列车从莆田火车站载着近600名乘客缓缓驶离,记者看到,和谐号动车像一条银龙,风一般驰骋于向莆铁路,载着莆田人民的梦想一起飞翔。
向莆铁路是一条以客为主、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开通运营初期,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8.5对。动车组列车采用CRH1A和CRH2A两种车型。两种车型编组均为8节车厢,CRH1A型动车组载客定员670人,设144个一等座位、524个二等座位,其中1号车和8号车为一等座车厢,5号车为餐车,其余为二等座车厢;CRH2A型动车组载客定员610人,设51个一等座位、559个二等座位,其中7号车为一等座车厢,5号车为餐车和座车合造车厢,其余为二等座车厢。
2016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莆田站首次作为始发站,开行始发终到上海、深圳方向的动车(莆田往返上海虹桥D3014/D381,莆田往返深圳北D681/D686)
Ⅶ 居住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3.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居住用地分三类:
1. 一类居住用地: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的低层住区用地。
2. 二类居住用地: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齐全、布局较完整、环境良好的多、中、高层住区用地。
3. 三类居住用地: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不齐全,公共服务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区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用地。
(7)莆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扩展阅读:
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Ⅷ 莆田市城乡规划局关于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太湖村2015-2030年村庄规划
莆田新城网为您解答,我是红领巾!
《关于申请批准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西墩村村庄规划的报告》(灵政综字[2014]51号)及有关材料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镇组织编制并经专家评审、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和公示的《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西墩村村庄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西墩村村庄规划”)。
二、西墩村规划定位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特色村庄。
三、合理整治改造村庄并适当拓展村庄空间。村域中心规划村委会、村医疗所、老年活动中心形成的公共服务中心,连接现有的东西向村道形成的东西交通联系轴,联合以村域范围内的居住片区、农业生产片区和生态经济林片区,形成“一心、一轴、三区”的村域结构。规划西墩村主要居民点是以现有建成区为基础,以村主要道路为依托,主要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40.23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146.29平方米,规划至2030年主要居民点建设用地37.0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6.83平方米。你镇要切实根据规划确定的村庄规模,积极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和产业发展,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促进旧村居民点整治改造建设。
四、近期集中建设区原则上按西墩村村庄规划的近期集中建设区平面图、竖向图以及新建建筑设计平面图确定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落实;但户均用地面积应与土地政策相协调,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
五、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体系。明确道路交通结构,配套市政工程规划,但在实施建设时,污水处理方式可结合乡村产业特点等进一步落实优化。
六、西墩村村庄规划是指导村庄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依据。你镇要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需变更的,应依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