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怎么处理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必须先移出异常经营名录,要看是什么回原因导致异常的,再根据不同的原答因去解决问题。一、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企业,可在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再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二、未按规定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应先履行其信息公示义务,再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三、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更正其公示的信息后,再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四、失联的企业,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或者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此外,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㈡ 已被失信网列入失信企业的信息为什么在工商局网站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中不显示
信息不对称吧。
近段时间国家一直在搞“联合惩戒”,组成多部门多维度的联合惩戒制度。
相信以后这种信息更新不对称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㈢ 被工商局列入异常经营的企业是不是属于失信行为。
1、不是。
2、只有有严重违法经营记录的企业才会被列入黑名单。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㈣ 工商局规定国家失信人员不能担任企业高管是在工商局条例多少条
“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版等”这权一表述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中央八个部门和企业签订的《“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但该备忘录本身并没有法律强制约束力,所以 如果仅凭该《备忘录》,剥夺失信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管身份是有问题的。
不过《公司法》规定: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㈤ 企业有哪些情形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后果如何
做一些虚假的资料上交,或者对企业不利,对国家不好的,后果会很严重。具体如下: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3号公布)第五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
(一)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的。
(三)组织策划传销的,或者因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四)因直销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五)因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六)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七)因发布虚假广告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或者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的或者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5)工商局失信企业扩展阅读: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实施下列管理:
(一)列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
(二)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三)不予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申报资格审核;
(四)不予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信息记录在该企业的公示信息中,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公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与其他政府部门互联共享,实施联合惩戒。
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已经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有关企业应当依法办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变更登记。
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有关企业应当依法办理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有关企业未办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变更登记或者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对企业被列入、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相关文书样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网络交易违法失信行为的管理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