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当中显示,国家信息中心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目前,共享经济已渗透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医疗、办公和生产能力等多个领域,并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正在渗透更多的传统行业和细分领域。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从发展实践看,我国的共享经济共经历了从萌芽阶段到起步阶段再至现在的平稳发展阶段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美国陆续出现Craigslist、Zipcar等共享经济平台,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一批海龟回国创业,国内互联网产业开始发展。并逐渐出现一些众包平台,共享经济萌芽发展。进入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时,共享经济领域的直接融资规模也出现明显下降。
『贰』 《2017-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楼主你好,11月8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指导,
计世资讯权威发布2017-
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公布了2018私有云市场各名牌竞争力分析象限,
华云数据凭借优秀的市场执行能力,
以及创新发展能力跃居领导者象限,
位列中国本土企业私有云厂商前三甲,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叁』 CNNIC第三十次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如何界定网民
网民的定义: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图 1 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因而需要关注互联网在这些人群中扩散的障碍。比较历年来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其中有两个原因的重要性逐年上升。2012年6月,54.8%的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相比2010年6月,比例上升近十个百分点,IT技能的缺失依然是阻碍互联网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碍;另一个因素则是自认为年龄太大或者太小而不使用互联网。相比之下,因为个人使用互联网意识不强(“不感兴趣”/“不需要”),或者没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比重在下降。
图 2 非网民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
(二)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 手机网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长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结束,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手机网民的增速重新出现回升势头,终端的普及和上网应用的创新是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同时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图 3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
图 4 网民上网设备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目前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图 5 2009.12-2012.6使用各类终端上网的网民规模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对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以及庞大的流动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简便的方式。在2012年刚开始上网的新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达到51.8%,这一群体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60.4%,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只有45.7%和8.7%,而新网民中城镇人口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只有47.2%,这一结果显示出,相比于电脑,手机对农村网民的增长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设备的普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通过电脑使用固网的成本依然较高,在这样的限制下,通过手机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是在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更加现实的方式。
图 6 2012年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设备比较
二、接入方式
(一)上网地点
2012年上半年,90.3%的网民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与去年下半年比保持相对稳定。25.8%的网民在网吧上网,这一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后,目前降幅有所放缓。
图 7 网民使用电脑上网场所
(二)上网时长
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时增至19.9小时。一方面,网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提升了网民的上网时长;另一方面,网民对一些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断提升,明显增加了使用时长,比如网络视频: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其他如资讯门户、网上购物等网站类型的使用时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图 8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三、网民属性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男性占比为55.0%,比女性高出10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图 9 2011.12-2012.6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随着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其他年龄段人群占比则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图 10 2011.12-2012.6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在2012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显示出互联网在该人群中渗透速度较快。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上升空间有限。
图 11 2011.12-2012.6网民学历结构
(四)职业结构
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比较历年数据,与网民年龄结构变化相对应,学生群体占比基本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
图 12 2012.6网民职业结构
(五)收入结构
网民中月收入 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提升明显,达26.0%, 比2011年底提高了3.7个百分点。
图 13 2011.12-2012.6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六)城乡结构
截至2012年6月底,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底增加1464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7.1%,相比2011年底略有回升。
具体信息可以查看网址。。http://roll.tech.sina.com.cn/s_CNNIC30_all/index.shtml
『肆』 跪求《2013年智能化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全文,急!!!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中国必须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智能化养老可以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
2013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15日在北京开幕,作为博览会重要内容的《2013年中国智能化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并给出以上建议。
报告指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预计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4.8%。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化将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
其中,中国高龄老人人口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1亿;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年人以及失能老年人口均在持续增加。
报告称,目前中国养老体制机制不完善,截止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万家,总床位数353.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19.1张。同时,目前中国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现在仅有30万人。
报告指出,在巨大养老压力下,中国必须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智能化养老是能够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方式的一种高科技集成平台,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的养老服务,更可以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
报告称,智能化养老是老龄服务发展方向,目前中国除“北上广”有少数几个示范养老机构外,绝大多数养老服务的技术设备非常落后,服务效率和质量很低下,因此,建议政府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政策扶持,同时,用综合的技术、产品、服务配套跟上,突出智能管理服务,以提升中国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无障碍地活动、在家预定周边餐馆饭菜、按下急救按钮就有专业小组上门服务……报告中介绍,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全国老龄科技产业园正尝试从老年人的角度实现生活安全、高效急救服务、慢病管理、社会交往等智能化服务,并由此形成标准和效应推广。
你也可以参考前瞻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养老公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伍』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新浪科技讯 2013年7月17日上午消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2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陆』 什么是云计算他有什么发展趋势
云计算定义与分类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其的定义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按服务模式的不同可分为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除此之外,按部署方式的不同也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统计分析
公共云服务市场将继续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一直持续至2018年,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2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反映了人们从传统IT服务向云端服务的转变,因为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数字化商业战略。
中国属于云计算领域的“后来者”,近年来,中国对云计算愈发重视,2010年,国务院就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而2015年,更是国内云计算政策集中出台的一年,为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应用基础、安全管理等重要环节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514.9亿元人民币,整体增速35.9%,高于全球水平。其中私有云市场规模344.8亿元,年增长率25.1%,估计2017年增速仍将达到23.4%,市场规模425亿元左右。而公有云市场正逐步从互联网向行业市场延伸,2016年市场规模约170.1亿元,增速66.0%,2017-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2020规模可达603.6亿元。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演变,云计算不再是早期的简易平台,通过互联网云计算能够以最少的管理工作快速进行系统资源配置,以及随时访问更高级别的共享池。云计算的出现,让企业获得成本效益之外,还实现了简化IT管理和维护、内置安全性以及易于部署的模式等。基于这些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云计算,以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目标。
1、重新定义服务模式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将随之增长。软件即服务(SaaS)预计到2020年将以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平台即服务(PaaS)的采用率将在2020年达到56%,2018年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亿美元。
现阶段云计算是一种业务模式,服务提供商在定制的环境中处理客户的完整基础架构和软件需求。随着企业云服务的采用,云文件共享服务将会增加,而消费者云服务也将会随之增长。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领先于微软、IBM、谷歌及其他技术巨头。2022年,亚马逊AWS营收将达到430亿美元。
2、混合云成优选
2018年,云到云连接将不断增长。当前,多个云提供商都开放了平台上的APIs,以连接多个解决方案,API有助于同步多学科和跨功能的流程。通过允许数据和应用程序共享,从而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融合的云计算环境被称为混合云。为满足业务需求,未来企业将选择混合云,并进行大量定制,同时保留其内部解决方案。考虑到数据流的控制,内部部署是网络安全性更好的选择,因而未来企业更加钟情于私有云+公有云。
3、众包数据替代传统云存储
传统的云存储不安全、速度慢且成本高,因此2018年将实现Google
Drive和DropBox等众包数据存储。企业也正在使用这种类型的存储来生成更多的众包数据。例如,谷歌和亚马逊正在为大数据、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提供免费的云存储,以便生成众包数据。
4、云安全支出剧增
云应用越多,云安全性将变得更加脆弱,2017年全球信息安全支出为864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球信息安全支出将达到930亿美元。在未来,云计算行业将期待更多网络安全公司提出新的云安全措施。
5、物联网(IoT)和云计算
云和物联网(IoT)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物联网需要云来运行和执行。物联网是一套完整的管理和集成的服务,允许企业大规模从全球分散的设备连接、管理和摄取物联网数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实施操作变更,并根据需要采取行动。
2017年12月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亚马逊全球AWS公共政策副总裁迈克尔.庞克表示,随着IoT的发展,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数以万计的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现在有更多的IoT连接到云端,因此云计算的使用将和物联网一起不断发展。
6、实现无服务器
云计算的应用优势之一便是无服务器,无服务器应用将为那些专注于网络安全和恶意软件防护的企业提供即时支付型付费模式。触发式日志,数据包捕获分析和使用无服务器基础架构的流量信息将变得更加普遍,中小型企业能够获得与大型企业一样的规模效益和灵活性。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助燃剂。云计算引发了软件开发部署模式的创新,成为承载各类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并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据统计,中国云计算市场正以30%左右的增速高速发展。
在中国云计算高速发展的趋势下,随着各企业业务不断扩张,对于云计算的需求将越趋于个性化,未来更多的企业会将倾向于定制服务,即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云计算方案,这也势必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